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話內容,感受小刺蝟對刺蝟婆婆的愛。
2.知道九九重陽節是老人節,增進關愛老人和長輩的情感。
3.認識字詞:刺蝟、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
2.教師自製字詞卡"刺蝟、春天、秋天、冬天"。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看幼兒用書,引入主題。
教師:
1.你知道這是哪些季節嗎?一年四季有哪些變化?
2.季節的變化真奇妙,四季的景色真美麗。可是,刺蝟婆婆年齡大了,走不動了,只能天天坐在屋裡了。後來,刺蝟婆婆的屋子裡面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1.講述故事,在結尾前插問:
(1)刺蝟婆婆家中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
(2)你感覺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3)猜一猜這棵神奇的樹是從哪裡來的?
2.幼兒看圖片完整地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小刺蝟關愛老人的行為。教師出示字詞卡。提問:
(1)小刺蝟在春夏秋冬分別裝扮成了什麼樹?為什麼要裝扮成這樣的樹?
(2) 刺蝟婆婆看到這些樹感覺怎麼樣?看到刺蝟婆婆高興,小刺蝟心裡有什麼感覺?
(3)這個秘密是怎麼被發現的?
(4) 刺蝟婆婆發現了這個秘密會怎麼想,怎麼做?
三、師生共同看圖講述一遍故事
邊講述邊指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師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關心老人。
討論:
1.小刺蝟為滿足刺蝟婆婆的願望,想辦法裝扮成各種樹。小朋友們知道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什麼願望嗎?你能幫助他們實現願望嗎?
2.你為身邊的爺爺奶奶做過什麼?你是怎麼關心他們的?
3.你關心爺爺奶奶時,爺爺奶奶心裡怎麼想?你感覺怎麼樣?
4.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重陽節?知道重陽節是什麼節日嗎?這一天你打算怎樣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祝賀節日呢?(教師扮作老人,請幼兒練習向老人表達祝福)
五、教師分別出示字詞卡,帶領幼兒認讀,然後請幼兒一一說出每個季節的特徵。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關心老人,經常為家中或社區的老人做一些事。教師請幼兒將自己的事畫下來講給全班小朋友聽。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
小網路:樹木是一種高大的木本組織植物, 由「枝」和「桿」還有「葉」呈現,可存活幾十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清明》,感受其古詩內的基本內容,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想像故事內描寫的畫面。
2、激發幼兒對本次清明節活動的參與興趣和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對吟誦古詩的興趣。
3、通過學習古詩《清明》,了解清明節的習俗以及清明節的日期等。
二、活動准備
1、古詩《清明》
2、清明節PPT
3、與清明節相關的資料和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PPT,出示第一張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一下在圖片中你看到的景象。
(1)教師問: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中有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現在老師再請大家看下面一張圖,請告訴老師你在圖片中看到了什麼?他們正在干什麼?而此時的天怎麼了?
(3)幼兒答: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和一個老人家,他們在問路在說話,此時天上這下這雨。
2、教師播放古詩《清明》的相關圖片,引發幼兒聯想季節,引出本次的主題,清明節。
(1)春天到了,四處一篇綠色生機,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歌,而在春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清明節。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人們在清明節這一天要干什麼嗎?
3、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會取掃墓、踏青,在古時候詩人杜甫還寫了一首關於清明節的古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教師播放古詩《清明》,幼兒安靜觀看。
(2)老師邊播放古詩,一邊講解古詩中的人物和景象,引發幼兒的回憶。
(3)教師朗誦故事並給幼兒講解其中的內容和理解。
4、教師帶幼兒一起學習古詩,從故事中了解清明節的相關習俗。
(1)教師有表情的,生動的有節奏的給幼兒朗誦一遍故事。
(2)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可以小聲跟讀。
(3)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朗誦。
四、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回家之後將今天學習的故事朗誦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五、資料參考
古詩: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活動目標:
1、根據樹葉原有的形狀組合,拼貼圖案。
2、發展剪、貼、添畫的美工技能。
活動准備:
1、收集多種形狀顏色的樹葉,並進行壓制處理(葉子壓平整不要完全脫水)剪刀、膠水、雙面膠、畫紙、各種樹葉(顏色、大小不一樣的)。
2、粘貼畫範例(小金魚、小烏龜)
3、輕柔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觀察樹葉。
1、引導
師:「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風把樹葉吹落下來,老師把他們請進了我們的教室,讓它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讓我們來看看吧!」
2、觀察樹葉
出示真實的樹葉
讓幼兒認識法國梧桐樹葉,桃樹葉,女貞樹葉,銀杏樹葉、香椿樹葉等,並說說葉子的樣子?(讓孩子們認識一些常見樹葉,有象徵性的,並讓兩葉子進行比對,注意:一大一小樹葉不能比高低。讓幼兒仔細的觀察並說出葉子的形狀、顏色和大小)它像什麼?(幼兒在回答時可讓幼兒有秩序的一次起來說)
二、出示範畫,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粘貼畫製作過程。
「小樹葉真神奇,形狀不同,可以像那麼多東西!看看我們把幾個樹葉拼擺在一起會變成什麼?」
1、出示範畫(金魚)
粘貼的是什麼?是有哪幾種樹葉粘貼成的?
