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15篇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如猜攜。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黃香9歲那年,母親生重病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黃香悲痛萬分。在母親的遺體前,他下決心要好好孝敬父親。從此父子倆朝夕相處,相依為命。早晨一起床,黃香便到父親床前請安。吃,先請父飯時親入座,自己再坐,有好菜總請父親先吃。寒冬臘月,房間里溫度很兆敏低,晚上,黃香沒有馬上去讀書,竟先鑽到父親的被窩里去睡覺。父親看到了,吃驚地說:「香兒,你怎麼那麼早就睡到我的床上了?」
黃香笑笑說:「父親,天氣這么冷,孩子睡在您的被窩里,將席子溫暖一下,待您睡覺時,不致於太冷。」這就是弟子規里:冬則溫一說。
夏日炎炎,他為父親搖扇驅蚊解暑,直到父親入睡,方才回墓廬學習;嚴寒冬日,黃香總是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焐熱後,再請父親入睡,唯恐父親受涼。這就是弟子規里:夏則清一說。說道這里我想到了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百善孝為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所以大家要好好的孝敬最愛你們的父母!
母親節,想起了陳毅元帥孝母故事
印度有句格言,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 在中華文明史和中國革命史上,母愛母教對子女成長的影響之大,在史可鑒,有口皆碑。而子女對母親的深愛與崇敬,也是刻骨銘心,綿綿如縷。芸芸眾生如此,傑出英才亦然,陳毅元帥愛母敬母之情,更是感人肺腑。
1962年,陳毅任中國外交部長。一次,他率團從國外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決定抽出時間去探望病重的母親。陳毅的母親年高病重,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見到兒子來探望她,非常高興,正要和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濕的褲子還放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陳毅見到久別的母親,心裡也非常激動,他連忙走上前去拉住母親的手,親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陳毅問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在床下了?「母親看著瞞不過去,只好說出了真情。陳毅聽了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由我去洗吧!」母親硬攔住,不肯讓他洗,並說:「你是國家幹部,做大事的,又打老遠回來,快歇歇吧!和媽媽聊聊。」陳毅說:「我們做兒女的平常不能孝敬您,現在回來看您,幫您洗幾件衣服是很應該的。」說完就把母親的臟衣服全拿過來泡在盆里,搓洗起來,母子倆,愉快地說著話,直到陳毅把母親的衣服全洗干凈。
陳毅元帥作為共渣伏和國的創始人之一,功勛卓著,位高至極,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至今聽來仍然令人感動感慨。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子女缺少孝敬父母的意識,有的自己成人成家後,拒絕贍養父母;有的不但對父母言語粗魯,而且在精神和肉體上傷害父母,讓社會感到震驚和痛心。試問,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何談親情、友情、手足之情?何談生活、事業、國家大業?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因此,我們都要像陳毅元帥那樣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陳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者和領導者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還是一個十分孝敬父母的好兒子。
陳毅孝敬父母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在走過家鄉時,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經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母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見陳毅進了家門,母親十分高興,陳母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於是她趕緊示意身邊的人把尿褲藏到床下。陳毅見了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長問短。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明白瞞可是去了,只好說出了實情。陳毅聽後,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十分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這時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來,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他們,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日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每一天都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卻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我們能夠看出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我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明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我有話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職責。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同學們,你們孝敬自我的父母了嗎?幫父母做點家務或幫父母洗洗腳、捶捶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此刻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向陳毅元帥學習,此刻就開始行動起來去孝敬父母吧!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十分悲傷。他本就十分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向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異常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異常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必須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那裡,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我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我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並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向沒有在那裡。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我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在學校,佳麗同學對待學習認真刻苦,腳踏實地,每一次作業都按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請教老師。