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如何養生 重陽節養生應該這樣做
重陽節已是深秋,朋友們在出遊登高的時候也不要忘了養生,特別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保健。今天就來聊聊重陽節養生知識。
重陽節如何養生?
飲食清淡,預防秋燥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由於「秋燥」的影響,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於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並適當運動,枝蔽以促進血液循環。這個季節,喝粥可以減輕人的胃腸道負擔,對消化也有幫助。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黃帝內經》中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秋季養生應早卧早起。如果秋季適當早起,便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喊磨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還可以預防心肌梗塞。據調查,每天午睡半小時,可減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適時添鄭搭斗衣
重陽節前後,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朋友們要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准。常言道:「出門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
有人認為,登山是治療憂鬱症的良方。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平時適量的登高,不僅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強了,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還有美容的效果哦!
加強運動鍛煉
老人一定要加強運動鍛煉,這方面也要注意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比如自身有一些基礎病的老人,必然不適合劇烈運動,那麼可以堅持散步之類的運動,如果身體素質比較好,精神旺盛的老人可以堅持球類運動,比如打乒乓球之類。
心情開朗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郁、煩躁、凄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更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子女們應多跟父母聊天,多交流。
避風而卧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這個時節,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卧。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
2. 重陽養生記住一句口訣:一高二花三個老太太!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很多地方也叫老人節。古人認為九是陽數之極,農歷的九月九日,恰逢兩個陽數重疊在一起,所以叫重陽節。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襲燃賣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千古絕唱,便是重陽詩篇中的佳作,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還反映了古代就有重陽登高、插吳茱萸、佩戴茱萸香囊避災這一民間風俗。
一高:登高戴護膝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活動,重陽節大多數是在仲秋或深秋,氣候已經比較寒冷。很多人一到秋天都有「悲秋」的問題,此時登高一方面是有助於舒擴胸懷,舉目遠望,使人心曠神怡,有助於消愁。另外一方面,登高也是一種體力活動,秋天從事一些體力活動,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會給膝蓋施加過多的壓力,再加上登山中活動猛烈,可能會使髕骨被牽移離開原有部位,從而引發膝關節部位的疾病。 登山時戴上護膝則能將髕骨固定在相對穩定的位置上,使其不易受損傷。
二花:茱萸粥菊花酒
二花指的是茱萸、菊花 ,重陽時節吃這兩花,是很好的養生方法。
茱萸:戴可辟邪,食可溫補
傳統認為,配戴茱萸有辟邪驅蟲,祛風散寒的功效。作為中葯,茱萸果肉味酸、澀,性微溫,可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內熱消渴等病症。
山茱萸粥是一款食療方。可以補益肝腎,澀精斂汗,適用於肝腎不足、帶下、遺尿、小便頻數等。
取山茱萸(茱萸的一種)肉15~20克,粳米100克,將之洗凈去核,與粳米同入砂鍋內煮粥,熟時稍加白糖即可。
菊花:泡酒抗衰,制茶清咽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飲酒賞菊是古人在重陽節的保留項目,請注意,「就菊拍逗花」可不光是看,古人還將菊花泡酒暢飲。
要說做這個菊花酒也不難,用菊花加糯米、酒麴,按一般的釀制方法就可以製得一壇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去痿痹、延緩衰老等功效。
利用菊花散風清熱的功效,配個玄參甘菊茶,還能對抗慢性咽炎。菊花1克,玄參、麥冬、桔梗各2克,甘草0.5克。將葯材研成細末分裝成每包6克備用。每次取1包熱水沖泡飲用,每天2至3次。
三個老太太 泡腳時揉揉三穴位
人的腳上有三個「老太太」,也就是三個帶「太」字的穴位,分別是調理腎虛的太溪穴、調治高血壓的太沖穴、補脾經經氣不足的太白穴。 它們分別住在腎、肝、脾經上,在泡腳同時揉揉他們,就等於給內臟做了次保養。
太溪穴 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太沖穴 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太白穴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養生先養腿和腳,想要身體健康,就要重視腿腳的保健。除了常揉揉三個「老太太」外,也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促進下肢的伸展,活絡腿部關節和經絡。例如行走、游泳、做養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能幫助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增強腿部力量。
隨著年歲的增長,老年人的腿部肌肉和筋骨開始慢慢退化,宜選擇緩和的運動方式,建議到戶外行走或室內做養生操。 無限極養生操有一節段喚動作為「活步強筋骨」,通過下肢的拉伸、蹬腳踢腳等簡單動作,幫助增強腿部筋骨和關節的運動,起到增強膝力,強筋健骨的功效。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這句養生口訣獻給所有老年朋友,小固也祝所有的老年朋友健康長壽,幸福快樂!
