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弘揚傳統文化詩句
1. 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宋 王安石《元巧埋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宋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 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譯文: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新年送走了舊年。人們正喝著屠蘇酒,春風撲面而來。
【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家家戶戶都貼上新桃符取下了舊桃符。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譯文: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我獨自一人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少了我一人。
傳統文化:古詩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敏寬唯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韓愈《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傳統文化:節日類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3. 《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橋培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 《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含有「中華傳統文化」的詩如下:
1、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唐·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5、宋·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我的祖國,
地大物博,
風光秀美孕育了瑰麗的傳統文化,
大漠收殘陽,
明月醉荷花,
廣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還在熠熠閃爍。
我的祖國,
人民勤勞,
五十六個民族相濡以沫,
東方神韻的精彩,
人文風貌的風流,
千古流傳著多少美麗動人的傳說。
這就是我的祖國,
這就是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愛你源遠流長燦爛的歷史,
我愛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
我愛你風光旖旎壯麗的河山,
我愛你人民的性格堅韌執著。
我的祖國,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雞-----喚醒拂曉的沉默,
你是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吒時代的風雲,
你是威風凜凜的雄獅-----舞動神州的雄風。
希望可以得到採納。
我的 公~ 眾、號:傳統文化智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每天分享精粹傳統文化視頻、文章,感恩!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宋代: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過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代: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元日》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創作背景 :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准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青玉案·元夕》譯文: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賞析:
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少年中國說》
《弟子規》
《大學》
《三字經》
《百家姓》
祈禱
聞一多
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
啟示我,如何把記憶抱緊;
請告訴我這民族的偉大,
輕輕的告訴我,不要喧嘩!
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
誰的心裡有堯舜的心,
誰的血是荊軻聶政的血,
誰是神農黃帝的遺孽。
告訴我那智慧來得神奇,
說是河馬獻來的饋禮;
還告訴我這歌聲的節奏,
原是九苞鳳凰的傳授。
請告訴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嶽的庄嚴?又告訴我
泰山的石溜還滴著忍耐,
大江黃河又流著和諧?
再告訴我,那一滴清淚
是孔子弔唁死麟的傷悲?
那狂笑也得告訴我才好,——
莊周,淳於髡kun1,東方朔的笑。
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
啟示我,如何把記憶抱緊;
請告訴我這民族的偉大,
輕輕的告訴我,不要喧嘩!
1、春節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東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爭插新桃換舊符 總把) 2、中秋 《月下獨酌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3、重陽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4、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5端午日賜衣(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 香羅疊雪輕。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元宵節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唐詩的繁榮具備肥沃的土壤:強大的綜合國力、兼收並蓄的文化精神和豐厚的文化積淀。
開明、大度,是唐朝的中心品格。承續涵容,虛懷若谷,是唐朝的文化氣度。
欣欣向榮、樂觀向上是唐朝的外在氣象。政治開明,給唐詩輸送的是一種憧憬、一種沖動、一種氣焰、一種飄然若舉的喜悅;文化開明,給唐詩開辟的是一種無拘無束、信馬由韁、縱橫馳騁、左右逢源的自由境界,一種撫今追昔,浮想聯翩的悠遠和迷朦。
