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博愛縣國土資源局
博愛縣位於東經112°57′~113°12′,北緯35°02′~35°21′之間,總面積492平方公里,其中北部山區約佔1/3,南部平原約佔2/3。全縣總耕地33萬畝,總人口43萬人。轄7鎮3鄉,233個行政村。博愛縣歷史悠久。1927年馮玉祥將軍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博愛兩字,設置博愛縣,至今已有80年歷史。博愛縣工業經濟比較發達。全縣擁有工業企業598家,規模以上企業122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11家,初步形成了汽車零部件、醫葯化工、食品飲料、輕工紡織、玻璃建材五大主導產業。農業連年穩產高產,是全國首批小麥千斤縣和噸糧縣,高效農業全省領先,是河南省高效農業和結構調整先進縣。對外經濟持續發展,出口產品遍布36個國家和地區,是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縣和首批擴權縣。
李海東 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9月離職)
李玉龍 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9月任職)
皇甫紅軍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王炳乾 黨組成員、副局長
朱勤忠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小平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陳嘉先 黨組成員
徐永軍 黨組成員
李玉龍簡介:男,漢族,河南焦作市人,出生於1964年2月,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中共黨員,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87年加入共產黨。1982年7月~1984年8月,空軍靈丘場站氣象台戰士;1984年9月~1988年7月空軍氣象學院天氣動力本科專業學員;1988年7月~1993年2月,空軍靈丘場站氣象台預報員;1993年3月~2002年3月,空軍某部後勤部財務處助理員(期間,1997年9月~2001年7月在後勤指揮學院財務管理函授本科專業學習);2002年3月~2006年3月,任空軍畢克齊場站副站長;2006年11月~2010年5月,任焦作市國土資源局礦產開發管理科副科長、主任科員;2010年月5~2010年9月,任焦作市國土資源局礦產開發管理科科長;2010年9月至今,任博愛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內設辦公室、基層管理股、執法監察股、法制室、地籍與測繪管理股、耕地保護股、利用股、規劃股、地礦股、信息中心10個職能股室。轄7個二級機構:土地儲備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紀檢監察室、測繪隊、土地執法大隊、非煤礦山稽查大隊;派出10個鄉所:清化國土所、許良國土所、月山國土所、柏山國土所、磨頭國土所、陽廟國土所、孝敬國土所、金城國土所、蘇家作國土所、寨豁國土所。
【國土資源】截至2010年底,全縣耕地面積21930.21公頃,園地216.17公頃,林地8383.97公頃,草地4717.06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050.36公頃,交通用地1051.4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39986.7畝,其他土地14067.00畝。
礦產資源方面,已發現的礦種有煤、耐火粘土、陶瓷土、鐵礬土、磚瓦用粘土、鐵礦、硫鐵礦、石灰岩(含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白雲岩、石英砂岩、建築用砂、地下水、礦泉水、鋰、鎵、鈦等十幾種礦產。探明儲量的礦種有耐火粘土、石灰岩、硫鐵礦、鐵礦、地下水、陶瓷土等礦產,其中,石灰岩、耐火粘土、高嶺土、陶瓷土、硫鐵礦、地下水等利用率較高,而地熱、鐵礬土、白雲岩、鋰、鈦、鎵利用率較低或尚未利用。
【國土資源宣傳】2010年,組織開展了「3·19」地礦日、「4·22」地球日、「5·12」防震減災日、「6·25」全國土地日及安全生產月的宣傳活動,「8·29」測繪法宣傳活動。採取設立咨詢台、擺放版面、懸掛橫幅、散發宣傳提綱、出動宣傳車、舉辦國土知識文藝演出、在「今日博愛」製作土地日專版、召開座談會、在學校開展國土知識教育等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提高了全縣人民保護國土資源意識,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2010年,共設立咨詢台16台次、擺放版面40塊、懸掛橫幅250條、散發宣傳提綱2萬份,出動宣傳車20輛次、開展法律知識競賽2次、舉辦文藝演出1次,召開座談會1次、在學校開展國土知識教育6次。通過宣傳,增強人們的國土資源法制觀念和自覺保護耕地意識。
【農田保護】2010年,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實行「佔一補一」制度,確保耕地面積穩定在21930.21公頃;縣與鄉鎮、鄉鎮與村、村與組、組與農戶簽訂四級《耕地保護責任書》、《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確保了全縣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18383.01公頃以上,基本農田保護率達88.6%以上;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組織培訓了鄉、村基層幹部276名,建立健全國土資源協管員制度,聘請233名村級協管員,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鄉、村三級監管網路。投資298萬元開展了孝敬鎮土地整理項目,已全部完成,整理總面積155.86公頃,新增耕地8.16公頃。2010年組織實施了蘇家作土地整理項目,總投資為1652萬元,涉及蘇家作鄉、清化鎮和陽廟鎮三個鄉鎮的9個行政村,總面積940.12公頃,項目可增加耕地面積28.38公頃,已完成了40%的工程量。完成了磨頭鎮開發項目可研性報告,項目區位於磨頭鎮,項目面積205.046公頃,總投資447.6萬元,整理後可新增耕地8.9649公頃。
【地政地籍管理】2010年,認真開展宅基地確權工作。開展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試點工作,對清化鎮官莊村139戶宅基地進行確權發證。同時在其他9個鄉鎮確定了試點村,並開展了地籍測量、調查等工作。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組織上報了5個批次(其中城市批次4個,鄉鎮批次1個)35個建設用地項目和人民路西延、沁河防洪工程、安陽一洛陽天然氣工程3個單獨選址項目的報件,面積179.8952公頃。完成了正旭、泰鑫等29家企業供地工作;完成了六邦內胎、人民路博愛段、德盛瑞等27宗土地的附著物清點工作;與35個村街簽訂了《土地預收購協議》,土地面積4222畝;全年發放土地補償款、青苗補償款及附著物補償款7435萬元;為奧天琪、伊賽、德克模具等12家企業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