來源: 養生固本健康人生
3. 重陽節如何養生
1、飲食清淡,預防秋燥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由於「秋燥」的影響,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可用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潤燥,比如用石斛煲湯。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於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並適當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秋燥,除了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料外,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銀耳、百合、香蕉、橄欖、葡萄、梨、核桃、芝麻、紅棗等柔潤之品。
2、注意保暖,適時添衣重陽節前後,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朋友們要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准。常言道:「出門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
秋冬過渡時節,不僅出門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隨時預防感冒著涼。如,可用冷水洗臉以加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勤曬被褥讓紫外線殺菌;多喝熱水促進新陳代謝;多吃禦寒食物以生熱。
4. 重陽節養生衣食住行注意事項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高虧九日,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登高,但在這個深秋時節,你別光顧著吃和玩,此時養生保健也很重要哦!接下來跟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重陽節養生衣食住行注意事項
衣
彎念指 1、注意保暖,適時添衣
重陽節期間,常有冷空氣侵襲埋配,而使氣溫驟降。要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但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准。常言道:「出門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
秋冬過渡時節,不僅出門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隨時預防感冒著涼。
我特別推薦
5. 重陽節過後怎麼養生
自重陽節以後,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逐漸轉涼。這個時節吃時令水果要注意,俗話說“秋瓜壞肚”,這個時候節氣涼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損胃陽。
在這樣的氣候變化以及人體生理變化中,登高充分地發揮其不可多得的作用。
熱水泡腳勝補葯:
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6. 2022年重陽節養生 保健的注意事項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被稱為是敬老節,而重陽節的時候是處於秋天,在秋天最注重的就是養生保健的問題,那麼2022年重陽節養生,保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重陽節養生,保健注意事項
吃重陽糕,要有所顧忌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孝順的子女們總會在這一天給老人買上幾塊重陽糕。不過,由於越來越多的老年病纏上了我們的長輩,吃重陽糕也要有所顧忌。重陽糕作為一種點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陽糕是一類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後,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反酸,甚至燒心等情況出現,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誘使發病。在製作重陽糕的過程中,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會放入較多的糖甚至豬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適合吃重陽糕。
飲食清淡,預防哪森秋燥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由於「秋燥」的影響,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可用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潤燥,比如用石斛煲湯。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於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並適當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秋燥,除了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料外,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銀耳、百合、香蕉、橄欖、葡萄、梨、核桃、芝麻、紅棗等柔潤之品。