我們看看還拼成了什麼?
出示範畫(烏龜)
他是用同等大小的葉子拼成的嗎?
請幼兒仔細觀察並回答。
樹葉除了可以拼貼小金魚和小烏龜,還可以拼成什麼?(讓孩子們發揮想像,積極回答)
2、教師現場做粘貼畫一幅
「小朋友來看看老師拿的是什麼樹葉,我們剛才認識了一下它。」(法國梧桐樹葉)
「這么漂亮的樹葉,老師想用它做一幅畫。小朋友們來看看。」
引導並示範孩子怎樣用剪刀(讓孩子知道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膠水、雙面膠、彩筆等粘貼添畫。和孩子們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圖畫。(提醒孩子,讓孩子們自己動腦經除了用剪子修剪樹葉的外形,還可以用用手撕出來。讓孩子觀察樹葉畫製作步驟,對過程有整體系統的印象。)
三、製作粘貼畫
「老師的樹葉拼貼畫做完了,你想不想也來做一副樹葉拼貼畫?」
要求:在拼貼畫前,我們先在你的腦中想好拼什麼,其次選擇你想要的樹葉,在紙上先拼好,然後再用膠水粘貼。現在請小朋友輕輕的抬起你的小板凳找一個位置開始拼貼吧!
在孩子開始進行拼貼畫時,在黑板上出示多種不一樣的樹葉拼貼畫,以引導幼兒發揮創造想像的空間、時間。
1、幼兒自由選擇樹葉,初步嘗試拼擺。播放輕柔的音樂。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種樹葉,你想用樹葉粘貼什麼呢?」請幼兒自由的選擇樹葉,構思自己的樹葉粘貼畫,在畫紙上拼擺,調整。
2、請幼兒跟同伴說說自己拼擺的是什麼,是怎麼做的?相互啟發更好的創意。
3、讓幼兒粘貼,製作作品。
請幼兒適當調整或重新組合好的作品,粘貼,添畫,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膠水塗抹在葉子的反面,並塗抹均勻。樹葉要輕壓,防止碎裂。
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分層指導。
四、欣賞作品。
將幼兒的作品一一定在白板上,讓幼兒之間互相評價欣賞粘貼畫作品,獲得美感與經驗。同時,讓完成作品的孩子幫助沒有完成作品的孩子們,體現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了解恐龍的種類、習性及生活環境,增加對恐龍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
2、運用大與小對比的方法,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想像來表現恐龍。
3、培養關注、熱愛、保護環境的情感。
教學重點 :抓住各種恐龍的特徵來表現恐龍。
教學難點: 對恐龍外形和動態的概括、表現。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趣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寫的是一種曾經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復存在的爬行動物。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3.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想知道些什麼?
4.質疑,交流。學生可能會提出這些問題:(1)恐龍有哪些種類?它的`外形是什麼樣子的?(2)恐龍以吃什麼為生?(3)恐龍是怎樣生育後代的?(4)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了?
二、初讀指導
1.檢查預習。
2.出示生字詞:漫遊 輕型 神秘 鋒利 消失龐然大物 望而生畏 展翅高飛
3.指名讀,競賽讀,學生教讀。
4.聯繫上下文、觀察插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這些詞語。
5.自由交流,師相機點撥。
6.出示生字,指名讀,說說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寫錯。
7.師標示出易錯處,重點指導恐、漫、梁、戚等字。
8.用鋼筆描紅。
9.齊讀生字詞。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
三、理清層次
1.快速瀏覽,說說自然段主要介紹了什麼?
