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感動中國十大孝子事跡
王凱。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的尺度。
王凱和他的兄弟王銳是黑龍江蘭西縣農機局汽車隊退休職工。從2007年到2010年,年近六旬的他和兄弟為八旬的老母親製造了一輛重415斤名為「感恩號」的人力車,兄弟兩人載著母親暢游中華。
王凱母子三人歷經嚴寒、高溫等天氣,磨破了37雙鞋,徒步30多個省,跨越1000多個城市,517天走了37000公里。這段感恩的旅程,鑄就了中國孝子的典範,感動了無數的人。
聽王凱老師講述他帶母親游遍全國時,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一位學生說道,他平時調皮,父母少不了操心他的學習和生活,有時候還會與父母頂嘴爭吵,他幡然醒悟,父母為他真的付出了太多。「多理解他們,多與他們溝通,多聽他們的話,少讓他們因為自己操勞,比啥都重要。」
孝道作為中國傳統家庭道德的重要范疇之一,具有豐富而復雜的內容,孝道在當今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道德行為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次演講會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生活,又弘揚了中華傳統孝道文化,極具教育意義。
㈡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有關孝敬父母的
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陳斌強用孝心感動華夏大地:近日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評選結果出爐。陳斌強當選了,作為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之一的陳斌強,用瘦弱的肩膀背著母親,每周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
陳斌強,作為老師上課風趣幽默,互動性強,很受學生歡迎,他教的兩個班,語文成績連續多年蟬聯當地聯考第一名。
2007年,陳斌強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家住縣城的陳斌強,每周都會將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摩托車30公里,帶著母親去上班,到了周五,又將母親「綁」回家中照料。一連五年(截至2012年),風雨無阻。
頒獎辭這樣說: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陳斌強:陳斌強自身的朴實行為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
推選委員吳孟超說: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葯。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作為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之一的陳斌強,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孝道,小時候母親馱著他,長大了他背著母親,走完一段又一段崎嶇山山路,他是當之無愧的感動中國2013十大人物。
另外還有河南的謝延信,孟佩傑等人也獲得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也很感人,符合孝心無價的專題,你可以自己搜索。
希望採納。
㈢ 感動中國人物中孝老愛親模範故事50字
20年行孝床前,悉心照顧婆婆的富陽市洞橋鎮的好兒媳羅冬香;不婚不娶,照顧病重老母,演繹反哺情深的縉雲陳家三姐弟;悉心照料患病親人,扛起家庭重擔的麗水市蓮都區的蔣小娟;常年照顧患有智力障礙的婆婆,任勞任怨,不離不棄,用質朴的行動踐行著親情的承諾和責任的台州市路橋區的孫嬌麗;身患疾症,家承巨債,卻依舊堅持將弟弟妹妹撫養長大的溫州張青青。
除此之外,還有為了愛情遠嫁浙江,痛失丈夫和公公後毅然決然帶著婆婆改嫁的海寧市黃灣鎮曹偉麗;陪伴了身患抑鬱症的父親,又陪伴母親走過兩次被上帝宣判的死刑的嘉興青年倪盛;改嫁前悉心照料患重病的婆婆,轉嫁後,悉心照料前夫家90多歲的爺爺和不太喜歡與人交流的四伯的台州市黃岩區的許紅玉;把老人、孤寡殘疾、流浪人員當成親人,奉獻社會、扶貧濟困的椒江康平托老院院長陳雪蘭;14歲便帶著癱瘓母親上學,學業家庭兩不誤的衢江區的藍微。
㈣ 孝順父母的事例
田世國捐腎救母復
事例制如下:
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田世國得知母親劉玉環患尿毒症後,偷偷跑到上海中山醫院作了血樣檢查;配型成功後,瞞著母親,毅然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她。
是04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田世國之所以入選「感動中國」人物,該活動組委會認為,親人間通過捐腎延續病人生命,在中國
,但絕大部分是父親或母親捐腎給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間捐獻身體器官。田世國捐腎時38歲,其母已經68歲,像他這樣晚輩捐腎給年邁的長輩,非常罕見,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優良傳統。他用自己的故事解讀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帶給人們感
