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看待人活著就要無條件地孝順父母
父母是生你養你和你血濃於水的人,知恩也要圖報,這是做人的基本准則。很多人找對象的標准里都有一條,要孝順。這是硬性標准,父母做錯了事情,可以勸說,但是不能打罵你說對吧。
⑵ 父母在世時很孝順父母過世了不上墳合適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看法吧,父母在的時候,你巳經盡到了做子女的義務和責任!從這點上來說、我非常替你感到欣慰和高興!在父母晚年的餘生時光!你陪伴他們度過最後的日子!這是非常令人感動和佩服!你是有孝心有愛心的孩子!
另外你說:父母在世的時候,該做的事都做了,也送了父母們最後一程!現在因為工作的關系!常年在外奔波,及少回老家為過世的父母上墳燒紙,內心深處感到很糾結和矛盾!我勸你不要想太多或者有思想顧慮!如果沒有時間回去給父母上墳,你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地給他們燒點紙錢,說一些想對父母說的話,我想他們是不會責怪你的。這種情況不止是一個人,全國有千萬個,為了生活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外面打拚事業!
我也與你一樣!父母在世的時候,為了生活奔波勞碌!當送走了父母的時候!忍著悲痛的心情繼續前行!懷揣著對家鄉的嚮往、對父母的思念!依然在異鄉生活工作打拚!內心深處無數次夢想回家鄉!給過世的父母們上上墳、燒燒紙,對他們說一說心中的酸甜苦辣!可是時間並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機會,也會有許許多多不盡人意的事情!盡管內心深處感到很痛苦和無奈!我們只能在異鄉夜深人靜的時候,給他們燒些紙錢,心裡默默祈禱父母在天堂一切安好!自從父母們去世致今十年整,我一次都沒有回去給他上過墳。但是我並不遺憾和愧疚!因為他們在世的時候,我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最後希望你能放下思想包袱和不安,父母們在世的時候,好好的孝順和照顧、要比那些假孝子強一百倍!有些人就是:父母活著時不孝!死了亂叫。有一句話說的好:人在做,天在看。
最後祝你一切順利!生活開心快樂幸福!
父母在世時很孝順父母,過世了不上墳合適嗎?
但你說在外面很多年沒有來跟父母上墳,你的父母埋葬在老家山坡上還是在公墓?如果在公墓的話,每年都會有人去管理,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最低兩三年來上墳一次,如果在山坡上的話,一年過清明節要抽一點時間回去跟父母上墳才行,現在清明節國家也放假。如果在山坡上你不去上墳的話,父母的墳上面生了大樹,這樣是對你不好的,對你已過世的父母來說,好像你不管他們了。雖然心中你是孝順他們的,你也抽不出這個時間,但想盡辦法還是一定要來上墳才行。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是記得跟父母供飯,也代表你還心中記得你的父母。當然這也是各個地方的習俗,在我們這邊是要這樣做的。
也不知道你們那邊有沒有這種現象,我們這邊我就知道了幾個人家的祖墳上面生了樹,沒有人去管理,後來後代就生病,去找一些懂的人查才知道那是那個原因。有一個特別明顯的就是,我們那個大家族有一個大嫂家有一個祖墳,被牛弄壞了一半。後來那個大嫂的手半邊就動不了,請人來查過後知道是那個原因,修整好之後那個大嫂的手又好了。
從大體上來說,每個人生了兒子,就是希望老的時候有人養老。百年之後希望逢年過節有人供飯,清明節有人去掃墓,也就是說這一家人還有後人,這就是人們所期盼的人生規律。
這個事情不要去赳結,沒關系。
做為兒女,父母活著的時候盡量孝順孝敬,盡自己的能力吧,讓父母活著地時候,盡量享福也就夠了。
我和你差不多地情況,也是在外地打工,也是沒有時間回家上墳。
記得父母去世地時候,那些長輩們和我說,不用按我們這里的風俗,因為我不在家,要按我們這里的風俗,我得在家守孝一個多月,那樣我就沒法回單位上班。
記得那些長輩們和我說,把父母平安送入土下就行了,入土為安,該回去上班就上班吧,關於上墳地事,什麼時候有時間什麼時候上墳就行了,也不用按年節來算,長輩們這么一說,我心裡好象得到了安慰。
不知你們那裡是什麼風俗,我們這里長輩們也是做了修改,以前可不是這樣,他們也是如時俱盡。
以前如果家裡有兒女的,逢年過節不上墳可有說道了,最可氣地是,人家明明有後人,有些人偏偏說,這家沒上墳的,絕戶了,這個話最難聽。
所以說,我們這里不管孝子還是不孝之子,逢年過節都去上墳,一般情況都是為了這句話上墳而上墳,上墳都是給活著的人看的。