注意保暖,適時添衣
重陽節前後,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朋友們要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准。常言道:「出門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李核畝減氏御,隨增隨減。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秋季養生應早卧早起。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適當早起,便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除了提高夜間睡眠質量外,還要有適當的午睡來補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秋季仍然晝長夜短,人們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僅能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都好好休息,還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預防心肌梗塞。據調查,每天午睡半小時,可減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秋瓜壞肚,少吃「寒涼類」水果
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逐漸轉涼。這個時節吃時令水果要注意,俗話說「秋瓜壞肚」,這個時候節氣涼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損胃陽。
最近氣溫逐漸轉涼,不少人的食慾會大增,水果的攝入也會增加。但是秋季不少水果都是比較寒涼的,食用的時候要多加註意,結合自己的體質來選用比較合適。比如寒涼類水果有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溫熱類水果有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菠蘿等。甘平類水果有梅、李、山楂、蘋果等。體質虛弱、面色蒼白、體寒怕冷的人,應該選擇溫熱性的水果,少攝入秋季寒涼的瓜果。
登高賞菊,預防悲秋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但日照逐漸減少、氣溫降低。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謝,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涼、垂暮之感,導致情緒憂郁、煩躁等,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句。我國古代民間有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即「老人節」)。這個時候,老年人若身體條件允許,去登山遠眺。定會心曠神怡,使一切憂郁、傷感之事頓時消散。
故有人認為,登山是治療憂鬱症的良方。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平時適量的登高,不僅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強了,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還有美容的效果哦!自古文人多愛菊,待到菊花開放時,賞菊的人更加多。菊花氣味清新,多聞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飲用菊泡出的茶水,不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養肝明目。
重陽節養生要注意保持樂觀的情緒
平時要注意保持樂觀的情緒,平靜地看待季節轉化、氣候變化,多到室外活動,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閑娛樂活動,多與人交流溝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讓心情輕松愉快起來。
7. 重陽節養生多喝九款粥
導讀: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這時要關愛老人健康,家有老人的不妨熬些粥來。重陽節養生喝什麼粥呢?下面為您介紹重陽節養生粥,無論老人還是小孩都適用。粥還能養胃防秋燥,重陽節要記得煮粥哦!
重陽節養生粥
一、菊花粥
菊花對於重陽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並成為重陽節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有「無菊不成節」的說法,大文學家蘇軾更是留下了「菊花開處乃重陽」的佳句。菊花是秋天的「花中仙子」,菊花氣味芬芳,可烹制出多種美味佳餚。菊花能很好地幫人體補氣、補力、除燥、解毒。菊花粥是9月9日重陽節獻給老人最有愛心的一份禮物。
推薦做法:銀耳枸杞菊花粥
材料:大米、銀耳、菊花、金絲棗、枸杞、蜂蜜。
做法:銀耳加清水泡發,摘去根部,撕成小朵;砂鍋水開後放入大米、銀耳大火煮開,小火繼續煮半個小時;放入菊花、無核金絲棗、枸杞,繼續煮半個小時;將煮好的粥放涼至六十度以下,放入蜂蜜調勻即可。
