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弟子規孝敬爺爺

弟子規孝敬爺爺

發布時間:2023-05-13 23:31:36

① 弟子規關於孝順的詩句(請問關於弟子規中關於孝的句子)

1.請問關於弟子規中關於孝的句子

《子弟規之入孝則》原文片段: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 ,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子弟規》出自清代李毓秀。

(1)弟子規孝敬爺爺擴展閱讀:

《子弟規之入孝則》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

譯文:孔子說:「為人弟為人子的人進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行為時常謹慎、守信,博愛大眾,而親近仁者。在上述幾點全部做到之後,若有餘力,則可研習六藝之文。」

《弟子規》是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2.弟子規里的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3.弟子規中有關孝的句子有那些

弟子規全文 〈總 敘〉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入則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出則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謹〉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信〉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泛愛眾〉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親仁〉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餘力學文〉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房室清 牆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4.弟子規入則孝篇詩句

rù zé xiào入則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xíng wù lǎn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fù mǔ jiàoxū jìng tīng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dōng zé wēnxià zé jìngchén zé xǐnghūn zé dìng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chū bì gàofǎn bì miànjū yǒu chángyè wú b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shì suī xiǎowù shàn wéigǒu shàn wéizǐ dào kuī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wù suī xiǎowù sī cánggǒu sī cángqīn xīn shāng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qīn suǒ hàolì wèi jùqīn suǒ wùjǐn wèi qù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shēn yǒu shāngyí qīn yōudé yǒu shāngyí qīn xiū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qīn ài wǒxiào hé nánqīn zēng wǒxiào fāng xián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qīn yǒu guòjiàn shǐ gēngyí wú sèróu wú shēng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jiàn bú rùyuè fù jiànhào qì suítà wú yuàn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qīn yǒu jíyào xiān chángzhòu yè shìbù lí chuáng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sāng sān niáncháng bēi yèjū chù biànjiǔ ròu jué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sāng jìn lǐjì jìn chéngshì sǐ zhěrú shì shēng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5.弟子規中有關孝的句子有那些

弟子規全文 〈總 敘〉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入則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出則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謹〉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信〉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泛愛眾〉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親仁〉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餘力學文〉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房室清 牆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6.弟子規入則孝篇詩句

rù zé xiào入則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xíng wù lǎn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fù mǔ jiàoxū jìng tīng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dōng zé wēnxià zé jìngchén zé xǐnghūn zé dìng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chū bì gàofǎn bì miànjū yǒu chángyè wú b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shì suī xiǎowù shàn wéigǒu shàn wéizǐ dào kuī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wù suī xiǎowù sī cánggǒu sī cángqīn xīn shāng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qīn suǒ hàolì wèi jùqīn suǒ wùjǐn wèi qù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shēn yǒu shāngyí qīn yōudé yǒu shāngyí qīn xiū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qīn ài wǒxiào hé nánqīn zēng wǒxiào fāng xián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qīn yǒu guòjiàn shǐ gēngyí wú sèróu wú shēng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jiàn bú rùyuè fù jiànhào qì suítà wú yuàn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qīn yǒu jíyào xiān chángzhòu yè shìbù lí chuáng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sāng sān niáncháng bēi yèjū chù biànjiǔ ròu jué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sāng jìn lǐjì jìn chéngshì sǐ zhěrú shì shēng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7.弟子規 中,有關孝敬父母的語句有哪些

孝的部分:〈入則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悌的部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② 《弟子規》 「孝」的演講稿

涪陵區胡祖國家庭:每周為母親洗一次腳

胡祖國現任涪陵區龍橋街道北拱社區黨委副書記,是2007年涪陵區十佳返鄉創業明星。由於父親於90年代因肺癌去世,所以讓他倍加珍惜親情、珍惜與母親共度的時光鬧山。每晚回豎含家,他再累也要陪著母親在沙發上坐坐,看看電視聊聊天,每周都要給母親洗一次腳。「這個時候我真正感受到陪在親人身旁是那樣的滿足,那樣的溫馨。」

