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公婆不孝有報應嗎
對公婆不孝有報應。
我現在記得非常清楚小時候奶奶講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婆媳二人,媳婦不孝順婆婆,每天用喂豬的瓢裝滿豬食給她婆婆吃,後來她婆婆死了,家裡也不養豬了,這個媳婦就想把這個瓢扔了不要。
結果讓她的兒子撿了回來。她問她兒子為什麼要撿回來。她兒子說:「媽媽,等你老了,我也好用這個盛飯給你吃」言傳身教很重要,因為在孩子的心裡,並沒有感覺他媽媽做的有什麼不妥。
你對公婆的某種行為,你邊的親戚朋友,甚至街坊鄰居也都會有所耳聞。久而久之,你的人品也會因此而受到質疑。以至於身邊的人慢慢地都會離你而去,到時候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你將舉步艱難。難道這不叫報應?
B.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女性性情應柔美如水,這樣才會旺夫貴己,錢財運氣自然隨之而來;女性若性情強硬、兇悍、氣勢壓人、頑固偏激、心存報復怨毒,咬牙切齒、怒目瞪眼、結果只會傷人費己,克夫賤己、福報盡失、容貌枯憔。)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
前言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小至國家之強盛,社會之祥和,小至個人生活之幸福,事業之興旺,身體之健康,均有賴和諧的家庭為基礎。
本書是根據我國近代著名農民思想家、教育家王鳳儀先生和釋仁煥導師多年的語錄、著作與講座之精華整理而成。文中用質朴的語言,從倫理道德、傳統禮教等方面,講述每個人在家庭中應盡的本分;號召大家各行其道、各正本位,與家人和諧相處的基本道理。什麼是和諧?和是互相尊重,諧是互相禮讓。在這家庭倫常中,我們只能對照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拿這倫常道來對照、指責我們身邊的人,必定適得其反。在家庭中,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對父母來說,「不管子女孝不孝,但看自己慈不慈」;對子女來說,「不管父母慈不慈,但看自己孝不孝」,這樣一家人就能和諧相處了。在舉國上下齊心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今天。這本書或許對您和您的家庭有些許的幫助和收益。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老人道
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2、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3、福德具足、溫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贊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5、不要管閑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6、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7、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8、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9、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
10、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11、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12、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
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15、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將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
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父母道(中年道)
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
2、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5、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兒女缺乏。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7、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庄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8、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於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11、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13、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夫妻道
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愛為根。
2、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的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
3、有緣愛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本分。成全對方、完善本分。啟蒙對方發揮本分。不管束對方的自由權,應給予對方快樂,不應給對方煩惱。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對方的生理和心理。