二、百合粥
重陽節前後氣候乾燥,人體容易出現皮膚粗糙、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現象。而百合含有亮氨酸、天冬氨酸等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有增強食慾、輔助消化等功效,富含無機鹽和鉀,對機體新陳代謝起重要作用。所含多種具有、改善臟器功能的作用。百合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以百合為主要原料的養生粥,經常食用,可遠離秋燥的困擾。
推薦做法:綠豆蓮子百合粥
材料:綠豆100g、百合80g、大米50g、冰糖適量。
做法:准備主料食材;綠豆、大米洗凈,放清水中浸泡1小時;蓮子清水中浸泡發軟後,去心備用;百合去根掰成一片一片,洗凈待用;將綠豆、大米、蓮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放入百合煮5分鍾,最後加入適量的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二、南瓜粥
經過一個夏天的日照和生長,現在的南瓜正是營養最佳的時候。南瓜粥屬溫性,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民間早有「南瓜補血」的說法。南瓜還含有瓜氨酸、精氨酸、麥門冬素及、C等多種營養素,對人體有很好的營養作用。尤其的是,南瓜含有某些活性物質,有促進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的功能,適量常食南瓜可防治糖尿,對高血壓及肝、腎也有一定療效。
推薦做法:燕麥南瓜粥
材料:南瓜150~200g、燕麥米50g、清水適量。
做法:燕麥米洗凈清水浸泡最少以上,南瓜去瓤去皮羨舉悉後切塊。砂鍋內加入浸好的燕麥米後續入適量清水(比平時煮粥時的水要略答鍵多一些)。大火煮開後蓋上蓋子轉小火熬煮以上。待米煮軟熟後可續入南瓜再熬~15分鍾即可。
三、銀耳粥
銀耳是秋季滋陰、潤肺、生津的滋補佳品。銀耳同其他「山珍」一樣,不僅是席上的珍品,而且在醫學寶庫中也是久負盛名的良葯。質量上乘者稱作雪耳。銀耳中含豐富的膠質、多種維生素和17種氨基酸及肝糖。銀耳中含有一種重要的有機磷,具有消除肌肉疲勞的功能。它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之補葯。歷代皇家貴族將銀耳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葯」。
推薦做法:核桃小米銀耳粥
材料:核桃4個、干銀耳10克、小米30克、冰糖20克、枸杞適量。
做法:銀耳提前2小時用溫水泡發。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泡發好的銀耳。大火燒開後,加入小米,轉小火,慢慢燉煮。核桃去殼去皮,待銀耳煮至濃稠再加進去。加入適量冰糖,慢火燉至冰糖全部溶化。枸杞洗凈後倒入鍋內,關火,蓋上蓋子燜即可。
四、胡蘿卜粥
重陽節前後天氣開始轉冷,腸胃最容易受傷害。我們的胃腸都是粘膜組織構成的,而胡蘿卜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A對於保護我們的粘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胡蘿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胸膈、補中安五臟的作用,主治便秘飽悶氣脹、消化不良等症。
推薦做法:胡蘿卜蛤蜊粥
材料:胡蘿卜、蛤蜊、姜絲、蘇筍、白粥。
做法:首先把白粥煮開,加胡蘿卜丁煮10分鍾,再加入泡好的蛤蜊肉和姜兄乎絲,繼續煮15分鍾。最後把洗凈的蘆筍切丁,用鹽攪拌一下,放入鍋中即可。
五、栗子粥
栗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2、維生素C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素。栗子煮粥,可預防嬰兒腹瀉、口角炎、舌炎、唇炎等核黃素缺乏症的發生。而且栗子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慾,又能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栗子粥不僅能暖胃,更是秋季養生的去燥佳品。
推薦做法:山葯栗子粥
原料:黃芪30-50克、山葯100克、栗子50克、粳米200克。
做法:先煎煮黃芪30分鍾,過濾葯渣,葯汁倒入鍋中,與粳米、山葯、栗子同煮,米熟爛即可。
六、山葯粥
山葯最大的特點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老年人經常食用山葯,對預防心血管系統,如冠心、動脈粥樣硬化症的發生有預防作用,並兼有減肥功效,山葯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因而有扶正抗癌作用,實屬有價值的抗衰老佳品。煮粥時放入山葯塊,再加上幾顆撕開的紅棗,孩子和老人最適合吃。因為這兩類人群的牙口都不太好,而且消化系統比較弱,而山葯粥十分易於消化。此外,或消化不良的人也適合喝山葯粥。
推薦做法:紅棗花生山葯粥
原料:紅棗10枚,花生45克,山葯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葯洗凈去皮切塊,花生、紅棗洗凈。加水適量,先把山葯、花生、紅棗煮開,然後把大米放進去,用勺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煮10來分鍾就好了。
七、黑芝麻粥