身為龍橋街道北拱社區黨委副書記的他,06年創建了一家裝卸公司,吸納了200多名鄉親就業,「我要讓鄉親們能在家門口掙錢,能更好地照顧家庭,關愛老人。」

大渡口區邱文先家庭:「我永遠是你的兒子!」

今年44歲的邱文先是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鋼花社區的「名人」,鄰里一提起他都豎起大拇指:「這漢子,不錯!」

邱先文還未出生,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母親劉仕清一個人早出晚歸,艱難地支撐著這個家,兩年後,母親嫁給了比她大13歲的邱雲清,從此邱文先多了4個哥哥姐姐,還有一個他稱為「爸爸」的繼父,並且隨繼父改姓「邱」。

隨著時光流逝,兩位家長都年老了,18歲的邱文先表示,自己願意留在老人身邊照顧他們。十幾年來,在他的精心照顧下,老兩口生活得快快樂樂,鄰居們都羨慕地說:「這是劉仕清和邱雲清上輩子行善,上天給他們這么一個好兒子。」

現在,邱先文也成家了,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是一個人照顧父母,現在是邱文先一餘彎笑家人來照顧父母。他的女兒邱盈從小孝順爺爺和奶奶,每天都為老人打洗腳水,夏天總為老人打扇,陰雨天總為老人按摩關節。鄰里看到邱雲清和劉仕清總羨慕地說:「您老兩口真是好福氣啊,兒子這么孝順,孫女也這么孝順。」

③ 孝親敬老名言

1、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幫助老人。

2、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

3、百善孝為先。

4、必須拿出父母回全部答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

5、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6、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7、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

8、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

9、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1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11、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愛無言。父母的大愛,常在不言之中,做兒女的要細心體才是。

12、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

④ 弟子規一書中孝敬父母的句子有哪些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版則省昏則定

出必權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⑤ 《弟子規》「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分享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人們大家好!

我們昨天有學習孝順是做人的根本。我們都應該有一顆至誠的心去孝順我們的父母。那麼,在父母過錯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孝順,我們的父母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這句話,也就是指,當我們的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小心的,謹慎去規勸他們,在勸導他們的時候,我們的態度是要誠懇,態度要柔和。

親愛的家人,我們是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呢?我們是有我們的優點,那麼我們有沒有我們的缺點呢?

當我們有不好的行為的時候。如果我們的親戚朋友狠狠的把我們教訓一頓。你覺得心裏面會接受親人這樣的勸導嗎?

其實,我們的父母是不是也一樣。有他們的優點,也有他們的缺點,父母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是不是也很正常啊。

如果我們的父母,今天有一件事情做的不對,我們就狠狠的罵他一頓,我們還覺得我們是很正義的,很了不起,還覺得我們是罵對了。用這樣責備的態度去對待我們的父母,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這樣做是不對的。

作為兒女,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我們肯定是要勸,我們也有責任去規勸他們,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我們的態度是要委婉的。

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規勸我們的父母呢?下面我們就聽個「苦心勸父」的故事,也許在這一個故事裡面。大家余氏都能受點啟發。

從前。有一個讀書人,他叫孫元覺,他很小的時候。他就懂得了什麼叫孝順,但是。他的父親一點都不懂,有一天。他的父親看到爺爺老了,又病得很厲害。

他的父畝毀坦親就把他的爺爺放到一個竹框裡面,怎麼被送到一個深山裡面不管他。

孫元覺,他就哭著勸他的父親,叫他不要這樣做。但是他的父親一點都沒有聽進去。

到了深山裡面,孫元覺的父親放下了他的爺爺,就往回家走了。

孫元覺這個時候就背起了那個籮筐,也准備跟父親往回走,父親這個時候就問他,你拿這個籮筐有什麼用?孫元覺就對他的父親說,等你老的時候,這個籮筐就用的上了。

結果。孫元覺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還是改變了主意,把爺爺接回家去了。

從這一個苦心勸父的故事。家人們,你們感悟到了什麼?如果當我們的父母。有一些過失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像孫元覺那樣,也要那麼有智慧的去規勸我們的父母。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這個親,不只是指我們的父母,我們也可以延伸到,我們所有的親人,我們的朋友,他們有過錯的時候,我們都是有責任,去規勸他們的。

