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好女知行孝,當世盡先善是什麼意思
好的女人,知道對老人孝順,全天下都會盡孝。
女人做母親,她的言行,專對子女影響巨大屬。孝順是善良的開始(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對生你養你、有恩於你的父母都不孝順,都惡意想向,還能期望他對別人善良嗎?女人孝順公婆父母,會給子女做好的榜樣,子女也會孝順。人人都孝順,善良就有了根基,善良就會成為社會風氣。
百善孝為先,因此,先善,就是孝的代名詞。上下句不能重復用孝字,就換了一個說法。
『貳』 什麼是孝順
問題一:什麼是孝順 孝順是用情感和尊重為基礎的,是發自內心的無私無利的一廂情願的情感流露。有時就是一種理解、關愛、順從、尊重、幫助撫微笑、認同和幫助。
問題二: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罩螞櫻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問題三: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物豎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物叢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四:什麼是孝順,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孝順的含義有很多,從經濟到精神都有。但現代孝順並不等於就是買些東西,吃頓飯之類,更需要的是發自內心對父母的關愛。也許只是幫老人梳梳頭,或許只是捏捏父母的肩,甚至只是一聲問候,但這份心意會讓父母和子女都共同感動,有心便好。
現在的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贍養。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不愁了,以前看到子女拿點錢帶點東西回來總覺得開心的感覺也不復存在。寧可只是看看孩子有沒有胖了瘦了,心甘情願為他做頓飯,這些都會讓老人們獲得一種經濟上無法獲得的愉悅,來自心理的這種感受會更持久,也更真實。
以前並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子女的需要,直到今年我的兒子去讀了寄宿制中學,我的心裡一下子失落了許多,我才明白父母對於我一定也有這樣的失落。我們總是沉浸在「忙、忙、忙」的生活中,卻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在哪裡。我們需要的不是再多的金錢、再多的世人認可,其實僅僅只是家人的那一個會心微笑而已。當把父母擺到和孩子一樣的位子上時,來自父母的會心微笑也會給你帶來愉悅。
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也不再為經濟狀況煩惱,因此贍養方式無疑要發生變化。現代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常會提到時間、競爭、選擇這些生活模式,這將會影響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其實現代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已經有所變化,不再完全受傳統束縛,尤其在49年後婦女走出家庭、家庭革命等以後。
在商品社會中,這種關系的變化顯得更為劇烈,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傳統的生活方式。當基本的物質需求都能夠滿足的時候,人們的追求也就更多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現了,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
現代社會的標志是理性化,不論是社會安排還是人際交往,利益最大化成為理性選擇,而親情做不到理性化。即使你說,可以把父母放到養老院,有人照顧起居飲食,還有醫療上的保障,但人是一種感情動物,這種理性的安排中仍然會有感性成分出現。
怎樣才算孝順,這是一個現代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完全按照家庭提供的養老功能來贍養父母,應該更換一種新方式,既體現理性的一面,讓生活有人照顧;同時又顧及親情。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近幾十年的教育中有一些問題。並不是要提倡傳統的「孝道」,但確實應該讓人知道除了經濟追求,人還有精神追求,這並不是你可以忽視掉的。在現代教育和社會化過程中缺少了一些道德、倫理的教育,缺乏了這樣的觀念,就會讓人以太忙了而推脫盡孝的責任,而實際上恰恰是忽視了人生中有意義的部分。
很多西方人並不那麼講究「孝道」,但並不是不講究親情,而他們比我們活得更自在。現代的中國人太匆忙了,缺少了含飴弄孫、舔犢之情等天倫之樂,而恰恰是這些最簡單的卻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往往把人最基本最平凡的享受給忽視掉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該怎麼活,活得更有意義。了解了這些最平凡卻最重要的感受,所謂兩代之間的矛盾也不再成其為矛盾。
對老年人的贍養不再是衣食無憂,而是強調精神需求。比如黃昏戀,很多子女反對,其實老人對生理上的需求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依靠。所以給父母一種精神上的依靠,也是一種贍養的方式、一種孝敬。