2.交流,師總結:(1)恐龍生活的年代及數量。(2)介紹恐龍的種類及形態。(3)介紹恐龍的親戚。(4)介紹恐龍吃什麼。(5)介紹恐龍如何生育後代。(6)講恐龍神秘消失為人類留下了一個謎。
3.試著分段。
4.交流:(1)、(2-5)、(6)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進一步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
活動目標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日,產生進一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日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3、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准備
清明上河圖復製品、有關清明照片
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又想到了什麼?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後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後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歷上發現了一些節氣,想一想,她們可能會在什麼季節?
4、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是---,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在我們處在什麼季節?
2、春天裡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引出清明)。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麼意思?
4、今天老師准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游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和的氣候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鬧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麼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教學反思:
中班的孩子在進行看圖講述時,習慣看圖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體,特別是圖片所要表達的整體深層意義。
在進行活動《清明節》時,我就關注到孩子的這個特點,引導孩子學習看圖片,孩子們首先看到的是圖片最明顯的部分,圖片中心的牛以及牧童老人,於是我就讓孩子們說這個小朋友在牛背上干什麼?注意觀察這個小朋友的表情動作,發生什麼事情呢?和老爺爺說什麼呢?你們在什麼時候也是做注意的動作呢?把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就能馬上明白,原來騎在牛背上的孩子給那位老爺爺指路呢。然後引導孩子和我一起朗讀《清明》。並再次觀看掃墓的圖片,提問孩子們圖上有什麼?人們在干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表情?為什麼是這樣的表情呢?孩子很快回答,圖上的人們在跪拜,但是孩子們並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去跪拜?結合圖片我給他們講解舉例人們是在特殊的紀念日子用鮮花表示自己對故人的懷念,我們國家把這樣的日子叫做清明節。並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引導孩子知道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
引導孩子繼續看左右下角的小幅圖片,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哪些運動和飲食習俗?孩子們踴躍回答,有盪鞦韆,爬上,去動物園,放風箏等等吃雞蛋呀。。與小朋友們繼續對話,家人怎麼懷念故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一起欣賞古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個活動孩子參與的很活躍,我也快樂的參與孩子們的描述。看圖講述就是要孩子學會關注整體,同時也要結合其他的圖片去發現圖畫背後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和孩子談話上