現在的父母。是不是都很頭疼,自己的孩子。整天玩手機都,把心思全部放在玩游戲上了。

曾經我兒子,也是這樣,放學一回到家,馬上就是開電腦,就在那裡啪啪啪的就打起了游戲。

等到我把飯菜都做好了,叫他過來吃飯,他嫌我啰嗦,不耐煩的回答我:「游戲還沒打完呢?吃什迅桐么吃」。

看到孩子為了游戲,把自己變成那麼禿廢。作為一個母親,我除了難過,更多的也有一份自責。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來為孩子准備好了早餐,然後去叫孩子起床,我告訴他,等下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孩子一聽到游戲他就很開心,他說好啊!

我就把孩子的紅領巾。疊了幾層,然後就蒙上了他的眼睛,我告訴他,早餐我已經准備好了,就在客廳的桌子上,你就這樣出去。看一下,你能找得到早餐嗎?

孩子的眼睛被蒙上的時候,一點方向感都沒有,在房間裡面,一隻腳一直往前的試探,但是。一直轉來轉去都找不到房間的門口在哪裡。

孩子一步一步的試探著,不敢大膽的往前走,一直在房間里轉都轉不出來,後來我把孩子,扶了出房間門口,我告訴他,現在已經出了門出了房間門口,你自己在客廳你就找你自己的早餐,找到你就吃吧!

但是孩子,還是在一個地方一直轉,不敢走,然後,我就幫他把那個紅領巾就打開了。

我問我這個游戲好玩嗎?他說,不好玩,一點都不方便,不敢大膽的往前走,又怕撞著。

後來我就趁機告訴他,如果一個人的眼睛壞了,沒有了眼睛,那麼面臨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

當孩子吃完早餐之後,我就跟孩子一起網路,怎麼樣子來保護我們的眼睛。然後我們要網路查玩游戲的危害,對眼睛的危害,對他精神上的危害。

也就是從那天後,孩子學會了控制自己,不再那麼迷戀的玩手機。

如果我們規勸別人,一點效果都沒有,那麼。我們是不是要想一下我們規勸別人的方法,對不對。

其實規勸別人,我們也應該注意有四點,那麼是哪個四點的,我們到下一節課再來分享。

今天我就分享到這里,感恩老師和家人們的聆聽,如果我理解的不透切的地方。希望老師和家人們多多指正,多多指導,感恩大家。

⑥ 弟子規中那句話的意思是給老人捶背有關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應該是這回幾句。給老人捶背,是孝敬父母答之身。《弟子規》強調平日里「孝父母之身」的就是「冬則溫,夏則凊」兩句。而捶背又是孩子「晨則省昏則定」時經常對父母做的事情。另外,捶背體現的孝敬行為當屬於「親所好」的美德,這種美德自然應該「力為具」。

⑦ 弟子規來回答,什麼是真正的尊敬長輩

《弟子規》中把孝列為第一章節,足以看出孝道對於人的重要性。中國人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教育。但是怎麼才算是孝順呢?有人說,我給父母很多錢,讓父母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我很孝順吧。但是我說,這不叫孝順,這叫養。沒有對父母的敬,是談不上孝的。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的意思是說,有人認為養就是孝,但是對馬和狗也可以養。沒有敬,有什麼區別?很顯然,只是提供物質上的奉養,大多數子女都可以做到,比較難的是精神上孝敬老人,處處順著老人,給老人安慰,讓父母的晚年受到尊敬和溫暖。

晨則省,昏則定

古人每天早上起來先到父母的房間問安,黃昏時候也要去探望父母,准備好父母需要的東西,侍候好父母安睡才能離開做自己的事情。心中有父母,尊敬父母,才會有這樣的行為。古人無論一般百姓,還是達官顯貴,甚至是皇上,都是這樣孝敬父母。現在很多人一長大就忘記了父母的恩德,自己每月給父母一點錢,甚至是乾脆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很久也不不去看望一下。偶爾大家去看望父母,也是父母忙碌照顧他們,他們也都各自忙著看手機,很少跟父母溝通。