唐代詩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強烈的建功立業的願望,有狂放不羈的精神,他們置身於大唐帝國開拓進取的時代氛圍,不甘落後,躍躍欲試,表現出十足的狂傲和自信。唐代實行科舉,詩賦取士,只要有佳作名篇就有飛黃騰達的可能,由布衣平民躍升公侯將相,平步青雲的誘惑太大,讀書人自覺自願鑽研詩藝,都想到這擂台上一試身手。
唐代,連政治、哲學都透著詩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詩歌時代。唐代的詩壇,不僅詩人多,而且還挺立著一隊令後人肅然起敬的巨人,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飄逸瀟灑的詩仙李白,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有「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詩佛王維,有聽一曲琵琶淚濕青衫的詩魔白居易,等等,這一個個登台亮相的巨匠,使得宋及以後的詩人寫詩時,都極力想跳進他們的磁場卻又無從立足,有的想極力想跳出他們的磁場卻又無能為力。
B. 九九重陽節的詩句
以則搜豎上詩句均出自唐、宋、元三個朝代,它孫大們共同反映了九九重陽節的人文關懷和傳統文化的價值。其中,白居易這首《九九重陽節閑居賞菊》表現了難得的閑適和多彩的賞菊情趣。陸游的這首《九九登高漏純》則以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作為節慶的主題,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融合性。鄭清之這首《九九憶故人》則以思鄉之情作為詩歌的中心,傳遞著人文關懷的情感。這些詩句反映了九九重陽節的情感特點和節慶的主要內容,是我國文化傳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C. 有關於重陽節的詩有哪些春節的由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人們增深感情的重要節日,是個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傳統佳節。
D. 自古以來就有重陽節,它的傳統文化是怎麼樣的
重陽節的傳統文化:1個數字,1個人,1個傳說,1首詩
農歷的9月初,也就是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這個節日,始傳至今,除古人的登高、插茱萸、賞菊等習俗外。如今的人們,還為這個節日,增添新的內涵:孝道和敬老。
重陽節的節日,定在了9月初9,與中國的數字“9”,就有著密切的關系。
為何不是其他的數字呢?“源易緣”從中國傳統文化《易經》中發現:“9”為單數最大數,也是陽的極數。
9月初9,兩“9”相逢,故取名“重陽。”
後來,人們將重陽節尊為“孝心節”或“敬老節”,皆是因為“九”與“久”同音之意,寓意“長命百歲”,這其中,深深地包含著對老人、對長者的祝福之情。
當然,歷代古人對重節陽很是重視,還將重陽節與除夕、清明、於蘭盆會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在明代,皇帝也會在秋高氣爽的節日,親自登高望遠,直抒胸臆。
當然,如果有一首詩,能夠讓大家想起重陽節的話,那便是唐代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來臨,讓我們一起度過意義不凡的“戊戌”重陽節吧!
E. 描寫傳統文化節日的古詩
1.描寫春節的——《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①描寫元宵節的——《生查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 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②描寫元宵節的——詩曰——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3.描寫寒食節的——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附註:此節後來並入清明節)
4.描寫清明節的——《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描寫陪森端午節的——和端午——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6.描寫七夕節的——長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做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7.描寫七夕節的——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冊亂拆。 天街夜色涼如水,州棗卧看牽牛織女星。
8.描寫重陽節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F. 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有關的古詩,諺語,對聯,
一, 1、春節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咐行, 東風送暖入鏈簡哪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爭插新桃換舊符 總把) 2、中秋 《月下獨酌 》 李白 花間一壺酒棚碼,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3、重陽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4、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 植樹節 1 魚翔水底; 鳥唱茂林。 2 萬山皆綠化; 四海無荒田。 3 草生三徑綠; 山擁萬峰青。 4 松柏有本性; 林園無俗情。 5 松竹添翠色; 桃李綻春風。 6 青山四面合; 綠柳萬家春。 清明節 1 杏村沽酒; 柳苑飛花。 2 桐花吐艷; 榆火分新。 3 桃花作粥; 薺菜懸燈。 4 芳名垂青史; 勛業昭國光。 5 春風重拂地; 佳節倍思親。 6 淘井黃州俗; 分煙漢殿春。 重陽節 1 鳳嶺設賞; 龍山落冠。 2 愁聞風雨; 讌會湖山。 3 登高賦詩; 含飴弄孫。 4 三三迎節令; 九九樂芳辰。 5 東籬開壽菊; 南陌獻嘉禾。 6 有人來送酒; 容我去題糕。 7 冒雨先尋菊; 迎晴便插萸。 中秋節 1 天上一輪月; 人間萬里明。 2 中天一輪滿; 秋野萬里香。 3 白人隨鶴舞; 明月逐人歸。 4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5 塵中人自老; 天際月常明。 6 塵中人自老; 天際月常圓。 7 冰壺含雪魄; 銀漢漾金輝。
G.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朗誦
父愛如山,母愛是河
----獻給九九重陽節(朗誦詩) 珍 爾
假如有人問我: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一座?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父親的愛,就像山峰,
比喜馬拉雅更偉岸,
比珠穆拉瑪更巍峨!
假如有人問我:
世界上最長的河是什麼?
我會滿懷深情地告訴他,
母親的愛,就像大河,
比黃河長江更長久,
千年流淌博大的愛,萬世唱著甜美的歌。
啊,父愛如山,母愛是河,
沒有親愛的父母,世上哪裡會有你和我?