【礦產開發管理】為了進一步規范礦政管理,建立了采礦權設置會審機制,嚴格采礦權招拍掛程序。開展了新一輪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的編制。完成了全縣15家礦山企業年度審驗工作。開展了縣域內礦業權核查工作。開展了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保證金的收繳工作,已收取礦山企業保證金15萬元。規范了采礦權有償出讓程序和制度,按照礦產資源規劃「禁采區關閉、限采區收縮、可采區集約化開采」的原則,規劃了4個集中採石區域,引導礦山企業逐步向深山區轉移。建立規模、環保、效益型的礦業開發格局。
【地質環境與儲量管理】發布了「博愛縣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博愛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督促青天河風景區和岩鑫等6家單位和企業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6個,開展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宣傳培訓6次。縣、鄉、村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構建了縣、鄉、村、村民小組四級聯動的群測群防網路。落實群測群防點14個,監測人數35人。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28份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10份,與縣氣象局簽訂了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協議,發布地質災害預報預警9次,新增地質災害警示牌8個。爭取地災防治資金,創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工作通過省國土資源廳驗收,獲得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稱號。
【青天河地質公園】2010年10月,為青天河園區補充完善了地質標志牌5塊。協助地質部門對園區地質地貌進行考察,充實完善地質景點,發掘園區地質地貌科學內涵。
【礦產勘查管理】完成了《博愛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0~2020年)》和《博愛縣礦山環境保護規劃(2008~2015年)》編制工作。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過專家評審,並發布實施;礦山環境保護規劃經過專家評審,並向縣政府申請發布實施;利用省財政「兩權價款」項目資金,投入260萬元,完成了博愛縣柏山硫鐵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聘請專家進行了初審驗收。
【信息化建設】根據「金土工程」一期建設要求,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不斷探索、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投入資金69萬元,完成「金土工程」建設。形成了網上辦公的電子政務體系,實現了主要業務網路化辦公。
【人事教育】2010年,對全體幹部職工進行了12次法律知識培訓;組織幹部職工,參加了縣直機關工委舉辦的運動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樹立了國土資源系統的良好形象;參加了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的「職務是義務,權力是責任,工作是使命」演講比賽、「6·25法律知識」辯論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增強了凝聚力,激發了全體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總投資17萬元,開展了寨豁、磨頭兩個國土所基礎設施建設。為兩個所建立了單獨辦公場所,配備了必要的硬體設施,重新制定完善了各類制度,在11月份通過焦作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的驗收。
【法制工作】2010年,在全縣10個鄉鎮對鄉村幹部和228名大學生村官進行了國土知識培訓;開展了「五五」普法工作和「法律七進」活動,將國土資源普法材料發放到機關、單位、企業、學校、社區、農村、家庭,使社會共同參與國土管理,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安排國土資源系統50名幹部職工,每人包5個村,將宣傳材料送進250個街道、農村及10562個家庭,使廣大群眾熟悉國土法律,自覺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第十次全市衛星遙感執法檢查】一是認真做好衛星遙感土地執法檢查工作。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首次實行全覆蓋、全問責。博愛縣政府及時下發了《博愛縣第十次土地執法檢查工作方案》,在全縣開展應用衛星遙感監測成果的土地執法檢查,對土地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一次「地毯式」檢查清理。各鄉鎮政府、產業集聚區對本轄區內的土地開發利用及違法違規用地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清理,重點清理未批先征、未批先用、批少用多、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破壞佔用耕地和基本農田、違反土地利用規劃、未經批准用地擅自開工建設、「以租代征」和侵害農民合法權益等行為,通過開展土地執法檢查,對28個圖斑31宗地進行了核查,核查面積共339.2畝,拆除違法建築2宗;二是加強國土資源動態巡查,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巡查網路,強化對重點鄉鎮、重點區域的巡查,形成了國土、鄉鎮、有關部門聯動機制,確保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早發現、早制止、早報告、早查處。全年共受理12336舉報電話15起,制止違法佔地36宗,發送督辦通知12份,向相關鄉鎮政府、村委和違法當事人發函、通知和通告共41份。查處各類違法佔地110宗,申請法院強制執行102宗,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8宗,建議處分13宗。新發生案件制止率100%,查處率100%。