黑芝麻性溫平,有補肺氣、止咳嗽痰喘作用,同時還有和血、補肝腎、烏頭發、養陰補虛及潤燥通便等功效。黑芝麻中的鐵可預防貧血,維生素E能,從而提高免疫力。黑芝麻含芝麻素,有抗氧化功效,維持健康美麗肌膚、抗衰老。秋季最容易乾燥、上火和便秘。而黑芝麻粥具有潤腸通便、益五臟、壯筋骨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燥結、病後虛羸、須發早白、婦女產後乳少等病症。
推薦做法:黑芝麻大米粥
原料:黑芝麻6克,大米50克,蜂蜜少許。
做法:先將黑芝麻用食品加工機攪碎,放入鍋內炒熟備用。把洗凈的大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粥,熬至八成熟,加入黑芝麻、蜂蜜,攪勻即可。
八、梨粥
雪梨有生津潤肺的雙重功效,對較弱的老人,是最適合了。除了雪梨,像秋季上市的京白梨、鴨梨等,都是做梨粥效果最好的好材料,價格還便宜,粥做起來也很簡單,將粳米放在鍋中熬至八分熟,然後把洗凈的雪梨連皮一起切成塊,放進粥里再熬十分鍾左右就可以了。晚上喝雪梨粥對呼吸道的保護作用更好一些。
推薦做法:百合蓮子雪梨粥
原料:百合干,帶芯蓮子,鴨梨,米。
做法:先熬粥(注意:水開後放米,開花快而且特別粘),同時放蓮子,百合要稍微晚一點放入粥里。鴨梨洗凈切方丁。蓮子熟了,關火前兩分鍾放入鴨梨丁。不用放糖,粥里就有淡淡甜香。
九、紅豆粥
秋季乾燥,人們胃口低下,飲食常常沒有規律,吃一頓沒一頓的,自然而然地,人們,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等等。紅豆素來有補血造氣的功效,大家不妨多吃一些紅豆粥。紅豆外皮含有豐富的皂角甘,祛濕利尿的功效非常明顯,對緩解腎臟功能衰退引起的手腳、面部水腫有極佳的效果。
推薦做法:核桃紅豆粥
原料:核桃80g、紅豆80g、大米適量、水適量。
做法:准備適量核桃仁、紅豆、大米淘洗干凈。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倒入淘洗好的紅豆和大米。再倒入去殼的核桃仁。用勺子攪勻。蓋上鍋蓋,按下煮粥和開始鍵,待程序完成後,自動解壓即可。
8. 重陽節怎麼養生
一、飲食——清淡為主,適當進補。
秋季是一個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但是許多中葯補品講究體質的寒熱,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補、食療,避免盲目進補。
此時秋燥明顯,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
二、睡眠——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預防腦血栓發病。適當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預防心肌梗塞。
三、護理——是否秋凍,理性對待。
有人認為秋季適度「凍」一下,有利於適應冬季的乾冷天氣,但秋凍並不適宜所有人,應理性對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後,血壓升高,易引發中風,也可能導致心臟缺血、缺氧,從而引發心肌梗塞。
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老人受風寒濕邪後,常會出現腿部脹痛、行走不便等症狀。
四、心情——登高賞菊,預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重陽節前後,草葉枯落,花木凋謝,常使人有凄涼、垂暮之感,導致情緒憂郁、煩躁。
我國自古有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金秋十月,天高氣爽,登高遠望不僅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健身祛病,還可以令人心曠神怡。菊花氣味清新,多聞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多飲菊花茶可以去火、養肝明目。
重陽節登山的誤區與禁忌
爬山雖然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但是卻不利於保護膝關節。因為上山時,膝關節負重基本上就是自身體重;而下山時,除了自身體重以外,還要負擔下沖的力量,會加大對膝關節的磨損。
建議老年人爬山的時候上山可以步行,如果有纜車最好坐纜車下山。此外,老年人精血不足,這表現為津液的匱乏,特別是關節腔內的關節液缺失,這樣缺乏潤滑的劇烈運動會很快造成關節面的磨損,加重骨關節病的病情。
所以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最好不走台階而走緩坡,這樣有利於保護關節、肌腱和韌帶。
以上內容參考 齊魯壹點-重陽節如何養生保健
9. 久久重陽節,養生有妙招
河青新聞網訊 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九九與久久同音,寓有長久長壽之意,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過後,晝短夜長,草木凋零,天氣轉寒,唐山市中醫醫院老年病科病區主任趙立新提醒,此時易引起舊病如胃病、老慢支等病的復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此季節疏忽防範則會加重病情,因此加強生活起居、飲食、運動、精神等各方面的調理,保持臟腑功能和諧平衡,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安度金秋。
早睡早起順應陽氣
《黃帝內經》中雲:「秋三月,此謂容平,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就是說應早睡早起,順應陽氣的生長,使肺氣得以舒張。要保持室內一定濕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以防秋燥。