通過她的堅持,成績得到了提高,成為了班級的佼佼者。升入中學後,英語這門學科對於零起點的她來說學習壓力比較大,但是她堅持比別人早起,把上過的單詞和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讀,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她對待同學也是一個熱心人,遇到同學生病或有困難,她都會熱情的幫助別人。同學生病了,她比誰都著急,午飯不吃,書包不收拾,都要堅持把同學送到家裡。在讀小學時,從家到學校有1個小時的山路要走,她總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學了還要回家幫助奶奶做家務,家務忙完,已是夜深人靜,這時才是她溫習做功課的時間。就這樣堅持著,在進入中學後,她更加陽光健康的生活學習著,在遇到不懂做的作業要麼和同學們共同探討,要麼就是不厭其煩的去請教老師。懂事的她捨不得花錢坐車,每個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學校都要走4個小時的山路。提起陸佳麗同學,左鄰右舍,老師和同學無不稱贊,都說是一個懂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雖然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但是小佳麗看上去還是那麼的陽光那麼的極積,當我們見到她時,她親切的稱呼我們「老師」,並邀請我們過段時間再來他家做客。當談到哥哥時佳麗說「我哥是為了讓我好好讀書,減輕家庭負擔才選擇出去務工的,我很內疚也很無助,我只想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給哥哥買一個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談到奶奶時,明顯看見小佳麗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想起奶奶,我就不會累,奶奶已經為這個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將來一定要考衛校當醫生,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讓奶奶多享受幾年好生活,讓像奶奶一樣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小佳麗用真實的行動、簡短而朴實的語言詮釋了一個彝家小女孩的人生觀,她是學校學生心目中的好同學;老師心裡的好學生,她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少年,她是貴州屋脊下在劣境中綻放的索瑪花。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最終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我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馮玉祥的「悼母詩」
馮玉祥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馮玉祥將軍一生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病故之後,他痛苦傷心地大病了一場。從此以後,每逢自己過生日便閉門謝客,不吃飯,有時實在餓得頭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頓飯,以此來紀念母親的生養之恩。1945年,他寫了一首《十月懷胎》的悼母詩:
娘懷兒一個月不知不覺,娘懷兒兩個月才知其情,娘懷兒三個月飲食無味,娘懷兒四個月四肢無力,娘懷兒五個月頭暈目眩,娘懷兒六個月身重如山,娘懷兒七個月提心吊膽,娘懷兒八個月不敢笑談,娘懷兒九個月寸步艱難,娘懷兒十個月才到世間。
為了將這首悼母詩「銘刻在心,永世不忘」,馮玉祥將軍請人把詩特意刻在石碑上。
這首詩情真意切,通俗純朴,字字句句洋溢著一片敬母、愛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給人教誨,至今仍廣為流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
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
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我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悲痛,他從不叫冷,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必須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樣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立刻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朱德著文憶母親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親鍾太夫人在家鄉四川儀隴病逝。朱德萬分悲痛,4月5日著《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以無限的深情贊頌母親的優秀品質,寄託哀思。
朱德開篇寫道: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他在一封寫給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人老關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識,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識,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最後,朱德滿懷深情地寫到:母親現在離開我而去,我將永遠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我上床的時候是晚上11點,窗戶外面下著小雪。我縮到被子裡面,拿起鬧鍾,發現鬧鍾停了,我忘買電池了。天這么冷,我不願意再起來。我就給媽媽打了個長途電話:
「媽,我鬧鍾沒電池了,明天還要去公司開會,要趕早,你六點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叫我起床吧。」
媽媽在那頭的聲音有點啞,可能已經睡了,她說:「好,乖。」電話響的時候我在做一個美夢,外面的天黑黑的。媽媽在那邊說:「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開會的。」我抬手看錶,才五點四
十。我不耐煩地叫起來,「我不是叫你六點嗎?我還想多睡一會兒呢,被你攪了!」媽媽在那頭突然不說話了,我掛了電話。起來梳洗好,出門。天氣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間茫茫一片。公車站台上我不停地跺著腳。周圍黑漆漆的,我旁邊卻站著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我聽著老先生對老太太說:「你看你一晚都沒有睡好,早幾個小時就開始催我了,現在等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車還要五分鍾才來呢。終於車來了,我上車。開車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小夥子,他等我上車之後就轟轟地把車開走了。我說:「喂,司機,下面還有兩位老人呢,天氣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麼不等他們上車就開車?」
那個小夥子很神氣地說:「沒關系的,那是我爸爸媽媽!今天是我第一天開公交,他們來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發來的短消息:「女兒,媽媽
說,是她不好,她一直沒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擔心你會遲到。」 忽然想起一句猶太人諺語: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看過後,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能讓你欠太多的,而且不求回報的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嘮叨?? 多多體諒他們、感恩他們、關心他們!