【礦政執法監察】博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非煤礦山管理工作,調整了整頓規范礦業秩序領導小組,出台了《博愛縣打擊非法采礦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形成涉礦鄉鎮負責、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協作,齊抓共管局面。2010年8月6日,下發了《博愛縣進一步做好嚴厲打擊非法采礦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將專項行動分成自查自糾、聯合執法、路檢路查三個階段,採取全面排查整治、治理整頓道路兩側收購非法礦產品點、填埋封堵非法礦井、設置檢查站查扣運輸非法礦產品的車輛、沒收礦產品等手段,對非法采礦進行打擊。12月30日上午,召開了冬季打擊非法采礦專項整治行動現場會,對寨豁鄉司窯村、橋溝村,柏山鎮後王坡的28個非法礦口予以摧毀封堵,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礦反彈勢頭。
2010年共出動執法人員2000餘人,排查無證礦89個,查扣大型非法采礦設備13台,其中,挖掘機9台,推土機4台。下達停采通知27份,沒收采礦工具和采礦設備達80餘件,組織7次集中整治行動,出動鏟車58台次,填充、封堵非法礦井礦硐325個,查扣非法運輸礦產品車輛30輛。有力地打擊了非法采礦反彈的勢頭。
【信訪工作】2010年,共接待群眾來訪40起89人次,其中集體訪6批39人次,收到來信42封(含上級轉辦案件),接到舉報電話32次,全部辦結。維護了信訪人權益,促進了社會和諧。
(李娟)
B.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孝敬鎮已婚育齡婦女管理卡怎麼辦理,鎮計生辦竟然不知道有這種卡
你好,這種卡每個地方的樣式或者說存在方式都不一樣,我們這最近幾年也發生過變化,紙質或者說實物的卡也沒有了,但如果遇到要向外地出具紙質的卡,我們會列印或者手寫一張過去,加蓋3級公章,只要要素齊全,也就是所謂的管理卡了。
C. 博愛縣聖亞牧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博愛縣聖亞牧業有限公司是2014-07-10在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專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屬址位於博愛縣孝敬鎮留村北地。
博愛縣聖亞牧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8223357838870,企業法人喬柏樹,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博愛縣聖亞牧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豬養殖。在河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28357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2967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博愛縣聖亞牧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D. 博愛檯球桌
全部配置全包括,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焦作市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博愛縣位於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與晉城市澤州縣毗鄰。東與焦作市區、武陟縣、修武縣接壤,西隔丹河與沁陽市相連,南與溫縣隔沁河相望。
博愛縣轄清化鎮、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和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6鎮2鄉,總面積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萬畝,人口38.5萬人。
博愛縣
1927年從沁陽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2]
夏朝隸屬覃懷地,商代屬畿內,周武王時屬野王邑,戰國時先後隸屬鄭、晉、魏、韓國,秦屬野王縣,西漢初屬殷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野王縣,東漢屬河內郡,三國時屬魏冀州河內郡,兩晉屬司州河南郡,隋朝屬河內縣,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太行縣(縣治清化鎮),武德四年廢太行縣並入河內縣,宋、元、明、清屬河內縣,民國2年(1913年)河內縣更名沁陽縣。
民國16年(1927年)8月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
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地區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河南省新鄉地區轄。
1954年歸焦作市轄。
1960年10月並入焦作市,取消縣建置,設城關、陽廟、金城、界溝、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建置,仍舊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文革"期間一度有紅衛縣之稱。
1983年9月1日後歸焦作市轄。[3]
2005年,博愛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界溝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孝敬鎮管轄,孝敬鎮人民政府駐東界溝村;撤銷張茹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金城鄉管轄,金城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高廟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清化鎮管轄,清化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截止到2012年8月18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將博愛縣陽廟鎮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10月28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將博愛縣蘇家作鄉整建制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4]