如工作忙不去也合適,可以理解,畢竟入土為安了,加之現都是公墓,墳頭上也沒雜草,也不用添土什麼的,看著我說這話好像不近人情,但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現我說說我的父母,我為什麼說不去也合適,我父母都是是文明人,他們說活著時孝順點,千盞萬盞到墳頭,不如一口到喉嚨,等他們走了去世了,叫我們兄妹幾個別哭、別燒紙錢、別上供(就是做齋飯)並且說那都是騙人的,他們生前就是這樣遺言給我們兄妹幾個的,當然我們兄弟姐妹每逢正月初一和清明節,拿著鮮花,都會去墓地看望拜祭他們老人家………
我父親去世30多年了,我總共才去了三次,一是路遠,二是麻煩,三是沒空,我也不燒紙或其它什麼祭拜。我感覺沒什麼意思,老人活著時多順著點比什麼都好!我對我的家人孩子說了,我死後遺體捐醫學院,供教學用,能用的全用了,不能用的燒了,不留任何東西,不用祭奠。
心裡有爹媽,到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可以祭典。記得我老父曾經多次向我們說起過世的爺爺奶奶。他講的就是故事,這些讓我們記憶深刻,甚至聯想。父親在天津,一生中回老家次數不多,但是他對父母的懷念已經深深的留在我們的記憶中。父親最後一次回家是我們兄弟四人陪同一起去的,父親領我們到他出生的老屋,到埋葬地祭典。那已經是一大片樹林,墳塋已經深埋,我們都跪在地上,腦門頂著土地,深深的吸氣,那是我們永遠懷念的土地,那是我們的根。
這個怎麼說呢?按你說你確實盡到孝心了, 去世了你離得遠不能上墳,清明節的時候給家裡近親打點錢讓他們給捎著就是。那也得偶爾回家去父母墳墓看看念叨念叨。
我老娘去世好多年了,都是哥哥嫂子去上墳,我們老家那兒有說法閨女上墳窮娘家,所以我哥哥不讓我們去,我們就給他錢讓他們上墳用。
個人淺見,不一定對。
我個人覺得,父母活著多孝順,死了以後可以隨意。
人死如燈滅,你燒多少紙,他們也未必花得上。
不過,既然我們國人有這種習俗,我們生在 社會 中,也不應該完全脫俗,隨意吧,有時間還是應該多去看看,生活中有什麼委屈和父母念叨一下,不管他們是活著,還是故去,畢竟還是父母。在這個薄情寡義的世界裡,除了父母,沒人真的在乎你。
還是要上墳的,我不知道你老家的風俗習慣,我老家的風俗習慣是,如果不能回家上墳的,可以在十字路口燒紙,紙錢上寫父母的名字(意思就是讓ta們收錢的意思),這些雖然都是迷信,但也不得不信,因為我爸爸就經常夢見過世的爺爺,說夢見爺爺問他要錢,因為爸爸住在農村,清明和爺爺的忌日,爸爸都會去上墳燒些紙錢的,按爸爸做的夢來說,是說爺爺在另一個世界缺錢了,沒錢買東西了,每次爸爸說時,就跟爺爺真缺東西一樣,所以爸爸第二天馬上會去墳前燒些紙錢的,說給爺爺花,缺啥少啥讓他自己在另一個世界買,反正農村燒紙也方便,不像城裡不方便,題主可以在路口給逝去的父母燒些紙錢,安慰逝去的老人,也是安慰自己吧。
我是50年代的獨生子女 ,父母都是我和我的子女和老公一起送走的,我就是在忙也會想盡辦法去按照節令,為我的先人燒紙上香,從不找任何理由減少一次,包括我的未見過面的公婆,一次不落的去祭奠。我的生活很好,我自己認為這都是自己給自己再積陰德。
⑶ 好好活著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好好活著,無論什麼情況都要好好活著是對自己這個生命的負責,對父母孝順。
在父母過不好他們一生的情況下,子女盡情享受自己的生命會莫名的有一種愧疚感,不敢去享受,不敢讓自己好,越是這樣越要讓自己好起來,不能大家都在底層趴著,互相埋怨,互相傷害而不快樂,快樂也是一種本事,一種能力。
媽媽在爸爸在世時總在抱怨爸爸這不行那不行,爸爸走了,她才發現爸爸帶著病弱的身體做了好多事情。給她買葯,買電水汽,換電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爸爸都在做,不會讓媽媽操心,現在爸爸走了一年多了,媽媽還在痛苦中出不來,我心裡怨恨媽媽的自私,而媽媽天天抱怨我們不理解她,不知道她的苦,其實媽媽是在自己設計的痛苦中不出來,不知不覺中在找苦吃,因為那才是她熟悉的味道,我看在眼裡,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她,媽媽在退行,退回到嬰兒期,卻沒有人給她安靜的環境來退行,不允許,這也是在之前,媽媽就已局槐陪經種下了因,現在呈現的是果,而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她受苦,言語相桐蠢加,行動冷漠,感情遠離,我也在模仿她,回家一次明臘我就抑鬱一次,早上三點醒,晚上九點睡,這正是媽媽休息的節奏,我被媽媽帶著走,我不能跟她一樣,我要幸福,快樂,我要有我的世界。
⑷ 在孝順老人時,有人主張活著時孝順,死後的一切皆是空,對嗎
這句話前半句是對的,後半句是錯的。
首先孝順老人,扮培拆活著的時候需精心伺候,生活起舉細心照料,經常噓寒問暖,談心舒情,面對面交流,心與心靠近,情與情盤活,理與義疏通,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各家有各家的難處,周全考慮,盡到責任,有情有義就行,不必攀比,也無需強求。
