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婚姻被孝順「綁架」,家還能和諧嗎
你好,孝順不可怕,可怕的是「愚孝」思想的存在。在婚姻中,一方當事人出於對自己父母的考慮,會一再的要求對方遷就自己、滿足自己甚至自己家人的意願,這是不合適的,夫妻之間首先是夫妻之間的情感需要,對待雙方的父母及家人需要理解,但是不能一味的投其所好,最終受傷害的只能是夫妻的感情與家庭的和睦。----離婚律師柳基偉
Ⅱ 別拿「孝」來道德綁架我們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弟」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之根本。
這個「孝」字,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電視、報紙等新聞上常常會報導那些子女如何不孝順,卻鮮有站在子女的角度去評判父母的,當然虐童案件除外。
我們應該如何去盡孝?
我有一個朋友在跟我聊天時說出這么一句話:「我寧願自己是一個孤兒!像孫悟空一樣從石頭里蹦出來該有多好!」為什麼她會說出這樣的話?
她從小就有個願望,離家越遠越好。大學她選擇了離家有一天一夜車程的福建,畢業後她在廈門、江蘇輾轉,唯獨不回浙江,再後來去了北京,在那待了四五年,直到現在。男朋友也找在北京,准備結婚,卻在結婚時因為家庭壓力而分手。分手後我們都以為她會回來,她始終選擇待在北京。
那到底是什麼讓她這么討厭自己的家?
她有一個好吃懶做的弟弟,一個重男輕女的母親,一個不問世事的父親。她最喜歡她父親,因為父親什麼都由她,家裡無論什麼事,他父親幾乎都沒投過否決票,有時候寬容得沒有原則。她母親就不一樣了,每次打電話給她,從沒關心過她的生活怎麼樣,身體怎麼樣,工作怎麼樣。總是沒說幾句就會說到錢上面去,說到弟弟讀書要錢寄點學費回家,說到家裡欠債寄點錢回來。說她沒良心,老是待在外地,不管家裡,家裡還有個弟弟都不要了,不說他們二老,百年之後也不用她管,但是家裡這個弟弟總要照顧吧。不管什麼事都是圍繞著她弟弟,家裡造新房,她母親就說了這房子是她弟弟的,她沒份。她很爭氣,她不稀罕,所以她一直在外面漂,不回家,因為她沒份啊!就連她喜歡的爸爸都說過令她心傷的話:「你的嫁妝家裡是沒辦法了,你要自己存錢置辦嫁妝。你弟弟結婚還要十幾萬呢,我們要給他備著!」她問我,為什麼她弟弟結婚就是理所當然的,而她結婚卻要自己想辦法。
她和他男朋友倆在北京奮鬥了四五年,所有一切都靠他們自己,從沒向家裡要過一分錢,這次結婚也想自己存錢結婚。她男朋友用自己存的錢買了一輛車給她,她跟她媽說這就是聘禮,而她媽卻說這怎麼能算,這車是他們倆都用的到的。然後她媽說了要衣服錢幾萬,她說她不買衣服,她媽又說要收聘金到時候還要打黃金給男方,她說他也不要,他們倆什麼都不要,就簡簡單單結婚就好了,她媽就在電話里開罵,於是她泣不成聲……她男朋友就在身邊,拿過電話對她媽說:「阿姨,這婚我們是結不成了。」就因為這事,後來他們分手了,不是不愛,是沒法結婚。
是不是全部聽從家裡都就是孝?總是寄錢回家就是孝?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就是天大的恩賜,所以我們不允許對父母有半點忤逆?可是父母在給我們生命的時候有徵求過我們的意見嗎?有些或許只是一次意外就讓我們來到了這世界。有些父母養育子女並非真的愛子女,有時候就像養豬一樣,喂飽了以後賣個好價錢,或者為了以後可以無止境的索取。我為這些子女感到可悲。
新聞上常常有很感人的事跡:貧困山區哪個姐姐為了讓弟弟有書讀而退學,在該讀書的年紀去打工賺錢供弟弟上學。這類新聞一直在宣揚一種不平等的愛,讓大家看了都覺得好感人,姐姐好偉大。我的這位朋友的母親也老拿電視上這些來說她,你看人家姐姐對弟弟多好,多麼無私多麼偉大。可是為什麼退學的永遠是姐姐?即便姐姐成績很好,為了弟弟還是放棄了學業,放棄了自己的前途。其實這些姐姐也是放棄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可能她們都沒有那種要為自己活的覺悟,覺得讓給弟弟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些重男輕女思想有時候已深入人們骨髓。而那些想追求平等民主的姐姐如果不犧牲自己,恐怕要被罵自私自利,淹沒在大家的口水之中了。