應該注意讓孩子們聽懂,能夠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讓孩子想參與主動交談會正確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引導孩子完成相應的活動目標。
在繪本活動中,要注意圖片在相應時間針對活動的重點,細致的准備展示及講解....。在活動重點的把握上,我還需要多思考,認真思考後的重點進行每個環節上的把握,努力達成繪本活動的最終目標。
小網路: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氣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即春分後第15日。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段。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② 南北剪紙有什麼共性與區別
一、共同點: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
二、不同點:
1、風格特點不同:北方剪紙渾厚、粗獷、天真、質朴;;南方剪紙靈秀、秀美、嚴謹、纖細。。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一語道破了南北剪紙的風格特點。
2、造型不同:南方剪紙剪紙題材廣泛,有人物花卉、鳥獸蟲魚、奇山異景、名勝古跡等,尤以四時花卉見長;北方剪紙多為人物活動、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民間故事傳說等,造型嚴謹,民間風味十足。
3、藝術特點不同:南方剪紙以畫為稿,構圖簡練、形象誇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線條圓滑、顯得清秀而挺拔,給人以厚實完整之感,具有優美、清秀、細致、玲瓏的藝術風格;北方剪紙民俗氣息濃郁,率性簡潔,代表地區主要是山西、陝西和山東。
③ 中國剪紙最有特色的地方有哪幾個
甘肅省的民間剪紙,幅面都不大,題材和風格均較為古拙。最常見的樣式有窗花、燈花、喜花、窯頂花、綉樣等。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生產生活場景、動植物和器具等。平涼、慶陽等地流傳的剪紙在造型上尤具特色,有的適合器物的造型,內飾以表現愛情故事或戲曲的紋樣;有的在動物或果品的外形內飾以動物、植物等的紋樣,以表現多方面的寓義。在蘭州附近的新屯川一帶,還流傳著一種樣式古樸的掛箋,是在春節時懸掛的,根據其幅面大小又可以分為「大門箋」、「屋門箋」和「窗箋」三種。懸掛時,無論是三幅、五幅、七幅,中間的一幅總要大出一些,並且是用黃色紙刻成的。兩邊的雖然可以有其他顏色,但都要求用一種顏色來製作;而在一些老年農戶的大門上,有時還懸掛淺紫色製作的掛箋。
陝西省的民間剪紙流傳較廣,在陝北、渭河平原和陝西等地尤為豐富多彩。陝北的民間剪紙主要出自定邊、靖邊、吳堡、榆林、綏德、米脂、延安、安塞、志丹、甘泉、延川、延長、子長、吳旗、黃陵、洛川、宜川、富縣等地,多為窗花,造型誇張,畫面簡潔,風格古拙厚重。早在40年代便有文藝工作者對其進行過一定規模的收集和整理。陝西中部的剪紙主要流傳於渭河平原一帶的鳳翔、岐山、富平、三原、朝邑等地。作品的幅面不大,內容多為戲曲故事,造型多受當地流傳的皮影的影響,畫面結構緊湊,線條與塊面的構成較為均衡。而旬邑縣庫淑蘭老人創作的大幅彩色剪紙,則與周圍地區的剪紙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陝南的漢中等地的剪紙幅面較大,樣式較為豐富,其題材多為植物紋,造型以線為主,且多用曲線,因而顯得細致。
山西省的民間剪紙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省內各地均有流傳,以祈縣、浮山、新絳、孝義、忻州、石樓、廣靈、靈邱等地的剪紙最為豐富多彩。在這些地方,都有一批群眾公認的剪紙能手,如祈縣的暢庵貞,浮山的趙俊傑、鄭洪娥,新絳縣北蘇村的蘇蘭花,孝義縣杜村鄉的石桂英、郭秀芬,廣靈縣的張民錦和石蘭縣東石羊鄉吳家山村的張玉蘭等,他們的作品普遍受到歡迎,並成為周圍群眾的範本,有的還被國內外專門機構收藏。山西的民間剪紙常見的樣式有窗花、掛箋、團花、綉樣、鞋花、帽花、禮品花、喜花、壽花等,多取材於民間傳說、戲曲故事、神話和現實生活,所用表現手法有陽刻剪紙、陰刻剪紙、折疊剪紙、染色剪紙、套色剪紙、分色剪紙等。各地方的剪紙所表現的風格各有異同,有的剛健有力,有的秀麗圓潤,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新穎朴實,有的憨厚純朴,有的精細玲瓏。
