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養兒子怎樣才孝順

養兒子怎樣才孝順

發布時間:2023-04-29 19:50:32

A. 如何才能養出孝順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多重要

成年大學生的臟衣服要打包寄出,海歸博士窩在家裡心甘情願啃老,讓年老生病的母親養活自己,大學生畢業後不找工作,每天在家打游戲,依靠父母救濟。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都會無限的噓寒問暖,同情這些父母付出的心血,同時也養育著不孝的孩子,晚年繼續受苦受難。如何才能養出孝順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多重要?

三,尊重孩子的家長

孩子是有自己意識的獨立個體,但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想操縱孩子的一切。但是事物必須反對,操作越強,反抗的思想就會越嚴重。而且,家長操縱的孩子們沒有主見和懦弱,進入社會很容易吃虧。通常這種性格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親人暴躁易怒。尊重孩子的家長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人,以平等的心態與孩子相處,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許孩子表達意見。孩子們在這樣平等自由的思想下,一定會成為優秀的獨立者。

B. 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自古以來,我國形成了烏鴉反哺、水滴之恩,湧泉相報的文化,但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感恩孝心逐漸遠離孩子們。現在的孩子大多屬於獨生子,受到無數寵愛於一身,父母沒有原則的溺愛,讓孩子習以為常。百善孝為先,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的孝心,怎麼去做?

第三,給孩子分擔的機會

這很重要。真正的孝心要通過實踐培養。平時要讓孩子們分擔家裡的工作,對他負責。遇到困難的事就講給孩子聽,讓他一起想出辦法。大人身體不適或生病,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付諸行動,孝心就會在孩子身上紮根。

C. 家長朋友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所以,懂得孝順,是做人的根本。

第一,爸媽要孝敬自己的長輩。為孩子做榜樣。我們家裡不僅有公公婆婆,還有90歲高齡的奶奶,而且是老年痴呆。每天在院子里搞「」破壞」,花兒被摘了,盆兒被摔碎了,豆角還沒長大就被吃了……甚至剛掰下的玉米,奶奶都會把它藏在被子里。但是,公婆很忙,很少在家。我和愛人只有把她當成孩子。反復給她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每天晚上去他房間床上看看,有沒有雜物在她床上。無論多忙,早上為奶奶准備一杯豆漿,一個雞蛋。奶奶飯量一直很好!無論多忙,晚上時候總是和她聊聊她以前的事情。這些她總記得很清楚!我兒子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平時放假總和太奶奶聊天,逗她笑,像哄小孩似的。所以,父母的的孝心,直接影響孩子對孝心的理解。父母做到了,孩子也會是一個有孝心的人!

第二,留一個有關「孝心」的作業」

有一年母親節,我給我們班孩子留一個家庭作業,就是為父母洗腳。等到周一班會,我讓孩子們說說洗過腳的感受。很多孩子說著說著就哭了。農村家長地里活兒多,甚至半個月顧不上好好泡一回腳。孩子們發現父母的腳有的裂開了大口子,有的指甲很長卻沒時間修剪,還有的腳上長滿了老繭……最後孩子們都表示,今後只要有時間就要幫父母分擔家務,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勞。那麼,老師的目的達到了。培養了孩子對父母的孝心,也漸漸明白孝的含義。

第三,不溺愛孩子,並鼓勵孩子的孝心行為。在孩子為家長洗腳這件事上,有的家長直接說:不用了乖,你把學習搞好就行,我自己會洗。當孩子吃完飯想刷碗筷時,家長會說:放那兒吧!別耽誤學習,我來刷。當孩子把好吃的送到你嘴邊時,你會說:我不愛吃,你吃吧……這些不經意的話正在慢慢的腐蝕孩子的心靈

,他就會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對於孩子孝順的表現要加於鼓勵,讓他有成就感。讓他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

總之,百善孝為先。生活中處處皆學問,老師做好孝心教育,家長做好言傳身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和嘮叨,孩子一定會成為有愛心,有孝心的人。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行為是教育的極致。只有自己以身作則,孩子們看在眼裡,經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這種善良和孝心會滲透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會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一直以來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奶奶在世的時候因為輕度腦梗造成身體行動不便,爸爸媽媽伺候了好幾年,一日三餐,夜間陪護,我看在眼裡,只要我有空我就陪奶奶幫爸媽分擔,陪奶奶說話聊天,後來懷孕生子不能上班,我就在家帶孩子伺候奶奶,吃飯喂葯,端屎端尿,孩子們聽在耳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但不會嫌棄老人,而且還會有時幫我一起照顧。中國有句俗話,「前有車後有轍」,相信只要以身作則,孝心就會傳承下去。