是父親,用大山的信念、石頭的剛毅
塑造出我們韌性的筋脈、堅硬的骨骼;
是母親,用似水的柔情、博愛的胸懷,
輸送給我們鮮紅的血液、情感的火熱。
世上的七尺男兒啊,莫要為自己的英俊和偉岸而驕傲,
別忘記,當初躺在襁褓中的你,
嗷嗷待哺,多像一隻瘦弱的小貓;
是母親,用雪白的乳汁喂養了你,
是父親,用咸澀的汗水澆灌了你,
今天的參天大樹,昨天都曾是弱小的幼苗。
詩朗誦 《感恩父母》
我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長大
我們滋潤著人間的真情成長
多少次帶著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
多少回含著感動的淚花暢想未來
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懷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學會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
學會感激——感激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無窮的知識
學會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為他們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力量
學會感激——感激我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們給了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
不要忘記說聲——「謝謝」
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要感Ji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謝誰,就把感Ji的話寫在感恩卡上。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
有一聲呼喚最動聽
有一個人最要感謝
有一個人最應感恩
它就是——「媽媽」
媽媽的皺紋深了,她把美麗的青春給了我
媽媽的手粗了,她把溫暖的陽光給了我
媽媽的腰彎了,她把挺直的脊樑給了我
媽媽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
面對媽媽深沉的感情
聆聽媽媽殷切的心願
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應該學會感Ji
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接受這種關愛,並且認為是理所當然。
漸漸忘神槐記了感動,忘了說聲謝謝。
媽媽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
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
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
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
拿什麼來感謝你,我的父母!
父母的愛說不完、道不盡
所有的恩情我們銘記於心。
《重陽節抒懷》
九九重陽志未銘,
邀友結伴向山行。
峻峭山嶺踩腳下,
登高眺望眾山群。
雲海茫茫足下過,
古木幽幽樹成林。
滿山遍野紅爛漫,
彤霞映水水自清。
山間小路彎曲徑,
曲橋入水見倩影。
巨石醉卧於山澗,
俯望天地鬼神驚。
芳草綿綿綠茵茵,
重陽秋遊登山頂。
上到山頂是好漢,
暮色夕陽不老情。
(非原創)
從網上找的。我們也要開一個班會,我是鞍山道小學六年級三班的,你好。
來交個朋友吧。
朗誦的話,我覺得這首長度和感情都比較好把握,你看一下。
重陽節
都遠去了 春天誘人的新綠
盛夏震耳的雷鳴
總有千言萬鍵瞎指語
欲說還休
九月重陽 相思凝聚心頭
誰說秋風過後盡是凄涼
登高遠望 層林盡染
如同我的思緒已揚帆遠航
聽秋蟲歌唱 秋葉墜落枝頭
看天高雲淡 候鳥列隊南飛
多想也飛回昔日好時光
執子之手 重溫昨日親情
九月重陽 相思弦斷異鄉
問遍菊花難尋曾相識
故土千里 願今夕同入夢
紅葉寄語 不變是我的執著
摘自天下文學網:
這個網站上面還有其他的,你去看看。選一首最合適自己的。
第一次回答可獲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紅顏未虛伏虎降龍,白發帶笑鋪金疊翠。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裹,山翠縣樓西。
如此美的景色,我們 也不要錯過,九月九,一起登高賞景如何? 你如果現在是一個人,我祝你重陽節快樂;如果兩個人,那也重陽節快樂; 如果一夥人,請告訴我你們在什麼地方。 年輕人是春天的美,而老人則能使人體味到一種秋天的成熟和坦率。
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秋風徐徐,重陽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備好香醇的菊酒,等著與你分享。
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們盡可跑得比老年人快,卻不能超過他的智力。 三三令節春時松更高,九九芳辰重陽鶴添壽。
賞菊飲酒,登高遙望,祝您健康長壽! 身體的有力和美是青春的好處,至於智慧的美則是老年人特有的財產。 雙喜臨門,佳期欣逢佳日;三陽播彩,小陽春疊重陽。
重陽節快樂。 松柏不殘四季翠,山村難老百歲人。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重陽節快樂! 桃熟三千老人星耀,春光九九華堂歌喧。
天高氣爽,人壽花香。彩雲追月,桂花飄香。
一根扁擔挑兩筐,三秋雁陣四五行,六六大順七八項,九九重陽十月忙。農民可親,豐收喜悅,一起祝福中秋國慶重陽節!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
重陽節到了!在這個豐收的季節里,祝願你:事業豐收,薪水豐收,愛情豐收,歡樂永相隨! 重陽節到了,秋高氣爽,願與你賞菊飲酒,登高遙望,祝你健康。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古楓吐艷,晚菊傲霜。
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祝你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世上若有諍友,那就是如你對我那樣關懷的朋友。願你擁有無窮無盡的幸福與歡樂,你的生活永遠美好,我的摯友,祝重陽節快樂! 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於同一個原因:他們都蓄有長胡須,都自稱能夠預料事變,祝重陽節快樂。
一個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天才,就是能將一片赤子之心帶入老境的人。 但是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六十年內不分離,七老八十手牽手,共渡八千里路雲和月,九月九日重陽日,十指緊扣笑會首! 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祝您老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
