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不是只憑一張嘴

孝順不是只憑一張嘴

發布時間:2023-05-07 19:40:02

㈠ 孝,如果掛在嘴上那就是假孝順

孝順是一個人良心的體現,孝發自於內心付諸於行動,是人最真摯的情感流露。

孝也是分層次的,就像產品一樣也有優劣真假。

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談起六零年鬧飢荒人們挨餓的事。當時村裡有娘倆,兒子四十多歲了,老娘七十多了。在當時那個食物匱乏到極點的危及到人們活命的情況下,兒子想盡一切辦法到處搜尋可以下肚的東西,找到了就趕快給老娘送來。老娘讓他吃,他總是一句話,「我早就吃了,娘你快吃吧」

後來這個兒子就活活的餓死了,而他老娘生存了下來。

這是我們村裡的一個真實故事,我我現在寫到這里眼淚還不由得模糊起來,心臟在鼓脹,因為它感動了我。

這是真孝順,實實在在的發生的。

我們現代社會,物質條件已經是翻天覆地今非昔比了,吃飽飯已經不是個問題了,沒有人會再因為孝順挨餓而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在這種優越的物質條件下,有些做兒女的對老人的孝順並不到位,有的甚至做的很差,有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孝、假孝。

據我觀察,很多農村裡比較缺乏孝道,如果趕上兒女不孝順做為生活條件相對落後,缺乏養老保障,又失去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來講日子是非常艱難的。

有一個村裡,一個老太太快八十了,有三個兒子。兒子們的日子過得都不錯,但是都不願養老娘,老太太自己住在一個門洞里。說好了每個兒子每年給的口糧也經常拖著不給,老人只好每逢收小麥的季節,到地里、路上撿拾麥穗攢起來當口糧。

這也是一個真實的事情,而且類似的例子很多,如果想聽我會寫一大堆出來,但是看了讓人生氣、郁悶!

有孝順的、有不孝的、還有假孝順的。孝和不孝很好辨別,但是假孝順就不容易一眼看出來了。

之所以叫假孝順是他骨子裡跟本就不孝順,或者不太孝順,而他為了擺樣子、搏名聲故意裝出孝順的樣子來給人看。

很常見的一種情況是兄弟姊妹間互相攀比,誰對老人付出的多了、誰付出少了,為此鬧矛盾甚至弄的雞犬不寧。有的對父母付出了一點他應盡的義務,就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孝順的不得了了,把自己當成大孝子,處處顯擺到處張揚。

他沒想想比起他父母的養育之恩他照料父母的那一點就像那九牛一毛,你的父母老邁了,或是有病了你伺候伺候,端茶送飯、洗衣疊被……這算的了什麼?不就是付出點體力和時間嗎?叫什麼苦?

你口口聲聲說那個哥哥兄弟不如你對老人細心照顧的好了,哪個姊妹不如你付出的多了,各人盡自己的心、盡自己的孝,你攀比別人干什麼?你攀比是你覺得干多了吃虧抱屈,你這個照顧老人比別人吃虧的想法,就是你對老人真實的內心,就是假孝順的真實反應。

「百善孝為先」,人一代代的誰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孝順老人是天經地義,是應盡的義務應承擔的責任。你是怎樣孝順、對待自己父母長輩的,你的兒孫們會見樣學樣,你將來老了他們會用你的方式對待你,而且很快會應驗。

㈡ 關於孝順父母的金句

關於孝順父母的金句如下:

1、一舉足一出言,皆不敢忘父母君子一舉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舉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及於己。然後不辱其身謹皮,不憂其親,則可謂孝矣。

2、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噸灰;門口有車不算富,家裡有娘便是福;萬恩千愛都在唱,誰知父母心中苦;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懂父母恩。

6、陪伴父母。父母年紀越大越容易感到孤單,如果這時候子女不常在身邊陪伴,越感到寂寞孤獨。不要拿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為借口。孝順父母是不能等的,如果你有心就肯定有時間。

7、了解父母。其實父母的心思很單純,尤其是老的時候。他們要的不是你每個月給的生活費,錢是很重要,但這並不能給父母帶來真正的快樂。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帶給蘆鏈你他們真正的寬心。常回家看看。

