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登高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古人的山嶽崇拜
《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採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溫乾旱,山間密林可避高溫炙烤;洪水襲來,攀上高山可躲滅頂之災。此外,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
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持此觀點的人還將「崇」字本身作為旁證:崇,形聲字,從山,宗聲。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對山嶽而言,因為「山」即高山,「宗」為神聖。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蘊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登高「辭青」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❷ 重陽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那麼重陽節還被被稱作是什麼節呢?重陽節還被稱作是「登高節」或者是「老人節」,重陽節在農歷的九月初九,兩個九相重,還被稱為重九,在重陽節的時候有著登高的習俗,這也是登高節的緣由。另外,農歷九月初九當中的「九九」與「久久」諧音,也有著長長久久的含義,所以在這個節日也有祭祖和敬老的習俗,這也是很多人稱重陽節為老人節的原因。稱呼縱然不一,這其中的含義確實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
❸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什麼
在中國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因為「九九」重陽與「久久」諧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因此,重陽節寓意深遠,自古以來,人們就對重陽節懷有特殊的感情。(3)重陽節比喻成什麼擴展閱讀: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
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一步在法律上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作為老年節。
❹ 重陽節的象徵意義
重陽節來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自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為陽數,象徵吉祥、幸福、光明。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❺ 重陽節的寓意
重陽節的主要意思就是雙陽相合。
在古代九是一個陽氣十分旺盛的數字,兩個九在一起邪氣是很旺盛的,因此在這一天大家的習俗就是插茱萸,賞菊花,還可以喝一些菊花茶。
但千萬要注意,不能贈送自己的親人菊花,菊花大多數都是用來悼念死去的親人,如果送給親人的話意義不太好,重陽節意義就是祝福親人永遠平安。
重陽節習俗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放紙鳶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鳶,線愛長」。紙鳶就是我們所說的風箏,廣東、福建等地一直保留著重陽放風箏的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❻ 九九重陽節的象徵寓意
九九重陽節的意思: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節各地習俗:
【廣東】古時廣東地區於九月九日,多建九皇會以禮斗。廣州過重陽節,民眾登白雲山,賞秋、健身。吳川地過重陽節,享宴高會,擺敬老宴。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賽神酬願。陽江市過重陽節放紙鳶。
【港澳】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在港澳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廣西】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是嶺南風俗之一,慎終追遠、顧本思源的傳統數千年來沿襲至今。
【福建】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相傳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升天之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❼ 重陽節象徵什麼
節日意義:敬老感恩、飲宴祈壽、登高健身。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回月初九日,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7)重陽節比喻成什麼擴展閱讀:
提到重陽節,廣為人知的或為王維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實際上,1988年我國就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
傳說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都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的生命,他自己也因病
❽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什麼
說起 重陽節 的時候人們都不會覺得陌生,因為這個節日也被設立為了我國的敬老節,那我們知道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什麼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什麼,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什麼
生命長久、健康長壽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的 其它 別稱是什麼
重九節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所以重陽節又叫重九節。
踏秋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相對應。依據傳統,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在變化,但是重陽登高依然盛行。
菊花節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重陽賞菊之風盛行,所以重陽節又叫菊花節。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登高節
因為重陽節最重要的風俗活動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為什麼要登高呢?一種說法是因為重陽節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還有一種說法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在《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
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歷史最為悠久的習俗之一,登上高山,俯瞰眾生,感悟自然悠然之氣,放鬆心情,豈不妙哉。重陽登高還有兩個說法,一是人們對山嶽的尊崇歐冠,二是源於恆景登高避災殺瘟神一說。
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中葯果實,有驅蟲辟邪的作用,食之可消食治寒熱,所以人們在重陽登高時最喜歡佩戴茱萸,久而久之,佩茱萸也成了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賞菊花
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在重陽節盛開最為旺盛,從古時候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重陽節進行賞菊活動,還有些地方舉辦菊花大會,吸引無數人前往觀看,這樣的活動一直延續至今,也就成了重陽節的習俗活動。
飲菊花酒
在古代,文人們重陽節最喜歡聚在一起賞菊飲菊花酒,且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陽必飲的「吉祥酒」,有著消災起祈福的作用。所以直到現在,民間還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
茱萸節
重陽節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而茱萸被人們稱為「辟邪翁」,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女兒節
重陽節又叫「女兒節」,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記載,每到重陽,「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小妹則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兒節』」。在這天出嫁的女子,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而已經婚嫁的女子,每逢重陽節都要回娘家團聚,實質上「女兒家」也是讓婦女休息的意思。
重陽節的主要寓意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的習俗和寓意是什麼
★ 重陽節的寓意及歷史起源
★ 重陽節有什麼文化內涵
★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及意義
★ 重陽節的文化內涵與意義
★ 農歷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 重陽節的意義及禁忌
★ 九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