問題五:什麼是孝順 自古以來,孝順是中華傳統的美德,繼承了一代又一代偉大而高尚的情操。對於孝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定義和概念。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卻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只是反哺之心奉敬父母的多與少,滿意與欠缺的差距,都是心存感恩,孝順的意義卻是相同的。每個人心中都埋有一顆孝順的種子,在父母陪伴成長的過程中發芽,在長大後懂得理解、心疼父母時蔓延,自然懂得了尊敬孝順。?怎樣才算孝順?答案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相同或不同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准則,首先就是要以孝當先。贍養父母是每個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孝順則是人之常情范疇的升華,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素質高低的砝碼。孝是要竭盡全力對父母的衣食住行提供保障,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一定要讓父母吃飽穿暖,要讓父母不缺錢花。順是要順從父母的意願,不要惹父母生氣不高興,父母喜歡的事,要盡量做到使父母開心快樂,父母不喜歡的事,要盡量避免遠離。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時要面帶笑容,語氣柔和。孝順父母是要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孝順是對父母的關心。從身邊小事做起,自我做起,只要心中時刻裝著父母,想著父母,孝順就是心中不滅的火焰。當我們吃到好吃好喝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要讓父母先吃,沒住在一起的,一定要給他們留點送點,不要光顧著自己吃飽喝足,長的膘肥體壯。現實生活中的子女吃穿的都要比父母好的多。天氣涼了,當你給自己和孩子買衣服時,是否想到也要給父母增添一些衣裳,他們不需要多麼的華麗和昂貴,只要能夠驅寒取暖,穿的合適舒服,就會感到很開心。天氣熱了,當你躲在空調屋裡都不敢出門的時候,是否想到:父母他們過得好嗎?你給他們安裝空調和電扇了嗎?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給他們打電話問候了嗎?我們一定要記得叮囑他們不要在烈日下外出勞作,要在家裡多注意休息,多保重身體才是最重的。孝順是對父母的體貼。小的時候,父母為培育子女長大,他們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傾注他們所有的愛。上學的時候,有父親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去交學費,回到家的時候,有母親天天為我們洗衣做飯。而今,子女長大了,成家了,卻不能將父母照顧,快節奏的生活現狀,總是忙的像陀螺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在飛快的流逝,無情的歲月迫使著匆忙的腳步,可憐父母已經慢慢變老。無論你有多麼的忙碌,不要忘了和父母相聚,常回家看看,不要忽略了父母,幫他們洗洗衣服,做做飯。多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說說貼心的話語,溫暖他們的心,讓父母少一些苦悶的孤獨,多一些快樂的微笑。記住每年父母的生日,不忘在那天趕回去陪父母一起過生日,一起吃蛋糕,道一聲辛苦,說一句祝福,都會讓父母喜笑顏開。收集著一幕幕溫暖動人的畫面,在腦海中放大,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細細的回味,讓每天幸福的生活都流淌著蜜。能夠常陪伴父母身邊噓寒問暖,能夠陪父母一起過生日,都是子女的幸福。孝順是對父母的理解。父母畢竟和我們不是同一年代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許不是我們所能接受滿意的,但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樂趣。不要去挑剔父母,不要給他們製造生活上的壓抑,不要去強求改變他們。要面帶微笑,試著去開導勸解他們,讓他們知道社會在進步,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觀念也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翻開過去,就是今天的美好,沒必要生活在過去節衣縮食的年代,餓著肚子,穿著補丁衣服了,沒必要把幾天前剩下的飯菜也吃掉,那樣對身體是不健康的,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倘若父母聽不進勸說,改變不了長久以來的習慣,我們就要迎合、依照、順從父母,只要他們過得開心比什麼都好。理解父母做的每件事,無論是對的或錯的。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讓他們傷心和難過......>>
問題六:你認為的孝順是什麼 ---看到你談到的問題,就知到你是個孝子,要不然也不會問得那麼深刻。我認為孝順是廣義的,當然對父母的孝順也就不外乎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首先看精神方面: 1、自己要勤勞發奮、發展好自己的事業,不要好吃懶做、不要走歪門邪道,這是對父母精神上的最大安慰; 2、對父母言語溫和、行為尊敬、事事都能表現出關心父母的行動; 3、父母與兒女必竟有年代差別(也就是常說的代溝),所以在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方面和兒女們有一定的差異,在這方面兒女們就要遷就父母一點,口頭上要順從他們一些; 4、平時對父母經常噓寒問暖(電話也行),讓他(她)們消除孤感; 在物質方面: 1、首先要解決父母的基本溫飽; 2、其次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予父母豐富的物質享受(如果沒有解決好溫飽,就談不上享受); 3、對父母的物質享受是沒有界限的,就要看你本人的情況了,如果你條件很好,很富裕,只給父母的基本生活,那也等於不孝;如果你條件較差,經濟很困難,這種情況下能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這也是孝敬。 總之,只要是真心對待父母(不在於物質的多少),父母就滿足,父母能滿足,就表現了你的孝順。 但願天下的子女都能孝順自己的父母, 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享受子女的孝敬。 此為天倫之樂也!
