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高宗有幾個兒子唐高宗的兒子都有誰
世人提起唐高宗總是會帶有「這是武則天的丈夫」,其實不然,相對於歷史上的一些昏君或者是碌碌無為如陳叔寶、劉賀等皇帝,唐高宗要好上太多了,要知道,唐朝的版圖是以唐高宗時期為最大,而唐朝在唐高宗的統治下,唐朝開創了具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只是相對於唐高宗的這些作為來說,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的丈夫的名稱更為響亮罷了。
而除此之外,唐高宗的兒子們也是人們討論的一個話題,應為在其死後登基為帝的是武則天而不是其兒子,這就讓人不得不猜測,是不是其兒子都以遭遇不測,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兒子。現在,我將為您揭示唐高宗神芹有幾個兒子以及唐高宗的兒子都有誰,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皇帝要說沒有兒子這不太可能,雖說是唐高宗死後是武則天登基為帝的,但這只說明了唐高宗的兒子們太弱而武則天又能力太過於強悍所致,且,唐高宗不僅有兒子,而且還不少,據記載,唐高宗一共有八個兒子。
唐高宗的兒子分別是長子燕王李忠、次子原悼王李孝、三子澤王李上金、四許王李素節、五子孝敬皇帝李弘、六子章懷太子李賢、七子唐中宗李顯、八子唐睿宗李旦。
而其中後面四個都是武則天所生。其餘的分別是蕭淑妃和宮人所生。
長子李忠,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長子,母為宮人劉氏。李忠生於東宮,初封陳王,官任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冊告搭封為太子。656年被廢黜太子之位,改封梁王,705年,追封燕王,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
次子,李孝,唐高宗李治第二子,永徽元年封許王。麟德元年薨游友畢,贈益州大都督,謚曰悼。神龍初,追贈原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三子李上金,唐高宗李治第三子,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異母兄,永徽元年被封為杞王,兩年後遙領益州大都督。之後被數次改變封地和爵位,載初中,武承嗣要求周興誣告李上金、李素節謀反,後來李素節在南龍門驛被殺害,上金得知後相當恐懼,遂上吊自殺。
四子李素節,唐高宗李治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異母兄,母蕭淑妃,唐朝宗室。李素節聰明好學,深得其父唐高宗寵愛,初封雍王,官拜雍州牧。後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其母蕭淑妃遭武則天殺害後,李素節被貶任申州刺史。
五子唐孝敬皇帝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六子李賢,字原德,謚文達,鄧(今河南鄧州市)人。一生從政三十餘年,為官清廉正直,政績卓著,為一代治世良臣。官至少保、吏部尚書、大學士,廉潔奉公,政績卓著。
七子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
八子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初封殷王,領冀州大都督。他一生兩度登基,二讓天下。
『貳』 歷史上的李弘是怎麼死的 賀蘭敏月還是武則天殺的
1、李弘的死來因無法考證,源通常有其母親毒害說,和久病死亡說。
2、人物簡介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3、生平
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唐恭陵。
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李顯為孝敬皇帝上廟號為唐義宗。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復用孝敬皇帝謚號祭祀。
『叄』 眷眷中州情·洛陽之旅·唐孝敬皇帝陵·武則天母子是與非
眷眷中州情·洛陽之旅·唐孝敬皇帝陵·武則天母子是與非
孝敬皇帝陵在洛陽偃師縣緱氏鄉滹沱村西南,為唐高宗太子李弘之墓,俗稱「太子冢」。李弘(651—675),字宣慈,是高宗第五子,武則天長子。因深得高宗喜愛,於顯慶元年(656)正月立為太子。成人後與武則天政見不合,觸怒了武。上元二年(675)四月,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弘從幸合璧宮時飲鴆而亡,追謚「孝敬皇帝」。世人一般都認為是武則天毒死了太子。民間傳說武則天假意要與兒子和好,設宴招待高塵岩宗與李弘。席間,武為免嫌疑還故意先喝一杯,其實她早在李弘杯子里下了毒。果然,三人痛飲之後,李弘回到居處次日凌晨,葯力發作,不治而亡。
高宗哀子心切,命人在景山(即今滹沱嶺)之巔為李弘建陵,名「恭陵」,親撰親書《孝敬皇帝睿德之記》,刻於石上。此碑今尚存,高6米許,寬2米,厚約0.5米;共三十三行,每行八十二至八十九字不等。整個陵墓布局嚴整,依唐制建造。其墓冢為方形,高50米,長163米,寬147米,巍峨壯觀。四周有十二座小土丘均勻分布,乃是當年陵園之四門門闕及四角角樓遺跡。東北西三門各有石坐獅一對;南門有立獅一對;南門外有石人三對、石馬一對、望柱一對。這些石雕精美異常,翁仲均立於覆蓮與仰蓮底座上,形象生動。陵園東北角有一座較小的土冢,長60米,寬57米,為哀皇後之陵,俗稱「娘娘冢」。
據《新唐書》記載,營建恭陵時「功費鉅億」。相傳,建陵沙土均來自20里外的伊河灘。由數萬民工排成一行,一袋一袋傳至景山頂上。民間傳說,武則天害死太子卻又想掩人耳目,打算將太子草草埋葬完事。不料高宗卻要大事操辦。武則天暗中對抗,借口葬天子需等蒼天顯示異兆,要求看到「鯉魚打鼓鷹打鑼,扁擔開花驢騎人」時,才能埋葬太子。高宗不明武的用意,便傳旨下去,並限令三天一期,誤一期,就砍該期主管的頭。武則天藉此又殺了幾個反對她的大臣。終於,有隻老鷹叼著一條鯉魚飛過墓地,人聲吵嚷,嚇得老鷹一緊張,派虛御魚落鼓上。老鷹沖下來抓魚,尾巴又撞響了鑼。這就應驗了「鯉魚打鼓鷹打鑼」。碰巧這一天有兄弟二人趕會,譽臘老大為自己女兒買花,怕揉壞了,插在扁擔上;老二買了頭才滿月的驢駒,因為愛惜牲口,抱著驢駒趕路,被眾人發現。這便應驗了「扁擔開花驢騎人」。眾人一陣歡呼,動手安葬了太子李弘。
