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被孝順壓垮

被孝順壓垮

發布時間:2023-05-14 09:33:18

A. 為什麼越孝順的人越沒好報

越孝順的人性格越懦弱,不會討父母開心。

有很多小時候不被父母偏愛的孩子,多數是因為性格比較老實,懦弱,平時在家裡不會撒嬌也不愛爭搶,這樣就很容易被忽略。更何況,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聽從安排,因此很多臟活累活,以及不公平的事情,都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有社會學家表示,在多子女的家庭里父母往往更加偏愛性格與自己更加相似的那個。這種偏心的根源一旦種下未來就很難以改變,哪怕他們偏愛的孩子長大以後不孝順父母依舊對他們牽腸掛肚,反而對近在眼前的孩子漠不關心。

孝敬老人

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當年的舉動是錯誤的,可是到了老年依舊非常嘴硬,不願意承認自己疼錯人的事實。哪怕曾經疼愛的孩子不孝順,他們也不會責備,對方只要有一點點關心,就會被放大。而曾經忽略的孩子做的再多,他們也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孝敬老人不等於孝順老人,孝敬老人是應該的、必須的,無論是金錢還是勞力吃虧也願意的。但是一味順著老人,而老人又不顧及子女感受,是痛苦不堪的。孝敬是必須的,我非常孝敬老人,對父母不計較任何經濟上和勞動上的吃虧。在我心裡必須是對父母盡心盡力才安寧,不是圖來世好報,只圖今生無愧。

B. 壓垮一個媽媽的往往不是大事,而是外人眼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小事累積久了也會成大事。更何況,事情的大小界定只有當事者才有資格下定義,與事不相乾的人自然覺得事小,因為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但在當事者眼中根本是如天寬似海深的大事,他們深受其害,每天如坐針氈,痛苦不已。

最近有則新聞,讀來特別揪心。

一位年輕的孕婦,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到郊外散心,熱心民眾才感覺奇怪,過沒多久,突然發現母子三人在溪流中載浮載沉,立即向警方報案。結果母子三人不幸溺亡,年輕媽媽還懷有兩個月的身孕,三屍四命的悲劇,讓聽聞者泫然欲泣。

每當有攜子自殺的新聞時,大家的看法總是呈現兩極化。有人說,媽媽很自私,為什麼要帶走孩子無辜的生命;也有人說,媽媽是不忍丟下孩子,擔心孩子無人照顧,所以才要帶走孩子。 更有人說,為了腹中孩子生不生的問題自殺,一點都不值得。不過是好好坐下來討論就能解決的「小事」。

事實上, 壓垮媽媽的往往不是大事,而是生活中那些外人眼中不起眼的小事。

「世界上怎麼會有你這種媽媽!」

成為媽媽之後,我有種感嘆: 媽媽這個角色就像一塊箭靶,任何人都能對准紅心,拋出手中的利器,而且刀刀見血,萬夫所指。

孩子攔亂不小心生病了,家人抱怨:你怎麼照顧孩子的?
孩子功課沒交,老師傳來訊息:媽媽,請好好監督孩子!
偶爾拋下孩子出去散心,長輩抱怨:世界上怎麼會有你這種愛玩的媽媽?
等你綳緊神經,不計較辛苦與否,認真踏實照顧孩子的時候,又有人出言威脅:除了照顧孩子之外,你還有什麼價值?

全職媽媽辛苦,職場媽媽也一樣不好受。

在日劇《營業部長 吉良奈津子》里,由松島菜菜子主演的奈津子,請完產假之後回歸公司,赫然發現公司生態已大不如前。首先,從前的男屬下變成頂頭上司。 再來,上班第一天,就有同事對她冷言酸語:「女人真是輕松啊,生個孩子可以在家玩三年。」

為了證明自己,奈津子得在工作上付出加倍的努力,同時也得應付觀念守舊的婆婆,和基本上毫無生活能力的丈夫做出保證,絕不會因為工作而減少對孩子的照顧。

好友曾經在網上發了一篇關於女兒沒跟長輩打招呼的故事,結果短短三天,底下湧入幾百則批評的留言。「你是媽媽有責任的簡槐檔,怎麼可以放任小孩!」、「媽媽不教禮貌,難道路人來教?」、「慈母多敗兒!」