㈢ 生前不孝順死後裝孝順的典故

這個典故是關於一個人在生前不孝順,但在父親去世後卻裝作非常孝順的故事。據說,這個人在父親還活著的時候,經常不尊重他,甚至對他不屑一顧。然而,當父親去世後,他卻開始裝作非常孝順,每天早晚都會去祭拜他的父親,祥腔還會在家裡擺上香燭和祭品。他的鄰居們都非常驚訝,因為他平時並不是這樣的人。
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孝順不是一種表面的行為,而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如果一個人在生前不孝順,那麼在死後再裝孝順也是沒有意義的。孝順應該是一種日常的行為,而不是一種假裝的表現。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父母,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只在他們去世後才表現出來。
總之,這個典故告訴我們要真正地孝順我們的父母,而不是只在他們去世後才表現出來。我們應該尊重他們,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者漏不是只謹嫌衫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才表現出來。

㈣ 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孝順父母,對嗎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作競爭的加劇,許多年輕人被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可能無法在家庭中扮演傳統意義上的「孝子」,而只能通過經濟支持來表達自己的關愛和尊重。然而,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是冷血和無情的,這是否合理呢?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孝」並不是一種單一的表達方式,而是一種情感態度。孝順並不僅僅是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和生活需要,更是一種感情上的體現。在這方面,為父母工作和賺錢並不是一種違背孝順精神的行為。事實上,現代社會中,經濟支持家庭成為表達孝順的重要手段,對於工作繁忙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種實際可行的方式。

其次,現代社會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方式和家庭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孝子」往往強調孝順的形式和行為,而在現代社會中,這種關系更多地強調互動和溝通。年輕人可以通過和父母的溝通和關注,表達自己的孝心。工作忙的年輕人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關心父母的身體和生活,或者回家過節和聚會,增強家庭關系。

此外,我們也要考慮到年輕人的實際情況。在現代社會中,工作的壓力和競爭非常激烈。許多年輕人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賺錢養家,這是無亮告可厚非的。他們也需要時間來追求自己的夢想和興趣愛好,來增強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因此,我們不能將年輕人只用錢盡孝的行為簡單地歸為冷血和無情,他們也需要理解和支持。

總之,在當代社會中,年輕人工作忙只用錢盡孝並不算冷血。雖然傳統的家庭觀念和孝道不再是唯一的表飢棚達方式,但經濟支持和溝通關心也是孝順的一種表現。我們應該理解年輕人的實際情況,並且用理性和包容的態度看待這種表現方式,而不是簡單地以傳統觀念來評價他們的行為。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完全放棄傳統的孝道觀念。在家庭中,親情和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和溝通可以為家庭注入溫暖和和諧。因此,年輕人也應該在有能力和時間的情況下,多為家庭盡些力,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和親密度。同時,父母也應該理解並支持年輕人的工作和追求,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在總結上述觀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代年輕人工作忙只用錢盡孝並不算冷血,而是一種現代社會下孝道觀念的延伸和轉變。我們應該理解並尊重爛鍵則年輕人的行為,同時也需要注意家庭關系的維護和親情的表達。

㈤ 父親最後的兩個月時光,該如何孝順呢

都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何況是父母的養育之恩呢?既然知道父親還有兩個月的生命,肯定是知道父親得了病,所以我們作為子女的更應該抽出時間來陪伴父母,可能醫療費對於子女來說是一個負擔。如果經濟充廳衫裕最好的還是請假把最後這兩個月的時間利用起來,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這一次讓我們後悔的可是一輩子。

散步是一個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我們想一前伏想,我們什麼時候挽著父親的手心平氣和的去散一次步呢?如果沒有我們可以挑一個好的天氣,挽著父親的胳膊嘮嘮家常扮悔腔,聊一聊這些年一起經歷過的開心或者傷心的事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古詩從幼兒園就開始背。可能我們只有為人父母的時候才能感受到這裡面身為父母對於自己的兒女無限的愛吧。

㈥ 什麼叫孝順就是所謂的事事順父母、聽父母、不頂嘴,等等一切以父母為中心么

孝順的理解有很多種,我覺得不給父母增添麻煩,能自立就是孝順。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為滿意答案。

㈦ 有的女人為什麼說著孝順父母,其實是在敗家

我認為有的女人說她們對父母很孝順,但實際上她們在敗家。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林語堂說過: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她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我們都知道真相,但我們到底能做多少呢?更不用說負面消息的數量了,這取決於一個人自己的行為。一個人真的達到了所謂的「孝」嗎?