言傳身教。很多大人要求孩子有孝心,而自己對老人專制。每個孩子都是有孝心的。孝心分很多種,例如幫助大人做事。每年到春節前,家裡要搞衛生,孩子放假了,我一定會要孩子與我一起搞衛生。小孩剛工作時,發工資,給我紅包,我一定拿著。因為孩子的孝心從開始大人就要接受,那會延續。有的大人想孩子攢錢不容易,沒有拿孩子孝心的錢,慢慢的孩子就認為大人無所謂。孝心也扼殺了。

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要想讓孩子今後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最關鍵的是用實踐磨煉他,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現在孩子的事務基本由父母爺奶包辦,很難完整體驗到做事的過程性感受,那麼也難以體會到成果的寶貴和收獲的歡愉,更難以體會其中需要的付出和努力,那麼就沒有應當的責任意識,收獲和成果對於他們就像天上掉下的餡餅,唾手可得,於是不再珍惜自己擁有的和長輩給予的,變得自私自我,這樣的孩子對待物質是這樣,對待別人也會如此,包括自己的父母長輩。今後他不會是一個溫情的人,不會懂得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父母年老需要他時,他掛念不起父母,因為從小都是別人寵著他,為他付出,他已經習慣了被愛,很少想到愛別人。《孟子》中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苦受累能培養一個人能力和責任心,所以只有磨煉他,讓他多獨立做些事,吃些苦,他將會是一個更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更有孝心的孩子。

百善孝為先,培養孩子的孝心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家長朋友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主要從以下幾點來做:

第一、千萬不要溺愛孩子,在蜜罐和溫室中長大的孩子,經不起一點風雨和生活當中的苦,受不了一點點挫折,他們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更不懂得什麼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哪裡還會懂得孝心,所以父母對孩子溺愛是百害而無一利。

第二、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父母對自己的長輩孝順,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孩子所模仿,想讓孩子將來有孝心,自己要先做到哦!

第三、讓家長帶孩子多去參加一些有關「孝心」的活動,不管是社區,還是學校或 社會 團體有組織的一些有關孝心和孝順老人的相關活動,多帶孩子去參加,這樣能讓孩子多多理解什麼是孝心,如何孝順父母,對此的認識會更深,活動當中也更能體會出何為孝心!

第四、多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是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多做家務才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這樣也就能多理解做父親母親的艱辛,通過做家務也能讓孩子自立,自強,當他的精神力量足夠強大,又能明白父母親的付出多麼不容易的時候,他就能真正的明白「孝心」的含義了。

總的來說,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去培養孩子的孝心,父母千萬不要怕孩子受點苦,受點罪,世上所有的愛都是越來越近,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越來越遠,你越早的放手,他越早成長起來,能更快的明白事理,懂得何為孝心!這是我的一些親身經歷,希望可以幫到你!

怎麼實現總體的盡孝行為,總體而言,分兩步走。

一是實現大部分人的生存問題,而且是在自己的家鄉能存活,留在家鄉建設。這個前提就是消費和收入水平大致均衡。

二是傳統教育,家長言傳身教。從自己做起。

為什麼是這兩點,而不是其他的具體做法呢?

因為,生存問題決定了大人是否要背井離鄉,是否骨肉分離。如果能謀生,活得好,誰又願意背井離鄉,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天天打電話,年年搶火車票就能解決孝順了嗎?

留守兒童是感受不到太多溫暖的群體。和父母不親,很多是由非父母的長輩帶大的。教育也有缺失。

生存難就會導致養孩子功利性,為了考好大學,好收入工作,好養老。

女兒養大嫁人要多聘禮的,有房有車才能嫁就是因此導致的價值觀。

所以,盡孝要有前提條件。

義務教育要到位,尤其是女孩的教育。好女厚德載物,家好三代。女孩好的家教教養,婆媳關系融合,彼此之間理解。家和萬事興。言傳身教,孩子們也孝敬父母老人。

女人之間天天在一個廚房斗,年輕時為老公斗,年老時又為兒子孫子斗。電視劇還以此題材演宮斗劇,職場劇和婆媳劇……如果教育素養夠,婆媳也是朋友關系,彼此之間還學習到很多陽春白雪的部分。生命潤養不息。

如果生存沒問題,女孩教育好,孩子們就跟著好,孝敬父母,工作生存沒有懷孕就裁員沒法升職,也會得到更多養育條件。

一個家庭好,大多家庭好, 社會 就會更好。盡孝心不僅僅是愚孝,只聽父母之命,如果父母有的觀點都看不到問題所在,鬧矛盾,如何支持?孝敬父母是最應該做的事。生活身心志趣都要培養,生命相互啟發理解。也不是假孝,買禮物給錢回家過年就是孝順嗎?多少人和父母身在心不在?