2地理環境
博愛
博愛(17張)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洪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河、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
博愛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2]
3行政區劃
博愛縣轄6個鎮、2個鄉:清化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5]
4經濟發展
數據統計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完成187.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億元。
截止到2012年,博愛縣生產總值184.8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2億元,增長21.3%;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117億元,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億元,增長1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億元,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6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574元,增長13.5%。[2]
三次產業比達到9.6∶73.1∶17.3,工業經濟比重較2006年提高7.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6.8億元,是2006年的2.6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7286元、8433元,分別是2006年的2.1倍、1.8倍。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2.8億元,是2006年的1.9倍。縣財政五年民生支出25.6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4.6%。[6]
第一產業
胡錦濤視察博愛縣
胡錦濤視察博愛縣(4張)
博愛縣連續8年高產豐收,截止到2012年糧食總產達23.3萬噸,五年流轉土地3萬畝,新建大拱棚8000座,新增蔬菜標准化種植面積5萬畝,榮獲全國蔬菜標准化生產示範縣。新建、改建49個標准化養殖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4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8家,被列為焦作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試點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家,完成16個農產品商標注冊、9個綠色食品認證。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田間工程等79項重點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7萬畝,解決了19.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小麥基本實現機械化收割,玉米機收率達到85%以上。平原植樹260萬株,山區造林15萬畝,在全市率先成為省級林業生態縣。[7]
第二產業
博愛縣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實施47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2億元。好友公司500萬套載重子午胎、制動器工業園、裕華公司18萬噸太陽能電池封裝玻璃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後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龍源電廠、南水北調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博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截止到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05.2億元、利潤41.6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8倍、2.6倍。博愛縣高起點規劃了11.07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主幹道路39公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基本到位,建成區面積達6.31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02家。培育了汽車零部件、生物化工、服裝紡織、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占工業總量的74%以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博愛縣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19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獲得科技成果獎12項,申報國家專利419件。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3.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2.1%和20%。[6]
第三產業
博愛縣不斷完善景區軟硬體設施,青天河景區成功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旅遊綜合收入持續增長。中山大飯店、新宏大百貨等三產項目相繼投用;建成212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銷售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補貼產品12.2萬台。高標准編制物流業發展規劃,煤炭物流園區開工建設。成功河南省優秀金融生態縣。組建了建投公司、聚晟投資公司等投融資平台。資本運作實現重大突破,新開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伊賽公司、博洋公司在天交所掛牌交易,裕華公司通過證監會上市審核。[6]
