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叫魂

重陽節叫魂

發布時間:2023-03-08 11:39:39

A. 彝族人民過什麼節

楚雄是以彝族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居住地區,州內共有彝、漢、苗、傣、回、白、壯、僳僳、哈尼等26個民族。1981年楚雄州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議案,確定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為州內彝族的法定節日。自當年起,每年州里都舉辦歡慶火把節活動。

不僅楚雄州,在雲南省,各民族自治州的群眾共同歡慶主體民族的節日,已經成為一種慣例。在各族人民共謀發展的背景下,這種慣例被賦予了更多的經濟和文化意義,並產生了新的變化和特點。

最大的特點是民族節日的外延不斷擴展——節日不再是單純的慶祝,而是加入了對當地資源的宣傳、對民族文化的展示等諸多內容。火把節的策劃包括「創意楚雄、營銷楚雄、文化楚雄、激情楚雄、魅力楚雄、亮麗楚雄、平安楚雄」七大板塊,包含了第四屆中國彝族文化展演會、第五屆雲南民族民間文化博覽會暨2009年中國彝族火把節。一些配套活動在節日前後的較長時間內展開,使得節日歡慶氛圍更濃厚。

如楚雄火把節以「東方狂歡節」的名稱向外推介,相關的活動有80餘項。除了開幕式外,萬人火把狂歡、萬人放孔明燈、耍龍舞、軍樂演出、廣場交誼舞、彝族原生態祭火盛典、情歌對唱、通宵露天電影以及各種展覽等,持續時間從7月25日直到8月23日。

民族節日搭台、經濟唱戲成為另一特點。民族節日往往是旅遊者到來的高峰期,楚雄州多年來借彝族火把節成功推介了該州的其它特色旅遊項目。據楚雄州旅遊局的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州旅遊業總收入突破了16億元大關。在本次楚雄火把節期間,一系列招商引資、房地產交易會也將「搭車」舉行。

民族節日還是民族融合和團結的盛會。在民族節日舉辦時,各民族群眾都紛紛被吸引而來。就楚雄火把節而言,8月14日後的三天內,是整個節慶活動的高潮期,屆時賓客盈門,各民族的群眾共享節日歡樂。據楚雄州委宣傳部介紹,每年的8月14日,街上人山人海,不僅路難走,高峰期連手機都打不出去。