在河北省的諸多民間剪紙中,蔚縣出品的點彩剪紙是最有特色的。在當地,原先的窗戶裝飾是一種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的「天皮亮」。而「點彩」式的剪紙,相傳起源於清代末期,是蔚縣的民間剪紙藝人在武強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本地民間刺綉的影響下創造出來的。早期的作品色彩較為簡單,刀工也比較粗,有著濃厚的年畫痕跡。至本世紀30年代,蔚縣的點彩剪紙逐漸地成熟起來,南張庄的老藝人王老賞(1890—1951年)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戲曲人物為主,共創造了600多個人物形象和100多個戲曲片斷。他創作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構圖優美。蔚縣的點彩剪紙取材廣泛,除戲曲人物外,花鳥、蟲魚、動物、植物應有盡有,因而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其創作方法也逐漸地傳播開來。40年代時,省內的張家口、懷來、淶源、龍關、延慶、涿鹿等地都有了點彩剪紙,並還流傳到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在蔚縣,剪紙的生產是農民的一種副業,從事窗花業者多時達五六十家之多。主要是在春節前生產和銷售,銷售范圍很廣,除河北、山西、內蒙外,還遠銷到河地東北。另在滄州等地流傳的單色剪紙亦以線條流暢而富有變化見長。
近代以來,北京民間剪紙的主要樣式有窗花、綉樣、掛箋、頂棚花、喜花、壽花、禮品花等。題材較為豐富,除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外,以吉祥寓意的內容最為普遍。有許多是隨著滿族的風俗習慣從關外傳來的,經多年發展融合,已形成了富麗雅緻的風格。作品的畫面多為對稱結構,線條剛勁挺拔,並有多種尺幅,以滿足不同的需要。
天津的剪紙有多種樣式,以綉樣最為出色。綉樣的製作在當地是有傳統的。清末時,西關外專門生產綉樣的剪紙作坊便有10多家,其產品行銷津浦線兩邊的村鎮,然而多為大路貨。進寶齋的王進福(字寶堂)為了加強其剪紙產品的競爭力,創作了一些刻工較細的新樣,既有綉樣,也有窗花和掛箋等,並親自走街串戶,聽取意見,按客戶的要求不斷地進行修改,逐漸形成了疏密相間、虛實得當、工藝精細的風格,受到廣大市民階層的歡迎。他還培養了徒弟多人,以李侖、伊德元最為有名,李侖善刻人物;伊德元則以花卉草蟲、飛禽走獸見長。
河南省地處中原,人口稠密,民俗發達,全省剪紙較為普遍,幾乎是各縣、各鄉均有。其作者多為婦女。剪紙花樣的好壞是婦女手之巧拙的表現。過去,姑娘出嫁時的陪嫁中,都要備上剪刀和紅紙。在四時八節和婚壽喜慶的民俗活動中,剪紙是最為常見的裝飾物。洛陽的民間剪紙大都是刺綉花樣,以鞋花、枕頭花居多。5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了些主題性的剪紙藝術作品,著名藝人有王文玉、於鳳等。洛寧縣的剪紙古樸純厚,取材多富於鄉情。安陽縣的民間剪紙以白璧鄉的崇義村較為集中,樣式以窗花、門箋為多,有紅紙和點彩兩種,造型較為有趣。湯陰縣的剪紙以道福鄉、山磨灣村和小屯村的最為活躍,每年都有兩次剪紙的高潮。一是入秋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更換窗戶紙,二是春節前要打掃衛生,此時也要更換窗花。淮陰縣除流行單色窗花外,還有點彩窗花,多用黃、綠、玫紅等色,善於表現小動物。尉氏縣的剪紙以鞋花、綉花樣、枕頭花等為多。盧氏縣地處豫西,各鄉各村都有剪紙能手,多用薰樣法過稿,風格稚朴渾厚。靈寶縣與陝、晉交界,其剪紙的風格亦受兩省影響,有著較為濃郁的鄉土氣息。
山東省是剪紙較為普遍的省份這一,樣式品類較為豐富,以窗花最為多見,又以膠東地區和魯北惠民地區的最具特色。膠東的剪紙在整體風格上較為柔媚細致,有的有邊框,有的則依其本體來造型,畫面結構緊湊,線條挺拔流暢。蓬萊、長島、黃縣等地的剪紙,採用陰刻、陽刻相間的表現手法,虛實對比強烈,粗中有細;掖縣周圍的剪紙線條纖細,小巧玲瓏;榮龍、文登等地的剪紙多用粗線條來構成,顯得渾厚朴實,所表現的題材有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等;高密的剪紙多採用簡潔的線條來造型,以表現民間故事和吉祥寓意圖案見長;昌邑的剪紙造型概括朴實,有著濃厚的裝飾趣味味。惠民地區的窗花風格較為粗獷,除單色的窗花外,也有拼色的。濱州的剪紙主要分布在濱州中南部和黃河、徒駭河沿岸的村莊里,樣式有鞋花、枕頭花、門簾花、帳沿花、肚兜花、圍涎花等。另在節日和喜慶的裝飾中,窗花也是必不可少的。萊陽有種窗花,在剪後用筆勾畫,當地稱為「窗染花」;招遠有種窗花,是先木印而後再剪,均表現出不同的情趣。
過去,民間剪紙在湖北省相當普及,有喜花、禮花、燈彩花、掛箋、窗花和刺綉花樣等,當地將其統稱為「雕花」,多出自農村婦女和以此為副業的民間藝人之手。剪紙的幅面較大,構圖均衡,造型生動,黑白對比強烈,裝飾趣味濃厚。沔陽縣的剪紙以刻為主,是當地農村的一種副業,雕花藝人在農閑時刻出花樣,然後背著花箱,搖著小鼓,到各村去賣。鄂城的剪紙花樣達千種以上,主要用於刺綉,有鞋花,肚兜花、方枕巾和圍涎等。本世紀初,藝人們用鍾表的發條製作刻刀,故刻工一般比較精細。至30年代,藝人們自發組織了「鄂城花樣剪紙工會」,有會員150人左右,每年還舉行例會研討技藝。房縣的剪紙以「帶字的花樣」為特色,表現內容以吉祥紋樣和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風格較為純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