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藏經念完這么迴向給過世的父母
念:那摩(南無)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本願經》: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睡夢中悉皆安樂。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象,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以上意思是:在21天里 心中默念:"那摩地藏王菩薩" 滿一萬遍 會在夢中見到故去親人目前的情況。很靈驗!一試便知。
《地藏菩薩本願經》: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地藏菩薩本願經》:若未來世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姊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專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持齋10天 去寺廟燒香拜佛 在佛像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7遍 每讀完一遍 讀如下迴向文3遍,如此 自己的亡親 冤親債主即可解脫!
迴向文:
(合掌)弟子XXX(自己名字)願以此所誦《地藏經》一部之功德,迴向給弟子(自己名字)XXX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祁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做主,超拔他們,令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往生凈土。弟子XXX真心求懺悔。
如果是專門超度特定的人,則:迴向給XXX和XXX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
讀經是消業障的第一步,以後堅持在心中默念 「那摩(南無)地藏王菩薩」 名號,可使本人逢凶化吉 轉變不好的命運。如果堅持每天念一千遍,念滿一千天,可使本人一生平安 富足。
在讀佛經的問題上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明確說明可用來讀 可消業障 可用來超度亡人的。佛經不打誑語,有此經典明確說明,不必疑惑。對於佛經,一信解百惑。要知道超度一個人功德是很大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一本書 讀完一遍需要90多分鍾吧
②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是什麼故事
出自: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宣化上人法寶官網www.drbacinese.org/
摘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講經緣起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作為宗旨呢?這一部經的宗旨有八個字──「孝道、度生、拔苦、報恩」。它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精研孝道──孝順父母這個道理。人能孝順父母,這是天地的光輝。天地所歡喜的,就是人能孝順父母,所以說:「天地重孝,孝當先。」這個孝字是最要緊的,就用一個孝字,全家都會平安。「孝順還生孝順子」,你要是孝順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子女也會孝順你;你要是不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也不會孝順你。所以為什麼要做人呢?做人有什麼意思?不是說:「啊!我就這么糊糊塗塗地來做人就算了。」不是這樣,做人的本份就應該孝順父母。因為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師長,父母也就是諸佛。你要是沒有父母,就沒有你這個身體,沒有你這個身體,就不會成佛了。所以你要想成佛,先要孝順父母,因此第一就是「孝道」。
這一部經的第二個宗旨就是「度生」。怎麼叫「度」呢?由此岸到彼岸這叫度、由生死到涅槃這也叫度、由煩惱到菩提這也叫度。現在所說的這個度生,就是度眾生。度眾生不是說度一個、兩個,也不是度三個、五個就叫度眾生。度眾生是指所有一切十二類的眾生,都應該發心來教化他們,令一切眾生早成佛,這才叫度眾生。
第三要「拔苦」,這一部經要拔除眾生的苦。第四是「報恩」,要報父母的恩。孝道、度生、拔苦、報恩,這八字是這部《地藏經》的宗旨。要是詳細講,這太多了,所以現在就講這個重要的意思,講明白了,然後大家也就明白了。
講起這個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裡,見著父母又忘了孝。在這兒想回家孝順父母,回到家裡又忘了。為什麼忘了?就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真正的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就是孝順父母,不需要說我回到家裡去才是孝順父母,可是到了家裡又忘了孝順父母。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做一個世界最好的人,這對於世界就有利益。對世界有利益,這就是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闈,就是只在家裡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他!父親不準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里。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所以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什麼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順父母的人,去學孝順父母的方法,這叫近孝。「遠孝,效於萬古;近孝,效於當時。」近孝也可以說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遠孝,效於萬古,好像中國有二十四孝,這二十四孝是效於萬古,萬古流芳。
談起二十四孝,中國有一個叫董永的,董永又叫董黯,他很孝順父母的。他的鄰居有個姓王的,叫王寄。這個董永是最沒有錢,最窮的一個人,而王寄是最有錢的一個人。可是董永的母親,因為兒子孝順,就吃得身體很肥胖,雖然很老了,但一天到晚都很快樂。而王寄的母親,有錢是有錢,吃雞、鴨、魚、肉,盡吃好東西,但是瘦得不得了,非常的瘦。她不高興,總是憂愁。
有一天董永──董黯不在家,王寄也不在家。瘦婆就問肥婆說:「你家裡這么窮,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吃,你為什麼這么胖呢?你這么大年紀,這么胖是什麼道理?」董黯的母親就對這個瘦婆說:「因為我的兒子非常的孝順,他一點壞事也不做,又守規矩,又勤儉做工。所以我一點也沒有憂愁,很快樂的。心廣體胖,我心裡這么歡喜,所以身體就很胖。」然後董永的母親──就是這肥婆,又問瘦婆說:「你這么有錢,家裡吃得這么好,為什麼你這么瘦呢?你簡直骨瘦如柴。你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這個瘦婆就對肥婆說:「我呀!有錢是有錢,吃得也好。唯獨這個兒子,不守規矩,盡做一些非法的行為。今天也犯法,明天也犯法;今天被警察抓去問話,明天又有傳票到家裡來。我一天到晚為這個兒子擔心,吃得再好也不覺得快樂,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所以,就一天一天瘦下來了,胖不起來。都是因為這個愁。」
這兩個一肥一瘦,這么互相談一孝一逆,一個談孝順的兒子,一個談忤逆的兒子時,這個忤逆的兒子回來了,在旁邊偷聽這兩個肥瘦的女人講話。等她們兩個離開了,各回各的家後,這個王寄就到董黯的家裡,將這個肥婆拳打腳踢,痛打了一頓,說「你盡講閑話,你為什麼對我母親講這么多啰啰唆唆的話?」這樣打了一頓,董永回來了。他看他母親不高興,就問她為什麼,她母親就對她的兒子說:「今天王寄過來把我打了一頓,說我今天跟他母親講他的壞話。」董黯一聽,也不出聲,就安慰他的母親說:「你不要生氣啦!他是這樣一個人呢,不要怪他了。」可是他的母親自從被這么一個壞孩子給打了一頓,罵了一頓,就生病死了。
母親死後,董永這回可發大脾氣了,「啊!在我母親活著的時候,我不和你打架。因我怕母親憂愁呢!現在你把我母親給害死了。」於是乎,拿著刀就把王寄給殺了。這個瘦婆怕她兒子被人殺了,果然被人殺了。殺了之後,董永拿王寄的頭,到他母親的墳前,放在一張桌上,叩頭焚香說:「母親!您不要生氣啦!他打您不是嗎?現在我給您報仇,我把他殺了,拿他的頭來祭奠您。」祭完,你說怎麼樣呢?他拿著這個人頭,就去自首報官,到縣政府去投案。說是:「因為他把我母親打了一頓,我母親就死了,現在我把他殺了,來祭祀我母親。現在官府怎麼樣斷我,我就怎麼接受這種懲罰,我不會逃避王法的。」縣官就判他終身監禁。終身監禁之後,偏偏遇著當時的皇帝大赦,所有的罪人都被赦免了,不追究他以往的罪過,他就被放出來了。放出來以後,做了很大的官。原因來自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現在研究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