孝心是從心底里愛父母,關心他們的身心 健康 ,有原則有理解的愛與尊重。大人做到,小孩自然也能做到。

對於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的說法,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等等,都是說家長自己要做好榜樣的作用,還有一點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正面管教的教育。正面管教就是:對孩子的正面引導,講究的是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而堅定的有效 育兒 ,既要和孩子有比較好的 情感 連接,又要樹立一定的界限。培養孩子的孝心也可以用到正面管教的做法,既讓孩子學會孝順,又不愚孝。

01保持穩定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情緒化,也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標簽,什麼你什麼事都做不好啊,你怎麼這么笨啊,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盡量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正面,這樣你的教育才不會前後矛盾、南轅北轍。在培養孩子的孝心上也要保持前後的一致,不要你要求孩子孝順,自己卻對老人大呼小叫。

02行大於言

言傳身教也是這個意思,對於孩子來說你就是榜樣,他們會模仿你的言行,另一層意思是我們想讓孩子學會的能力和技能,是需要示範和練習的,有些家長會對孩子抱有一種「生而知之」的想法,可是又有誰一生下來什麼都會呢。孝順是什麼,又要怎麼做,你可以藉助小故事或者就是你自己的故事讓孩子知道、看到怎麼體現孝心。

03樹立界限

要跟孩子建立起愛的連接,卻也要有各自的界限,孩子小的時候也許會依附於你,但他終究是一個獨立的人,總有一天要振翅高飛,離巢遠去,如何從他的人生優雅的退出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孝心不等於道德綁架,家長不能以孝順為由要求孩子放棄自我,不管是對於我們自己的長輩或者我們自己,都要做那個讓孩子離巢遠去的大鳥。

對孩子的教育更多是表達你對他的愛,應該像三月的小雨,緩緩地浸潤進她的心田,卻不留一絲痕跡,讓她在春天裡發出嫩綠的新芽;你的愛應該像暖和的陽光,讓她沐浴其中,卻不會灼傷她的嬌嫩;你的愛應該像和煦的微風,輕輕拂過她的身體,讓她自由自在的搖擺;你的愛就應該像冬天的白雪,覆蓋住她的憂傷,幫她儲藏能量,積蓄再次出發的力量。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父母的首先那樣做就好了。

孝敬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特別是當我們長大以後,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的風景,而我們的父母還在原地。所以父母的思想與行為方式和我們的觀念難免會有沖突,這時,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評論父母的不是。而要更多看到父母的辛苦付出,自己不就是父母的偉大成就嗎?這是多麼值得贊美的事啊!贊美感謝父母的付出,也是對自我的認可,比單純的感恩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會讓孩子對家族文化更加自信,孩子會做得更好 。

總之,經常幫助父母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對待父母的態度,就是將來孩子對待你的態度。

為孩子樹立榜樣,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人。讓他們懂得孝敬長輩是我們中國

D. 媽媽如何培育出孝順兒子

1、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一個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人在外打拚,孩子與媽媽和奶奶等女性相處的時間蘆圓頃最多,而這也會是他們性格中最先建立的部分。
如果婆婆疼愛媽媽,媽媽孝順婆婆,家裡總是充滿幸福與溫馨的氛圍,孩子也能明白孝順和溫和的重要性,父母親人就是孩子最好的老腔歲師,他們會從模仿開始自己的性格建立第一步,在這種環境下長的孩子,自然知道上孝父母下愛晚輩,心理發育也更健康。

2、樹立孩子孝順的思想

「養兒防老」是我們的傳統理念,但如今的年輕人卻越來越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說到底,還是受的感恩教育不夠,從小沒能明白父母為自己付出了什麼,不懂得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意義。
從小如果媽媽孝順婆婆,孩子就會知道一個家庭正確的倫理和孝道,知道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

3、建立正確的擇偶觀

孩子長大之後,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伴侶共度一生,如果媽媽和婆婆關系和善,他在潛意識中也會知道伴侶的孝順至關重要,不會找人來「欺負」自己的媽媽,並且對於婚姻和家庭充滿嚮往,而不是視作牢籠,望陪陸而生畏。