如果老人一但去逝,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抗拒,誰也無力逆天。坦然面對,順勢而為,節哀順便,親情依舊,隨鄉入俗,理順人情,端正風俗,不必要嬌揉造作虛張聲勢,也無需要大操大辦鋪漲浪費。心到意到,孝到禮到就好。
親人去後,七七載載,節日節點,應時常懷念,以表情意,宣誓孝道,雖不必誇張,也不能無視。只有禮儀翩翩,才能彰顯情意綿綿。上傳下孝,風氣使然,切不可無視或偏廢。
完全正確。我是唯物主義者,死後上天堂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而祭拜、掃墓是人們對逝去親人的一種追思。紀念先烈英雄是為了繼承他們的意志、精神,並且教育後人。
死後一切皆空,說明已永遠離開了人世,你再怎樣表示,他也不會知道,祭祀的廳棗禮品再豐厚他也享受不到。
做為家中的長中沖輩至親,在他們活著的時候,用他們的愛把兒女養大成人,用自己的辛勞助兒女獨立生活。這份恩情做為兒女當永世相報,待他們年老身體衰弱之時,理應盡孝侍奉,是人之常倫,對老人來說也是一種慰籍。
有的人生前不養老人,死後大做排場,其實都是做給別人看的。一是為了賺取一個好的名聲,向人宣示。二是成本低廉,視財如命,因為死後孝敬花不了太多的錢,而生前養老卻是無底深淵,因而不願承擔。這種人應受到良心譴責。
我本人非常認同這種做法 ,我們都是無神論 ,做為子女 ,老人在世 你盡了孝道 就問心無愧 ,老人去世了 ,葬禮再講排場 ,那隻是求得自己一點心理安慰 ,或者是做給別人看的 。
就拿我們家來說,親生父母走的早 ,當我們還沒有能力孝敬他們 ,沒來得及回報的時候 ,父母就離開了我們 ,非常遺 憾 ,子欲養親不待 。
每到掃墓的節日 ,我們幾姊妹 都要到父母墳上 ,祭拜 ,表達哀思 ,那又有什麼用 ,只能表達活人的哀思 。
我婆婆公公有所不同 ,婚後我們一直住在一起 ,我們對二位老人也算盡到了孝心 。
二位老人生前都立下遺囑 ,走後不留骨灰 ,不講排場 ,讓我們一定照辦 ,我們還是按遺囑照辦 了。
雖然外人有些不理解 ,但是我們問心無愧 ,生前孝敬老人 ,沒必要管外人說什麼 。
所以我的觀點也是 ,生前一定要好好孝敬老人 ,死了,死了,人死後, 一切皆為空
⑸ 孝敬父母,老人活著時多孝順,老人不希望和子女要什麼,平時開心就行,。有些子女向畜牲一樣,
不能這樣罵
凡事有因必有果
從小沒有養成一個以長者為先的習慣
這多少也是從小的教育問題,也是溝通問題
一般小孩子看父母對爺爺奶奶特別尊重,孝順,恭敬
長大了一定會這樣對父母的
毫無疑問
可以平時多多溝通,換位思考,亡羊補牢
最好婉轉的讓孩子懂因果,循序漸進的改變。因為從小到大壞習慣的養成,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
那些孝順的孩子,絕非偶然。是看著父母從小把爺爺奶奶和長輩奉若神靈,而且從小耳提面命的教育孩子,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⑹ 活著,就是對父母最大的感恩
文/亦詩
01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很多人都知道古語有雲:「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我們也知道:「羊跪乳,鴉反哺,人之情,孝父母,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敬承,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都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 動物尚知道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人更應做到:父母的教誨,可你只知道孝順父母,卻不知最大的孝順父母的方式是要愛惜身體,身體有了傷痛,會讓父母擔心。
每次想起那個高中時候看過的《感恩父母》書中一篇文章,至今想起,都會鼻子酸酸的,過了這么久,我還是依稀記得起那篇文章,東歐有對母女感情上有了裂痕,13歲的女兒一直認為是母親的卑微大雹地位,使她在人前抬不起頭。母親終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兒快樂起來。於是,母親決定修補和女兒的關系。
在2002年2月,母親邀女兒去阿爾卑斯山滑雪。母女倆在滑雪途中,由於缺乏經驗偏離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倆在雪山中掙扎了兩天兩夜,幾次看見前來搜尋她們的直升機,都因為她們身穿的是銀灰色的滑雪裝,而未被發現。終於,女兒因體力不支昏迷過去,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里,而母親已不在人世了,醫生告訴她,是母親用生命救了她。原來,是母親割斷自己的動脈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一片白雪。直升機因此發現了目標。這無疑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可是,換作那個母親都會這樣做的,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一個母親親眼看著自己孩子死亡的場景,我們也無法想像逝者已矣,活著的人有多痛苦,況且那個人是母親。