據了解,楚雄火把節還邀請了貴州、四川、廣西等省區的部分彝族群眾參與活動,使楚雄火把節變身為一次全國彝族風貌大展示的活動。

B. 葬禮有什麼過程啊

要看你是辦葬禮還是參加葬禮了
參加葬禮么,先去殯儀館哀悼,然後等屍體火化完畢後,吃豆腐飯,結束
要是辦的話,要先租個廳,出死亡證明,買骨灰盒……很多事啦

C. 叫魂怎麼叫,說具體一點。

亦稱「喊驚」、「喊魂」等。舊時漢族信仰民俗。流行於全國大多數地區。古代認為,人有疾病將死,魂魄離散,須招魂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壽,因而有「招魂」之俗。 叫魂是母親的專利,一般都在晚飯前後。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點燃之後就開始喊,喊的時候要帶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嚇掉魂回來了沒有?」狗娃媽門外喊,狗娃爹在睡房裡答「狗娃嚇掉魂回來了。 」門外的人喊一聲,睡房的人應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數八腔。喊聲由低到高,悠揚高昂,顯示出父母對受驚嚇的孩子關切的心情。 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麼根據?從心理學角度,又該如何解釋? 有時,掉魂這種現象並不一定能用科學解釋。 「叫魂」體現了大人對孩子的關懷之情,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徹底的安全感 朋友丹丹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叫魂經歷;「我小時候也被母親喊過魂。那時我有四五歲,因為纏著正在工作的爸爸,爸爸百般解釋都沒有用,一氣之下,爸爸抱著我往機井房跑去。來到機井旁,我看到深不見底的井底,聽井底的青蛙『呱呱』的叫聲,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連聲說:『我不鬧了。』第二天我即不吃不喝,神情恍惚。媽不住地埋怨爸,最後他們決定為我喊魂。我躺在床上,聽媽在門外焦急的喊聲,爸爸坐在床邊,一隻手摸著我的額頭,一隻手握住我的小手,不時地給母親應腔。心裡頗受安慰,覺得爸爸媽媽那麼親我疼我。第二天又吃了媽給蒸的雞蛋羹,不到中午又活蹦亂跳玩去了。現在想起父母那時呼叫的聲音,心裡還湧起一陣溫暖。那是一種徹底的安全感:孩子,不用怕,爸爸就在你床邊,媽媽也快過來了。」 孩子受驚嚇後,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會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幾天,孩子自然會好。假如「魂」真掉了,又豈是你叫的回來的?「叫魂」只是表達了大人對孩子的關心和寄託。在孩子方面,通過「叫魂」這件事,他或她就會想,我家裡人是很喜歡我,關心我的,心理上會得到極大的安慰,逐漸會忘卻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驚嚇之後,大人不聞不問,甚至呵斥之,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深深受到傷害,並認為大人討厭他,從而會對父母或其他家人產生仇視。因此,「叫魂」能使孩子更熱愛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健康的親子關系,有利於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 中華民族很早就注意到了幼年經驗對人的個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響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講「叫魂」,我們中華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兒時期受到的心理創傷,如果當時沒有及時有效地治療,可能會影響他的人格健康發展,這種創傷的影響會潛伏在他內心深處,可能導致成為日後神經症疾病的根源。 孩子和大人在認識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創傷並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評判,並非以成年人的體驗為標準的,而是從兒童眼裡看的,是幼兒的自我評價,有些事在我們成年人來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兒眼中卻非同尋常。被狗嚇了一跳,對大人來說,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在小孩心裡,卻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中國自古便有「三歲看七歲,七歲看終生」的說法。幼年的創傷經驗若當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被潛抑到無意識中成為日後患病的症結或根源。 「叫魂」是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叫魂」這種民俗現象,剔除其不合科學的成分,並發展,便可把它轉化為一種科學的兒童心理治療方法了。這樣對於受到意外驚嚇的幼兒,我們可以採用請幼兒父母或幼兒最信賴的人,站在兒童的角度,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科學地來解釋這類事件,並輔以最親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在日後遇到同類事件時,不但不怕,並知道如何去應付。如果所受創傷程度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輔以較輕量的葯物治療。或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以消除健康人格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日本民俗中的叫魂叫魂 (Tamayo) 一種在人臨死或死後立即呼其名字使之蘇生的方法。這種方法遍布日本各地,但是現在只是留在老人的記憶里了。叫魂的方法有的是在枕頭邊對著死者呼喚,也有的是在屋頂等高處呼喚,還有的是對著高山、大海、水井等呼喚。在屋頂上叫魂,往往是在脊檀上摳個空洞或剝下一塊瓦片以便呼喚。反復叫魂時,除大聲地呼喚其人的名字外,還要敲打量斗的底部或搖動死者的衣服,然後用斗笠和簸箕招魂。尋找迷路或失蹤的孩子也有用類似的辦法。這種方法是叫回脫離身軀的靈魂、使之復生的手段。在日本古籍中已有這種記載。[1] 陝西北部民俗的叫魂 在陝西北部榆林地區,有一種傳承多年的民俗:叫魂。 當地人認為:人的魂魄一定要附在其主人的肉體上。如果一個人因受到驚嚇或者魂魄受到什麼引誘自行出走了,魂魄出走而身體尚留在家裡的人就會表現出演神恍惚,心神不定,煩躁不安等異常狀況,丟了魂魄的人要採取措施, 就是叫魂,把丟魂人的魂魄叫回到其主人的肉體上。 叫魂多在晚上進行,一個人叫一個人應答,而被叫的人必須待在家中。具體方法是:由一成年人擔任叫魂人的角色,需要在肩頭搭上丟魂人的一件衣物,首選紅色,還要在衣服的口袋裡放上紅棗。叫魂人選好地點,一般在離家不遠處,先面向西方叫三次:「某某回來!」,應答人回復:「回來了!」,叫三次後轉身向家的方向走,每走一步叫一次,應答人緊隨其後回答一次。一直邊走邊叫到丟魂人的面前,然後叫魂人取下搭在肩頭的衣物在丟魂人的頭頂轉圈口中念念有詞,之後將衣物口袋中的紅棗拿出讓丟魂人吃下,這樣就算是把魂魄叫回來附在其主人的肉體上了。 叫魂多針對生病的人,但在年三十的晚上,無論是否生病,大多數人都會叫魂,尤其是父母給孩子叫,叫魂的地點也略有不同。一般是父親肩搭孩子的衣物左手拉著門閂,左腳跨在門檻外,右腳在門檻內,對著門外先叫孩子的名字回來三次,當然,每叫一次家中的母親都要應答:「回來了」,然後轉身走一步叫一聲來到被叫魂孩子的面前,接下來的儀式和以上內容相同。

D. 你知道葬禮都有那些具體過程嗎

中國傳統葬禮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混雜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隨著現代化帶來的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現在的華人葬禮更是參雜了各宗教(佛教、道家)、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如日本)等,傳統治喪儀制,如喪儀、喪服制、孝服制等傳統已被『簡化』,依儒家制者已鮮有見聞。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道士、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守孝:按儒教的傳統[1],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掃墓:親友於清明節、抑或重陽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喪服:清朝時,中國人(特指漢人)因為穿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而被大批殺戮,可參照「剃發易服」條目。經過百年抗爭,最終:活人不許穿,死人可以穿。於是在大約三百六十年前,漢族人死去之後,才可以脫下別族的長袍馬褂,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並在臉上蒙一塊白布,表示無顏見地下的列祖列宗。現在的喪服既是中國傳統服裝之一。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叫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勸兄弟尊重岳父母 瀏覽:221
2018機關離退休人員漲工資 瀏覽:437
哪些證明不用開養老機構 瀏覽:453
微電影孝順的兒媳 瀏覽:224
40高血壓如何養生 瀏覽:372
老年人查白帶棉簽上有血是什麼病 瀏覽:428
北京老年痴呆亂發錢 瀏覽:924
台灣長壽村電解制水機 瀏覽:882
投資敬老院國家有補貼 瀏覽:204
敬老院老人和員工掃雪怎麼寫 瀏覽:133
榮縣養老保險查詢電話是多少 瀏覽:394
為什麼現在的老人很少說話 瀏覽:920
孝敬父母太好 瀏覽:908
怎麼見女朋友的父母 瀏覽:591
養老保險去世了 瀏覽:955
下井多少歲退休年齡 瀏覽:241
教師退休工資一直領到什麼時候 瀏覽:917
長壽湖的名字的來源是什麼 瀏覽:761
對父母寒了心怎麼辦 瀏覽:687
中年女性體檢什麼時間最好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