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聯孝順千古美,下聯
上聯;孝順千古美
下聯;忠義萬年傳
② 孝順千古美下聯關愛老人千古美下聯品千古美文下聯
上聯:孝順千古美;
下聯:忠義萬睜坦年揚。
上聯:關愛老人千古美;
下聯:同情弱小萬人傳。
上聯:品千古美文 。
下聯:讀百家經典。
出悉穗桐族燃句尾字是平聲適宜做下聯。
③ 孝順對聯
上聯:遊子不忘心中牽
下聯:慈母壽長笑滿顏
橫批:唯有孝心
④ 關於孝順的詩句 關於孝順的詩句有哪些
1、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明·王守仁《元夕二首》
譯文: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2、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唐·韋元甫《木蘭歌》
譯文: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裡能夠泯滅?
3、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宋·文天祥《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譯文: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4、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唐·韋應物《送楊氏女》
譯文: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
5、舉孝廉,父別居。——漢·佚名《桓靈時童謠》
譯文:向朝廷舉薦的品德高尚因孝順而聞名的人,真實的情況是父母長輩被趕出家門,無所依靠。
⑤ 百孝孝為先,下句是什麼
百孝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坦漏陸難忘這是《中華孝道》詩詞。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孝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父母冷暖我先知,父母悲觀我先懂,不對父母有惡言,搜蔽不給父母來添堵。父母恩重如山,都知養兒多疾讓頃苦,何讓父母心酸楚,烏鴉方知反哺義,羔羊跪,謝母恩。人若不知孝親恩,空來世間走一程。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對長輩們的關愛是傳承、是責任。
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以愛心喚醒愛心、傳達愛心,使愛得到遷移與升華,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樹立感恩情懷,進而懂得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的人,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通過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感恩情懷內化為良好的品德。
從基本做起,讓學生們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的行動孝敬父母。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既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裡,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學校,講文明禮貌、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在社會,遵守公德,遵紀守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
⑥ 遊子孝賢美名千古的下聯
上聯:遊子孝賢美名千古
下聯:郎中慈悲救苦萬民
⑦ 關於孝順的詩句古詩
關於孝蠢梁順的詩句古詩,內容如下:
1、《山居秋暝》王維 · 唐代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長安冬日》杜荀鶴 · 唐代 還應公道在,未忍與山期。
3、《弟子規》李毓秀 · 清代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4、《弟子規》李毓秀 · 清代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5、《遊子吟》孟郊 · 唐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1、《送楊氏女》韋應物 · 唐代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12、《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及弟子 · 先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啟喚運於掌。
13、《弟子規》李毓秀 · 清代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
14、《弟子規》李毓秀 · 清代 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15、《弟子規》李毓秀 · 清代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⑧ 以孝為主題的詩句,描寫孝道的古詩詞名言名句
以孝為主題的詩句
⑨ 孝道、孝心標語
孝道、孝心標語
1、百善之首,以孝為先。
2、不賢難入世,不孝難為人。
3、財從舍上得,福自孝上積。
4、慈父無雙地,孝子第一家。
5、從小孝父母,長大報國家。
6、地靈出孝子,景秀有忠臣。
7、兒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
8、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9、夫義婦德,澤被子孫。
10、官廉何須大,孝子不在多。
11、弘揚中華孝道,建設和諧社會。
12、弘揚中華孝道,培育文明新風。
13、家和萬事興,孝道是根本。
14、家庭要和美,孝道是根本。
15、間說孝子好,欣得廉士心。
16、今日孝人,明天人孝。
17、精叫啟聖,教學興仁。
18、敬田得谷,孝親得福。
19、舉廉傳偉業,興孝出英才。
20、立忠勇志氣,振孝道雄風。
21、廉能有品德,孝道興天齊。
22、名隨孝市頭,心與忠字明。
23、難量大海水,難報父母恩。
24、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25、千經萬典,孝親為先。
26、千里去燒香,不如在家孝爹娘。
27、青年行孝道,文豪定春秋。
28、慶董永佳節,繪孝行宏圖。
29、人間多孝子,天下皆忠臣。
30、人生首要,莫過於孝。
31、仁德光日月,孝道化春風。
32、身體父母給,孝心自己掏。
33、事事樹廉政,時時讀孝經。
3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35、孝從內心起,忠自外寇來。
36、孝道安國政,忠義得民心。
37、孝感動天都,廉潔在京城。
38、孝感天地,德播人間。
39、孝親得福報,尊師開智慧。
40、孝順本色,忠勇高風。
41、孝順稱美德,忠義最光榮。
42、孝順千古美,廉潔百世芳。