02
我依然記得在我讀高二的時候,鄰居家的二兒子去世了,他的母親那種絕望的眼神,讓人望上一眼,就已經痛徹心扉了。那種面臨死亡的感覺第一次在我身邊發生,那種害怕感讓我迄今為止都無法忘懷,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在疾病和死亡面前,生命多麼的脆弱,生命有時候堅強的可以成為破土而出的竹筍,有時候卻脆弱的可以成為大海中風雨飄搖的小船,哪怕一個波浪就可以石沉大海。
得知鄰居家兒子病了滾毀帆,我們去探望時,他的母親在旁邊偷偷抹淚,一個勁兒問他喜歡吃什麼,我知道的,就算兒子想吃很貴很難買到的,母親也會拼勁全力去找的,那怕傾家盪產,也會滿足他,他面色蒼白的朝著我們笑了笑,不說話只是看著天空飛過的鳥兒,看著他對世間的留戀,對生命的掙扎,突然感覺生命如此脆弱,脆弱的不堪一擊。後來,聽說他重病進了醫院的重症監護,搶救了兩天兩夜也沒有挽回他的生命,聽說,醫生抬他屍體出去時,他的母親哭著跪倒在地,我無法想像一個母親如何面對自己孩子離去的悲傷,也無法想像一個母親痛失孩子的那種對生活的無望。再見他母親時,她的頭發一夜之間白了。走了的人,不再繼續痛苦,但是,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打擊如此之大,每天都要靠著回憶過日子的那種痛苦。
03
記得我大二那年,有段時間因為貧血暈倒,醒來時發現父親已經在我眼前了,我不知道父母親知道消息以後的那種著急。我也沒有辦法想像父親從不開車上高速,因為父親眼睛在兩年前被診斷出眼睛裡有暗斑,每年需要打兩針來維持視力,而每一針都上萬了,可想父親的病重。我不知道父親是咋樣開車上高速急沖沖的趕來的,雖然我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對於家裡人的折磨卻是不小的,疾病和死亡是多麼讓人害怕的兩個詞,父母親寧願自己的孩子這輩子沒什麼大的出息都是不要緊,只希望你無病無災,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孝順了。
記得上高中時,聽到初中一個女學生跳橋了,是因為受不了學業壓力,聽說她的父母親在橋頭哭了整整三天,去學校里跪著希望學校可以給一個說法,雖然,我沒有見過那個女孩,但是,從父母親那老淚縱橫就知道女兒的離世對他們的打擊有多大了。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學生,更是父母親的女兒,一個家余輪庭的希望所在,孩子沒了,最傷心的是我們的父母親,而我們親手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傷害。
痛失親人的人,這種感覺永遠都不會忘,那種遺憾,那種傷痛是無法彌補的,只有親身體會過的人才知道,一生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氣了,那種一夜白頭的痛徹心扉,不希望是因為我們平時不鍛煉,不注意身體造成的。這世間,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只要人活著就有希望,對父母親最大的孝順,就是保護好自己,對父母親最大的孝順,就是活著
⑺ 活著孝順,下一句是什麼
活著孝順,下一句是死後不後悔。
在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中,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中國人把家的概念和父母的概念看的很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然後把孩子撫養長大成人,等父母老了,又輪到孩子們來贍養父母,這是一個小小的輪回,但是盡孝也要趁早,否則就是: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滑謹空親不待,這樣後悔的就是作為子女了。孝順意思是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
後多信瞎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現多指孝敬的口語。孝順現在應該理解為,孝敬父母長輩,讓孝道一代一代的順下去。出自《國語·楚語上》。
