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孝心的優美的語段
孝順,重點在順。如果你按自己的方式孝順父母,而父母又不喜歡的話只能叫孝,而不順。你順著你爸媽的意思去做,你爸媽開心了,自然家和萬事興。
2. 關於孝敬的記敘文
少年的時光伴隨著求學的喜怒哀樂,而其中有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歡樂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煩惱而愁在心頭。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著我有一個好成績。
可是,我又能為他們做什麼呢?我不知道。
可就在昨天,我突然明白了。昨天,媽媽很累,我想:人們總是說捶腿可以緩解疲勞,我說:「您累了一天了,我給您捶捶腿吧。」「好呀!」我猜,媽媽正想著呢。於是,我就捶了起來。
「媽媽,疼嗎?」「不疼不疼,兒子捶得真好。」「那舒服嗎?」「當然,可舒服啦!」「我用力了。」我聽說用力效果更好,就用了力。這捶捶、那拍拍。媽媽更是不亦樂乎。這腿捶完,又捶那腿。「啪啪啪」地聲音一陣又一陣。「媽媽,你的哪條腿最疼?」「右腿。」媽媽回答。
這是,我想小錘子似的向媽媽的右腿發起「進攻」。
我先找到合適的力度,就開始「錘」。「媽媽,你哪裡疼,我多捶幾下。」我的「噓寒問暖」讓媽媽心情大好。
捶完腿後,我又給媽媽洗了腳。
我倒好水,問媽媽:「媽媽,這水燙嗎?」「不燙不燙,正好。」媽媽喜笑顏開。這時,我的心情也很好,只是累了些。我突然想起了媽媽平常乾的家務活比這要多出很多倍,我不禁說了一句:「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說著,我洗起了腳。
這次,是我第一次給被人洗腳,也是洗的最盡心盡力的一次。( 吳江
3. 我要摘抄關於孝的片段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國長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們感天動地的故事流傳後代,萬古長青!
在柏林交響樂團的訪華告別演出上,有這樣一位中國姑娘,名叫張姍姍。她已是這個著名大樂團的小提琴副首席。每當她談起今天的成就時,總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的母親。從6歲開始,在母親的督促下,姍姍唯一的游戲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風下雨,媽媽總帶著小姍姍從郊區到幾十里遠的市區輔導老師家學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張媽媽將女兒培養成才時,自己卻突然被病魔擊倒了。但作為女兒的姍姍始終沒有放棄,時時陪伴在母親身邊,與母親一起堅強地與病魔作斗爭。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是呀,我們的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滿足的人,我們的一個小舉動,就可以讓父母的心感到溫暖,更讓我們懂得了孝是多麼的重要。孝是什麼?孝就是一種回報,一種覺悟,我們更應該做到知孝、行孝。讓孝,在我們這代人的身上,發揚光大,並且,繼續傳承下去!
孝,是一杯熱水,
孝,是作業本上的小紅花,
孝,是一朵小花,
孝,是一桌山珍海味,
孝,是一雙潔凈的舊鞋,
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
《扇枕溫衾》講的是古代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母親在他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有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非常孝順,每到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他就冒著滿頭大汗幫父親扇扇子,好讓父親能夠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懂事的黃香怕父親怕冷睡不著,便早早的爬上床,把父親睡得席子給捂熱,好讓父親能夠睡好覺,黃香的這種行為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應該做的嗎?「百善孝為先」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把父母對我們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人呢?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擁有的品質。
令我最震撼的是黃鳳,她從6歲起說開始照顧卧床不起的爸爸和雙目失明的奶奶。在2008年,意外聽到村裡人說上海的大醫院能治好爸爸的病,就去求鄉親們做了一個400斤的鐵板車,帶著奶奶和爸爸拿上家裡僅有的27元錢去上海。他們邊走邊乞討,一個饅頭就是全家一天的伙食。可大家想過沒有,這段路有400多公里,板車也有400多斤,一個女孩要有多堅強才能挺過來呀!而且她最大的願望說是照顧好爸爸,不能讓家散了。可這一照顧就是十年!但黃鳳卻十年如一日的繼續堅持著!黃鳳每天晚上隔兩個小時就要給爸爸翻身,中午要洗衣、打掃、做飯,更何況她還要上學!這樣的事大人也不一定能做到,可黃鳳她做到了!想想我自已,每天都是媽媽給我把飯菜燒得好好的,早上讓我吃得暖暖的去上學,偶爾讓我去疊一下被子,我都推三阻四說為什麼讓我疊是不是你懶啊,認認一切的事都和我無關,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孝是善意的欺騙,孝是多看看家人,孝是不讓父母操心,孝就是愛!愛的指引,帶我們眾里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了你我的心!最美孝心少年,帶來的絕不是幾個精彩感人的片段,而是對靈魂的洗滌……
4. 關於孝順作文的結尾
1.孝敬父母並非一定要有金錢才能做到,有時候,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一杯熱茶,父母就心滿意足了。現在,趁著父母都健康時,趕緊孝敬我們的父母吧!