好友並沒有說不教孩子,而是大部分的人只看標題,不看內文就直接把炮口對准她這個媽媽。我讀完留言簡直都嚇傻了,心裡忍不住懷疑:「為什麼大家都要欺負媽媽啊?媽媽就這么好欺負嗎?!」替好友氣到眼眶泛紅。

這些愛批評指責的人,常常用「好心」做籍口,來證明自己比他人厲害,當媽媽聽了指責後情緒受到影響,又會用「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來逃脫自己因言語暴力產生的責任。

批評者根本不知道,對一個媽媽,尤其是新手媽媽來說,孩子的一切會牽動媽媽的每一條神經;一句看似無意的批評,都會讓她們焦慮不已,擔心自己不是好媽媽。

世上沒有天生的母親 ,每個媽媽都要憑著不斷的學習和努力,才能稍稍往大家認定的「好媽媽」靠攏一點,她們比孩子更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鼓勵。如果真心疼惜她們,請放下你「熱心的手指」,多些鼓勵和理解。

「她是我媽!你不能忍一下嗎?」

朋友和她老公是大學同窗,感情很好,但婆婆用種種奇怪的理由嫌棄她,堅持反對小倆口結婚。但見兒子心意已決、非她不娶,婆婆也只好讓步。可婚後婆婆對她百般挑剔。

不僅如此,朋友的孩子出生之後,婆婆甚至對自己的孫子也是冷淡至極,孩子幾番覺得奇怪,問媽媽為什麼奶奶不喜歡他,讓朋友每每心碎不已,不明白為什麼婆婆要討厭她,還順帶牽連無辜的孩子。

她只能帶著孩子遠離婆婆的視線,一家人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可婆婆三番兩次找到家裡,情緒失控大吵大鬧,讓她不由得心生恐懼,一心想保護孩子免於可怕情緒帶來的傷害。

還好,老公堅持站在她們身邊,幫母子撐起一把保護傘。夫妻兩人遠走他鄉,在異鄉堅守他們的小家庭,三人生活得幸福而甜蜜。

然而,另一個故事的媽媽就沒這么幸運,大陸曾有個攜子溺亡的媽媽,在遺書中指控婆婆在鄰里到處散播她不孝的消息,當她幾近崩潰時,老公不旦沒有開口安慰,還不明事理地對她說:「她是我媽,能怎麼辦,你不能忍一下嗎?這些都是小事。」

積沙成塔,隨著時間的推移, 小事累積久了也會成大事 。更何明櫻況,事情的大小界定只有當事者才有資格下定義,與事不相乾的人自然覺得事小,因為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但在當事者眼中根本是如天寬似海深的大事,他們深受其害,每天如坐針氈,痛苦不已。

常言道:「 沒有不孝順的媳婦,只有不懂事的兒子 !」婆媳關系裡,身為兒子又是丈夫的男人,有舉足輕重的位罝。在家庭里,男人不該讓任何人傷害自己的妻子,哪怕是母親也不行, 愚孝是一把利刃,一刀就能砍斷辛苦經營的幸福家庭。

如果努力過後,婆媳之間還是處不來,保持距離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C. 老人長期需要照顧,是否孝心可以壓垮一個人

伺候老人無需異議,但「長期伺候」則需要子女們慎重選擇,因為這樣的孝心太過壓抑,你身體的疲憊遠不及心理的「崩潰」。

D. 年邁老人被新型啃老模式壓垮,不孝兒一般都有什麼特徵

孝敬老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把這個優良傳統完全拋諸腦後,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啃老模式,這樣的啃老模式已經把年邁的老人拖累的不堪重負,但是,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即便再不堪,也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她們。

不孝順的孩子,大多數有這樣的特徵:

第一:易發怒

不少的小孩,小時候總是喜歡和父母對著干,這也是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小孩的這種易發怒的脾氣,有可能長大後孩子也會像小時候一樣,一遇到點事情就對自己的父母發火。

孩子的性格為什麼會變得易怒,一來可能是和自己的父母性格有關,二來可能是父母過於寵溺,導致孩子目中無人,但凡別人說他一點的不好,他就發火。

第二:不愛做事

家裡的家務活從來都不做的孩子,長大後自然也不大可能會做。父母不要覺得孩子長大了,他就什麼都會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從小培養的,如果孩子沒有做家務的習慣,長大後他也不會有這種習慣。

那些既不做家務活,也不願意幫父母去跑跑腿買東西的孩子,他們早就習慣了這種懶散舒適的生活了,以後也不會隨隨便便就變得愛幹活,他們只會指望著父母幫他忙把所有的活都幹了,在他們眼裡,這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孩子如果不孝順,父母最應該反省的莫過於自己了。只有自己以身作則,才能影響孩子。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不孝順的話,試問孩子會變得孝順嗎?想要孩子孝順懂事,就要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影響孩子。

除此以外,不要過於寵溺孩子,寵孩子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獨一無二,很了不起,長大後只會變得什麼事情都不會做。

E. 當你的心被父母傷透,孝順是否就只剩下溫飽

我認為絕對不是的。就算你的心被父母傷透那又如何?因為父母生了你,養了你,你長大成人就是父母的功勞,你就應該孝順父母,要讓他們頤養天年,要讓他們的晚年過得幸福安康,這是你作為子女應盡的義務,也是必須要擔起的責任。

F. 為什麼感覺越孝順的人越沒好報

現在對我公婆就是他們怎麽對待我,我就怎麼對帶他們,我對他們不好,那是因為他們對我不好。算計的我也會算計了,還是離他們遠點吧,怕自己也變質了

G. 為什麼越孝順越不落好

子女越孝順,首先證明這樣的子女很善良。有句老話:「人善被人欺」,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襲滲還有句名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意思是卑鄙者可以拿著卑鄙的證件通行無阻,而高尚者只能在死的段禪此時候握迅有一個高尚的墓誌銘。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思潮。卑鄙者沒有被高尚打敗,反而逍遙自在,說明社會認同卑鄙而不管高尚。高尚者沒有地位,只有默默死去。說明高尚不被主流所認同。不合理的社會。這種情況就是告訴我們,要當個「善霸」。在善良的同時,要懂得「強勢」地保護自己。

H. 為什麼兒女越孝順,反而越不受父母的待見呢

I. 女人孝順父母,有哪些危害呢

很難,很容易抑鬱,孝順父母是好事,可若因此忽視妻女、好壞不分,那就不太好了。

1,從小被灌輸的錨定效應

身為子女,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養育父母。從還不說話,到長大成人有自己的家,一直都有人在不斷的告訴我們,父母是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長大要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他們永遠都是對的,就算有不對的地方,子女也要聽著。畢竟,天下無不是的銷神世父母。以至於很多人,將孝順父母當成至理名言。這樣的情況,就被稱為錨定效應。指的就是個體在對某人或某事做判斷的時候,往往是受第一信息或第一印象的支配。就像是沉入海底的錨一樣,被固定在思想的某一處。

2,孝順父母是好事,可若一味的愚孝,不講一點道理,沒有一點主見,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一直以來,所有人都在讓我們孝順,卻沒人告訴我們,不能一味的孝順。更不能因為所謂的孝順,拖垮自己的生活。父母的過度依賴,是子女不幸生活的開始父母們年齡一大,就開始擔心,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會不會不孝順自己。從而變得強勢和不講道理,以為這樣,就會好過一些。殊不知,這會是子女不幸生活的開始。父母的過度依賴,會讓子女疏於自己的家庭。很多愚孝的人都覺得,父母的恩大於天。但其實並非如此,真正對你好,且陪伴你一生、不求回報的應該是另一半。若這點理不清,那另一半和子女該有多傷心。因為自己,讓子女的家庭不幸福,這難道不是一種錯?

