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小議孝敬一文的中心論點

小議孝敬一文的中心論點

發布時間:2023-05-12 07:12:42

『壹』 關於孝的論點論據

年輕人為生活而奔波,為事業而來去匆匆,有沒有人將父茄返母的生活遺忘在匆忙中?孝,一個亘古不變的道德規范。現代人對孝的理解是什麼?為搞清這個問題,從2001年開始,四川省社科院與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組織了「中華孝道文化研究課題組」,專門組織調查。經過歷時三年的調查分析,2004年12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為《四川城鄉居民孝道觀念的調查與分析》的報告。

當務之急
調查現代孝道觀

成都商報:孝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代代承傳。人們早已公認,它是約束現返納褲代居民行為的重要道德規范。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對城鄉居民的「孝道」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有必要嗎?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趙喜順研究員:根據中央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家庭美德確定為公民道德建設的三大基本領域之一,而「孝道」,更是組成家庭美德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歷史發展,傳統的「孝道」褒貶不一,現代孝道的概念也磨礫得模糊不清。 從現代的觀念來看,孝道作為一種家庭美德,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當務之急。

但是目前的城鄉居民,究竟如何看待「孝道」、現代孝道觀應該是什麼模樣?為搞清這個問題,從2001年開始,省社科院與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組織了「中華孝道文化研究課題組」,專門組織調查。經過歷時三年的調查分析,我們於本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為《四川城鄉居民孝道觀念的調查與分析》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成都商報:調查方式是什麼?調查對象的構成是怎樣的呢?

趙喜順:為力求調查全面、數據准確,首先由省社科院設計問卷,然後委託共青團四川省委,通過全省各地的團組織向城漏簡鄉居民發出上千份調查問卷,最後匯總研究,整個過程歷時3年。

《報告》結果顯示,此次調查的人數共有869人,從性別來說,男性佔53.36%,女性佔46.64%。其中年齡最小的14歲,最大的82歲。調查對象中,城市的佔45.91%。從調查家庭類型來看,夫妻兩人家庭佔15.6%,夫妻及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佔39.23%,父母(或其中一方)與已婚子女一同生活的佔20.61%。

總的來說,調查對象包括了各種不同背景的人,有利於全面了解人們對「孝」的看法。

問卷調查
「孝」不只是物質上的供養

成都商報: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被認為是最基本的道德。但是對於孝道含義的理解,則層出不窮,有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說法,認為對父母的絕對服從,應當是孝道的主旨。《報告》顯示,現代人對孝道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

趙喜順:此次調查關注的首要問題,就是關於孝道的知曉度。結果96.78%的人們都回答聽說過「孝道」這個詞,證明它仍是現代人們意識中主要的道德規范之一。

接下來,對孝道含義的問卷調查,卻引人深思。

什麼是孝?古代的孔孟曾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把傳宗接代、厚葬等都看成是孝的重要內容,而且一味強調絕對服從父母。但是從此次調查的結果來看,人們的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

同意把傳宗接代、厚葬父母、一味順從父母作為「孝」主要內容的被調查者,不到2%;71.63%的調查對象表示,孝的含義應當是「善於奉養父母」。這里我們需指出,物質上供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對父母不敬、給他們臉色看等,即使供給的是錦衣美食,也不能稱之為孝。

我們發現,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子女們忙於工作、學習、應酬,往往容易忽視對父母的看望問候,使父母因得不到親情滿足而心情苦悶,豐盛的物質供養也同樣無濟於事。只有「養情」、「敬親」相互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孝道的精髓。

孝道,實際由子女與父母兩個主體共同維系,因此在《報告》中,我們分別調查子女們對父母生存狀況的問答以及父母對子女是否孝敬的看法。

子女談孝
三成以上子女與父母有矛盾

成都商報:孝道作為一種道德規范,是處理子女與父母關系的行為准則。分析《報告》調查結果,反映出現代社會子女與父母的關系現狀是怎樣的呢?