孔子的「孝」,我覺得太局限了,我們要孝順父母,但也不能「愚孝」,聖人都有錯,父母就一定都是對的嗎?錯了我們也應該指出來。不要讓孝字道德綁架了我們。
Ⅲ 該如何反思那些用孝順綁架婚姻的人
用孝順綁架婚姻其實也是道德綁架的一種,是不能夠讓人從心理上接受的,雖然他們打著以愛之名的旗號,但是他們真實的想法是為了自己。
婚姻與孝順不矛盾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孝順和婚姻會綁在一起,我30歲了沒有結婚,但這並不關乎孝順這兩個字,我對待父母非常的孝順,但是父母反過來卻要求我說沒有結婚就是不孝順的,這是我們觀點不同的一點,我仍然堅持認為孝順和婚姻其實沒有必然聯系,一個沒有婚姻的人依然可以做一個孝順的兒女,拒絕任何以愛之名的道德綁架,這是我的真實想法。
Ⅳ 勸你,太孝順的男人還是別嫁了!
01
《弟子規》中「百行孝為先」的教條,讓我們根深蒂固,「孝順」被視作人類的優良的品質。大多數姑娘會把「孝順」,作為她們擇偶標准之一。
一些涉世未深的姑娘,她們看到「孝順男」對他父母謙恭有禮的樣子時,會認定,這個善良感恩的男人,以後也會如此待你父母,視為至親,將來也必定對妻子寵愛有加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02
同事小璐就是嫁給了一位妥妥的「孝順男」。
據同事小璐說,當初選擇她老公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孝順,覺得孝順的男人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可是,後來她才發現,當初的想法,錯得有多離譜。在這里,我們暫且稱小璐老公為B君吧!
B君是家中獨子,兩人結婚後,很順理成章地與B君父母住在一起。
婆婆傳統思想嚴重,總是以自己的觀點干擾著小璐的生活方式,而最讓小璐無法忍受的是,婆婆從不允許兒子做任何的家務活,也容不下兒子對媳婦寵愛。
「這些家務活不該由男人做,讓小璐干吧!」
「媳婦不能這么慣著,會寵壞的。」
「你不能讓我兒子去干,這些都是女人活。」
......
夠變態了沒?
相信無論是哪家媳婦,都受不了這樣的婆婆。而面對這些婆媳之間的矛盾,B君從來都是一面倒,倒向婆婆。
「多體諒我媽,為了供我上大學,平時省吃省用的,不容易。」
「老人家嘛,我們身為後輩,就得尊敬她們,不與她們計較。」
「她是我媽,你嫁給我,也應該像我一樣孝順她、遷就她。」
「她是我媽,這些都是小事情,忍一忍就過去了,何必較勁。」
......
對於婆婆的各種刁難與苟刻,B君從不為小璐說一句持平的話,也從不敢對婆婆說一個』不『字。還明裡暗裡的護著婆婆,從不維護小璐的權益,這樣的婚姻狀態讓小璐生感疲倦。
03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例假來了。
那天,領導要檢查工作,小璐忙得焦頭爛額,剛好又來了例假,工作的忙碌再加上身體的不舒服,使得小璐頭暈轉向,全身軟呼呼的。回到家,像癱瘓似的,一頭倒在沙發上,一動不動的。
B君走到小璐跟前,一臉溫柔地問:「怎麼啦!」
小璐可憐巴巴地說:「今天累癱了,剛好例假又來了,很不舒服,幫忙倒杯溫水給我吧!」
B君把溫水遞給小璐時,剛好被婆婆看到。
婆婆板著臉發話:「一回來就倒在沙發上,這像話嗎?什麼事都不幹,還讓我兒子給你倒水,有這樣做媳婦的嗎?」
來例假的女人心情特煩躁,一聽婆婆這么說,立刻發飆:「我對你忍無可忍了,你是變態?還是失心瘋呢?總是不允許兒子對妻子好,要是這樣,當初就不該讓你兒子結婚,一輩子單著,陪著你過就可以了!」
婆婆沒想到媳婦竟敢這樣的沖撞自己,讓她預料不及,一時語塞。
這時,平時沉默寡言的B君,竟然開腔訓斥道:「你還懂尊卑之分嗎?你怎麼可以這樣對長輩說話,她是你婆婆,你懂規矩嗎?」
這時,小璐的眼淚瞬間涮涮直下,平時婆婆怎樣欺負自己,B君從來不幫忙說一句公道話,而現在,自己只是把事實說出來,他就護著婆婆說話,在他心中無可替代的人是婆婆。
小璐終於明白, 他這種不是孝順,而是愚孝。
一氣之下的小璐,搬回了娘家並發出狠話:要麼搬,要麼離!