3,父母的過度依賴,會讓子女耽誤工作。現在的競爭壓力很大,一個崗位,很多人都在盯著。若照顧父母,就無法安心工作,甚至要長期請假。那這位子,可就容易不保。很多老人覺得,我養你大,你必須負責我老,卻忽略掉,人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若一瞎伏味的依靠子女,只想著子女養老,也會給子女帶來不小的麻煩,甚至影響他們的生活。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百倍看到這,有人會說,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把他們當虧肢成唯一。那子女在長大,有經濟能力之後,理應把父母當成唯一。這話說的沒錯,但是,卻忽略掉,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百倍。第一點,心理狀態不一樣。照顧老人,容易崩潰。因為你無論做成什麼樣子,老人都可能不滿意,他們的身體狀態也會越來越差。在他們身上,你看不到希望。

J. 不要再讓「孝順」綁架你

不要再讓「孝順」綁架你

在集體意識中最具控制性的詞就是「孝順」。

作為父母,當你們把孩子帶到人世的時候,是你們的主觀願望,是你們的決定,孩子才被帶到這個世上。

雖然你們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心血,可在扶養孩子的過程中,你們從孩子身上也獲得了快樂和滿足。

當你決定要孩子的時候,你就要為你的行為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們和孩子互相陪伴,互相滋養。

當孩子成人之後,就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意識。

ta是一個獨立的靈魂。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中國有一個陳舊的思想觀念,就是養兒防老。

當你們生孩子的時候,如果就是為了交換,就是為了以後的防老,請問你對孩子還能有多少愛存在呢?

更有的父母,自己未了的心願還要孩子來實現。

這樣的父母死死抓住孩子,根本不管孩子想要怎麼活,而是我要你怎麼活你就得怎麼活。

一方面,父母想要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意願活。另一方面,孩子想要按自己的意願活。

孩子的人格就被分裂了。長大的孩子想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父母就用「孝順」這個道德來綁架孩子。

奧修曾經說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恨父母。

聽起來挺殘酷,可是事實就是如此。

作為孩子,內在恨父母,想逃離父母,可外在誰也不敢打破道德的束縛。

孩子就活在夾縫里,被撕扯,被分裂。如此痛苦不堪。

作為父母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當你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註定要痛苦。

因為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孩子要養育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滿足你的要求。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孩子要不要回報那是孩子的事情。

不期待,不抓取。這樣的關系才是正常的,成熟的關系。

這樣的父母和孩子沒有思想上的糾纏,沒有思想上的負擔,反而更願意互相接近。

其實每個人,即是孩子,也是父母。

做父母時,再也不要用孝順來綁架孩子。做孩子時,再也不要被孝順綁架,勇敢做回自己。

一世一世的輪回,我們被這種集體意識束縛,親人之間彼此糾纏在一起,痛苦不堪。這就是所謂的業力。

在這個地球揚升的時期,請你從這個集體意識中掙脫出來,從彼此的業力中解脫出來。

勇敢的做你自己。只有先讓自己舒服了,你才能讓別人舒服。

每個人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不依靠別人,也不被別人依靠。

這才是一個自由的靈魂的生命狀態。

閱讀全文

與被孝順壓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演講稿600字作文 瀏覽:525
媳婦做哪些算不孝順 瀏覽:17
湖北省各人申請企業養老金 瀏覽:563
80歲老人退休金調整 瀏覽:725
什麼是長壽核心 瀏覽:241
老年大學有什麼問題 瀏覽:659
山東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基數 瀏覽:771
九九重陽節手工製作圖片大全 瀏覽:473
子女和父母住一起居住證怎麼辦 瀏覽:804
成都平安養老保險 瀏覽:774
長壽老人每個月有多少錢 瀏覽:226
2017年養老金個人帳號利息 瀏覽: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嚴 瀏覽:565
農民的養老金用不完怎麼辦 瀏覽:175
孩子孝順的順口溜 瀏覽:514
反復和父母說不要吃什麼 瀏覽:520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