該陵是我國唐陵中保存較完好的一個,對於研究唐代陵墓制度以及古代雕刻藝術均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肆』 武媚娘傳奇太子弘兒的真名叫什麼
李弘。
唐孝戚纖悔敬皇高正帝李弘(652年-675年)[1-2]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豎空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http://ke..com/link?url=4UGQI2VJfRSOvpVGI_bpKbkM9oRs1EbBMvBZ-_
『伍』 唐朝太子李宏的妻子
裴皇後
(唐孝敬皇帝李弘妻)
裴皇後,裴氏,皇太子李弘的太子妃,右衛將軍裴版居道的女兒。
裴氏賢惠有權婦德,唐高宗曾向侍臣說:「東宮內政,吾無憂矣。」。
太子李弘在(字宣慈)上元二年(675年)不幸暴死,追封為「孝敬皇帝」 。次年太子妃也在悲痛中死去,無謚號,沒有兒子。永昌初年,以唐睿宗子楚王李隆基為李弘後嗣。唐中宗繼位,詔以李弘神主祔太廟,廟號義宗。開元年間,有司奏唐玄宗李隆基:「孝敬皇帝宜建廟東都,以謚名廟。」於是罷義宗之號。追封裴氏為「哀皇後」並陪葬於恭陵。世人俗稱太子李弘的陵墓為「太子冢」,其北為哀皇後的寢陵,稱「娘娘冢」。
『陸』 歷史武則天幾個孩子
武則天共生了六個孩子。
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李弘,二十四歲時死了,據說是被武則天毒死的。次子就是李賢,三子李顯(哲)為中宗,四子李旦,就是睿宗。兩個女兒,但是被她自己害死一個,就只剩下後來的太平公主。
武則天的四個兒子
武則天共生了四個兒子,個個是沒作為的窩囊廢:
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身患癆病,24歲就死了.據說,他跟母後政見不一,為此有人懷疑是武則天毒殺了他.這種猜測的根據,是武則天當年曾扼殺周歲的女兒嫁禍於王皇後,認為這女人心狠手毒,.....但這不足以為憑,沒有充分的證據,僅憑她的過去所為來猜測(況且過去的事也是猜測呢)就斷定武則天殺了親兒子,顯然不是史學應有的態度.
次子李賢,先被封為雍王,後立為太子,據說他也是因和母後政見不和而被流放巴州,不久便死在那裡.許多人說也是武則天派人毒死的,根據也如上.
三子李顯,先被封為周王英王,後立為太子.據說相貌酷似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死後,他繼位,史稱中宗.他性格昏懦,當了三個月皇帝,便被廢黜.貶為廬陵王.後於705年復位,可五年後被自己的妻女(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於神龍殿.這位仁兄真是窩囊到家了.
四子李旦,初封為殷王,中宗李顯被廢後,即帝位.他為人庸懦,毫無作為,當了七年的傀儡皇帝被廢黜,武則天取而代之.
應該說,既然四個兒子都不成器,武則天取而代之就是很正常的了.不能把一衫拆個無能之輩供在台上三呼萬歲,然後他死後(或下台)再來個三七開四六開,有本事就取而代之你來干!這才是英雄膽識,事後諸葛凳團亮是小人見識.
武則天真是奇偉的女人,既有智慧又有魄力,歷史上罵她的人很多,歌頌她的也不少.但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一位名正言順的女皇,敢作敢為,令人欽佩,她治理的那段歷史,不是歷史最好時期,可經濟發展,國家安定,政府不腐敗,官員不很貪......這樣的女人比一些須眉男人強多了.她的四個兒子遠不及她,她取而代之,也是對國家對歷史的負責呢!呵呵!
武則天活了82歲,她死後許多女人想學她,但許多都是有其志而無其才.她的兒媳婦(李顯之妻)韋皇後就是這樣的女人.
武則天的智慧沒遺傳給兒子,她的女兒太平公主卻有母親的幾分魄力.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不及這一個女兒有作為!
韋皇後毒死親夫(中宗棗塌橘李顯)後,也想學學武則天,獨攬朝政,但她有這野心沒這本事,不久就被太平公主聯合自己的親侄子李隆基策動羽林軍殺進後宮,殺了韋皇後及其黨羽,扶睿宗李旦重登皇位.
李隆基是李旦的四兒子,他是武則天的孫子.
李旦之後,李隆基繼皇位,他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三宮粉黛無顏色,從此君王不早朝,"那又是另一段歷史佳話.
『柒』 詔復孝敬皇帝廟號義宗中孝敬皇帝是誰
詔復孝敬皇帝廟號義宗中孝敬皇帝是指李弘。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唐恭陵。
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李顯為孝敬皇帝上廟號為唐義宗。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復用孝敬皇帝謚號祭祀。
『捌』 唐高宗接班人是誰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是唐朝的第四御侍和第六位皇帝(假如武則升拆鍵天不被算為唐朝皇帝的話吵巧),在位時間(683年12月—684年2月、705年正月—710年5月)。
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乙丑日(656年11月26日)生於長安,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07年、707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於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唐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