2.
如果孝敬變為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孝敬老人、孝順父母…開始行動吧!
3.我知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郊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為我們做了這么多,我們遠遠報答不了父母偉大的恩情。
4.
「孝順」是忘不了的情,「孝順」是無法重演的幸福,「孝順」是生命與生命的重逢口,但「孝」斷裂了之後,永無連接。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定要把握,因為他們經不起等待……
5.原來,孝順沒想像得那麼難。我們不必像董永那樣賣身葬父,也用不著像仲由那樣百里負米。我們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對長輩多一點關心和體貼,就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了。
6.
孝,真的如此重要嗎?
可是,我們自己是由媽媽肚子里出來的!
做人真的要孝順!
畢竟,人不能忘本!
7.
在我們中國,孝順是我的一種美德。我們不能讓我們的祖國失望!我們要發揚這種美德就要從生活中的種種孝順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最後,大家一定要記得孝順是一種美德,我們要去弘揚、發揚我國的美德哦!
8.
感恩父母,是一篇流傳千古的文章,是世界上最感人的風景!歲月的年輪無休止的轉動著,牽扯出輪回,父母也會因此而逐漸衰老,但用一生來孝順父母是最唯美的印記!孝順父母,從現在做起!!!
9.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尊父母、愛父母、孝父母的中國人,作為祖國的未來的大雁子,此時的我們必須做好一個小雁子本分,將來才會成大雁。
10.我也要像劉翔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回報父母,善待家人。
5. 關於孝順的一句古語
父母在,不遠游。
6. 關於孝順的語句
幾千年來,孝敬父母的美德陶冶了很多傑出人物,孝敬父母也被人們廣泛繼承和發揚光大。時間易逝,孝順要從現在做起,小編分享關於時間和孝順的句子,希望大家喜歡!
1.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2.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4.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
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6.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7.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8.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9.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10. 父母的愛是崇高的愛──只是給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討恩情。
11. 經歷過這么多的風風雨雨,您似乎更年輕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靈。媽媽,我愛你。
12. 媽媽,不論走到哪裡,我的眼前總有您慈祥的面容,慈愛的目光。
13. 媽媽,我慶幸您是我的媽媽,因為我從來沒有像您這樣長久的朋友。
14. 蜜蜂,默默地、勤奮地奔忙著,勞動著。一天天,一年年,奉獻著甜蜜。慈祥的母親,我永遠忘不了那深深的母愛。
15. 母愛是世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力量。這種愛凝聚成了我的勤奮、毅力和意志,它永遠閃耀在我青春的光芒之中。
16. 母親啊:在悲傷時,您是慰藉;在沮喪時,您是希望;在軟弱時,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憐憫、慈愛、寬容的源泉。
17. 您額上的皺紋記載著您的坎坷,您古銅色的臉龐標志著您的堅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麗、動人的詩篇。
18. 您沒有被寫進一篇詞章,您沒有被唱入一首頌歌,但您是給我以生命並撫育我成長的土地,我深深地愛著您。
19. 您用心點亮了我的心,以愛培育了我的愛。有您,我感到了世界的溫暖
2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1. 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善勿望報,回頭但看你兒孫。
22.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23. 心中懷著感恩,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刻刻感謝著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不需要驚天動地。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生日時獻上一句祝福和一張卡片,在父母勞累後為他們揉揉肩,捶捶背。幫母親洗碗,掃地,疊衣服。與父母多說說知心話,多交流,有事就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他們擔心。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為了我們他們多麼辛苦。用心去傾聽父母的煩惱,讓父母減少點壓力。心懷感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心懷祝福,祝福父母,天天快樂,天天幸福。
24.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25. 俗話說,父是天,母是地。是啊!是你們給我們充足的營養;是你們給我們充足水分;是你們給我們充足的陽光;給我們充足的氧氣。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父母。
26.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還有一種表達方式,就是從你的所作所為上來孝敬父母。第一,你應該至少學會孝敬孝順父母,就算不能寄些錢來孝順父母,那也要從感情和精神上來孝順父母。句子
27. 在孩子的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28.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1. 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我的生命,給我一個溫暖的家,堅實而溫馨的避風港成為我棲息的地方。爸爸您是女兒心中安全而溫暖的靠山,累了的時候在上面躺一躺,就會讓我精神百倍;爸爸您是女兒心中那遼闊的海洋的彼岸,在岸的那頭等待著女兒的歸來;爸爸您是女兒心中的太陽,那耀眼的光芒驅走了女兒心中的陰影……
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4.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5. 曾記否,父母將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裡,因為我們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曾記否,父母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我們,因為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是愛的延續。
6.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7. 感恩是要發自內心的:不管是我們平時的一句問候,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會牽動著父母的心情。在他們勞累的時候捶捶背,在他們口渴的時候端上一杯溫暖的清茶,在他們的節日時送上一份溫馨的禮物,他們的心中都會感到欣慰,覺得我們長大了。
8.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感謝父母,因為父母給予了我生命,使我來到了人間,長大成人,走自己的路。對父母的感恩不僅在母親節、父親節的那一天,感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送一枝花,泡一杯茶,幫母親做家務,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打一個電話都是不錯的選擇。
9.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10.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