問題七:"孝敬"與"孝順"的具體區別是什麼? 孝敬和孝順雖然都是孝道,但還是有微小差別的。孝敬是對老人無條件的尊從,有時會變成不分好壞的聽,這裡面有敬畏的意味。而孝順是在贍養老人方面不但要孝敬,而且不和老人已般見識,明知他錯了,但表面上還要裝作聽他們的,主要是為了他高興,但事情過後你該怎母做還怎麼做。
問題八:「孝順」是怎麼理解的?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孟子並沒有說出其他二不孝具體是指什麼。後來漢代人趙岐指出:「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的話,陷父母於不義。
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樣的。同時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就不順。
另一方面,父母在養育我們的時候,我們年小,不懂事,做了錯事,父母對我們是教育,批評,甚至打罵,這是用這種方式來教育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那麼,他們年老了,一些行為處事偏激或者過分了,我們就不能勸阻嗎,或許,老人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為了我們好,但是,用錯了方式方法,那也是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作為子女,對父母要孝,同時也要對父母尊敬,與其孝順父母,不如孝敬父母。
問題九:孝順的順是指什麼 意思是 先做到順從了,才能夠進一步做到 孝敬。不能順從,就難以孝敬。
因為我們孝敬父母、師長,所以我們與他們相處時,順從他們的意志,使得他們心裡「順暢」,身體健康。
『叄』 連基本的孝都做不到,談何做人,為何百善孝為先
因為人不能忘本,父母養育之恩大於天,所以作為子女贍養父母也是應有的責任。
『肆』 善良與孝順的真正含義!
孝」就是從物質精神方面恭敬地回報、關心父母,讓父母過得幸福、健康、快樂,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把父母的遺志發揚光大,始終讓父母不走錯路、做錯事,規勸已犯錯的父母。「順」就是不頂撞父母,只要父母的教育要求是正確的,就要接受;如果父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要耐心地說明,不要「理直氣壯」。以上權且是我對孝順的粗淺理解,希望能和大家交流。
順便附帶一句曾經首富的一句話:「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父母」。
善良:
指人具有高尚的品質,並富有仁愛之心
善良的人要作到心胸寬廣,與世無爭,學會寬恕自己和自己的敵人.其實他們都是人最本質的東西。。
『伍』 你覺得善良需要用什麼來作為基礎
我橡賀感覺善良,應該用自己的人格來做基礎,咐行如果說自己的人額很好的話,並且這個人的性格很好,而且他的精神品質也非常的好,這個人的善良是可以相信的,而很多人的衡如嘩善良都是為了裝出來的,我感覺這種人就不應該得到別人的同情,以及得到別人的幫助
『陸』 為什麼孝是仁的基礎
孝是仁的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
何為孝?
孝順父母,對父母盡孝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這也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母親辛辛苦苦,十月懷胎。這其中的十個月,多少辛酸,多少辛苦,多少難受,這些都是我們的母親,自己一個人去體驗,去體會,去忍耐。父親看在眼裡,即使想幫助,也無能為力。這就是母親,做一個母親,就是這樣的辛苦。
何為仁?