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另外,要根據自身情況不宜過快增添衣物,應適度秋凍。
滋陰潤肺少辛增酸
燥是秋季的主氣,秋冬養陰,此時飲食最好以滋陰潤肺為准則,宜食銀耳、蜂蜜、白蘿卜等。葯食同源,可用養陰葯如枸杞子、麥冬、百合、西洋參等。多食果蔬和雜糧,少辛增酸。
收斂神氣使志安寧
秋季情志 養生 最重要的原則是收斂神氣、清心寡慾、安神定志,進入秋季,易產生悲秋情緒,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憂愁消極,應多和朋友聊天,這樣會使人忘掉憂愁,變得心情舒暢,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 健康 的 娛樂 活動。
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鍛煉
避免過度劇烈的運動,以免使津氣耗散,運動以微微出汗為最佳。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老年人不能盲目跟風,爬山是耗氧量比較大的活動,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應注意,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呈退行性病變,爬山會加劇對關節的損傷,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鍛煉。
穴位按摩防疾病
按迎香穴。此穴位位於面部,鼻翼旁開0.5-1厘米處,用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腹順逆各按揉50-100次,每天堅持,以迎香穴發酸、發脹、發熱為度。秋燥容易傷害肺臟,按揉迎香穴,具有潤肺防燥,宣通鼻竅的作用,可預防感冒及防治鼻部疾患。
按四縫穴。此穴位位於第2、3、4、5手指掌面中間指關節橫紋中央點處,一手四穴,左右共八穴。每天用大拇指掐按至少20次效果顯著。秋季是進補貼秋膘的好時機,加之氣候乾燥,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飲食積滯,大便乾燥而損傷脾胃。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經常按揉可起到健脾胃,化積滯的作用。
注意改善睡眠
老年人大多會有高血壓,睡眠不沉穩或失眠的問題,選用吳茱萸打成細粉,用醋調和貼敷在湧泉穴上,能降血壓,改善睡眠。此外,老年人還要講究睡眠姿勢。不要俯睡,因為俯睡時胸部心臟受壓迫,會使呼吸困難,吸氧相對減少。向左側睡也不可取,因為向左側睡時會壓迫心臟和胃部,使胃內食物不易進入小腸,不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特別是在飽餐後。睡時身子稍微彎曲並向右側較為適宜。這樣既能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又不壓迫心臟,使心、肺、肝、胃腸都處於自然狀態。
河青新聞網編輯蔣常林|頻道主編陳雪|頻道監制賈江偉
10. 重陽節吃什麼養生 重陽節吃什麼食物好
重陽節的習俗:
1、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重陽節吃花糕的起因緣於重陽登高習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無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彌補和替代的辦法,因「糕」與「高」諧音,就出現了吃花糕的習俗。
現今重陽節售賣的重陽糕,依然會用五彩繽紛的彩紙剪成三角形,用根竹簽固定,插在重陽糕上,小巧的模樣煞是可愛,也有代替了體型巨大的茱萸的意思。
重陽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陽糕,還要加入棗子、栗子為餡料,這也是南京特色,在南京重陽糕又叫早立糕,蘊含著老人對子女「早點自立」的祝福。
花糕的製法是用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屜布沾水包起蒸熟的江米面揉均勻至光滑,分成四塊,再分別拍成2厘米厚的片放在案板上,抹一層豆餡,再鋪一層江米面,依次類推連鋪三、四層後,在最上面密密實實的碼上煮熟的栗子、桃仁、瓜仁,最後撒上京糕絲、青梅果脯等就算製成。無論看著還是吃著都類似於多層的酥皮兒。
有專家指出,重陽糕作為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脂食物,大量空腹食用易造成胃液過多分泌,引起不適。花糕由糯米製成,老年人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胃腸功能不佳者可食經過發酵的重陽糕。為增加甜膩感,一些花糕在製作過程中會摻入豬油以及各色堅果。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的老人應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以清淡為宜。
某些病人要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花糕。比如,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選擇不含豬油的重陽糕;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經過發酵的重陽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選擇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陽糕;糖尿病患者可以製作一些不加糖的重陽糕等等。