5資源
礦產
博愛縣總面積三分之一的北部山區,擁有儲量豐富的粘土、鋁礬土、鐵礦、石灰石、硫鐵礦等二十餘種礦產資源。與煤炭大省山西毗鄰而居,是豫北地區重要的煤炭集散地。擁有蓄水量達2070萬立方米的青天河水庫,水資源供應充足。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兩個國家級重點工程均途經博愛。西氣東輸萬里管道第一個分輸站設在磨頭鎮。[2][8-9]
水資源
博愛縣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主要有丹河與沁河兩大過境河流以及大沙河、幸福河、勒馬河、運糧河、南橫河、北橫河、南蔣溝、北蔣溝九大內澇河道。
沁河是流經博愛縣的最大河流,屬於黃河水系,由於受上游引水影響,來水量逐年減少,水源得不到保障。丹河屬於黃河二級支流,在博愛縣匯入沁河,水源主要來源於青天河水庫的三姑泉,水質較好,適合人畜飲用。丹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9億立方米。為了保障丹河的水源供給,1972年在月太鐵路橋上游1公里處修建了青天河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513平方公里,總庫容20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726萬立方米。
博愛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量為2.909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為1.616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2938億立方米,重復量為2.8645億立方米。博愛縣地表水可利用量為0.7751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39億立方米,總計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1651億立方米。據分析計算,博愛縣工農業及生活用水平均年需2.273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60%,中旱年需2.651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佔70%。[10]
6交通
博愛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干線四通八達,是晉煤外運的回喉要道和主要集散地。鄭太、焦枝、侯月三條鐵路在縣城北部交匯,月山車站是華北地區大型鐵路編組站之一,是以晉煤外運為主的億噸貨物通道。三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焦晉高速途經北部,長濟、焦溫高速在城南互通。鄭常、新濟、焦溫、焦克等4條省道縱橫交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
7社會
博愛縣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1%以內,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4.3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妥善解決5600餘名原國有、集體企業職工社保遺留問題。
醫療衛生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4張)
博愛縣新建、改建12所敬老院,五保集中供養率達67%。改造12所鄉鎮衛生院,建成393所標准化村衛生室。實施城鎮居民醫保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2205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博愛縣有醫療衛生單位18個,其中縣直醫療單位6個,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合管中心、縣疾病控制中心、縣衛生監督所,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所523所。服務面積100%。有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8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129人,大專學歷481人,中專學歷698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58人,中級職稱205人,初級職稱1042人。現有執業醫師686人,執業護士418人。博愛縣各醫療機構核定床位808張,實際床位數1093張。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87台(件),5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5台,CT、三維彩超、核磁共振等百萬以上大型醫療設備8台。[11]
城市建設
博愛縣強力實施焦博一體化戰略,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3.5平方公里。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一批專項規劃編制。打通了群眾期盼已久的鄈城路、團結路、濱河路,拓寬改造了迎賓大道、玉祥路等5條道路,市人民路博愛段即將完工,搭建起「六縱六橫」城區路網。新建住宅小區22個。建成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建成體育廣場、中山廣場和12個街頭游園,新增綠地153萬平方米。完成上秦河、下秦河引水補源工程,啟動博愛公園、幸福湖公園、幸福河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干線公路和農村道路467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鄉通二級路、村村通硬化路。13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成效明顯,新建50棟安置樓,開工2個新型農村社區。[6]
教育
胡錦濤看望清化鎮高廟中學師生
胡錦濤看望清化鎮高廟中學師生(3張)
博愛縣有各級各類學校共112所,包括70所小學,34所普通初中,4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特殊教育學校和1所教師進修校。其中民辦學校11所。另有各類幼兒園60多所。共有在校生7萬余名,教職工3600餘名。至截止到2012年連續五年教育投入8.1億元,新建一中等34個重點項目,完成全縣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成功省職業教育強縣。[7][11]