B君的愚孝最終弄得兩邊都不可開交的僵局。
04
孝順與愚孝是完全不同的。
「孝順」的男人,擁有獨立的人格,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父母過得舒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現分歧時,會聽取父母的意見和想法,但絕不是完全聽從,無論是不是會讓父母不悅,最終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決定。
「太孝順」的男人等同於「愚孝」,他們認為父母的話都是對的,盡管心裡知道父母有不對的地方,也不敢言明指出。當妻子與父母鬧矛盾時,他們只會一味地要求妻子與自己一樣孝順,認為這樣才是子女該盡的孝道,殊不知,他們的過份孝順,已經演變成了「愚孝」。
這種偏執的「愚孝」,嚴重影響著婚姻的幸福指數。
05
正常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彼此獨立,平等尊重。而不是一方過於干擾,一方唯命順從,這種是扭曲式的孝道,殺死了不少婚姻家庭。
在擇偶方面,我們應該選擇精神和思想獨立的男人,他們會在父母與伴侶發生沖突時,堅定的捍衛她們的權益,不偏執!
姑娘們,請別讓「愚孝」的男人走進你的婚姻,嫁給這樣的男人,等同於把自己推進永無天日的深坑裡!
何必苦了你媽媽的女兒呢?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
Ⅳ 不要再讓「孝順」綁架你
不要再讓「孝順」綁架你
在集體意識中最具控制性的詞就是「孝順」。
作為父母,當你們把孩子帶到人世的時候,是你們的主觀願望,是你們的決定,孩子才被帶到這個世上。
雖然你們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心血,可在扶養孩子的過程中,你們從孩子身上也獲得了快樂和滿足。
當你決定要孩子的時候,你就要為你的行為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們和孩子互相陪伴,互相滋養。
當孩子成人之後,就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意識。
ta是一個獨立的靈魂。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中國有一個陳舊的思想觀念,就是養兒防老。
當你們生孩子的時候,如果就是為了交換,就是為了以後的防老,請問你對孩子還能有多少愛存在呢?
更有的父母,自己未了的心願還要孩子來實現。
這樣的父母死死抓住孩子,根本不管孩子想要怎麼活,而是我要你怎麼活你就得怎麼活。
一方面,父母想要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意願活。另一方面,孩子想要按自己的意願活。
孩子的人格就被分裂了。長大的孩子想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父母就用「孝順」這個道德來綁架孩子。
奧修曾經說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恨父母。
聽起來挺殘酷,可是事實就是如此。
作為孩子,內在恨父母,想逃離父母,可外在誰也不敢打破道德的束縛。
孩子就活在夾縫里,被撕扯,被分裂。如此痛苦不堪。
作為父母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當你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註定要痛苦。
因為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孩子要養育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滿足你的要求。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孩子要不要回報那是孩子的事情。
不期待,不抓取。這樣的關系才是正常的,成熟的關系。
這樣的父母和孩子沒有思想上的糾纏,沒有思想上的負擔,反而更願意互相接近。
其實每個人,即是孩子,也是父母。
做父母時,再也不要用孝順來綁架孩子。做孩子時,再也不要被孝順綁架,勇敢做回自己。
一世一世的輪回,我們被這種集體意識束縛,親人之間彼此糾纏在一起,痛苦不堪。這就是所謂的業力。
在這個地球揚升的時期,請你從這個集體意識中掙脫出來,從彼此的業力中解脫出來。
