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月九日是什麼日子 九月九日有什麼風俗
1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一個俗稱,除了九月九外,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首歲節、登高節、祭祖節、雙九節、敬老節、九九陵銀重陽等,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延續至今,重陽節已經成為了一個敬老、祭祖的傳統節日了。
2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等。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節日,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等活動古代的時候就有,有很多詩人還在重陽節的時候留下了詩句,例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小貼士: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如果做不到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等行為,也可以釀壇菊花酒,在家賞菊、喝菊花酒。
3陰歷。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古代時期,我國是沒有陽歷歷法的,統一使用陰歷歷法,現代人為了規范和統一,現代節日都是用公歷進行確立的,但是古代節日依然是使用的陰歷進行,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期,是我國傳統節日,一直都是按照陰歷進行計算的。
4一元肇始,長久長壽。
重陽節最初的設立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者汪睜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小貼士:重陽節流傳至今,已經成為了一個敬老感恩、飲宴祈壽、登高健身的節日了。
2. 重陽節什麼踏秋賞菊去登高
重陽節的話。榻上秋菊和東高的是可以的9月9日
3. 賞菊花登高是什麼節日
問題一:什麼節日賞菊登高 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是賞菊登高的日子。
問題二:賞菊花登高是什麼節日 你好。這個節是中國傳統棗帶如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日期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
問題三:秋天有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主要風俗是賞菊和登高 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凳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問題四:秋天有一個重要的行核傳統節日是什麼,其主要風俗是賞菊和登高 秋天有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
重陽節。
其主要風俗是賞菊和登高。
問題五:賞菊和登高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古代歲時民俗.即在節日登上山嶺高處.其初多與避災除厄的迷信傳說關,後乃成為游覽健身活動的一種.多在人日、正月十五日或其他節日舉行.至魏晉後,因費長房、桓景傳說,相率於九月九日(重九)進行,遂以為俗.較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繹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家,見雞狗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代之矣.今世人第六至九日,登山飲酒,婦人帶茱萸囊是也.」茱萸,傳有避疫之效.《南齊書.禮志》:「宋武帝在彭城時,九日上項羽戲馬台登高.」唐五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九月九日,載酒具、茶爐、食,曰登高.香山諸山,高山也;法藏寺,高塔也;顯靈宮、報國寺,高閣也,釋不登.憑園亭,闖坊曲為娛耳.」清顧祿《清嘉錄.九月.登高》:「登高,舊俗在吳山治平寺中牽羊賭彩,為攤錢之戲.今吳山頂機王殿,猶有鼓樂酬神,喧闐終日者.或借登高之名,遨遊虎阜,簫鼓畫船,更深乃返.」
問題六:我國傳統節日中登高賞菊的節日是? 登高賞菊的節日是:重陽節
問題七:登高採菊是什麼節的習俗 登高採菊是重陽節的習俗。端午節的習俗除了掛香包、插艾蒿,還有吃粽子,賽龍舟,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問題八: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這一天里人們有登高,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習慣是什麼應什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喝重陽酒
「重陽酒」即用優質糯米釀成的甜酒,於重陽節裝進小陶瓷壇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為溫度和濕度比較適宜,所以釀出的酒特別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純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於西北少數民族。
「重陽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陽節時,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長成,欲開花時,這就是製作「重陽酒」的上好的材料!
4. 重陽節要敬老踏秋賞菊去登高轉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團圓這兩句押什麼韻
你好!
全家團圓後面還有真熱鬧。這樣就押韻了啊!
重陽節,要敬老,
踏秋賞菊去登高。
轉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團圓真熱鬧。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5. 重陽節要敬老想去踏秋賞菊去登高轉眼又到新春到全家團圓真熱鬧這兩句話押什麼
重陽節要敬老想去踏秋賞菊去登高轉眼又到新春到全家團圓真熱鬧這回兩句話押「ao」韻。答
押韻是一種詩文創作的修飾技巧,即將韻母互相諧音的文字放在詩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詩文讀起來就十分順口、悅耳,這種現象就叫做押韻。韻由於押韻的文字一般在詩詞的結尾,所以結尾押韻的文字因此又叫做「韻腳」。
(5)重陽節什麼踏秋賞菊去登高6擴展閱讀: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6. 重陽節要敬老踏秋賞菊去登高專業是新春到全家團圓真熱鬧這幾句話是押什麼韻
你說的是重陽節,又敬老院
他就想取去登高
新春到,全家團圓,真熱鬧
建新一一種那個對聯的形式
7. 重陽節,要敬老人,踏秋賞菊去登高。這句話說的是什麼節日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
說的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習俗: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
(7)重陽節什麼踏秋賞菊去登高6擴展閱讀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8. 登高遠眺賞秋景,踏秋賞菊插茱萸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在重陽節那天,和朋友一起登高山去欣賞遠處美好的秋景,伴隨著秋天的腳步,看著山下美麗的菊花,再和大家一起插茱萸,來紀念這美好的一天。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8)重陽節什麼踏秋賞菊去登高6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部分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辭青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清明節)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清明節)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節日,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享宴求壽
重陽節的求壽之俗,有現存文獻記載的最早見於漢代。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
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
飲菊花酒
飲花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
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葯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