4、愛的標准:真愛無私,覺愛無架(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
真愛無私:尊重對方,不給對方添麻煩。
覺愛無架(價):不抬高身份,不把愛當作買賣。明白對方好處,贊嘆對方好處;理解對方的難處,原諒對方的過。如對方有過,能啟蒙指導對方改過。
博愛無條件:不管人,不束縛對方。給對方自由權。
實愛無成見:真信不疑,不要懷疑對方。
能做到這些,就會家和萬事興。
5、愛是和諧的緣起,也是和諧的總綱,沒有愛不可能建立和諧的家庭。
6、夫妻結合有三因緣:第一,是為了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第二,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世界留下一個好的人根;第三,是為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雙方的父母,讓老人放心、歡喜。
7、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補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8、本來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記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認真把事情有做好;反過來,丈夫也要這樣做。對方做不到的自己補上去。這就是互相補漏。
9、成家後,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兒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後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0、丈夫多照顧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給老人買東西,應該是女婿親自給岳父岳母,媳婦親自送給家公家婆。
11、男女平等是指權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禮節上絕對不能平等。
1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陰陽各有其位。男子以剛正為本;女子以柔和為本。「剛」是不動性(不發脾氣),「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
13、夫妻鬧矛盾,一是違背天地賦予的恩;二是違背父母賦予的情;三是違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緣。違背生命本分的因緣,生命就失去正報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4、夫妻道,也就是陰陽道,夫義婦順,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還能家齊,子孫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樂。
15、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諧。
16、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絕不怨人。意界夫婦是快樂的,夫領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絕不生氣。心界夫婦是禮儀夫婦,就會相互管轄啦!身界夫婦,是打罵夫婦,攪擾一生。
丈夫道
1、男子漢大丈夫要說話算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說到做到。
2、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3、男人屬陽,陽即無私。無私就是表達對一家的愛。
4、有私心就會暗中做違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煩惱,這種不是好男人。
5、男人要「剛」。剛不是打人罵人,打人罵人的男人是無能的男人。
6、「剛」是不但不打人罵人,而且被罵也不回答、不反駁、不煩惱,如如不動,被罵也不動性(不發脾氣)才是剛。順逆當頭,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弱夫也叫懦夫,撐不起家庭。唯唯諾諾,說而不做,不敢擔當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專聽女人指揮。
9、暴夫則非打即罵,不講道理。不明白自己責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為。
10、丈夫則勇於承擔一家的責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過錯反過來自己生慚愧心。
11、為人丈夫,要從「三綱」上定住位,三綱是指性綱、心綱、身綱;不動稟性(不發脾氣)為性綱;不起私慾為心綱;沒有不良嗜好為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綱」是領的意思,必須要把女人領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兒女。
12、男人是一家的棟梁,要能明理,有志氣,領妻不管妻。
13、如果男人做到位,則家中少災難;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則家中多災多難。
妻子道
1、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
2、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3、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合五色調五味,原質總是不變。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處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認不是,是為女人的本分。