趙喜順:本調查特別設計了兩組問題:一是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問題,包括在一起生活是否曾發生過矛盾沖突,如果發生過,又是由哪些成員之間發生的?二是子女分家後與父母的關系問題,包括分家後如何供養父母、照料父母、看望父母?是否曾因供養父母而發生矛盾糾紛?

首先,看子女與父母共同生活的關系問題。結果回答很少發生矛盾的占被調查者的67.12%。同時,有36.14%的人們認為矛盾源自婆媳之間。這表明,實際生活中三成以上的家庭,確實存在子女與父母的矛盾,而且婆媳關系也成為維系家庭和睦的關鍵。

接著再看子女與父母分家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關於分家後如何供養父母的問題,有48.29%的子女回答父母自己養活自己;回答由子女提供錢糧、父母單獨生活的佔26.56%;回答每天都能看望父母的佔38.67%,回答五天左右看望一次父母的佔20.93%。

老年人年老體衰,生活能力變弱,由於種種原因,子女們往往難以顧及老人們的照料。盡管分家後,父母們的經濟來源有一定保障,但是缺乏子女問候、親情交流的家庭,對年老的父母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遺憾。這不得不令子女們深思。

父母談孝
二成以上父母認為子女不孝

趙喜順:看看我們設計的問卷中,老年父母對自己子女是否孝敬的評價:

回答「很孝敬」的只佔32.74%,65%左右的父母認為子女「比較孝敬或一般」。應當看出,老人們對子女孝敬狀況所下的「比較孝順或一般」的結論,實則已是弱化了對子女的某些不滿。綜合相關數據,被調查的二成以上的父母們認為,部分子女並不孝敬。

對於子女不孝敬的問題中,有七成以上父母認為是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目前我國老年社會保障並不健全,有相當部分老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在失去勞動力後,要靠子女來供養。所以,從老年父母的角度來看,是否供養父母,已成為衡量子女孝與不孝的重要標准。同時,《報告》還顯示,「不看望不照料父母」、「子女把帶孩子、煮飯、洗衣等一股腦兒推給父母……將他們等同保育員、鍾點工看待」等,也是被調查的父母們極為反感的。

提倡孝道
嚴厲鞭撻不孝行為

趙喜順:綜上調查資料可見,符合現代社會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求的孝道,即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人「孝道」思想中提倡的養親、敬親、悅親等,與現行法律規定的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以及公民道德建設所提供的敬老愛老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父為子綱」、「厚葬久喪」等封建糟粕則應大力運用輿論的力量進行批駁。

同時,全社會應樹立尊老敬老的典型;另一方面,發揮監督作用,對虐待遺棄老人、嚴重侵犯老年人權益的行為,進行嚴厲鞭撻。

閱讀全文

與小議孝敬一文的中心論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只要是孝順父母的不要問我 瀏覽:390
本地養老保險遷入單位需要什麼 瀏覽:201
為什麼老人網上養老認證很難 瀏覽:468
2012年退休金怎麼算 瀏覽:959
老人家把壽材賣了 瀏覽:317
韓劇孝順 瀏覽:423
身外養老保險轉入深圳 瀏覽:969
退休年齡女性最新規定2022 瀏覽:810
實驗幼兒園體檢去哪裡 瀏覽:198
為敬老院老人理發範文 瀏覽:558
老年人膽固醇偏低怎麼回事 瀏覽:459
王維和重陽節的資料 瀏覽:747
老人家老了會胡思亂想 瀏覽:705
帶父母收假回去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775
80歲水腫原因 瀏覽:809
養老護理獨立轉移是指什麼 瀏覽:910
孝感公務員在哪裡體檢 瀏覽:175
春夏秋冬如何養生不生病 瀏覽:119
女兒給父母買房有哪些規定 瀏覽:178
重陽節九月九王維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