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因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出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希望對你有幫助啦。
㈡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麼節日
詩歌描寫的是重陽節。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譯: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前兩句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最後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人想到的不是歡樂,而是自己沒有在家鄉和親人們歡度佳節,所以親人在插茱萸時也會發現少了一個人,這樣親人們肯定會思念我的。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因為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所以從句子中可以看出是重陽節。
傳統節日素來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成,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在數中最尊貴,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3)遍插茱萸重陽節擴展閱讀:
「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到重陽節都會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是否登上望遠時,回過頭來發現頭上插滿茱萸只少了我一人。
這首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