勇敢的做你自己。只有先讓自己舒服了,你才能讓別人舒服。
每個人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不依靠別人,也不被別人依靠。
這才是一個自由的靈魂的生命狀態。
Ⅵ 父母以孝順的名義逼婚,屬於道德綁架嗎
是
今年春節,不少網友吐槽被逼相親。昨天的兩會會場,談到「逼婚」這個話題,這些多數為人父母的委員們也認為,孩子應該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一味標榜獨身主義,以『剩』為榮。同時,父母也不要以傳統觀念、道德綁架兒女婚姻,不要逼婚。
嘴上雖然不說心裡也希望孩子重視
省政協委員夏月星說,很多年輕人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對晚婚晚育,婚姻質量更為認可,但他們的父母大部分卻還抱有比較傳統的婚姻觀。「每個父母都關心孩子,希望他們能擁有幸福的家庭,催也在情理之中。 」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父母也應該體諒孩子的不易。 」夏月星說:「如今城市在飛速發展,戀愛成本、溝通成本、思維觀念都與原先不同,遲點生育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不用過於擔心。 」
同時廣大青年應該理解父母的心情,要與父母積極溝通,父母也要多給予包容。
別以道德綁架婚姻也別以「剩」為榮
「如今剩女相對較多,也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標志。但如果一味標榜獨身主義,以『剩』為榮,卻並非正確的選擇,更傷害了父母的心,但這也不是要以道德綁架婚姻。 」省政協委員何宗文說。
結婚這事,男方的家長顯然要淡定些,省政協委員、合肥一中校長陳棟說,孩子結婚的事最好是順其自然,父母只要在關鍵問題上提醒提醒即可。對於現代年輕人的擇偶問題,陳棟認為要正確看待婚姻:「我就開玩笑跟學生們說過,男同學你們未來的老婆基本都還在初中呢,女孩們未來的老公也許都上大學了。 」
Ⅶ 45歲母親提醒女兒:太「孝順」父母的男人,再愛也不能嫁,為什麼
01嫁人是不只要承受一個人的不圓滿還要承受一個新家庭的一切。
王曉和男友在一同三年,男友對她提出的請求簡直是有求必應。在她看來,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除了父母就是男友了,所以在對方提出結婚的想法時,她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可沒想到她的婚姻卻遭遇了母親的百般阻攔。
她不明白母親為什麼這么抗拒,由於從小到大父母跟本人說的都是日後要找一個對本人好的人結婚。
男友對本人足夠好,性格也不錯,家境還能夠,能夠說是各個方面都滿足了母親的請求。
對峙,爭持,由於男友王曉和母親吵過很屢次,她以至想過偷戶口本去結婚,卻在卧室門口被抓了個正著。
面對妻子的質問,蘇明哲只回了一句:「話都曾經說進來了,你這不是逼我反復無常嗎?」
這就是愚孝男身上最大的弊端,自私且懦弱。但是無論在什麼時分,蘇明哲式的愚孝男都是最不合適結婚的,由於他們太自私了,以為面子比里子更重要,覺得面子高於一切,父母是妻子和孩子都不可比較的,還以為在本人管轄范圍內的妻子是能夠磋商統戰一同吃苦的對象,而關於父母只能低頭聽話。
在當今社會,我們很多父母和子女的關系,還在糾纏於「我養你長大,我報恩到老」的循環中。這種帶有強迫性的愚孝,不只含糊了孝敬的界線還會在無意間蹂躪枕邊人的威嚴,這樣的孝敬,只會令婚姻一地雞毛,四分五裂。
愛不是一忍再忍,不是沒有底線和准繩的付出,更不是為了伴侶的「愚孝」放棄自我,愛是互相的,每個男人都要曉得,你的父母關於另一半來說僅僅是需求和照顧的晚輩,就如愛屋及烏,她愛你才會愛你的父母,她並不需求由於你的父母就在生活里吃盡苦頭。
Ⅷ 「捆綁式孝順」是什麼怎樣看待「捆綁式孝順」
李大媽有兩個姐姐,兩個弟弟,從小到大父母對她們姐仨灌輸的思想是:弟弟是家族的繼承人,即便是有天父母不在了,姐姐也有責任照顧他們,否則就是不孝。
受父母的影響,李大媽從來都是以弟弟為先,年輕時就不少拉扯,如今年歲大了,李大媽開始拉著兒女一起“扶弟”。
兄弟姐妹互相幫助是天倫之情,卻請不要給這份親情道德綁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家庭和相處模式。
別把上一代的恩怨夾雜到這一代,也別把上一代的“綁架”延續到兒女身上,扶弟可以,別“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