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因此,一個人的品質如何,看他是否孝順父母就知道了。孝順父母有很多的方式,比如有人願意花錢給父母最好的生活,比如說有的人覺得陪在父母的身邊才會安心,於是在父母身邊鞍前馬後,無論是哪一種孝順,都要沖到發自內心。
《勸孝歌》里說到:“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了兒女,報答他們勢在必行,也是做人的基本,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
真正的孝敬父母,往往是這三個樣子,有一個,也很不錯了。
三.
知行合一,及時盡孝
“百善孝為先,別等到失去了父母才後悔莫及。”——佚名
孝順父母需要盡早,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各方面也不如年輕人。有句話說得好“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大劉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為了給父母一個好的生活,大劉幾乎常年在外面忙,終於賺了點錢回家,才發現父母已經老了,身體很不好,自那以後大劉就沒怎麼出去過,留在了父母的身邊。
小結:
孝順父母這件事情不該怠慢,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健康的成長,這份恩情就已經報答不完了,不要讓自己的自私和大意成為一輩子的遺憾。真正的孝順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也不是用用嘴說說的,及時行孝,用心行孝,這才是你最該做的。
⑵ 如何做到真正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不是光憑口頭上說的,要說到做到,有很多人都是一頭腦熱。從實際行專動做起,關心父母的生活、精神屬,給予他們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幫助。父母不會要求子女太多,因為他們知道子女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要兼顧。具體表現在,經常下廚給父母做食物,一頓美食能把很久不見的家人的感情聯系在一起,讓父母吃好穿暖。還有很多,最重要要時常陪伴在父母身邊。
⑶ 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需做到哪幾點
一個人有沒有愛心,首先就看她是否能愛自己的父母,是否把這種愛當做一種習慣。
要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要尊重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
「合理的長幼有別」與封建家長制、一言堂是不同的。
所謂「合理」,是指全體家庭成員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
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不能各自為政,總要有人當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父母既是生養我們的人,又是培育我們成長成才的人,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
要從小事入手培養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孝敬父母的一般做法是:聽從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分擔父母的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這樣不但有利於自己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要學習孝敬長輩的楷模
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敬,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地生活著。
孝敬父母無大小
孩子對父母真正的孝心,不在於金錢的多與少,而在於子女是否用心。
一個在外打工的女孩,托同在省城打工的老鄉給父母帶東西,帶回的全是鄉下很容易買到的,比如一袋速凍餃子、湯圓、豆包,還有幾袋醬油、味精、洗衣粉,裝了滿滿兩大紙箱。女孩的母親高興地打開紙箱,把那些東西擺了一炕。她邊擺邊興奮地告訴那個青年:「女兒好幾次寫信回來,說她找了一個好單位打工,什麼東西都分,吃都吃不了,讓我們別惦記著她。起初我還不大相信呢,以為她怕我掛念她,看到她拿回來的這些東西,我就放心啦。」
看到老人家滿臉的喜悅,青年的心倏地一動——真是難得老鄉的一番孝心了。
隨後的幾天里,在女孩母親慷慨的分贈和充滿自豪的講述中,青年看到了左鄰右舍那羨慕的目光,看到了女孩母親那無法形容的幸福。
孝敬父母需要養成習慣,應向那些愛父母、孝敬父母的人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流露出對父母的愛。
⑷ 我應該怎麼樣做到真正孝敬父母親請大家說說!