最讓人生氣的是孩子們仍然在孝順的旗幟下。事實上,所做的完全不同。仍然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已經到達了道德的制高點。我隨意評判別人,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他們早點醒來。所以我認為以上就是有些女人說她們對父母很孝順,但事實上她們其實在敗家。

㈧ 孝順父母就是不和他們頂嘴嗎

當然了,孝順父母重要的一條表現就是不和他們頂嘴了。什麼叫孝順?只有「順」著才能「孝」。父母養你這么大,就是為了給他們頂嘴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有時候他們的一些做法和言語是你看不慣的或者是錯誤的,作為子女我們可以事後給他們分析講道理。但是如果頂嘴就肯定就不對了,這是不尊老!是不孝順!

所以,子女的孝順不僅僅是給他們錢,買好吃的好玩的。最基本的孝順就是,不頂嘴!

孝敬不是掛在嘴邊而是真心行動

      小時候,父母是一把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傘;一雙為我們蓋被子的手;一雙帶我們奔波的雙腳。父母老了,我們要成為他們依靠,當他們的知己,陪他們說說租碰話、聽他們講講過去的故事。病了、不能動了我們更要盡心守護在左右,像他們侍侯我們一樣去對待他們。可現實並非如此,有人只把孝敬掛在嘴邊。

    某人姊妹兄弟五人,老母親84歲,癱瘓在床三年之餘,幾人輪流侍侯,每家一周時間,幾個子女也相對孝敬,在村裡外人眼裡也算孝敬父母。其實,外人不知道的事他的父母最清楚,誰好誰孬自有斤兩。一個美其名曰基督教教會「講師」的兒子,走南闖北講大話,說道理讓眾人聽,也照樣輪流侍候老母親,可他的「實際行動」能證明他是否孝順,遇上過年老母親輪到他家,他在樓上空調暖氣享受著,老母親卻冷冰冰的在車庫住下,沒有空調,只有一個小暖霸,一股熱氣兒只照一片兒,若大的車庫冷得直打哆嗦,無奈母親只有整天蓋在被窩兒,大年初一那天孫子想讓奶奶上樓熱鬧熱鬧,兒子卻說你奶奶愛清靜塘塞過去,讓人聽了涼心。更讓人不解的是平耐型棗常輪到他,一個星期七天兩天不在家,周日說是出去講道,一大早不給父母做飯,就早早離家出門,卻留下年邁的的老父親東牆扶西牆,滿眼噙淚坐等灶台邊沏茶做飯、喂老婆,一出去就是一滿天,天不亮就出門,天已黑還未歸,老母親一天就不大小便?一天就不翻身?星期三就又是一天不管不看,出門給栽培班講課。僅僅一周就如此對待老父母,其它時間如何我不清楚………

  口口聲聲教育別人怎麼孝敬父母,如何給子女做榜樣,而自己怎樣對待老人——親生爹娘?反思反思吧!不要把孝敬掛在嘴上,要把真實的作為落實在實際昌拆行動中。不管你官多大,父母養你不容易,你養父母應盡的義務。不孝之子沒人看起,成不了大事。

㈩ 張口閉口說百善孝為先的人,最不懂得應該如何尊重孩子,認同嗎

絕對認同,不分場景、不分情況,父母都不用以「孝」去要求孩子。

「孝」是美德,但作為要求,只能有一個結果,讓孩子產生置疑和逆反,有百害而無一利。

只要我們教育沒有大的缺失,我們用得著擔心孩子「不孝」嗎?

強調「孝」就是不尊重孩子,這種天經地義、水到渠成的事情,為什麼要強調和要求?

無非是做父母的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總是擔心孩子以後「不孝」唄!

