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一件孝順父母的事 學一種生活技能 為社區或他人服務一次 讀一本好書 寫一篇好心得 同時還要寫五個一活動
盼望已久的寒假到了,雖然離開了學校和老師,但學校組織的「五個一」活動緊密的將我和老師、同學聯系在了孝肆一起。「五個一」活動的開展,使我的假期生活豐富而多彩、充實而愉快。明天就要返校了,又能見到我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了,現在回顧總結一下我的假期生活,向老師同學匯報一下我參加「五個一」活動的情況,同時也希望在學校見面後能分享你們「五個一」活動中的成就和喜悅。
一、我讀了一本書《世界七大奇跡》
平時我就喜歡讀書,特別是有關天文呀、歷史呀、地里呀、科技等方面的書,對了,兒童讀物我也喜歡。終於盼到放假了,我可以買(或借)很多書來大飽眼福了。一天,我和媽媽又來到新華書店,書架上的一本《世界七大奇跡》一眼就吸引到了我,徵得媽媽同意後,我就買回了家。看過這本書後,我了解到世界七大奇跡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他們雖然大部分現在都不存在了,但是他們給我們後代留下了光輝的業績。具體都是哪七大奇跡呢?他們都在哪?我已經寫巧桐轎了博客,歡迎大家光顧哦!
二、整理客廳是我的任務
自從上了一年級後,我總覺得自己長大了,整天以「小大人」自居,平時自己房間的整理都是我乾的。為此媽媽還表揚了我。放暑假了,爸爸媽媽整天上班,真是太忙了。我想自己該幫他們一下了,我想幫爸爸媽媽整理客廳,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媽媽後,他們很高興,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整理客廳。首先我要把客廳的地面掃一遍,掃完地我就開始整理茶幾了,茶幾上有茶盤、有書、有筆筒、還有水果盤,各種遙控器,用完後放得亂七八糟的,我費了很大的勁才能讓它們各歸其位、整整齊齊、乾乾凈凈,幹完這些,我真有些累了,休息一會,我還要用毛巾將沙發、櫃子、桌子擦一遍。幹完後,再看看干凈、整齊的客廳心裡真高興,假期里這項工作就有我承擔了。今後我要多幫爸爸、媽媽幹些家務。
三、我學會了打羽毛球
暑假裡,姐姐也放假了,我就讓姐姐教我打羽毛球。每天早晨或傍晚,我就和姐姐在小院里打羽毛球。哎,剛開始球不聽我的話,打得不好還挨姐姐的訓。爸爸有時在一旁還不時的指導我們,練了一段時間,還真能打幾個球了,球技大長啊。我越來越有興趣,幾乎每天都打幾拍。有時還借著院里的路燈打,打完球一身大汗,真痛快!沖個澡,真舒服!
我還要繼續練下去,爭取有一天參加奧運會。
四、歡迎大家光顧我的博客
我的博客開通了,博客里記錄了我日常的學習、生活情況。假期里發表的文章有19篇,裡面有我讀書的情況,有我勞動的喜悅,還有我旅遊回來帶回的美好風光,歡迎大家光顧啊。
在博客中我也認識了許多博友,他們的文章寫的太棒了,有的還配有美麗的照片呢。
五、去污水處理廠體驗生活
按照學校的安排,為了培養從小節約資源,輪和保護環境,遠離「高碳生活」的意識,爸爸專門帶我去了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在市北環路上,進入污水處理廠哪裡臭氣熏天,到處都是廢水池,當廢水注入一個大水池後,污水來迴流動並有一個大機器進行攪拌,最後流入另一個大水池再處理,這種操作周而復始反復的進行,然後還要加各種處理劑,最後再沉澱,達到不斷進行污水處理的目的,處理後的水還不能直接用於生活,只能排入河中。脫水的泥餅可以作為農業和綠化的肥源,消化過程產生的沼氣可用於發電,處理後的水可用於生產及綠化澆灌,有了污水處理廠我們才能看到藍藍的天空、潔凈的地面、清新的空氣。。。。。。通過去污水處理廠體驗生活,它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懂得了要節約用水,在平常生活中節約每一滴水。
2. 莎蔓莉莎的員工如何孝敬父母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哪歷「順」散者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沖緩薯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3. 幼兒教師如何在幼兒園實施幼兒孝道教育
一、創設孝敬教育氛圍為了營造孝敬教育的氛圍,我們通過環境的創設、園報和主題班隊活動等多種途徑,渲染一種孝文化氛圍,從而調動孩子學習和爭孝積極性。 1、環境的創設《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杜威所說的 ,"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 ,人也就被改變了 。"因此我們充分利用環境的教育資源,創設一種孝文化氛圍。如在幼兒園正門大廳的玻璃上張貼文明寶寶、孝寶寶評選標准;在主題牆上張貼尊敬長輩的故事畫、幼兒的作品"我與我的父母"等;在走廊、教室過道上張貼孝的名言:如"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這些傳頌千古的名言,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生動寫照,只有讓孩子去深刻感受,並融入這種文化氣息當中,才能提高學習興趣,真正體會到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和意義,從而使孩子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萌發幼兒孝敬父母的情感。 2、園報的宣傳園報是我園對外宣傳的窗口,與家長溝通的橋梁,更是承載我園文化的主陣地。我們通過園報對家長和幼兒進行孝敬教育的宣傳。如在園報上刊登《學做人從孝敬父母開始》等有關孝方面的文章;刊登教師、家長對孩子孝的教育心得,如《喚起心底的那份感恩》、《真誠待人》、《教會孩子愛父母》;刊登孩子行孝的照片等,通過園報的宣傳,現在家長觀念意識有了明顯轉變,都能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孝的教育。 3、主題班隊活動主題班隊活動重視孩子的行為規范教育和生存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運用各種教育載體,突出活動和滲透,讓德育因行動而精彩,在行動中求發展。為此,我們在大班組開展了"孝親敬長"主題班隊活動,並確定了關於孝的班級口號:"尊老愛幼心中記,團結友愛爭第一"。班隊活動中,我們先請孩子討論"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絕大多數孩子都能想到應該好好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惹父母親生氣等,而一些調皮的、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孩子則表示"孝敬父母"應該不讓父母擔心。通過討論,讓孩子們弄清孝的表現,並在理解中傳承傳統美德。 