民間還使用紅棗、茱萸等作為重陽糕的點綴,葯食兩用的一些中葯材放入糕中,可以達到食療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飲食選擇,對重陽糕的品種進行「改良」,選擇或製作適合自己的品種,同樣可以增添過節的氣氛。
2、螃蟹
重陽節的吃食,還有螃蟹。鄭板橋詩:「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陽吃蟹傳統的佐證。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皮膚健康。
盡管都是螃蟹,但不同的螃蟹卻在營養素的含量上有顯著的區別。按照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顯示:100克河蟹中含有193.5毫克鈉,181毫克鉀;100克海蟹中則含有260毫克鈉,232毫克鉀。100克河蟹中含有膽固醇267毫克,而100克海蟹中則僅含有膽固醇125毫克。
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人群來說,選擇食用的螃蟹品種和烹飪方式都應當有所不同。對於血壓偏高的人群來說,海蟹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完全可能導致人的鈉攝入過量,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此時最好選擇河蟹。
如果伴有血脂異常,則最好選擇只吃河蟹的蟹肉。在而對於只有血脂異常的人群以及因腹瀉、中暑等導致礦物質大量流失的人群則最好選擇海蟹,不但能夠控制膽固醇的攝入,而且能夠良好補充流失的礦物質。
在烹飪時,河蟹也最好選擇蒸食的方式進食,以減少多餘油脂的攝入,而海蟹則最好減少食鹽的添加,更不要添加味精損傷其原有的鮮味。
吃蟹方法有講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沒有新鮮薑末和食醋。因為螃蟹氣味咸、寒,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薑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薑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鮮美。
吃蟹要適量,搭配有講究。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不要喝茶。因為開水會沖淡胃酸,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同時,螃蟹不要和柿子一起吃,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質長時間留在腸道內會發酵腐敗,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還可能引起結石症等。
3、菊花酒
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葯,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等中葯。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中對此有著明確的記載,稱菊花酒是十分盛行的「健身飲料」。
這里為您介紹枸杞菊花酒的做法。
取枸杞子500克,甘菊花20克,麥冬100克,曲250克,糯米7.5公斤。將上葯煮爛,連汁和曲、米如常法釀酒。酒熟壓去糟,收貯備用。
4、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陝北有不少以蕎面羊肉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餄餎、羊肉蕎麥面等。而陝北人過重陽節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蕎面羊肉。
中醫認為,蕎麥性涼,能健胃、消積、止汗。據《本草綱目》記載:甜蕎性味甘、平、寒、無毒,苦蕎性味苦、平、寒;蕎麥能「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
而現代研究證明,蕎麥營養豐富,含有19種氨基酸,可以與主要的穀物(如小麥、玉米、大米)互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含量是一般精製大米的10倍;蕎麥含有的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穀物豐富。
由於蕎麥性涼,故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蕎麥。為了彌補這一點,陝北人常用羊肉與蕎麥搭配。
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中醫認為,羊肉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冬季食用,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人們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
教你羊肉面的做法。
取羊骨,麵粉,雞蛋,番茄,蔥段,薑片,鹽,醬油。羊骨頭泡在水裡,高壓鍋添水,把羊骨頭放進去,加蔥段和薑片。冒氣後壓10分鍾;骨頭撈出來,湯留著下面條;把骨頭上的肉剔一部分下來,切成小塊。取兩碗麵粉,加點鹽,再打一個雞蛋;活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鍾;用壓面機把面團擀成長片;壓成寬面。燉骨頭的羊湯里加一個西紅柿,再加點醬油,面條下到煮開的鍋里,攪散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