父母不指望你能常年陪伴,只希望你身體健健康康,工作順順利利,家庭幸福美滿就可以。這就是最大的孝敬了。
⑸ 如何做到孝敬父母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人
從我們尚在襁褓到咿呀學語再到長大成人
是父母用他們的愛將我們撫養成人
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
為了我們所擁有的現在
父母,付出了他們的時間精力他們的一切
烏鴉尚知反哺
而我們更要善待自己的父母
父母曾用他們大半輩子的積蓄
給我們在大城市安個家
現在父母老了
我們可以給父母買套房
或者給老家重新裝修來盡孝心
讓他們安享晚年
買房或者精裝修老房子
對於上班族來說確實不易。
那麼您可以選擇裝修貸款
孝心最不能等,因為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每個人都終將老去,可是孝道會成為家風代代相傳。
⑹ 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是做到哪些事情
結過婚回娘家越來越難,女人別忘了,比老公孩子重要的還有父母
時代的變遷,這里說的結過婚,作為女兒回娘家越來越難的意義大不同了。
在過去,女性很難得到教育機會,社會的風俗和安全性讓她們幾乎不出遠門,至於工作掙錢更是幾率很低的事情。
等於說娘家沒有投入多少經濟與精力,就將女兒嫁入夫家了。
此後夫家提供經濟與安全保障,女性相夫教子為主,將主要精力放在婆家作為一種"交換"。
加上過去大抵是多子女家庭,兒子主力承擔贍養父母彷彿是約定俗成了。於是有舊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難回。
而如今情況大不同了。
女性基本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只要自己夠努力,將會同樣高學歷、入職場,各種特長拿的出手。
整個社會呈現"巾幗不讓須眉"的態勢。
在這樣的條件下結婚,女性是帶著平等與尊重去建立小家庭。
現在的小家庭,既不附屬於婆家,也不隔絕於娘家。
雙方父母由於經濟條件的改善,"養兒女防老"的想法也多在煙消雲散,更多的是放手,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而非自己的作品。
於是,結過婚回娘家越來越難,排除遠嫁的情況,不如理解為女兒精神世界的愈發獨立,時間精力多為小家庭所牽絆。
那麼,女人該如何在老公孩子和自己父母之間平衡呢?絕對不能有了娃忘了娘。不妨來看看"新式孝順"應該怎麼做很好。
⑺ 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應做到哪幾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聽從父母的教誨,認真學習,踏實做人。 (2)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上艱苦樸素,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3)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 (4)贍養父母。(物質,精神) |
⑻ 孝敬父母為什麼要做到發自內心的的尊敬
孝敬父母當然要從內心當中的尊敬,這是因為父母養我們不容易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我們要從內心感謝他們,尊重他
⑼ 怎麼樣做到孝敬父母
百事孝為先 第一:愛要說出來,要是你不在父母身邊的話,記得常常打電話回家是很必要的.和家裡人寒暄問暖一下,特別是在父母過生或者其他特別的日子,不能回到父母身邊的話,一定要記得打電話回家.有時候不好意思說出口,不妨寫信,在信中表達對父母的愛,是一件真誠而又自然的事情. 第二:多回家陪陪家人.放假有空的話最好還是回家多看看父母.順便買幾件小禮物,不要多貴,只是讓老人覺得你心裡惦記著他們就好. 第三:有事和父母多溝通.長大了,也許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主了,但有時候遇到事情能和父母商量一下,他們會覺得你很尊重他. 第四:回家後多體貼一下父母,比如說,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務活,幫父母錘錘背啊,等等.. 我相信,做到以上幾點,應該算比較好的孝敬父母了.
⑽ 葉南宏提問_作為一個孝敬父母的兒子,應該要做到哪幾點
第一就是多陪伴。利用一切閑暇之時盡量多陪伴老人,聽他們嘮叨,講述他們過去的事情,這是老人求之不得的;第二就是自己不高興之時,不要向老人發脾氣,老人不是年輕人的出氣筒;自己忙起來沒有時間陪伴老人之時,打個電話告知對方老人一下自己很忙,不要不理睬;老人做錯了事情,千萬不要呵斥,講清楚這樣可不大好就可以了,有的老人別說呵斥,孩子掉個臉子都會看得出來孩子不高興了。他們會很傷心的。
最近看到報紙上有篇文章,說老人是兒女們『幸福的累贅』,我覺得這詞彙使用的太好了。確實如此。我還主張再加上「無奈」變成「老人是兒女們無奈的幸福的累贅」。
為人兒女就要為此盡孝,再累,再無奈,也應該視為是『幸福的累贅』,他們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竟管他們的能力有限,但他們是愛我們的,沒有他們的關愛,我們如何能夠長大?今天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的侍奉和關愛。明天,我們老了,咱們的子女,會上情下效,把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上一輩一股腦的再交付給我們自己。我覺得,這種孝心,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