「孝」跟「學習」是本質不一樣的概念。

「孝」是順天性的,是與生具來的本能。

「學習」是逆天性的,不是與生具來的本能。

所以「孝」不能被強調和要求,「學習」是要被強調和要求的。

說誇張一點,禽和獸都長大了知道反哺,用不著教,而禽和獸除了本能的生存技能外,是不會「學習」的,「學習」的人類特有的、反天性的自律行為。

如果孩子將來「不孝」了,只有一種可能:

家長提供的成長環境有大問題,讓孩子喪失了這種天生的美德。而強調「孝」、用「孝」去要求孩子,就是形成這種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出現了「不孝」的苗頭,作為家長要做的不是趕緊用道德去綁架孩子,而是自我反省什麼地方出問題了,讓孩子這樣的天性開始喪失!

我們家孩子才13個月,看到我回家進門,都會放下正在喝的奶很快爬到門口來迎接我,我用不著擔心他們將來不孝,更用不著用「孝」去要求他們。

如果那天他們「不孝」了,一定是我自己出問題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一個人有孝順的品質跟家庭和教育是有關系的,有良好的孝的家庭氛圍,父母給孩子做好了榜樣,對孩子有關愛,帶來的結果是長輩慈祥,晚輩孝順;如果做父母自己沒有做好榜樣,對孩子也沒有好的教育和關心,還要求孩子對自己孝順,就是道德綁架,結果必然是不幸的。說到底還是原生家庭這個問題,熱播電視劇《安家》、《完美關系》里的房似錦和邦尼的媽媽,就實在讓人厭惡,沒有做好父母的義務,還一味地壓榨子女,如果有這樣的父母,你選擇會孝順他們嗎,如果是,那實在讓人敬佩。我覺得首先父母慈,其次兒女才會孝。

你這句話,背後也許會有生活場景,雖然沒有描述,卻也能感知一二。

先對親愛的你說一聲:辛苦了!

對生活吐槽的人,首先是很認真生活的人。對生活和自己沒有輕慢。包括孩子。對嗎?

然後就是有人忘記了跟你分擔,是么?你感覺到了疲勞,寂寞。不堪重負。和無以言說?

甚至,有些壓抑。

是么?

來,親愛的,坐到窗邊來。打開窗子。

端一杯清茶。

如果喜歡咖啡,來一杯吧。或者紅酒,都無妨。

坐下來聽聽自己的心。她有話對你說。

有些話,該對枕邊人講的,有多久沒講過?

有扇窗,該對家裡人打開的,有多久沒有了互相的關愛和問候?

今夜,你可以醉一下。

也可以打開音樂,聽一首喜歡的歌。隨著音樂的律動,讓你的心,沉下來。看看你走過來的路。你是把誰丟了沒?

那個最初的夢?

那些美好的往事?

那一起承擔的誓言和深情挽起的手。

還有那些一個人的曾經。

親愛的,就這樣靜下來吧,面對自己的心,看看你忽略了什麼?

有些時候,幸福就在手邊。只是抽屜是關著的。需要你伸手打開。

親愛的,告訴我,你願意嗎?

張口閉口說百善孝為先的人,是否懂得應該如何尊重孩子?——我覺得這個問題前因後果沒有存在必然聯系:「強調孝道」,沒法得出「不尊重孩子」的結論: 強調孝道→不尊重孩子(沒法成立)

但是,我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提問,因為「張口閉口說百善孝為先」可能讓人很不舒服,即使「百善孝為先」好像是一個難以辯駁的「真理」。那麼我們的問題也許可以變成:

我想張口閉口強調孝道讓人不舒服,並不是「孝道」本身讓人不舒服,而是反感「孝道」成為一種控制工具和手段。什麼事情加上一個「不孝」的罪名,就能輕易地道德綁架。而且再加上「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樣的道德綁架更是難以掙脫。

比如,你頂嘴你不孝,你不聽父母你不孝,你沒把我放在第一位你不孝,你惹長輩生氣你不孝等等,以這樣的「不孝論」為手段控制對方:你應該如何如何,你必須怎樣怎樣,這才是孝,這才是對,這才是善!如果在這種情景下強調孝道,表明上在宣揚一個難以辯駁的「真理」,實則是以孝道為名實施「控制」,在這種情境下,提問中的論述是可能成立的: 強調孝道→以孝道為名實施控制→不尊重孩子