4、女人多事,男人無聲;女人不柔,家財不旺。
5、不要剛暴,不要急躁,不要羅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應助夫不累夫。
6、為人妻,自要先從「三從」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從」是指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怎樣才是「身從情理」?應做的事,親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兒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難。做後也不生氣、不埋怨、不後悔。「心從道理」:指除去爭貪攪擾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報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導兒女?心存全家的好處,所行之事,自然處處合道。「性從天理」:以不動秉性為主,還要化除稟性,圓滿天性,方能厚德載物。
7、女人有三婦:悍婦、弱婦、媳婦。
8、女人剛暴,管著男人,精神上欺壓男人,說話像打雷一樣,非常強悍,一手遮天,叫悍婦。這種家庭陰盛陽衰,丈夫會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來的小孩也不中用。
9、女人什麼事也不做,全部依賴丈夫、依賴父母,叫弱婦。
10、女人好吃懶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掃把星,悍婦和弱婦都不是媳婦。
11、媳婦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對人人平等、和氣,齊滿一家的福氣。
12、媳婦當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樂,意為根,托滿家,和顏悅色。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兒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無內顧之憂,能報效社會,立身行道,揚名顯親。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會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業。才能家道長久,福祿長享。
13、一個家庭是否安樂,是否安靜,是否興旺發達,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
婆媳道
1、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2、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
4、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5、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知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作難。
6、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凈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7、每個家庭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婦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
8、說話常提兒媳長處,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兒媳如有過錯,婆婆趕快兜過來,先寬容,後在背後指教她,千萬不可與她吵鬧,媳婦自然會感恩、報恩。
9、當媳婦的,愛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愛自己的公婆。明白沒有公婆就沒有自已親愛的丈夫。體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勞碌,費盡心力,才把兒子養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對婆母言行產生怨煩。
10、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雲: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11、婆母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當媳婦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報。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對老人盡孝等於自己不要福報,也不會有福報。
13、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14、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鬆土。
15、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發達。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
子 女道
1.子女是一家的天貴星,以孝為根。
2.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不讓父母擔憂,是最大報恩。長至成年,要盡心盡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作為子女,應以盡孝為己任。能承祖業,弘揚家風,立志超過前輩。
4.給老人物質上的滿足,那是一種義務,還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份,給父母放心,不給父母添麻煩,不看父母的過,才是真正的孝。