一個有孝心的人,也是一個有愛的人。他可以從愛父母開始,擴展到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朋友,愛自己氏橘遇到的人,愛遇到自己的陌生人。
當你把你的愛擴展到每一個人的時候,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用你的博愛之心對待每一個人。就像一句古話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這樣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對待你遇到殲哪團的人,這樣的心,就是仁。
有了孝,才會有仁。
『柒』 人要孝敬自己的媽媽才算善良對吧
不孝順,談何善良?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孝順是最基本的基礎。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感染了疾病,這樣子,才不會使父母操心你的身體,晚上睡覺時,不要把父母幫你蓋的被子踢掉,這樣不僅回讓自己受涼,還會讓父母再起來幫你蓋被子,這樣會把父母累垮了。不要學壞,要幫父母做家事,在家裡的時候,要幫父母做一些事,分擔父母的工作,最後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做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雖然我自己不是那麼的孝順,但是我想我只要在更孝順父母,不再跟父母親頂嘴,那就好了。
佛教里所講到的孝順父母:第一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第二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第三是上品的孝順,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到底我們該怎樣孝順父母呢?
首先,要把「孝」字刻在心頭。
「孝」最基本的寓意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在上面為孩子遮風擋雨;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著父母,這就是「孝」。真正意義上的「孝」是以「敬」為前提的,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就是「順」,「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孔子曰:「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孝養父母,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愛之心。
「孝順」就是尊敬父母,順從父母,不違逆父母心意。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講的「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民族這個禮儀之邦永久不會過時。
我認為:孝來源於教,又是最好的教。這句話怎麼理解?教育的教,一半是孝,一半是文。字面上理解,教育別人的人,既要講孝道,又要有文化。一個人懂得孝道,是小時候與父母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的,等這個人長大成為為人之父母時,教育自己的子女要知書達禮,首先自己要以實際行動孝順好自己的父母,來影響和感召子女知禮儀、懂孝道。只有人人這樣做了,才能把孝順這個傳統美德一輩輩傳下去。
其次,孝順父母要從現在做起。 要感恩父母。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過於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辛勤地養育著我們,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育下慢慢長大的。父母的親子之愛、舔犢之情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無私、偉大。
他們可以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願付出一切。所以說,父母之愛位於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愛之上。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報,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即一個人的良心。一個人如果對給予了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報答,不知孝敬,那他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起碼的做人道德可言的。試想一下,一個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去愛別人呢?可見,人世間一切的愛都需要從愛父母開始。
孝順父母不分貴賤。有人說,等我有錢了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我說這句話不成立。設想,如果你一輩子沒掙到錢,也就是說不用孝順父母了。孝順父母關鍵在做,不在花錢多少。孝順父母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自己工作業績出色,為父母掙得顏面,這也是孝;有時間陪父母聊聊天,替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事,這也是孝。
