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些表達了詩詞人怎樣的情感

重陽節些表達了詩詞人怎樣的情感

發布時間:2023-08-19 12:49:19

① 採桑子 重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戰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士們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原文:
採桑子·重陽
(毛 澤 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毛 澤 東寫《採桑子·重陽》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統一在藝術形象里,由於對革命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描繪的秋光、秋色明艷而壯麗。兩度突出「重陽」,既符合「採桑子」「反復」的格律,又表現作者重回紅四軍前委工作時的激動心情。選擇「黃花分外香」這一形象,側重表現色彩艷麗,選擇「寥廓江天」與「萬里霜」這兩種形象,側重表現境界開闊。
與我國傳統的詩文相比,《採桑子·重陽》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艷麗,生機勃勃;這主要取決於當時作者「東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詞中主要選擇了「戰地黃花」「寥廓江天」「萬里霜」等形象表現這種特點

② 重陽節表達什麼情感

重陽節習俗 登高復:九制月,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這實際上是一種野遊,為我國人民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花氣幽香,給節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來,有人在重陽節時互相贈送菊花,以表示友誼和祝願。 飲菊花酒:據說古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飲菊花酒,這種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造的。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要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起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

③ 重陽節詩詞賞析

1、《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蜀中九日》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二句以「望鄉台」、「送客杯」作對仗,用他鄉送客來襯托詩中人思鄉的情懷。

後二句用呼告語作詠嘆,由北雁南飛反襯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鄉的苦悶。 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思,卻將鄉愁抒發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寫登高旅況,情中想情,境中構境,不求刻畫,自覺深微,當與杜審言《渡湘江》詩並美。

2、《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詩人在旅途中過重陽,登高遠望所見所感,抒發濃濃的思歸之情懷。這首詩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構思細密,結構完整。

3、《九日送別》

【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九日送別》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先描述了詩人於重陽節送別故人時的凄涼情景,再寫詩人對故人的送別,最後寫詩人對彼此分別後的遐想。全詩格調蒼涼,在問語的強調、今明的對比、虛詞「且」「暫」「應」的呼應中,一波三折地傾訴離別之苦。

4、《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登蘭山寄張五》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圍繞清秋時節登高來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寫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隨雁飛滅」。

因薄暮時思念之「愁」和清秋之「興」無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見「歸村人」,而不見友人蹤影,所以希望與友人相約共醉重陽節。全詩用極洗練嚴謹的語言,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二句歷來膾炙人口。

《歷代詩評注讀本》:「天邊」、「江畔」兩句,摹寫物象,超然入神。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詩歌。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扣題目,寫異鄉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增。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思念自己。全詩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宋末劉辰翁《王孟詩評》:顧雲:真意所發,忠厚藹然。

④ 重陽節表達了什麼情感

重陽登高憶兄弟之情。

九月唯仿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解:

1、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2、茱萸:一種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人皆攜帶茱萸是否發覺少我一人。

賞析: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知姿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搭山絕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版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4)重陽節些表達了詩詞人怎樣的情感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權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⑤ 毛澤東的《採桑子 重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戰爭的贊美之情;表達了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表達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原詩:

《採桑子·重陽》近現代: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釋義: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5)重陽節些表達了詩詞人怎樣的情感擴展閱讀:

重陽節將近,重讀這首詞,撫今追昔,倍感親切。這是1929年6月,毛澤東在紅四軍黨代會上未能繼續當選前委書記,暫時離開紅四軍,去閩西農村養病、調查、指導土地革命。

這年重陽節前後,他前往朱德率部解放的上杭縣城,心懷勝利喜悅,途望仲秋勝景,詩興勃發,吟出這首「釆桑子」《重陽》。時過88年,時代已變,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也大大發展。

毛澤東的詞寫於大革命時期,也從重陽入題,但一改舊調,獨辟新徑。談人生,與天比,揭示出深刻哲理;寫秋色,講革命,展望美好前景。

既表達了偉人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又抒發了革命戰爭中,一個軍事指揮家的豪邁情懷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給傳統的重陽節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作者同以往任何詩人相比,不僅是時空跨越之高,更是政治家的敏銳,人民領袖的境界和胸懷,無人可比。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些表達了詩詞人怎樣的情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名詩古句 瀏覽:207
鄭卅金水區老年大學電話 瀏覽:904
老年大學教學記錄 瀏覽:786
16年退休金漲不漲中央定了沒有 瀏覽:215
吉林省離退休漲工資 瀏覽:339
重陽節的感想200字 瀏覽:176
社區養老服務站主要業務是什麼 瀏覽:754
賣老人營養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661
老年人沒辦過銀行卡怎麼實名微信 瀏覽:894
上海養老金斷交 瀏覽:286
貴陽市老年大學舞蹈隊簡介 瀏覽:18
什麼國家適合長期養老 瀏覽:40
成都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怎麼買 瀏覽:323
什麼是鏈式養老 瀏覽:186
吃播3歲70斤 瀏覽:432
長春換駕照去哪裡體檢 瀏覽:149
學校我們的節日重陽節活動簡報 瀏覽:781
派遣制員工養老金能拿多少 瀏覽:209
沈陽教師退休金 瀏覽:652
長春社保三檔退休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