孝順的解釋
孝順比較難做到的是:順
在古代,有個人父親去世的比較早,他的母親和一個和尚相好了,他家的後面有條河,和尚每次來的時候都要趟著水過來。這個人默默地在河上搭了一座橋。鄰居都很不理解。
後來他的母親去世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他親手殺了和尚。然後去自首,在審理這個案件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搭橋順母意,殺僧報父仇!
⑵ 近代、現代孝敬長輩的故事
1、1956年,肖秀雲開始照顧婆婆楊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年過去了,肖秀雲一直堅持照顧婆婆,肖秀雲說,做孝順媳婦是自己一個簡單的想法。
楊金枝,今年已經101歲,兒媳肖秀雲,今年已79歲。楊金枝的獨子已過世近10年了,現在,兒媳肖秀雲和婆婆楊金枝住在八師一三四團下野地鎮鎮區保障性樓房一起共同生活,楊金枝的生活起居還和以前一樣都是肖秀雲照顧。
肖秀雲說,我和婆婆都出生於窮苦人家,我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我有退休工資,婆婆也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平常她喜歡吃啥我就做啥,雞蛋糕、餃子等我都給她做著吃,她年齡大安的假牙,飯軟些她好吃。
楊金枝家在山東東明縣農村,1956年,楊金枝的獨子與鄰村姑娘肖秀雲結婚。結婚剛3個多月,楊金枝的獨子就支邊到八師一三四團。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婦女,肖秀雲承擔起照顧家裡老人的重擔。肖秀雲說,吃飯的時候,我每次舀飯都是給她舀第一碗端給她,吃完飯給她洗好碗。
2、9月1日是學校開學的日子,當其他大學新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來自肥城的學生於統帥卻是「背」著母親來到大學校園的。由於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從小學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飯、打理農活……
可這並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少年,初中畢業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重點高中。此後,他開始了「背」起母親上學的日子。雖然於統帥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母親,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錄取。昨天,於統帥帶著媽媽來到青島,繼續他的帶母求學之路。
拿到錄取通知書,於統帥的心裡很高興,但也伴隨著不安。因為到青島上大學,他放心不下母親,母親放心不下他。於是,於統帥做了一個決定,背著母親來上大學。
山東愛聯盟公益基金會長張瑛得知此事後,決定資助於統帥大學四年學費及租房費用,並為他們早早在石油大學附近租好了房子。昨天,在張瑛的幫助下,於統帥和母親來到了青島。
3、2008年10月,廣東電白縣沙琅鎮17歲少年邱炳強遭遇噩耗,父親舌癌不治去世。但厄運依然沒走遠,2009年,母親周紅霞由於連續加班超時而暈倒,腦內大出血,術後脫離危險卻造成半身癱瘓,失語,需要人長時間在身邊護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強決定休學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種毽球表演節目自己賺錢,一方面開始了漫漫的替母維權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寫上訴狀,許多大人都應付不了的繁雜手續他都一一嘗遍。母親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強一人來照顧。
2011年,邱炳強輾轉來到深圳市西鄉中學復讀,母子二人租住在學校附近,早中晚學校住處來回跑,除了學習,邱炳強還是該校中國青少年毽球推廣中心的代課老師,上好文化課、堅持毽球訓練、表演賺錢、照顧母親,邱炳強事事安排妥當,2012年7月,他順利被武漢體育學院單招錄取。
邱炳強上了大學後,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照顧,但是讓邱炳強沒有想到的,2015年3月31日,周紅霞再次暈倒在地,被邱炳強的同學發現後,及時送往醫院。「當時我正在上海錄節目」,邱炳強說,自己每月都會出去表演三天,以此賺取母子的生活費用。
4、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浙江紹興柯橋區稽東鎮石嶴村下塘自然村,老鄉們都在傳著一個「久病床前有孝子」的故事。村民們說的是村裡方慶傳和方雲美夫妻兩人,他們幾十年來照顧彼此的養父母,留下了以孝為本的好家風,影響著全村人。
方慶傳是養父母在1951年從鄰村抱回養育長大的。在其娶妻後不久,妻子卻患上尿毒症。雖然一家人竭盡全力救治,但受當時醫療條件以及家庭經濟限制,23歲的方慶傳依然失去了妻子。
而方雲美也和方慶傳一樣有著相似的經歷。1950年,只有4個月大的方雲美被養父母從嵊州領養回來,長大後也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選擇了離婚。
就是這樣兩個有著相似經歷的人,經人撮合,走在了一起,並在婚後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女兒出嫁,兒子也娶妻生子。而對於雙方的養父母,他們盡心盡孝,報答養育之恩。
5、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就去世了。黃侃大慟,吐血不止。
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為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
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是其父黃雲鶴留給慈母的,本為黃父當年准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後,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
以後,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⑶ _____元帥很孝順,當母親生病了,他就回來聲望。
分析題干中的描述,男孩缺乏自立能力,需要培養自立能力.①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②③沒有正確理解題意,故選A.