人至深的心靈沖擊。
㈤ 中國十大感動人物及事例都有哪些
一、林俊德:縱死終令汗竹香
事跡: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二、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
事跡: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三、楊科璋:英雄歸厚土 浩然天地秋
事 跡:2015年5月30日1點13分,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抱孩子,最終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楊科璋入伍以來共參加滅火救援戰斗200多次,搶救疏散被困群眾160多人。
四、卓嘎和央宗:鄉心正無限 鳳德詠餘芬
事 跡:父親桑傑曲巴是個老民兵,放牧守邊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
父親桑傑曲巴常對卓嘎和央宗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上就沒有人了!」這句話,兩個女兒記了一輩子。他們知道,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
五、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
事跡: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
㈥ 孝的素材參考
【素材積累】
孟佩傑: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之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她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
孟佩傑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去世,三年後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此後杳無音訊。8歲的孟佩傑開始為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養母的重任。每個月兩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養母洗漱梳頭、換洗尿布、全身塗抹葯膏。孟佩傑就這樣一直悉心照料養母,不離不棄,直到考上大學還是如此。2012年,孟佩傑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二十四孝故事】(部分)
1、漢文帝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董永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帝之女,天帝之女為他抵債贖身。 3、黃香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4、王祥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
1
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5、朱壽昌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熱點素材一】
北大拒收「不孝生」
北大列出的不得被推薦的四條「高壓線」中,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孝敬父母」。北大拒收「不孝生」的新聞甫一傳出,立刻引發了諸多爭議。許多人為新規叫好,認為百善孝為先,此舉應該大力推廣。某中學校長說:「優秀的成績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健全人格的人,那麼教育就是失敗的。」然而,也有人擔心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考核最終會流於形式,達不到什麼實際效果。
【熱點素材二】
公務員廖天野毆父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從湖南郴州老家來深圳幫助兒子帶孩子,沒想到得到的竟是身為公務員的兒子的辱罵和毆打。這名毆打父親的兒子,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廖天野,深圳市光明新區發展和財政局職員。對於記者「為何要打父親」的提問,廖天野以「家庭矛盾」四個字回應。
【熱點素材三】
熱點詞——代孝
日本人忙忙碌碌,要抽空回家看望父母,好好陪他們吃一頓飯也難;然而,只要肯付錢卻不難找人來充當孝子孝女。日本有各種各樣的代理業,最常見的就是代辦留學和旅遊簽證
手續,還有專為喝過酒的人把車開回家的「駕駛代理人」。隨著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出現,不久前代替人們行孝的「代孝」業也隨之崛起。
評點:代孝,不是稀罕物。「宋丹丹」給「趙本山」「再聊十塊錢的」那個小品,就算是代孝。現代人忙啊忙啊,又想盡孝又沒有時間,只好找人代替。但是,生活不是小品,父母們會喜歡這樣的代孝嗎?當盡孝都要找人替代的時候,忙又有什麼意義?又有多少人倫美德被「忙」所扼殺?