43、孝悌賢慧,一家和氣。
44、孝心不老,忠勇生輝。
45、孝心體現一個人的本質。
46、孝行遍大地,忠勇壯山河。
47、孝行遍天下,忠義滿人間。
48、孝行感天地,義氣貫乾坤。
49、孝行光日月,忠作作春秋。
50、孝行建大國,廉能興中華。
51、孝行是本性,忠義無俗情。
52、孝行天事見,睜悔廉能本心來。
53、孝子創御蠢奇跡,廉士謀和平。
54、孝子富長進,廉鎮早陪士愛清高。
55、孝子家聲久,廉士世澤長。
56、孝子人人敬,忠臣代代傳。
57、孝子人人誇獎,忠臣個個贊揚。
58、孝子事事好,慈父般般興。
59、孝子揚道義,廉士播文明。
60、孝子一身正氣,忠臣兩袖清風。
61、孝子已可得,忠臣在眼前。
62、孝子已可悅,兒孫何必多。
63、孝子有俠骨,廉士如花香。
64、孝子有義骨,廉士富仁風。
6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66、興才達天道,舉廉順人情。
67、興孝創大業,舉廉建奇功。
68、興孝富國,舉廉裕民。
69、興孝平安宅,舉廉吉慶門。
70、鴉有反哺義,人更應孝親。
71、要想子女好,自己先敬老。
72、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
73、一向是以孝為先。
74、飲水要思源,為人不忘親。
75、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美德中。
76、宅有孝子傳,門多忠勇心。
77、忠臣存忠信,孝子感孝誠。
78、忠能瞻氣好,孝順心和平。
79、忠孝標高格,仁義見真情。
80、忠孝古國崛起,仁義臣子有功。
81、忠孝家風正,留福與子孫。
82、忠孝立大志,廉潔樹新風。
83、忠勇創造世界,孝順歷於人民。
84、忠勇濟世,孝順興家。
85、忠勇立壯志,孝順譜新篇。
86、忠勇能濟世,孝順可興家。
87、忠勇治國,孝順齊家。
88、重義輕利,量大福大。
89、妯娌和好,興家之寶。
90、諸事不順皆因不孝。
91、最甜不過蜜糖,最親不過爹娘。
92、尊老愛幼,添福添壽。
93、尊老愛幼、關心家庭、幫助同事。
⑩ 關於孝順的詩句一句話(贊美孝順的詩句有哪些)
1、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清·金纓
意思:世上最善良的是父母,最孝順的是子女。
2、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清·金纓
意思:父母親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繼承;父母親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3、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西漢·戴聖
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讓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盡自己的力量養活父母。
4、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唐·孟郊
意思: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5、積善與行孝,可以立其身。——《慈竹》宋·黃庭堅
意思:積善和行孝,可以使得自己流芳百世。
6、乃知里有孝順人,至今名號猶芳芬。——《勸孝》宋·趙與泌
意思:我們都知道裡面有孝順的人,至今他的名號都讓人覺得欣慰。
7、諸子生涯各有成,從來孝順兩邊生。——《頌古四十四首》宋·釋法泰
意思:諸位兒子的生涯都有成就了。自古以來孝順都是兩邊生長得。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最有名的當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這樣的名言 倒是很多,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1、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譯文: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3、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譯文: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不奔喪。哀嘆這類的人,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啊!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譯文: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5、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宋·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譯文: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1、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清·黃景仁《別老母》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2、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唐·李商隱《送母回鄉》譯文:無法報答母親的愛,人生還有什麼追求呢?3、諸子生涯各有成,從來孝順兩邊生。—— 唐釋師范《頌古四十四首》譯文:歷史上各個名留青史的人,他們從來都是孝順的。
4、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唐·李白《豫章行》譯文: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5、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譯文:十五歲的未冠少年,侍奉在慈母身旁。
6、聽余話,長行孝順酬斯價。——王哲《漁家傲·贈寧生》譯文:聽我一句話,常年行孝順之事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1、《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母親對自己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那人生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嗎?
2、《遊子吟》——唐代孟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3、《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4、《憶母》——宋代倪瑞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
譯文:自己常暗地裡因思念自己的母親而流淚,但只恐怕母親思念自己的淚水會流得更多呀。
5、《十五》——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每當月圓之夜,聽到杜鵑啼叫,雖然南北遠隔,但是仍然深深的牽掛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