二、 實施孝敬教育實踐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實踐是思想的真理。孩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從心靈深處感受到"我要這樣做,我應該這樣做",使孝德根植孩子的心中。 1、實施行動,表達孝心行動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亦指活動。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孝"並不是體現在大事上,而是滲透在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因此,在幼兒園中實施孝順父母的教育,著眼點應是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鑒與此,我們要求在大班孩子中實施"五個一"活動,即每天做一件父母開心的事,每人說一句問候的話,過年過節送父母一件禮物,每個人在班級里講一個孝的故事,每周在父母的幫助下寫一篇孝心日記。對於孝心日記,我們要求家長把孩子在家的孝敬行為如實記錄,教師在晨間談話或班隊活動中,對表現突出的孩子進行表揚。自活動開展以來,班級涌現出一個個孝順父母的積極分子,挖掘出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孝敬故事,他們的孝敬事例也為更多的孩子樹立了榜樣,從而帶動了幼兒園孝敬教育的深入、持續發展。 2、結合節日,捧出孝心節日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精華,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充分利用傳統節日的教育資源,將三·八婦女節、勞動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重陽節、春節等設為孝敬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獻孝心活動。如三·八婦女節,進行"誇媽媽"演講活動及"禮儀教育家園合作現場活動"。在"誇媽媽"演講活動中,要求大、中、小班每個幼兒都要在班級中誇一誇自己的媽媽,然後每班推薦幾名參加組里的比賽,經組里的選拔後參加園里的決賽。通過演講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媽媽的艱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又如在父親節、母親節這天,我們讓幼兒先互相介紹自己的父親、母親,說說爸爸媽媽做什麼工作?在家裡干什麼?最喜歡吃什麼?通過交流,孩子們深切體會到父母工作的勤勞和辛苦,知道要多體諒、關心爸爸、媽媽,幫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好東西要想到孝敬他們。再如重陽節我們又組織幼兒走訪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看望孤兒,為他們捐贈食品、書包、圖書、衣物等,進行獻愛心活動,使孩子懂得關心、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現在許多家長來幼兒園感慨的告訴老師,自己的孩子懂事了,會體貼關心長輩了,感激與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3、學科滲透,培養孝心傳統美德教育的寶貴經驗是"文以載道"、"滲透熏陶"。教學是幼兒園經常而主要的內容,通過學科滲透孝敬教育內容是幼兒園最可挖掘的經常而有效的教育途徑,不管是語言、藝術還是社會、健康領域,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裡面就有很多滲透孝敬教育的好素材。比如我們將孝敬教育寓於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如《一幅壯景》、《黃香扇枕溫席》等,通過教學,使幼兒懂得要體諒父母,為父母盡孝心,替父母排憂解難等道理,加深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理解,體會做父母的艱辛。同時採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又能使"孝心"教育更為直接,效果更佳。 4、家園互動 連接孝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綱要》還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態度對幼兒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培育好孩子。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家長會、家教沙龍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孝敬父母"教育的意義、內容及方法。在家長會上我們與家長一起交流研討"家庭中孝的現狀"、"孝的教育中家長的責任"等內容,家長們積極性很高,都爭著談自己的觀點與教育經驗。有許多家長認為應讓孩子幫助父母干點力所能及的事;許多家長意識到有好吃的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吃,也應給長輩留一份;許多家長還認為父母應為孩子樹立"孝"的榜樣。家長們對"孝敬父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從而保證對孩子進行教育的科學性,目的和方法的正確性。與此同時,我們要求家長做到保持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書寫孝敬教育日記寫孝敬日記,是想讓孩子們看看彼此的孝敬故事,讓他們從中受到教育。作為幼兒園,應該提供豐富的孝敬故事使孩子知孝,再由知孝轉化為思孝,也就是想著回家做父母開心的事情,因為只有你去做了,才有東西寫,寫出來的才是真實的。如方曉珂小朋友寫的:今天中午,爺爺燒好了飯菜叫我吃。我想: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做事很辛苦,我應該孝順他們。於是我就對爺爺說:"爺爺,我來給你們盛飯。"我拿著碗,小心翼翼地用勺子把飯一點點盛進碗里,爺爺奶奶在邊上一個勁地誇我乖。吃完飯後,我還幫爺爺奶奶擦桌子、掃地。再看王一安小朋友:今天我跟阿姨去了大潤發,阿姨在大潤發門口搞活動。大潤發好多的人,我就幫阿姨一起發傳單,有些人把傳單扔掉,我又跑去撿回來。後來下起了大雨,活動不能繼續了,媽媽就來接我回家。晚上,媽媽說他今天背很痛,於是我主動給媽媽敲敲背,敲的我手都酸了,但我心裡卻很高興。因為我也能幫媽媽分擔一點痛苦了。 通過日記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知道一些我們不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