⑷ 孝親敬老的小故事
由於受孔子文化的影響,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美德,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就算是動物,他們也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有孝親敬老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那些對父母不管不顧的人一直都是人們呵斥的對象,我們都知道舜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他這樣身份高貴的人都會尊重自己的父母,相傳他的繼母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曾經多次想要毒害他,但是在舜知道之後卻不曾怪罪他們,仍然對他們畢恭畢敬。他的孝行也是感動了天地,於是就有大象替他耕地,鳥兒替他除草,帝堯聽到他孝順的事情之後,也是把皇位繼承給了他,把女兒也嫁給了他。
子騫跟父親出門拉東西的時候因為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後來父親發現他穿的是蘆花做的衣服,就要回家裡想要休了他的繼母,而子騫並沒有怪罪於他的繼母,而是向父親求情說母親在的話,只有子騫一人受凍,但是如果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受凍。
⑸ 讀了小學語文《陳毅探母》後陳毅是一位怎樣的元帥
《陳毅探母》中陳毅是一位孝順母親,懂得報恩,在母親面前一點都沒有元帥的架子的人。
簡介《陳毅探母》:
《陳毅探母》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千里迢迢趕來探望生病的母親,表現了陳毅元帥孝敬母親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陳毅元帥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孝敬父長輩的道理。
附《陳毅探母》全文:
陳毅元帥的母親生病了,陳毅知道後,趕回故鄉看望。
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
母親說:「你也五十多歲了,還替娘洗衣服。」陳毅說:「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洗衣服,是應該的呀!」
⑹ 孝順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曾參,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2、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得知母親因為不好意思藏起尿濕的褲子,主動要求去清洗。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
3、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有一天,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
4、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
5、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⑺ 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的故事
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的故事
⑻ 陳毅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陳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期間,與_斗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1968年,下放石家莊。1972年去世。
陳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還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好兒子。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在路過家鄉時,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經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母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見陳毅進了家門,母親非常高興,陳母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於是她趕緊示意身邊的人把尿褲藏到床下。陳毅見了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長問短。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知道瞞不過去了,只好說出了實情。陳毅聽後,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這時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來,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他們,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卻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我有話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同學們,你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幫父母做點家務或幫父母洗洗腳、捶捶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向陳毅元帥學習,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去孝敬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