5.「順」,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讓父母安樂,放心。即使父母明顯是錯的,也不當面頂撞。父母有過,不但不埋怨父母,還把父母該做的事情也完善起來,這叫做為父母補漏。
6.父母有過,子女能為他們補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貴星。若一味順從,難免陷親於不義,也不算真孝。
7.我們的生命降臨在這一家,等於是和這一家的生命有緣。好是你命中的福報,壞也是自己的緣份。有痛苦有煩惱,是這一家在成就你,磨練你,成全你了自己的果報。同樣要感恩、報恩。
8.不管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不孝。
9.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盡孝,必須清三界。
10.「孝親必得孝親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說。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養父母之身。孝心要處處順父母的心,父母所愛何物,我必愛之;所近何事,我當奉行之;所親何人,我當敬之。孝性務要使老人天性和樂,面無愁容,不使老人動性,含飴弄孫,以樂天年。
11.孝分有理孝、事孝、心孝:理孝,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事孝,就是盡己所能為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需要;心孝是原諒父母的過,是大孝。
12.給父母吃穿是孝身;讓父母順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樂,不令父母操心,這是孝性(性界)。
13.子女不孝,就不會有福報。埋怨家裡窮,就會窮上加窮。
14.子女孝順,父母自然就長壽;父母長壽子女不孝順,那就給父母一生帶來很大的煩惱,這樣的子女成了敗家星了。
15.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樂,為盡孝;老人臨終能令其安詳含笑而去,算是盡孝盡到頭了。
兄弟姐妹道
1.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輔星,以義為根。
2.「義」就是無條件的幫助,不惜一切代價。一人有難,其他人要到位幫助,條件好的應該盡量幫助條件差的。
3.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會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勢單力薄,孤立無援。若兄弟姐妹間不能相親相愛,父母一定憂心,孝道仍不能圓滿。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
4.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幫助、相互補漏。
5.得到兄弟姐妹的幫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報恩。
6.兄長是半個家長,要以身作則,助父立業,協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繼祖先德。
7.兄長對弟妹要像父母一樣有愛心。
8.當弟妹的應該把自己的兄長當作長輩。兄長做不到位的要為他補上。
9.不傳是非閑話,不怨兄長父母。
10.活潑節儉、受命不辭,義所當為則盡力而為。
11.發心學習全家人的德行,把優良家風發揚光大。做得到,一家就興旺。
12.成家後,不要攀比財富,要互相競比家風,一家比一家做得好。
13.兄弟姐妹之間不要為家產而你爭我奪,也不要因為娶新婦後傷兄弟情誼。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盡,累及孝道。傷手足天倫之至情,便是逆天,將來定受天罰。
姑娘道
1.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欲世界好,國家好,社會好,家庭好,必從姑娘身上好。
2.欲當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
3.姑娘是一家之貴星,以志為根,性如棉,提滿家。
4.以志為根,就是立志不爭不貪,立志孝雙親,敬哥嫂,愛護侄男侄女。
5.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潔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軟,性子不許暴躁;
6.如棉花之溫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綿長,不要退志。
7.任何事皆可做,沒有挑選,沒有分別心,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
8.姑娘在家是半賓半主,要心知眾人的好處,能提起全家人的和樂精神,結一家的緣。
9.姑娘是和諧婆媳關系的門軸。遇到婆媳不和時,要兩面勸解。在母親面前說嫂子的好處,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體解嫂子,提到平日母親的好處。
10.這樣在母親面前盡了孝道,在哥嫂面前盡了悌道,一家歡喜,就是提滿家了。
11.如在家好多嘴多舌,不但不知、不會平息是非,反而擴大是非,鬧得一家不和,雞犬不寧,就成了踢滿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
12.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一定能當好媳婦,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樂,真正是喜星臨門。
13.後來有了兒女,自然會教子成名,能為良母。
14.老了一定會當老太太,也能兜滿家,為一家的福星。
15.姑娘道明白了,會做了,則本正源清。
16.做姑娘時,預先把做媳婦的道理練習明白,才能把握將來婚姻的幸福美滿。
17.父母對於女兒,是至親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兒的言語行為,十分自由,而不受拘束,加上女子的天性,弱於自製,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愛撒嬌,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總是順從她,免不了養成嬌惰的習性,有所要求,一不從意,便負氣使性,不達目的不止。若成家後,仍執嬌惰習性,必然導致家庭矛盾產生,自己也痛苦萬分。因而女兒在父母跟前時,先要學會侍奉翁姑的道。