E. 怎麼培養孩子的孝心,有什麼方法借鑒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有孝心的孩子才能夠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受人尊敬。孝心是一個人身上所要具備的基本品質,對父母不孝的人,在與其他人交往的時候,也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結語

要培養孩子的孝心,家長平時一定要多做孩子的榜樣,循循善誘,耐心的去指點孩子,告訴孩子怎樣才能做好,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孝順父母、孝順長輩的好習慣。

F. 怎樣培養孩子孝順懂事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懂事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如何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懂事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乖巧呢?我們家長自己首先就要樹立榜樣喲,「養兒防老」是我國的傳統觀念,越來越多的不孝順的子女,的確讓家長們心有餘悸,所以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首先我們做父母的就要以身作則。

家長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1、家長不要經常打罵孩子
如果經常打罵孩子將會讓孩子內心埋下仇恨的種子呢,很多孩子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還有脾氣暴躁的家長們,看到孩子犯錯經常會動不動就大孩子。曾經有個4歲的寶寶,在玩玩具不小心弄濕了地面,媽媽看到後打他,孩子覺得媽媽一點都不愛自己了。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去打罵孩子、指責孩子,將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更是會誤導孩子們,更是埋下日後仇恨的種子了。

2、溺愛孩子會讓孩子今後不孝順
有的家長,只要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物質條件統統滿足,還有的家長追著孩子喂飯。這樣過分的你愛將會讓孩子不懂得如何分擔家長的負擔,不懂得如何鍛煉自己,更不會自立,自然也就不會在將來孝順父母。

3、過於啰嗦的父母讓寶寶反感
總擔心孩子長不大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所以經常在生活中囑咐孩子,其實過於啰嗦的囑咐更容易讓孩子反感呢。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養成了跟父母頂嘴的習慣。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反而讓孩子煩躁、孩子不領情,久而久之代溝就有了,還有了隔閡了,將會激化矛盾。

G. 如何讓孩子變孝順

培養孩子的憐憫之心,以父母作為孩子的模範。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來說是很敏感的,他們體會生活時都會很容易的模仿父母的情緒,如果生活中爸爸媽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以同樣的情緒去生活,從而在生活中養成不好的性格、思想和生活的習慣。所以,父母必須要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變得孝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隨時的教導孩子尊敬老人,不能為所欲為,多尊重他人的生命。

當然,如果父母平時對長輩不尊重,總是要和長輩,這些不好的對待長輩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想法,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怎樣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孩子心靈上的第一道響鍾,就是家長的道德品質、生活方式、言語行動等,都時時刻刻的影響著孩子,對其日後的成長將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所以,請各位家長,要教導孩子學會尊老愛吵銀幼,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當和孩子一起坐公交車時,要教導孩子給老人主動讓座,看到老人家有困難,就要主動幫助。當你帶孩子到公園玩時,看到其他小朋友跌倒了,你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主動去扶起他,告訴孩子,如果其他人有需要幫助時,要積極伸出援手。

孩子總要有一天離開父母自己去生活,自己去感受這個世界帶給他的風風雨雨,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動手機會,適當的放開自己的雙手,能讓孩子的成長變得更好。要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學會如何獨立的生活、獨立解決問題(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當孩子放學回家時,爸爸媽媽可以叫孩子幫自己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讓孩子到廚房幫忙洗菜等,一定不要放縱孩子,讓他坐在電視前吃飯。這樣,在參與家務的過程中,孩子也可以和家長互動,培養雙方的感情。

總結:物理中發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想培養孩子有一顆孝順的的心。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從自己做起,把自己作為孩子的榜樣。時時刻刻都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對長輩和其他的朋友等地表現出尊重,孝敬長輩,孩子耳濡目染,也就會變得孝順了。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媽媽要做孝敬的表率

媽媽是個孝順的人,一般孩子也不會不孝。孩子的行為大多受媽媽的影響,媽媽孝順老人,孩子自然也懂得關愛自己的媽媽。媽媽不孝順,孩子也會跟著學。

宏遠的媽媽對待奶奶很不好,宏遠看媽媽如此,對媽媽也很沒禮貌。平時他對媽媽也是指手畫腳,一副媽媽就應該照顧他的態度。

一天,媽媽忘了侍碰清給他洗校服,他就訓斥媽媽:「你瞎忙什麼?怎麼能讓我穿著臟衣服上學呢?」媽媽感覺很心寒。

有其母必有其子,媽媽對老人不敬,孩子也就不會很尊敬媽媽。所以,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作出好的榜樣。