【範文示例】
堅守孝道
《百孝經》中開篇就講:「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孝」是一個人行為的准則,是衡量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標志。
古人有雲:「羊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況乎人?」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福滿門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則是我們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但這不僅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一種態度。是父母對我們的愛的延續。
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孟佩傑,從8歲開始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2009年,她帶著母親上大學。面對好心人的幫助,她婉言拒絕,堅持自己照顧養母。有道是「百日床前無孝子」,可孟佩傑侍奉養母於床前竟長達十多年,而她卻認為「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中華民族的孝道,正因為有了像孟佩傑一樣的`許多人在堅守,才沒有在這個社會中徹底泯滅。其實,堅守孝道並不難,只要我們每天能夠給父母哪怕一點點的關愛,這個傳統的美德就會得以傳承和發揚。
在深圳工作的北大高才生廖某,競對遠從湖南趕來幫助自己照顧老婆和兒子的父母實施家暴,對當年掙錢供其上學的姐姐也是拳腳相加。某日早晨,廖某因不滿父親耍其修復與母親的關系,對父親大打出手,不但撕爛父親的上衣,還將父親的左肩咬得鮮血淋漓。
2
有高學歷,往往意味著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也應該比一般人高一個層次。恰恰相反,這則新聞里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連基本的孝親觀念都沒有的人。廖某的行為是對中國幾千年孝親禮儀的嚴重褻瀆,應該引起禮會的廣泛關注和反思。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依然以孝為榮。但是盡孝,似乎讓一些人很為難。有的人工作忙,再加上自己的小家庭,時常會把老媽老爸忘掉,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有空閑回家看看。在他們眼中盡孝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的家庭五六個兄弟姐妹,他們都有著高而穩定的收入,但將養育自己的父親、母親,像打乒乓球一樣「打」來「打」去,不願意背上贍養父母,盡孝心的「黑鍋」,嫌棄老人年邁多病,養活起來費事。
其實盡孝並不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沒有哪個父母會對兒女們奢求什麼。盡孝不過是滿足一下老人們的心願,讓他們渡過一個幸福開心的晚年而已。
什麼是孝?是《論語》里「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方」,是孟郊的「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是李密的「臣侍湯葯,未曾廢離。」也是閔子騫的蘆衣順母,孟宗的哭竹生筍,姜詩的湧泉躍鯉。這種孝,何其美哉!何其壯在!
冰心寫到:「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庇蔭。孝敬父母是中華民 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山悲吟聲聲泣,聲聲呼嚴父;碧水哭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古人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還能再等待嗎?
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5朱曉暉——最孝女兒
朱曉暉,女,黑龍江綏芬河市民。
朱曉暉的父親在2002年患彌漫性腦梗塞,從此癱瘓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朱曉暉辭掉了在報社的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不但賣了房還欠下一身債務。因為不堪重負,朱曉暉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區的車庫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曉暉曾是一位有才氣的詩人,詩歌在全國獲得過很多獎。父親生病前,她喜愛讀詩、寫詩;而現在她看得更多的是醫學護理和養生方面的書籍。老人患病後落下了癱瘓的毛病,腿腳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曉暉幾乎每天都要給他擦洗身體。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沒有得過褥瘡。但常年的操勞,使得才41歲的她早已滿頭白發。
維持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老人每個月一千多元的養老保險。父親治病的開銷不能省,朱曉暉就只能去市場里撿人們不要的菜給父親吃,自己則用鹹菜就著米飯度日。雖然生活環境艱苦,但朱曉暉一直努力讓父親生活的更舒適些。老人因為心疼女兒,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顧父親的起居外,朱曉暉在周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三四個「債主」的孩子補習。對於別人的幫助,朱曉暉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把愛和善意傳遞給更多人。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朱曉暉的頒獎詞: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你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著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裡最溫暖的宮殿,你病重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
㈧ 孝順父母的新聞事例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專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屬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這故事的題目叫「卧冰求鯉」
㈨ 感動中國的陳斌強,他的孝順有多可貴
個人覺得他的孝順應該是心比堅定,唯一不可或缺的珍貴,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那個真摯的情感。
陳斌強,1976年出生於浙江省普通農村家庭,家裡除了他還有姐妹。陳斌強九歲那年,他父親因交通事故去世,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陳斌強的母親身上。陳斌強的母親是個很普通的農村女性,什麼書也沒看,什麼手工活兒都會做。 並且,由於“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陳斌強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愛戴。 無論快樂還是悲傷,陳斌強的母親總是細心地陪伴和指導兒子。
到現在為止,他還在老家磐安縣教書,但她的母親也一直幸運地在他身邊。陳斌強對人說,親情永遠是所有人心中最真摯的感情。 他感謝自己在母親身邊享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