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陽節的飲食文化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祈求神靈降福,並推行敬老活動,傳承孝道文化。
重陽糕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菊花酒
重陽節,你有吃糕飲菊花酒嗎?
『貳』 重陽節的傳統美食及風俗
重陽節 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傳統美食及風俗,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重陽節的傳統美食
1、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2、菊花酒
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西京雜記》記述,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南朝梁關均所撰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這足以說明重陽飲菊花之普及。在當時,人們將菊花酒視為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 傳說 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葯,其效更佳。製作 方法 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等中葯。下面教你菊花酒的做法。
3、羊肉面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和豬肉、牛肉相比,羊肉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膽固醇含量少,很適合老人食用。想讓羊肉面口感好,羊湯的熬制很重要,一定要熬到湯白如奶,肉要爛熟更利於老人消化。注重養生的古人講究秋季進補,而羊肉是最好的進補食材,因而重陽要吃羊。
4、螃蟹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說重陽蟹最美有兩層含義,一是重陽節前後,蟹肉肉質鮮美,蟹黃肥厚;二是重陽節是個孝心節,天漸涼了,給年邁的父母准備一套保暖衣,送上幾只鮮美的陽澄湖大閘蟹,沖上一杯暖暖的薑茶,讓老人家暖暖和和過秋冬。
重陽前後,也就是西北風起時,蟹才是最好的時候,雌蟹只只飽滿,雄蟹只只膏肥。那麼如何辨認陽澄湖大閘蟹呢?還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為陽澄湖的水草特別肥腴兼且是石質底,所以在陽澄湖爬過的大閘蟹肚腹潔白,蟹腳上長毛帶金,而且腿腳有力。那肉質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樣甘甜美味。
5、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一為花糕,一個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而成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後搗成泥,並准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著鋪一層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層澄沙餡後,最後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層,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細青梅絲拼成圖案,就成了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五層的栗子糕了。吃時,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面即可。
重陽節的風俗
重陽節又叫「踏秋」,是漢族傳統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是夾雜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的禁忌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的形成,傳說與漢代學道成仙的費長房及弟子桓景有關,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費長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從壺公入山學仙,能醫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嘗學於長房。一日謂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災,可作絳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禍可消。」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牛羊雞犬皆暴。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對這個 故事 也有記載。
費長房與弟子桓景的傳奇故事,在社會上造成了巨大影響,東漢以後,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成為民俗,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位民間的節日。
《周易》中,九為老陽,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周易》講究陰陽平衡,中和為貴,正如「否」卦一樣,兩個老陽相遇,也是不相往來和交通。
孤陽不生,獨陰不長,萬物不遂,不通不順。因此,重陽節不但不是個吉慶的日子,反而是個大凶的日子。為了這大凶的日子,重陽節多了好多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禍為宗旨的風俗,包括登高望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由於重陽節是個大凶的日子,人們在相互碰面的時候,不能說「節日快樂」。客家人更是禁忌 霜降 遇重陽,有「霜降遇重陽,十家燒火九家亡」之說,在重陽節,不能生火煮飯等。
重陽節的傳統美食及風俗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飲食習俗是什麼 各地傳統食物介紹
★ 重陽節四大傳統美食
★ 關於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美食好及做法
★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食物
★ 重陽節的習俗吃什麼
★ 重陽節傳統四大特色美食盤點
★ 重陽節的民間傳統習俗
★ 重陽節飲食習俗
『叄』 重陽節有什麼飲食講究呢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古人將九看作陽數,兩陽相重,故稱“重陽”。重陽正值暮秋時節,處在寒露與霜降之間,我國大部地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古人認為此時登高秋遊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孫思邈《千金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由此可見,登高野宴已成為中國先民在重陽節的一項主要活動內容。
重陽野宴始於何時,不得而知,據《荊楚歲時記》,在魏晉南北朝時,“九月九日,四民並藉野宴飲”。隋人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任一風俗都不是突兀出現的,而是前代傳統風俗的產物,漢唐九九重陽節的野宴,無疑傳承自先秦時。
重陽節自漢代以來就有傳統的飲食:飲菊花酒,吃重陽糕。菊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在漢族傳統習俗中,菊花象徵長壽,是生命力的表現。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並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為什麼在重陽節飲菊花酒呢?中國醫學證明,菊花葯性甘寒微苦,有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之功。菊花可食用,《本草綱目》載:“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葯,囊之可枕,釀之可酒。”菊花酒雖然達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確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葯用價值。