文化
博愛縣舉辦了包括戲劇歌舞、街頭民間藝術匯演和赴市匯演。來自博愛縣各鄉鎮和部分縣直單位的80餘支代表隊上演了各具特色的文藝節目。其中,舞台戲劇歌舞匯演安排在南廣場舞台,共演出8天,節目18台。民間藝術匯演安排在鄈城路,共演出4天,參加演出的民間藝術團隊60餘個,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在赴市匯演中,博愛縣共組織好友輪胎公司、安江陵公司、八極文武學校等8個演出隊參與,演職人員達500餘人,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賽的8個節目全部獲獎,其中特等獎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優秀獎2個。文化局獲優秀組織獎。文化館獲組織獎。
博愛縣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柏山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等7個鄉鎮被列入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單位,這七個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基礎設施按標准要求建成。已建成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2個農家書屋、227個農村健身場所。[11]
8旅遊
青天河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博愛縣境內,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景區面積106平方公里,由大壩、大泉湖、三姑泉、西峽、佛耳峽、靳家嶺、月山寺等七大游覽區、308個景點組成。[12]
大壩游覽區位於天井關古戰場至青天河水庫大壩之間,既是古時兵家對壘的古戰場,又是現代縱情藍天碧水的天然娛場。
丹河長虹:通往豫晉鐵路的丹河鐵路獨拱橋。它建於1959年,高80餘米,跨度130米,當時為「亞洲第一獨拱鐵路橋」。
古樹迎客:相傳此槐樹植於東漢,距今1900餘年歷史。樹高13米,樹圍3.2米,樹冠100平方米。
天井關古戰場:天井關古為豫晉要塞,是通往山西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戰國以來,在這里發生的大小戰役達十四次。
銀龍放歌:青天河水庫大壩始建於1966年,竣工於1983年,它是英雄的博愛人民肩扛擔挑、一石一框歷經17年工人建造而成。
三教聖殿建於宋代,殿內供奉有佛、道、儒三教祖師的塑像,象這樣把三個教派的祖師同時請到一起供奉的殿宇,在全國是比較罕見的。
高空滑索:一線連豫晉,瞬間行兩省。[2]
9特產小吃
鹵豬頭肉各地都有豬頭肉,但是博愛縣的豬頭肉集合了眾家特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色澤紅潤,香糯濃醇,咸甜適度,肥而不膩。剛出鍋的豬頭肉用當地的芝麻燒餅滿滿的夾起一個,咬一口,滿嘴流油,解饞飽肚。
牛肉丸用牛肉和紅薯澱粉及各種香料精製,干吃酥脆,用老湯煮食,連湯帶丸子舀起一碗,撒上香菜沫和蒜苗段,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燒雞博愛縣的燒雞,雞皮金黃,肉質白嫩,嫩而不柴,趁熱提起燒雞,稍稍抖動就可以使骨肉分離。
博愛生薑具有塊大、絲細、味道鮮、香辣可口、產量高、百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少、易加工、耐儲存等優點,用它加工成的"懷姜炸醬"、"姜辣醬"香辣可口,是不可多得的餐桌佐料。[13]
四大懷葯:山葯、牛膝、地黃、菊花四大中葯因產在古懷慶府最為珍貴,故被稱為四大懷葯。[14]
10著名人物
李岩(1606--1644)名信,號威,博愛縣孝敬鎮唐村人。出身貢生,精槍、拳、箭術,好施尚義。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入李自成起義軍,官制中營(中央)制將軍,成為李自成的謀主。
杜嚴(1875--1938),字友梅,博愛縣清化鎮二街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二甲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留學日本政法大學。
劉聚奎(1919--1984),博愛縣柏山鎮柏山村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豫北工委委員,中共人民解放軍178師政委,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委員、省政府黨組書記,西安國營八四四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政協陝西省副主席、黨組成員等職。
E. 在武漢怎麼坐車去河南焦作市博愛縣孝敬鎮蔣村
武漢火車到鄭州
鄭州二馬路車站坐汽車到博愛磨頭下
博愛磨頭路口到蔣村可能還有7公里,應該還有公交車。
要不就做到博愛車站,到車站再找公交。
F. 誰知道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結婚習俗,詳細的
博愛哪裡的,具體點,博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漢民有回民,有山上住的,有河邊住的,在我們這有句話是「十里不同俗」
孝敬那一片包括內都,我們稱作「南鄉」,據了解,現在南鄉的費用較高
G. 焦作博愛縣
博愛縣位於抄太行山南麓,焦襲作市西北部,北與晉城市澤州縣毗鄰。東與焦作市區、武陟縣、修武縣接壤,西隔丹河與沁陽市相連,南與溫縣隔沁河相望。
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總面積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萬畝,人口43.6萬人。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洪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
博愛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
博愛縣轄5個鎮、2個鄉、2個街道辦事處:清化鎮街道辦事處、鴻昌街道辦事處、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街道辦事處中山路。
H. 博愛縣有多少個村都叫什麼
博愛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492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02年)。
博版愛縣轄7個鎮、3個鄉:清化權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蘇家作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