孝不能做表面文章。孝順父母不是給別人看的,要實實在在,要合父母的心意,真正讓父母內心高興滿意,能夠開心的笑,放心的安度晚年。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孝敬父母不只是在心裡想著,口裡念著,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不要以工作忙碌為借口,而忽視了父母的存在,而冷落了父母的情感。在閑下來的時候,多多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拉拉家常,讓他們享受到天倫之樂的親情體驗也是難能可貴的。
許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會照顧自己,我們盡可能地不去打擾他們,給他們點錢就可以了,就算是盡到孝心了。其實,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們的關愛和理解。一個問候的電話,一次家庭聚會,哪怕是請子女們來吃一餐他們自己親手做的飯菜,他們都會覺得十分滿足的。有時候,父母就像一個孩子,為他們做一點小事情,就好似對他們的特別寵愛一般,就會像個孩子般似的開心滿足地笑著。
『捌』 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很孝順就一定很善良嗎
一個人很孝順不一定就很善良。因為孝順一般是對自己的至親或親人,而善良針對的范圍就要寬泛許多。
『玖』 孝善還是孝心孝柔好
古人說:萬善之門孝為基。
孝順父母,是善良的基礎。
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孝順父母,是一種感恩。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孝順父母,是天性良知。
父母年紀漸長,身體衰老,孝順父母,是一種責任。
1、孝身
孝順父母,要從孝順父母的身體做起。
在衣食住行這些方面,為父母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
讓父母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好,行得讓神便。
從小到大,我們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
在物質貧乏的年代裡。
父母捨不得吃的給我們吃,捨不得穿的給我們穿。
自己辛苦勞作,沒日沒夜,也要滿足我們的需求,讓我們過得更好。
無論貧窮富有,他們總是把最好的生活條件提供給我們。
長大成人,我們卻還要車子房子,掏空他們半生的積蓄。
父母的愛,大概是世間最無私的愛了吧。
我們工作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更不能忘了父母。
很多父母住不慣城市的樓房,那就把鄉下的房子修葺一新,更換一些新的傢具,新的家電,讓他們住得更舒服。
周末的時候,帶著他們喜歡吃的東西去看望他們,教給他們健康飲食的道理。
定期帶著他們去體檢,排查健康隱患。
很多父母勞碌一生,身體留下了很多病根,買些現代的保健儀器,幫他們療養一下身體。身體是一切的基礎,孝順好父母的身體,是孝的第一層境界。
2、孝心
孝心,就是讓父母心情舒暢。
子女事業有成,父母臉上有光。
努力工作,獲取事業上的進步,也是一種孝順。
孩子是父母的傑作,孩子有出息,是父母的榮耀,也是父母的欣慰。
兒行千里母擔憂,孩子未必最牽掛父母,但是父母永遠最牽掛孩子。
別讓父母擔心也是一種孝順。
有一個朋友,投資虧損,欠下巨款,一家老小被逼東躲西藏。
母親七十歲高齡,還整天擔驚受怕。這就是不孝。
把握好人生的底線,不做出格的事情,不去冒太大的風險,也是一種孝順。
沒事多回家看看,和父母一起聊聊天,談談自己的工作生活,慰藉父母的思念之心。
3、孝願
願,心願的意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未完成的遺憾,待完成的心願。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里,父母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但是卻很少顧及到自己心願的達成。
我們做子女的,是否可以讓父母在有蔽滑咐生之年得償所願?
在生活中不妨和父母多談談心,問問他們是否有未曾達成的心願宏純,讓他們不再有遺憾。
身邊有位母親,她一輩子的遺憾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苦,於是女兒每周末都來教她寫字讀書,給她買各種各樣的課程視頻,花了幾年功夫,母親終於可以識字無礙,正常的閱讀、上網,了卻了母親的心願。
還有一位父親,退伍四十多年,希望自己可以回部隊看看,但是天高路遠,對飛機高鐵又甚是陌生。於是兒子帶著父親,不遠千里,來到父親當年當兵的地方,父親下車的時候,激動地差點跌倒。
有的願望可能是去某個地方旅遊,甚至是坐坐飛機這樣的小願望,能夠達成父母的願望,讓父母沒有遺憾,是孝的第三層境界。
4、孝慧
孝慧,就是教給父母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不被時代落下。
時代不斷進步,很多父母年紀大了,會逐漸有一種脫節的感受。
電子產品更新迭代,我們沉浸在其中,刷抖音、玩游戲,玩得不亦樂乎。
但是父母只有我們。
不要嫌棄父母不懂得這個世界。
就像當年他們手把手教我們吃飯寫字一樣。
我們要耐心教給他們如何融入如今的世界。
我們都在微信群里玩得不亦樂乎,卻把父母冷落在一旁,他不懂你在做什麼,融不進去,會很失落。
而且科學也證明,不斷學習,接觸新鮮事物,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腦運動,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林則徐說,存心不好,風水無益;父母不敬,奉神無益。
一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孝順,求神拜佛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好運,人生更不可能興旺發達。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父母就是最大的活佛。孝順父母就是最大的福報。
孝身、孝心、孝願,孝慧,別忙碌而忽略了父母,畢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都要具備。
祝願天下父母,都能開開心心,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