講了這么多,並不是說明「孝不重要」,反而,我想說的是孝很重要,對個人、對家庭、對 社會 都很重要。 但我覺得「孝」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像愛、性、食慾一樣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不需要強調「每天都要吃飯」一樣,孝也不需要一直拿來強調,更不需要張口閉口拿來說的。

我一直相信,當一個孩子從小從父母和長輩那裡獲得優質的養育、關愛、理解、包容、尊重,那他也自然而然會回饋父母和長輩同樣優質的贍養、關愛、理解、包容、尊重,這就是孝——自然而然的孝,天經地義的孝。

今天是2020年的清明節,今年的清明尤為沉重,祭奠祖先,緬懷英烈,是感恩的儀式,也是血脈親情的天然紐帶。我們曾經得到的愛和庇護,化為思念和感恩傳遞給曾經饋贈者,也化為綿延不息的愛,從我們這里傳遞下去——這種傳遞,讓我想起了「孝」。「孝」何嘗不是將接收到的愛,自然而然地傳遞回去,再傳遞下去呢?

這是在由題目引發的個人看法和感想,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張口閉口說百善孝為先的人,他的主觀意識里植入的是「父為子綱」的信條,強調的是發生矛盾時,子輩對父輩的服從,實際上一種權利的爭奪和維護。

所以在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很大程度上是權威型的父母,他們比較不容易做到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溝通,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視角考慮問題。

當然,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的觀念很多時候是在上一代父母中習得。做為孩子我們意識到父母的局限性,我們學習以更包容的心態看待事情,同時自己不斷的成長。

謝謝題主的邀請

從古至今,我國一直秉承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的!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抓著這樣的美德對人,這樣才能使 社會 更和諧。



當你覺得自己的人父母沒有樹立好的榜樣給子女的話,自己應該多自我檢討一次自己。畢竟自己父母都是老自己一輩的人,它們那年代的人文化程度比較低,依然含辛茹苦供書教學,盡量讓自己的子女有學識有文化的人。把自己的子女養大,這一段路程飽受多少的心酸煎熬,為人子女很難能感受到。只有到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才深受體會得到!

如今我們為人子女的,雖然有時候自己父母行為得不到自己的認同。而這時候我們更不應該去指責,批判它們的行為。我們應該的是引導它們,教育它們正確的。作為子女不單單要教好下一輩,我們還要教上一輩的!畢竟沒有它們,就沒現在的自己!

寫著寫著都不知自己表達什麼了,感覺離題了!

請諒解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的傳統教育的精華,但是,孝順,不是掛在口頭,而是表在行動。如果把百善孝為先掛在嘴邊,而自己卻沒有孝順自己的父母,那就是無稽之談,沒有要求孩子孝順自己的能力,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空頭話語,這個似乎和尊重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尊重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不是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就孝順自己了,也不是說你不尊重孩子,孩子就不孝順了,這個我感覺沒有必然因果關系。如果再說生活中,我們做到了自己能孝順父母,孝敬老人,做好自己,必然就是為孩子做了個很好的榜樣,孩子自然就會去有樣學樣,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這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不認同這個問題的觀點是對的。

父母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如果做到了恰當的,那麼就不會出現長大後要求孩子去做到孝。

這種要求或者道德綁架的去強調這種孝道本身就缺乏一種根,而這個根還在父母身上。

家是一棵樹,父母是樹根,子女是枝葉。

莫向外求~~~

雖然我自已也是老人,但我認為如果老人總把這個話掛在嘴邊,那他一定是一位非常自私和自我的人。若是其他人老把這個話掛在嘴邊,那他多半是非常守舊,沒有融入當前時代的人。

提倡孝敬是應該的,也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老人們把它老掛嘴邊就不是美德了。況且現如今這個孝的內含更多的是尊重和關心,而不是兒女親力親為伺侯老人。

什麼叫尊重孩子?培養成小皇帝叫尊重嗎?不讓他吃點苦叫尊重嗎?不讓孩子受點批評叫尊重嗎?不讓孩子受點挫折叫尊重嗎?難道不應善以孝為先嗎?你講的尊重絕不是愛,而是害!你是伺候小皇帝的命嗎?你是要培養許可馨那樣的人嗎?

閱讀全文

與孝順不是只憑一張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