建議二:要孩子對媽媽說「謝謝」

媽媽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給予都是應該的,要懂得感謝。只有懂得感謝他人的人,才能知道感恩,知道回報。

所以當媽媽給孩子買東西、給孩子以各種幫助的時候,要讓孩子說聲「謝謝」。這不是跟孩子客氣,而是讓孩子明白,媽媽的給予也是應該感謝的,從而使孩子更加理解和尊重媽媽,而且還可以養成孩子禮貌的.習慣。

建議三:接受孩子對媽媽的給予

現代家庭里,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兩代大人把孩子當成手中的寶,替他做任何事都唯恐不及,更不捨得讓孩子為長輩做什麼,這極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孝心。媽媽應該學會接受孩子的給予。

張琪放學回家,媽媽還沒下班,於是她走到廚房,打算幫媽媽准備晚飯。剛開始刷鍋,媽媽就回來了。

張琪以前從沒做過飯,但看她認真的樣子,媽媽也沒阻止她。張琪忙活了半小時,飯菜上桌了。看著桌子上的飯菜,媽媽很高興。

當孩子主動表達孝順之心的時候,好媽媽要給孩子一個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盡孝後心裡的快樂與滿足。

建議四:告訴孩子他在家庭中的責任

每個人在家庭中老前都有自己的責任,大人有大人的責任,孩子也有孩子的責任。媽媽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當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會促使他去盡照顧媽媽的孝道。

可以讓孩子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媽媽分擔家務。讓孩子明白,孝順也就是能夠積極、主動地去盡自己的義務,承擔自己的責任。

建議五:給孩子講孝敬的故事

我國古代關於孝敬的典故、戲劇有很多,而且淺顯易懂。媽媽可以給孩子講這樣的故事,這是培養孩子孝敬意識的一種方法。

孝敬的故事,能讓孩子體會到孝敬的真正含義,並且能夠身體力行地去實施孝敬的行為。故事裡反面的角色,當然可以為孩子做反面教材,讓孩子跟好的、孝順的人學習,不做不孝之子。

H. 怎麼教育孩子孝順

怎麼教育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道德品質,是後天培養的。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想要擁有一個孝順的孩子,就必須在家庭中,讓孩子從小體會「愛」的教育和「孝」的熏陶。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怎麼教育孩子孝順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怎麼教育孩子孝順

第一,明確家庭關系。家庭中,應當營造一種長幼有序的環境,讓孩子從小知曉長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長輩都到齊才能吃飯;看電視先徵求長輩的.意見等。

第二,堅持細節訓練。孩子的道德標准和生活習慣幾乎完全在家長的引導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們「回家主動和父母問好」;中學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時主動照顧」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須知,您今天給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將來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湯,送到您的床前。

當孩子對父母表現出不敬重的言行時,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懲罰,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現在還小,還不懂道理,不必多計較他的言行過錯,等他長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這種認識肯定是錯誤的。

父母的責任是有限的,義務和付出也是有限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從要從引導孩子為父母做這些小事入手。

I. 父母該如何去教育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有孝順之心呢

生活具體事項中,只要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要順從老人。孝更多的是贍養,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心,尊重和感恩。

媽媽帶孩子,要讓孩子直到父母不易,可以適當的和寶寶說「媽媽抱的你好累,你給媽媽揉揉胳膊好不好?」寶寶並不知道這是孝順的表現,但他會明白,這樣可以讓媽媽不那麼累,習慣會成自然。孝順的孩子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出來的。

當家長給老人捶背時,孩子也會試著給家長捶背;當家長給老人洗腳時,孩子也會學著給家長洗腳;當家長給老人送錢時,孩子也會用零花錢給家長買一些零食。

J. 如何培養孩子的孝順美德

培養孩子孝順美德方法: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順長輩的楷模。

孝順父母的例子:

1、經常給自己的父母洗洗腳,捶捶背。

2、如果條件允許,經常帶父母外出走走。

3、記得給父母過生日,祝福他們。

4、自己生日的時候,要記得感恩父母。

5、父母如果生病了,要悉心照料他們。

6、父親節、母親節,記得給父母送份禮物。

7、經常跟父母聊聊天,說說心裡話。

8、定期帶著父母去醫院做下體檢。

9、活學活用「長者先,幼者後」的教誨。

10、父慈子孝,要建立起正確的平等關系。

11、父母不直呼領導名,孩子不直呼長輩名字。

閱讀全文

與養兒子怎樣才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