11.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12.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13. 風中的風鈴再次響起,似乎在奏響一首感恩之歌,感謝父母的嘮叨/因為他們是為了讓你少走彎路/感謝父母的鞭策/因為他們是為消除你前行的障礙/感謝父母的斥責/因為他們是為了助長你的智慧/感謝父母賦予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護。
14.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回報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父母養育了我們,給了我們一個可以依靠的家,讓我們在這個幸福的家中快樂的成長,讓我們不愁吃穿,而我們卻應該要懂得回報他們,就是應該好好學習,努力上進,不斷開拓,用自己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
15. 問世間什麼樣的愛是永恆不變的?那無疑是父愛和母愛,這份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隨著我們,然而,我們的到來,也給父母帶來了莫大的負擔,父母卻把這份負擔當成幸福,用心愛我們,用生命愛我們,我們哭,他們傷心,我們笑,他們高興,我們健康快樂,他們會露出無比幸福的微笑。
16. 父母,自己的父母誰都不會陌生吧?可是你想過感恩他們嗎?要是說不知道,那可就糟糕了,因為他們生育了你,教你說話、吃飯、走路……,你的一生全部都是他們教給你的。
17.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18.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
19. 孝心是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孝心是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心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20.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21. 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大自然的恩賜,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感恩自己的對手,正是他們存在才鑄就了自己成功。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湛藍的天空,新鮮的空氣,燦爛的陽光,美好的生活,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呢?
22. 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為了我們忙碌操勞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辛勤勞動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精疲力竭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費盡心血一生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理所當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百善孝為先,教育之根本,「教育」中的「教」字是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文,只有懂得孝敬感恩他人,其次才是獲得知識。
23.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人間最濃的親情和最深的掛念,給了我們無盡的愛,他們教會了我們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走出第一步,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說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第一個字,如果沒有親愛的父母,就沒有我們的存在。
1.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 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3. 巧言令色,鮮矣仁。
4.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5.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7.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 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9.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10.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1.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12.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
13.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5. 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16.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8. 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19.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0.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2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2.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3.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5.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6.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7.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8.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9.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7. 關於孝順的語段
百善孝為先 我沒做到。昨晚元宵夜,我背離父母與女友共度。近兩年來,我與父母之間,矛盾分歧愈演愈烈!有時候我也說不清楚裡面的原因,我覺得年幼時做了太多壞事令他們寒心,加上我一意孤行的性格,導致了現在矛盾重重!
清晨9點,坐在地鐵5號線,駕馭在回家的路上。窗外漆黑一片,聽到的聲音是上班族的忙碌。令我想起爸媽創業初期的艱辛——我們從一開始就在父母的懷抱里,漫漫的長大,有時候總是抱怨父母對自己機不夠好,還老若他們生氣,其實我們錯了,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他們對愛詮釋不同,不會把這種愛表現出來,有一種愛總是在默默的付出,而不渴望回抱,他們總是默默的為我們付出,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父母的愛,我們快樂的時候父母快樂,我們痛苦的時候他們比我們更痛苦,當我真正的懂得了這份愛,我就明白父母的苦衷,小的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一片天,長大了,父母仍然是我們漂泊累了倦了時候那可以依靠的港灣,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好好孝敬他們吧,其實我要做的很簡單,一個電話,一句問候,父母就滿足了,別關你的事情在忙,要不要忘記了他們,到我上了年紀,我就會明白的,回憶從前,父母的責備也是那麼的溫馨,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懂得他們的心,才明白父母的愛,那已經晚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正月16早上的陽光最明媚,因為有個人懂得了該如何孝順!
8. 關於孝順的精彩語句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無疑是對行孝意義的最高詮釋。由人的性情中發出來的一切美德,而行為中最大的就是孝。論語上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就是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可見,孝是所有愛之本源
9. 關於孝心的短文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獃獃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