孝的核心是子女與父母的關系,1.真正的孝道是父慈子孝,2.從全晌轎民族素質來看:孩子與父母人格平等父母只是監護人,3.從權利和義務的角度來說:打罵孩子不是父母的權利撫養孩子是父母的義務。
⑻ 在孝順老人時,有人主張活著時孝順,死後的一切皆是空,對嗎
所謂「一切皆空」指的是物質本體是空無自性的。要知道,人固有一死,但生命無限。好比電燈,說燈泡壞就要否定電能源也不存在了嗎?斯人已逝,任何生命體死後,依然可以享有到後人為他所做善事福德的感召力。當然,生前孝順更為重要!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同時又是仁義忠孝所在,自古就有厚養薄葬的優良傳統!一個孝字就表明做為子女,在老人在時要使其衣有所著,食有所甘,心情順昌。去世之後葬得其所,不使父母先人暴骨原野,便是盡人子之孝了。至於葬儀不過是禮儀的一種形式,要依 社會 風俗,自己的條件,入世隨俗就可以了。
上古頌鄭時期人們以為,人!是天賜之物,生之於天,還之於天,於是人去世之後,置之原野,隨自然而消失,這種習俗在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還存在,如置之高山之洞穴,水葬,火葬等等多種形式。隨著人口的增多,聚集,文明的演化,人們便將先人深埋,起高冢以葬奠,以使自己的哀思有寄託之所,這叫入土為安!但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後來的人們重形拆櫻者式,不重有為,旅薯這就有違先人的原意,重後斂而不重贍養,把葬儀搞的很大,而不重孝順老人,這就與傳統教育的厚養簿斂背道而馳了!
因此,父母在以盡人子之孝,父母去使葬得其所就可以了!
孝順的人,肯定會在老人活著的時候盡孝,死後雖然是皆空,也會懷念的,不忘來路,方明是理,古時候守靈三年,孝道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優良的傳統。
⑼ 死後上不上墳重要嗎 活著的時候多孝順孝順不好嗎 。
我是沒有這個概念,但是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我比較主張活在當下,珍惜現在。上墳可能也只是求心安,也是習俗
⑽ 人活著,為什麼要對父母孝順
下面,我們就為什麼要對父母孝順做個反思,希望能對大家有所觸動。
孝順父母的本質是感恩,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來,讓我們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生命因為經歷而變得愈發厚實。
人最初的感恩之心,就是對父母的感激,這也是我們行走世間最溫暖的行囊,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沒有忘記父母的恩情。
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父母陪我們長大,看我們漸行漸遠,我們卻很難回過頭抱一抱父母,看父母蒼老的鬢角。
孝順的意義,就在於告訴自己不要忘本,保持心底的溫暖,在人世安然前行。
父母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教會我們無私愛他人的老師,父母的愛,對於我們毫無保留,也不求回報。
正是在這樣愛的氛圍中長大,我們才學會了如何去付出,如何去愛他人,同時,也懂得了怎麼被愛。
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同樣的,原生家庭帶來的溫暖,也會驅動一個人勇敢前行。
愛是世間最美好的期待,不要吝惜給予,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去愛父母,愛身邊的人,你的人生終會迎來更多的精彩。
孝順父母的意義在於,無論我們走多遠,父母都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來處。
有父母孝順的人是幸福的,自己的孝心有承載的地方,也有心棲息的地方,即使滿身疲憊,也可以回家。
孝順父母,會讓我們始終記得來時的路,保持自己的初心,給前行的路上增加更多的意義,讓父母以我們為榮。
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也是孩子的老師,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天,當我們成為站在孩子身後的守望者時,孩子也不會忘了回頭看我們一眼,抱一抱我們。
我們的孝順,就是給孩子樹立了榜樣,為自己的晚年埋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不孝順老人的父母,不會養出孝順的孩子,自己造成的因,終究會十倍、百倍的回報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