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古代孝順父母的風俗

古代孝順父母的風俗

發布時間:2023-05-13 14:54:40

『壹』 古代孝子把父母關進瓦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

我國地大物博,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每個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據說我國雲南有些地方有把父母裝進瓦罐的風俗。唐朝人韓鄂寫了一本書《歲華紀麗》,裡面記載了這個風俗。


其實我們國家自古是非常重視孝道的,儒家的思想講究孝道,這種把年邁的父母放入瓦罐中,讓其慢慢死去的做法,和我們倡導的儒家思想是背離的。所以這種風俗很少有記載,只見於某些野史。

『貳』 古代習俗守孝為什麼要守三年,這是誰規定的

古代習俗守孝三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所建立並推崇的規矩。

對我們來說,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確是無以為報,但是我們選擇放棄守孝三年這樣的封建社會的規矩,是因為對人來說,懷念和愛都是由心而發的,而不是流於形式而已。

『叄』 古代習俗守孝,為什麼要守三年

在古代講究“百善孝為先”,所以古代在掘蔽親人死後也要守孝,古人有言:子生三年,而免於父母懷型散鋒。所以出生和去世是緊緊相卜晌依的。

『肆』 一般人要怎麼守孝

孝子守孝三年,三年期間不貼對聯、不放鞭炮、不穿紅、不戴綠、拒絕不良嗜好。

注意事項:

一、守靈時,素顏端莊,不可佩戴首飾,男子不可穿辦褲,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頭散發,不可濃妝艷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腳趾,就是夏天守靈也要堅持忍耐。

二、守靈時,不可閑言碎語,尤其是後人不可為了先人葬禮之事在靈棚內爭吵。後人縱是有天大的委屈也應讓先人體面的走好人生最後一站,再行解決也不遲。

三、守靈時,不可在靈棚內男女曖昧,不可在靈棚、靈堂、孝房內發生任何淫亂行為,不然輕者霉運不斷,重者精盡人亡,血光橫死。

父親去世子女守孝規則如下:

1、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2、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戴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伍』 孝子要怎麼樣守孝要注意什麼

孝子守孝三年,三年期間不貼對聯、不放鞭炮、不穿紅、不戴綠、拒絕不良嗜好。


注意事項:


一、守靈時,素顏端莊,不可佩戴首飾,男子不可穿辦褲,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頭散發,不可濃妝艷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腳趾,就是夏天守靈也要堅持忍耐。


二、守靈時,不可閑言碎語,尤其是後人不可為了先人葬禮之事在靈棚內爭吵。後人縱是有天大的委屈也應讓先人體面的走好人生最後一站,再行解決也不遲。


三、守靈時,不可在靈棚內男女曖昧,不可在靈棚、靈堂、孝房內發生任何淫亂行為,不然輕者霉運不斷,重者精盡人亡,血光橫死。


四、守靈時,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均不可進入靈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親也同樣需要迴避。如果實在避諱不開,不得不去,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務必身著五種顏色以上的衣物方可帶孝守靈祭拜。


五、守靈時,若後人直系血親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務必帶好紅白孝布,以免喜煞沖白煞。從而不光導致先人不得順利西去,後人也更受呼氣影響不斷。