⑧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已經學習過弟子規了,弟子規主要的意思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孝敬父母和對兄弟姐妹友好的一本書,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的相關資料。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1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翻譯:

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不要因為小事情,就不稟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為人子女的道理了。東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來。否則一旦被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

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解釋2

一、原文: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二、譯文:

一、總 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譯文】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對己謹慎約束,對人誠實可信。處事要博愛民眾,並親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這些如果還有餘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二、入則孝 出則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譯文】

當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當即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讓做的事,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譯文】

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冬則溫,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譯文】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譯文】

外出辦事時,必須稟告父母,回來後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掛念。居處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職業要穩定不能輕易變化。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譯文】

不要因為事情小就自作主張,假如自作主張的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兒子的禮儀。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譯文】

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也不要私自把它們藏起來。假如你把東西藏起來,一經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譯文】

凡是父母所喜歡的東西,一定要盡力准備齊全。凡是父母所厭惡的東西,一定要小心謹慎的處理掉。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譯文】

如果身體受了傷,就會給父母帶來憂愁。如果品行上有什麼缺失,就會使父母蒙受羞恥。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惡我, 孝方賢。

【譯文】

父母關愛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麼困難呢。父母憎惡我,我還能克盡孝道,這種孝才算是真正有孝道。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譯文】

父母如果有過錯,作子女的應該善意規勸使其改正,規勸時態度一定要和顏悅色,說話時聲音一定要輕柔。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譯文】

如果父母不聽子女規勸,又不改正錯誤,等父母情緒好時再勸,如果還是不聽,還要哭泣懇求,如果父母生氣打子女,子女也甘願接受絕無怨言。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譯文】

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湯葯,做子女的都要先嘗一嘗。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隨意離開。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譯文】

父母去世後要守喪三年,經常傷心痛苦,哀思親恩。在守喪期間,要夫妻分居,不能吃肉飲酒。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譯文】

為父母守喪要完全按照禮法辦事,舉行祭禮時要表達出極大的誠懇,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時一樣克盡孝心。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譯文】

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譯文】

彼此把財物看得很輕,兄弟之間的怨恨就不會產生。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譯文】

在吃飯的時候,應當讓年長者先用;在坐的時候,應當讓年長者先坐下;在走路的時

候,讓年長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後面。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譯文】

如果聽見年長者叫喚人,就應立即幫他去叫喊。如果要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長者那裡去看看有什麼事。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譯文】

稱呼長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長面前要表現得謙虛恭敬,不要自我表現才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譯文】

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長,要快步迎上去行禮問候。如果尊長不說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譯文】

如果騎著馬行路時遇見長者要下馬,坐著車行路時遇到長者要下車。長輩走後,自己還要在原地呆會兒,等長輩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譯文】

如果長輩站著,晚輩就不可以坐下,長輩坐下以後,命令你坐,這時你才可以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譯文】

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聽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適宜的。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譯文】

在見尊長的時候,走路要快些,見過尊長告退的時候,動作一定要緩慢。長輩問話時要站起來回答,雙目望著長輩,不能左顧右盼。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譯文】

服侍叔伯等父輩,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對待堂表兄,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恭敬。

閱讀全文

與弟子規孝敬爺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演講稿600字作文 瀏覽:525
媳婦做哪些算不孝順 瀏覽:17
湖北省各人申請企業養老金 瀏覽:563
80歲老人退休金調整 瀏覽:725
什麼是長壽核心 瀏覽:241
老年大學有什麼問題 瀏覽:659
山東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基數 瀏覽:771
九九重陽節手工製作圖片大全 瀏覽:473
子女和父母住一起居住證怎麼辦 瀏覽:804
成都平安養老保險 瀏覽:774
長壽老人每個月有多少錢 瀏覽:226
2017年養老金個人帳號利息 瀏覽: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嚴 瀏覽:565
農民的養老金用不完怎麼辦 瀏覽:175
孩子孝順的順口溜 瀏覽:514
反復和父母說不要吃什麼 瀏覽:520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