㈠ 孝敬老人真的要順到一點怨言都沒有嗎
孝順裡面有個順字 意思是盡量順從 可我不贊同愚孝 有些情況要分別對待 如果老人迷信 不相信科學 甚至有病都不去醫院就醫 這樣的情況也要順從么 當然 老人有時就像孩子一樣 還是盡可能讓他們開心吧 想想他們曾經對我們的好 可以先迴避 不跟他們正面沖突 等他們氣消了 再講道理 效果或許會好些
㈡ 對父母,什麼是孝什麼是順
孝順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孝心瞻養父母,孝就是盡心盡責,順就是順從父母的觀念,孝順父母是做為子女撫養成人後的應該去做,孝順要該順則要順從,不合理可以解釋。我覺的一個人的偉大,不僅體現在他為國家民族做了多少貢獻,而從一些對待父母起居飲食、瑣屑言行之中,也可以見到偉大的典範。孝順是中國傳統美德,是中華文華瑰寶,是中華文明傳承不間斷的基石。
㈢ 怎樣才是真正的孝順、孝順孝順就是順老人的意思嗎
孝道就是感恩。來感恩是一種力量,源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㈣ 對老人一味順從就是孝順嗎
是的,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以順為孝!(百善孝為先)
㈤ 孝順到底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我個人覺得孝順的核心在於孝,而不在於順,因為順從只能說明這個人懦弱,換一句話說,這樣的人沒有主見。
孝順這個詞被我們經常提及,而且我們也覺得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確實,父母生育了我們,並且養育了我們,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照顧父母,同時也有義務去為了家庭成員的生活而努力。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在處理孝順的問題上都能夠拎得清楚,以至於經常會做出一些愚孝的行為。
孝順的問題引起了熱議。
隨著90後的年齡越來越高,很多90後已經步入中年,在這樣的情況下,孝順成為了很多90後熱議的話題,有些人會覺得孝順的含義是要順從父母,父母說什麼話自己都要聽取,雖然父母說的不一定對,但是因為父母生了我們,所以我們就要這樣做,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看來,這樣的行為只是一種愚孝。
㈥ 孝順的含義有不同的解讀,你覺得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懂得的道理。應該怎樣去孝順父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常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和父母聊天,帶父母去旅遊,給父母買禮物,這些都可以說是孝順的方式。孝順的含義有不同的解讀,你覺得孝重要還是順重要?關於這個話題,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關於“孝順的含義有不同的解讀,你覺得孝重要還是順重要?”這個話題,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各位有何想法?歡迎到評論區積極留言。
㈦ 「孝順到底是孝重要還是順重要」引發熱議,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婆婆和媽媽》茶話會議題談到孝順,張萌認為孝順應該孝為先,一味地順從並不符合孝順的要素。程莉莎認為孝是基本要素,但是讓父母開心是順給予的。陳松伶_則認為一味地順從會讓老人失去判斷。其實就孝順來講孝與順缺一不可,在你看來,孝順是順從讓父母開心重要,還是孝心更重要? 對於這個問題,我挺贊成張萌的看法,孝順應該以順為先,不能一味的順從父母滿足父母的要求,因為父母的想法也許是錯的,而我們無條件的順從只會錯上加錯。
二,我覺得孝順是陪伴和關愛
其實對現在的老人來說,所謂的孝啊順啊,就是子女的陪伴和關愛,他們就是想子女多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孝順自己的父母,就多花些時間陪伴他們吧,他們養我們小,我們也應該陪伴他們老。
㈧ 都說孝了你就順了,如何培養孩子孝順老人你做好榜樣了么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個不經意間的善行就可以讓置身焦慮情緒情況的老人處理切身的難題,因此家長在日常文化教育時,家長必須塑造尊老愛老的思想,讓孩子自小都可以耳聞目睹,讓孩子尊老愛老產生一種習慣。
九九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那在節日的這一天,孩子們要做點什麼事兒,可以為身旁的老人傳遞快樂呢?一個簡單的問候,一個貼心的禮物,一段愜意的守候歲月都能給你老人,們產生溫暖與開心,家長可以藉助這種節日,教孩子在這種節日中做點什麼,讓孩子搞清楚這一節日的真諦,真真正正學好尊重老人、關注老人。家長們能通過交談、點拔、暗示著這些方式引起孩子優良個人行為。家長還能夠考孩子:「明日是xx節,你就應該做點什麼?怎樣使祖父(姥姥)開心呢?」孩子便會認真地說:「我幫祖父切蛋糕,祝爺爺生日開心,健康平安」「我送奶奶一件禮物」、「我給爺爺、姥姥拜早年...
㈨ 什麼是孝順就是讓老人開心!
有人說:「對待老人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就是孝順」,我認為不對。
父母雖然老了,但父母依然是父母,孩子仍是孩子。對待老人就像對待孩子一樣,說就是孝順,我不認同。
我認為天大的孝順就是讓老人開心。和父母相處時間長了,脾氣性格愛好習慣都一清二楚,父母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都能明白其內在的心思。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東西,和父母的關系也是這樣,不可能事事都能讓父母滿意。當父母的意見和自己相左時,要站在客觀的角度盡量說服。人老了,世界觀不能適應當下的變化,應該理解。
當老人被說服,看到你的觀點在發揮正確的作用,他們會更開心,完全會忘掉曾經的矛盾。這時,他們會對於你的成長甚感欣慰。
對老人的關心,不是表面上的問寒問暖,而是發自內心的呵護。知道老人的擔心,老人的煩惱,老人的期望,力盡所能讓老人消除顧慮,對明天充滿嚮往。
古語說「兒大是客」,作為子女的也不妨認為父母老了也是客。經常隨意地聊聊天,開句玩笑,逗逗老人發笑,都是孝順。
孝順沒有固定的模式,誰家的情況都不同,經常罵父母的也不一定對父母不好,常在嘴邊說怎麼伺候父母三餐的,也許是最不孝順父母的人。
孝順父母不是在嘴上說的,是需要用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