18.姑娘在娘家,對於經濟方面,不負責任,若崇拜享受,養成奢侈的習慣,到自己組建家庭,對於家庭經濟,是負絕對或相對的責任。但由於自己奢侈浪費的習性不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時期,養成簡朴的生活習慣,培養勤儉的美德,是構建未來幸福美滿家庭的基石。
19.當姑娘時,就應練習家政。如經濟的支配,家務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導等等,都是將來成家後必須面對和承擔的,也是自己本分內的責任。若自己一味嬌惰迴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將來吃苦受罪的還是自己(姑娘)本身。
朋友道
1.同道者為朋,同義者為友。
2.君子交朋友在道義,小人交朋友為權利。
3.能勸善規過,是為道義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勢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4.利是害義的,勢利之交,斷乎不能長久。
5.常言道:「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因此我們要親近有仁義道德的益友,遠離只知花天酒地的損友。
6.與朋友相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
7.如果一味濫交,不分善惡是非,隨波逐流,就會受損友之累。
8.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還能明善改過,不但能改正自己,還能用道義把朋友度化過來,盡了做朋友的道。
9.責善乃朋友之道,但責善朋友要適可而止,否則友不歡己不樂。朋友數,斯疏矣。
10.欲先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說話才會發生效力。
11.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12.朋友相處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適當的空間很重要。
13.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四海之內皆兄弟。
C. 對公婆不孝有報應嗎
報應很大。
而最明顯的是後代不孝,淘氣,不成材。
這是最明顯的。你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不孝,結果遭報應的故事。
不過現實中,很多人不是太惡,所以報應不太明顯而已。
-
我說一個身邊的故事。
一個老闆娘,白手起家。對朋友,下屬非常好。
朋友借錢(不過她是結交那種信得過的朋友)直接把銀行卡給朋友了
告訴,將來還錢的時候,把銀行卡給他。
做人就這么仁義!
但是有一點就是對自己親生母親如同仇人,什麼損罵什麼。
而這個人也頗有因果味道。
前幾年此人財產幾百萬吧,而且兒子是重點高中前三。被保送清華北大。結果去了國外的名校。學校貌似獎勵50萬把。
但就是前幾年,她母親突然一場大病,他破財幾十萬。
在我看來因果不爽。
仁義,上天自然賞賜,
惡口罵娘,自然也有報應。
不過,她罵歸罵,母親有病,錢財,此人沒有怨言。這樣看來,此人估計還會興旺下去。
不過孝為第一福基。她平時那麼氣母親,不知道她的興旺還能持續多少年
D. 自古就說女人一定要孝敬公婆,到底為什麼要孝敬公婆,比對自己親媽還好
自古就說來女人一定要孝敬公婆,自為什麼要孝敬公婆,比對自己的親媽還好。
要說咱們中國人從古道今就有這個傳統,要孝敬長輩,其實也不是象你說的比自己親媽還好。
我覺得為人都有兩層父母,咱們做小輩的自己的父母從小把咱們養太容易,等到老了走不動時,須要兒女照故的時侯,我們都會孝教父母。
要說公婆也一樣,他們雖然沒養我們,但是他養你老公了,給他娶了老婆,有的還為他們帶孩子,也很辛苦。我們做為兒媳婦兒孝敬他們也是應該侈。
打比方說,你家有哥哥或者弟弟,他們有了老婆你說是孝敬你父母好呢,還是不孝敬你父母好呢。
所以說我們做小輩的,該孝敬老人多時侯還得孝敬老人,你孝敬你的公婆,你老公也會孝敬你父母的,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你付出了,他也/就會得到回報的,道理是一個樣。
E. 孝敬婆婆是本份該怎麼做呢
首先從心裡去承認她也是你最親的人,是長輩
你愛你的老公,你也愛你的媽媽,你是你媽媽辛辛苦苦十月懷胎到帶大成人,又培養做了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他的媽媽也是一樣的,請換位思考,所以你更要從心裡去承認婆婆也是你最親的人,而且更長時間和你在一起生活。
2
/7
做一個有愛善良的女人
不要太自私,做一個有愛的女人,那樣活得輕松,不管你現在多麼地成功,而且是女強人,但是她是你的長輩,你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她,因為是她帶給你最愛的老公的生命,你也是一位母親,你的兒女在看著你的一舉一動,你是兒女的一面鏡子,所以必須做一個有愛善良的女人。
3
/7
最好和婆婆在一起生活
這個可以和你的男人商量一下,如果他願意而且很想盡孝把母親帶在身邊,請聰明的女人答應你的老公,千萬不要找理由拒絕,多個人在一起,其實還多一份快樂,也會讓你的生活更充實。她還會幫你看住家和兒女,你好好對你的婆婆不拒絕你的男人的要求,你的男人會更愛你,你的兒女以後也會像你學習,也不會拒絕以後和你一起生活。
4
/7
像記住自己媽媽一樣記住婆婆的生日和節日
不要只記得自己媽媽的生日和節日,婆婆的也一樣要記得,在手機里把四位老人的生日都記下來,一視同仁,你這樣做會讓所有人贊你是個合格的女人,聰明的媳婦,孝順的女兒,你的父母也會為你而驕傲。
5
/7
經常陪老人出去走走
不要老呆在電腦前,也不要總玩手機,上了一天的班了,也要放鬆自己了,帶著自己的婆婆和兒女,一起到外面走走,對自己的身體也有好處,給老人和兒女也帶來快樂,你的男人也會更疼愛你。
6
/7
婆婆發脾氣了不要和她頂嘴
有時老人也會發脾氣的,不要在她氣頭上和她頂嘴,等她凈下來後,再好好談談,相信沒有人不講理的啦。也可以和你老公說說,讓他去化解不愉快。
7
/7
做一個會做飯的女人