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
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
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遂成雲霄隔。
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
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
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
列戟朱門曉,褰幃碧嶂開。
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
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
山從圖上見,溪即鏡中回。
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台。
一、二零一零九月九,一世相遇今才有。
特殊節日豈能忘,回家看望老父母。 撫養子女長成人,受盡千辛與萬苦。
可憐天下父母心,背朝蒼天面朝土。 辛勤耕耘半世紀,風里雨里任他走。
兇殘萬惡舊社會,當牛當馬當農奴。 三座大山被推翻,人民當家又做主。
如今過上好日子,童顏鶴發精神抖。 安度晚年享清福,感謝咱黨和政府。
夕陽黃昏映彩霞,光芒四射照神州。 老當益壯做奉獻,煥發余熱志未休。
寶貴財富黨真愛,心繫老人貼胸口。 中華民族好美德,傳統文化歷史久。
孝敬老人為己任,捶背按腰攙扶走。 瀏覽田園好風光,觀賞堤旁春楊柳。
問寒問暖問安康,端茶端水端祝酒。 洗腳洗頭洗衣裳,精心照料記心腹。
關愛父老之疾苦,孝道文化不生朽。 自古百善孝為先,古稀之年人人有。
但願天下兒女們,爭做孝子美名留。 二、九月九重陽,黃花分外香。
白發氣節高,椿萱壽無疆。
H. 有關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古詩
今年九月九重陽節,讓我們一同欣賞十首與重陽節有關的詩詞,在這些詩詞中,感受重陽節的氣氛、內涵以及情懷。
重陽節最早是豐收之後的祭祀活動,如今的重陽節雖然已經與祭祀活動關聯不大了,但還保存著一些傳統祭祀活動中的紀念儀式,比如登高、宴請、賞菊、喝菊花酒、吃菊花糕等,總而言之,重陽節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內涵的節日。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孟浩然的《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首詩中,便有重陽節的影子。
"老朋友預備了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家中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小村莊,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卧。推開窗戶便面對著外面的菜園,好友舉起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朋友來這里觀賞菊花",這是一首有著多麼優美意境和恬適氣息的詩啊。由此可以看出,重陽節在古時候就很受人重視。
"重陽"之名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我曾經讀過明代張岱寫的《夜航船》,其中也有關於重陽的內容,書中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中國人似乎很喜歡"九"這個數字,九,是數字中單數裡面的最大數,又有長長久久、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九重陽、九上加九,更加具有長壽尊貴的意義在裡面,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當然,尊老愛老不能僅在重陽節這天做,而是要體現在每一天。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我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安詳、幸福的晚年,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也都會成為老人。老人辛苦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閱歷和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又能繼承前輩們豐富閱歷。"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一點不假。
今年九月九重陽節,讓我們一同欣賞十首與重陽節有關的詩詞,在這些詩詞中,感受重陽節的氣氛、內涵以及情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I. 中國傳統文化古詩都有哪些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古詩。
答:1、王安石的《元日》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描寫元宵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模改攜,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3、旦伏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寫中秋節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殲大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4、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寫的重陽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J.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古詩如下:
1、《重陽日寄上饒李明府》【唐】劉商:
重陽秋雁未銜蘆,始覺他鄉節候殊。旅館但知聞蟋蟀,郵童不解獻茱萸。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
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鏈慎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江:
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棚戚敬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仔羨》【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