六、守靈時,先人屍身若散發出異味,均應馬上處理,禁忌不可說出嫌棄之語。不然無論如何處理,異味不光不會減少,反而重重增強。


七、守靈時,若有膽小害怕白事葬禮之人,還是別去為佳,這是最好的迴避方法。守靈時若受到驚嚇,是最不好收魂的,也是最難復原的。


八、守孝百天內,其後人男女皆可婚配;超出百天之後,三周年祭日以里則不可婚配。守孝百天內,家中如有新生兒出生,則需祭祖稟明,以免孝氣壓新人。


九、守孝期內,先人各個祭日均應妥善祭拜,萬不可遺忘。如有遺忘,均應聯系信得過的堂口師傅幫忙化解為佳。尤其是七個「七日祭」及「百日祭」不可忘記。

十、:守孝期內,先人若報夢給後人交代一些事宜,均應按照先人遺願打點明白為佳。萬不可糊弄死人,以免孝氣不散,霉運纏身。

『陸』 古代父母死後如何守孝有哪些風俗

在古代,當父母仙逝以後,子女有守孝的傳統。古代中原文化認為,父母死後,子女要迅速通知有關親屬和鄉里鄰居。唐宋以後,流行以放鞭炮的方法向鄉鄰報喪致哀。 奔喪,古代漢族認為,接到父母喪訊後,兒女應首先以哭來回報使者,然後詳問父母死因,問畢又哭,哭畢即應上路奔喪。奔喪路上,應該吃素。早上見星而行,晚上見星始止,不避晝夜。臨到家鄉時,應"望鄉而哭",若是奔國君喪,則"望都而哭"。因病殘、臨產、坐月子等原因不能奔喪的子女,則應寄物以吊。 追悼儀式 入葬死者之前舉行。古代漢族的追悼儀式,多由族長、巫師、道士等主持,一般都要介紹死者一生的功績,希望死者靈魂能保佑子孫後代發達興旺。 二次撿骨葬 我國南方、東北和沿海地區古今都很流行的一種葬俗,大致有三類:先土葬後撿骨;火葬後再撿骨;同葬後再撿骨。 崖葬 包括懸棺葬、崖墓、崖洞(穴)葬等,涉及到漢族和南方許多民族。如懸棺葬的主要特徵是葬在崖上,利用天然洞、絕壁上的天然平台;或在崖上開鑿橫龕直洞;或在峭壁上鑿孔釘樁以放置棺木。 火葬 我國最古老並對現今社會影響最大的喪葬習俗之一。 居喪守孝 古代漢族在埋葬死亡親屬後,還有居喪守孝之俗。居喪期間,不能唱歌跳舞,不能娶妻納妾,不行房事;上層貴族出入不能走正門,上下不能走中階;孝子應在父母墓旁搭棚而居。在棚內要求做到"言而不語"、"對而不答"、"不與人座";前三日不飲食,前七天內只能吃粥,七天後才能吃蔬菜水果,過"二七"14天後才能吃肉。一般認為,居喪三年之內都不宜飲酒。三年期滿,要舉行一次隆重祭祀,然後方能起靈除孝。 掃墓 有的也稱"掛青"、"上墳"、"掛紙"。實際上是古代祭祀制度的遺存。漢族、仫佬族、侗族、瑤族等都流行在每年的清明上墳祭祖。 現在漢族還普遍保留著此俗。掃墓時,較富有的人家,往往抬著一席豐盛的酒菜到墓地,恭敬地陳列在祖墓前,一面焚化紙錠,一面叩頭行禮,然後或在墓地吃掉酒菜,或抬回家再吃;稍次的人家,則只端一兩碗酒菜到墓地,也焚化紙錠;再次的人家,則只焚化紙錠,或掘幾杯泥土,捧堆在墳頂上,再隨便折幾支嫩綠新枝,插在墳上。 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所謂聖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喪,如果不馬上請假還鄉,那是不對的,監察御史馬上提出彈劾,可以處分到永不錄用的程度,是很嚴重的。不過有一點例外,以武將來說,他正在前方作戰,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請假還鄉,皇帝可以下詔書,著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這才可以不還鄉。在戲劇里可以看到,有的戲里武將穿半邊白袍的,就表示他是戴孝上陣,那都是皇帝特殊的慰留,國家非要這個人不可;有些是他還鄉守孝以後,喪服未滿,皇帝下命特別起用,名為「起復」。而起復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退休以後再起用,一種是還鄉守制的人起用。 古代連皇帝也要守喪三年。譬如說喪其中是不準結婚的,年輕皇帝登位前若要結婚,除非由皇太後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沒有就位以前,喪事沒有發布,先辦婚事,第二天再發喪,否則就違犯禮制。這種古禮連皇帝都要遵守,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

『柒』 中國有哪些尊重老人的傳統習俗

早晚問安,吃飯老人先動筷子。說話不搶話。不頂撞老人,不直呼老人姓名。說道父母祖輩該左手抱右手,拱手而稱呼。等等。

與古代孝順父母的風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演講稿600字作文 瀏覽:525
媳婦做哪些算不孝順 瀏覽:17
湖北省各人申請企業養老金 瀏覽:563
80歲老人退休金調整 瀏覽:725
什麼是長壽核心 瀏覽:241
老年大學有什麼問題 瀏覽:659
山東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基數 瀏覽:771
九九重陽節手工製作圖片大全 瀏覽:473
子女和父母住一起居住證怎麼辦 瀏覽:804
成都平安養老保險 瀏覽:774
長壽老人每個月有多少錢 瀏覽:226
2017年養老金個人帳號利息 瀏覽: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嚴 瀏覽:565
農民的養老金用不完怎麼辦 瀏覽:175
孩子孝順的順口溜 瀏覽:514
反復和父母說不要吃什麼 瀏覽:520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