與登高相聯系的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漢晉時將糕謂之“蓬餌”。“餌”,《說文解字》釋為“粉餅也”。楊雄《方言》中又說:“餌,或謂之糕。”它是將熟米搗爛或先將米磨成粉子,然後做成糕餅。漢魏時,用麥粉製作的叫餅,用米粉製作的'就叫餌。“蓬餌”是用蓬草加黍米或秫米製成,蓬草是一種菊科植物,用蓬草只是取其香味。據隋代《玉燭寶典》雲:“九月食餌,飲菊花酒者,黍秫並收,以因黏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
唐宋以後,重陽糕的名目就多了起來,並配以棗子、杏仁、松子、栗子等輔料。造型也豐富多彩,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隨著社會文化的世俗化,人們更注重現實生活的順遂吉利,因此,無論是糕還是餌,這時都被賦予吉祥的含義:一是避邪,《西京雜記》說:“食蓬餌以祓妖邪”;二是“糕”“高”同音,古人將其視為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徵;就連重陽糕上的諸種飾物也有著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稱為食祿糕;糕上的棗、栗、獅子之類飾品,都是中國傳統的祈子象徵物,表示著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願望。
近現代以來,中國各地重陽時節食糕之風盛行,如《上海縣竹枝詞》雲:“九月登高例吃糕,樓登丹鳳上層高,幾家賞菊朋高會,幾供黃花百種豪。”在清代,上海地區以談家糕(俗名淡香糕)最為有名,它是重陽節時人們登高食糕的節令佳品,但後來逐漸失傳。現今如北京的花糕,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也是重陽節時人們品嘗享用的佳品。
如今,傳統重陽節早已發展出了敬老愛老的新主題,為此我們也應當為重陽節注入新的飲食文化內容,如有些地方請老年人吃羊肉面、雪梨粥等,為老年人開發出更豐富的養生糕點,並以新的民俗形式繼續流傳下去。
『肆』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要吃重陽糕、螃蟹、栗子糕、羊肉面、菊花酒。
1、重陽糕
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西京雜記》記述,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南朝梁關均所撰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九月九日……,飲菊花酒」,這足以說明重陽飲菊花之普及。在當時,人們將菊花酒視為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重陽節吃什麼食物好?
『伍』 重陽節吃什麼喝什麼 重陽節飲食習俗有哪些 養生
重陽來節飲食習俗有吃重陽糕自:
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義在裡面,比較吉利。
在重陽節的前兩天,人們紛紛用麵粉蒸糕,糕上插著彩色的小旗,點綴著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或者做成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名為「獅蠻栗糕」,這都是南宋時期臨安(今杭州)的風習。這些栗糕,恰是「我輩合登高時攜帶的佳點。」
北方的重陽糕,以發面花果蒸糕最為著名(又名發糕)。發面蒸糕是將麵粉發酵後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熟後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均在面糕上面,並呈饅頭狀。發面的重陽糕,松甜軟糯,十分味美。
『陸』 重陽節的傳統飲食都有哪些分別有著怎樣的寓意呢
重陽節我在我國承傳許久的傳統佳節日,是中國老百姓十分重視的一個節日。重陽節也像很多節日一樣竹貴日當日要吃的特色美食,那樣重陽節要吃什麼傳統食物?重陽節的價值和寓意你清楚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吃柿子風俗習慣,在中國民俗還有一種傳奇。據《奇園奇所奇》中詳細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出城私訪,這一天恰逢重陽節。他已一天未食,覺得挨餓口乾,當行到剩柴村時,只看見家家戶戶牆倒樹凋,均是兵火所燒,朱元璋暗暗哀嘆,一望環顧,只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採收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飢餓感,又寂寥時間一長而走。
『柒』 重陽節飲食習俗 吃什麼 飲食原則
重陽節 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也叫登高節,曬秋節,在重陽節有很多的習俗,那麼在重陽節的飲食習俗中,有哪些美食嗯?重陽節的飲食原則又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 飲食文化 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吃什麼
菊花
飲酒賞菊可是古人在重陽節的保留項目,請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還將菊花泡酒暢飲。要說做這個菊花酒也不難,用菊花加糯米、酒麴,按一般的釀制方法就可以製得一壇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去痿痹、延緩衰老等功效。
重陽糕
重陽糕又叫「撐腰糕」、「花糕」、「發糕」或「菊糕」,是用發面做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於甜品,也有加肉做成鹹味的。老人吃了重陽糕就不會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給老人吃重陽糕,讓老人腰桿硬朗精神好。在重陽習俗中,吃重陽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因為「糕」與「高」諧音,寓義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徵合家歡樂吉祥如意。
大棗
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除腥祛味,抗過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貧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補養佳品。
核桃
核桃是補腦的最佳食品,亦是補腎固精、溫肺定喘的食療品,對腎虛、尿頻、咳嗽等症有很好療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夠頭腦清晰、耳聰目明。
板栗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稱,既可以補脾健胃,又能夠補腎強筋,還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冬季節,每天吃幾顆栗子,有利於補養元氣,強壯腎精。
重陽節 飲食原則
飲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建議老人一日的食物組成:谷類150-250克,魚蝦類及瘦肉100克,豆類及其製品50克,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調用油30克,食鹽6克,食糖25克,少飲酒,喝足夠的水分。
食物宜雜
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類、蔬果、菌藻等多種食物,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色澤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質量宜高
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如豆製品、蛋、奶等都是質量高的食品,老人應當經常食用。還要注意多吃魚,少吃肉。糖的主要來源是主食和蔬果,盡量減少白糖、紅糖、砂糖等精製糖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