如果你燒菜已經有一手,就常常抽時間為婆婆和家人做做飯,如果不會也要多多學習,會做飯的女人才是完美的女人,老人辛苦了一輩子了,我們現在盡盡孝也是應該的啦。說真的老人是不太喜歡去外面的餐館吃飯的,還是樂意自己家裡吃飯。
F. 從因果報應,對公婆不孝,講人是非,是否有報應
報個毛應,那也得看是什麼樣的公婆啊,倚老賣老,唯恐天下不亂,破壞小夫妻關系的老人,沒罵他們老不死都不錯了。不是所有老人都值得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公婆沒生沒養兒媳婦,沒有誰欠誰的,只有相互的。
G. 做為一個女人很不孝順公婆會有什麼後果
會讓老公與她的距離越來越遠,除非那個兒子也不是個東西。否則,婚姻不會圓滿。
H. 孝順公婆和善待公婆的區別
為何從古到今都說要孝敬公婆?這三個理由,做媳婦的可別拎不清楚
1、孝敬公婆是兒子、媳婦的共同的本分
靜靜的公公很早就去世了,婆婆一直和他們一起生活。後來,婆婆因為腦血栓後遺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靜靜為了照顧婆婆,辭掉了工廠的工作。她找了一點手工活,拿回家裡做,方便照顧婆婆。掙的錢少了很多,還要端屎端尿伺候一個腦子不清楚的病人。有很多人為靜靜覺得委屈。
可是,靜靜自己卻說:「婆婆辛苦了一輩子省吃儉用,還帶大了我的兩個孩子。雖然不是生我養我的人,卻是這個家裡最大的功臣。」天氣好的時候,靜靜就會把婆婆抱出來,曬曬太陽,推著輪椅出去轉一圈。婆婆呵呵傻笑:「你這個大嫂子,對我真好!」
為什麼一定要孝敬公婆,有的兒媳婦會說:「公婆養大了兒子,可沒有養大我,所以我沒有義務照顧他們。」如果沒有公婆養大兒子,哪有你今天的老公?夫妻本就是一體,老公和老婆的責任根本就分不了那麼清楚。假如讓你的老公一個人照顧他的父母,影響他的事業,整個家庭的損失不就更大了。
公公婆婆奮斗一生,大部分的積蓄都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了,女兒得到的就很少。所以,從物質上講,兒子媳婦的小家庭是公婆一手扶持起來的。等到他們老了,兒子媳婦都有義務為他們養老。
2、孝敬公婆,做孩子的榜樣。
劉大爺今年70多歲了,他的三個兒子都很不孝順。老人自己住在養老院,兒子媳婦都很少來看望他。過年了,很多養老院的老人都回家過年,只有他孤零零地,沒有人來接。一些知情老人們都說:「他也是活該,年輕的時候,他對自己的爹媽就很不孝。」
「百善孝為先」,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年老以後,孩子們可以承歡膝下,盡享天倫之樂。孩子孝不孝順,不是天生的。孩子從小就從生活的一點一滴,模仿父母的為人處世。所以,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將來孝順,首先自己就要做一個孝順的人。身教勝於言傳,如果你自己不孝順,孩子將來模仿你,做出什麼不孝的事情,也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得任何人。
3、孝順公婆,夫妻感情更好。
琳琳兩口子又吵架了,為什麼呢?原來是婆婆過生日,老公偷偷給婆婆買了一件大衣。鄰居跟琳琳說:「你們兩口子真孝順,兩千多給你媽買件大衣。」琳琳並不知道這件事情,回家就跟老公吵起來:「給你媽買那麼貴的衣服,為什麼不告訴我?」老公也很生氣:「告訴你,你能讓我買嗎?你自己買的衣服,衣櫥都快放不開了,你什麼時候給我媽買過?」琳琳和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連離婚都提上了日程。
夫妻之間的感情是需要用心經營的,很多夫妻因為老人的事吵架。兒子和自己的父母怎麼能沒有感情呢,老公想要孝順自己的爸媽,老婆如果攔著不讓,就會爆發家庭矛盾。媳婦和婆婆吵架,老公就成了「夾心餅干」,這個滋味怎麼會好受?所以因為婆媳矛盾,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例子也有很多。
孝敬公婆不僅僅是義務,也是維護夫妻感情的手段。一個孝順的媳婦,家庭生活更幸福。你對老公的父母好,他才會加倍對你好。整天因為一點小矛盾就爭吵,這樣的生活誰都不會愉快。
孝敬老人是子女的責任,不管是自己的爸媽,還是公婆岳父岳母,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時候後悔。
64
I. 一位媽媽的泣血懺悔!!―――若要小兒保平安,當孝行無虧
《地藏菩薩本願經》雲:「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 《父母恩重難報經》雲:男女有病,父母驚憂,憂極生病,視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成,反為不孝。尊親與言,不知順從,應對無禮,惡眼相視。 佛告阿難:「不孝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此大地獄,縱廣八萬由旬,四面鐵城,周圍羅網。其地亦鐵,盛火洞然,猛烈火燒,雷奔電爍。烊銅鐵汁,澆灌罪人,銅狗鐵蛇,恆吐煙火,焚燒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難堪難忍,鉤竿槍槊,鐵鏘鐵串,鐵槌鐵戟,劍樹刀輪,如雨如雲,空中而下,或斬或刺,苦罰罪人,歷劫受殃,無時暫歇,又令更入余諸地獄,頭戴火盆,鐵車碾身,縱橫駛過,腸肚分裂,骨肉焦爛,一日之中,千生萬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獲斯罪。」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雲: 復次文殊,我滅度後,濁惡世時,一切眾生,不孝五逆,無慈悲心,而於父母,無恩愛情,而事六親。爾時行道天王繞四天下,種種音樂,將諸眷屬,於三齋月,至閻浮提,若有一切眾生橫被諸病,行道天王為除惡鬼,令得除愈。眾生不孝,嫉妒造惡,行病鬼王即以惡氣噓而病之,令得瘟疫一切重病,若熱若冷,虛勞下瘧,邪魔鬼毒及惡癩病。若能於歲一日,燒香散花,清凈身心,書寫是經,乃至七日,請佛迎僧,清齋讀誦,以是善根,終無疾疫,無疾疫故,得長壽命。 ~~~~~~~~~~ ~~~~~~~~~~~~~~~~~~~~~~~~~~~~~~~~~~~~~ 知道悔過就好,到佛前虔心懺悔,如能捐錢給寺院或放生,或助印經書,功德全部迴向老人和孩子,相信一定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護佑,身體健康、福壽綿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