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孫權為何那麼孝順

孫權為何那麼孝順

發布時間:2022-11-16 21:13:51

1. 孫策為什麼如此喜歡孫權

文/小冷

在《三國演義》當中,關於吳國的描述是比價少的,而且吳國的將領謀士,都被刻畫的很無能或者弱小的樣子,比如,周瑜就被描寫成一個小肚雞腸的人,最後被諸葛亮給氣死,然而正史上並不是這樣。

周瑜劇照

再比如吳國的張昭,就被羅貫中描寫成了一個食古不化的讀書人,當然,這都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但是,在正史中,張昭是一個特別聰明,有謀略的讀書人,而且非常受孫策的器重。

孫策臨死之死,張昭就是他的託孤大臣,孫策對張昭說了一番,與劉備臨終之際對諸葛亮說的一樣的話。可見,張昭在東吳的地位。

孫策死了以後,孫權痛苦不已,不知該如何是好,關鍵時刻正是張昭勸說孫權不要哭泣,現在是要穩定軍心,孫權聽了張昭的話以後,就騎馬視察了軍隊,使東吳的將士都有了主心骨。

孫策劇照

孫策是有好幾個兄弟的,那麼孫策為什麼如此的喜歡孫權呢?為什麼要選擇孫權為吳國的繼承人呢?

因為孫權身上有三個特點,第一,孫權是一個特別孝順友善的人,第二,孫權雖然特別的仁慈,但是,是一個敢於決斷,善於決斷的人,這一點被孫策所看重。

最重要的一點是孫權與孫策,孫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孫權也特別的「好俠,養士」。孫策覺得孫權好俠,就會讓孫權的名聲遠播,就會有很多的人歸附於他。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孫權好養士,就會有很多人為孫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孫權劇照

另外,孫權也是一個特別有才華,特別有謀略的人,每當孫策與孫權談論天下大勢的時候,孫權的看法,總會與孫策不謀而合,甚至比孫權更要想法,孫策對孫權是又敬又愛。

孫策臨終之際對孫權說了這樣的一番話:「管理手下的將士謀士,讓他們各盡其責,各表忠心,好好的治理江東,我是不如你的。」

孫權果然沒有辜負孫策的期望,剛剛繼位不久的孫權就辦了一件揚名立萬,讓外人不再小瞧自己的事情。

曹操劇照

當時的瀘江郡太守李術,見孫權只不過是一個二十歲的孩子,就沒把孫權放在眼裡,不但不聽從孫權的命令,公然收納犯罪之人不交給孫權,而且還給孫權寫信道:「有德見歸,無德見叛。」

意思就是我李術要反叛你孫權,孫權也知道李術早已勾結了曹操,所以,李術才會這么肆無忌憚,如果自己討伐李術,曹操肯定會援助李術,於是,孫權就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向曹操闡明了利害關系,讓曹操不要出兵援助孫權。

孫權劇照

曹操呢?他早已拉攏了孫權,希望孫權可以歸附自己,至於李術這么一顆小旗子,曹操自然要舍棄了。

於是,孫權成功的捉拿了李術,並將其砍頭。從此,孫權的威名遠播,沒有人再敢小瞧這個二十一歲的年輕將軍。

2.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有多強呢

劉景升即劉表,漢末群雄之一,被推舉為荊州牧期間,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荊州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尤其是在戰亂之中,卻能將荊州治理成了一方安定樂土。在他病逝之後,蔡瑁等人廢長立幼,推舉劉表的二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而就是這個蠢東西,在曹操南征之時,舉州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營造的江山拱手相送。對於投降自己的劉琮,曹操大罵其豬狗不如,卻對自己的敵人孫權大家贊賞,於萬軍之前說了上面的那句話。那麼,孫權到底有多強呢?

(孫權故居,富陽龍門)

——善騎射,有雄略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孫堅善射,孫權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蘇軾的詞《江城子 密州出獵》為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詞中的「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詞作者蘇軾以此自喻,表明心跡,決心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

他深謀遠慮,智勇雙全。他披堅執銳,親率兵士,馳騁沙場。前半生沒有打過什麼大敗仗,反而取得了赤壁之戰、奪取荊州之戰和猇亭之戰「三大戰役」的勝利。他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還注重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免除租稅、崇尚節儉,以至富國強兵。

孫權在位二十四年,壽七十一歲,乃蜀漢延熙十五年也。後人有詩曰:「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蟠虎踞在江東。」就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稱其為:「孫權是個很能乾的人。」看來,孫權,還真是強!

只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神勇之人,也有他的不足之處。陳壽批評孫權:「性多嫌忌,過於殺戮,愈到晚年越凶。」

3. 三國里最有孝順心的人有哪些

陸績 徐庶中國最著名有二十四孝。《三國演義》出場的人物中就有其中之一「懷橘遺親」的陸績,是諸葛亮舌戰江東群儒中遇到的,諸葛亮對陸績的孝道以輕蔑的口吻說出,「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這是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三枚橘子。臨行拜謝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諸葛亮三歲喪母,對母愛之慈應該體會不深,所以才說出那樣傷感情的話,其實能夠孝敬母親的人,即使因此錯過了事業的良機,還是被大家敬重的。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人直到現在的我們,一提起陸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個孝敬母親的人,很了不起的,至於知道他是學者,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太玄經注》,知道他是官員,做過偏將軍,就遠不如知道他孝子的人多。陸績之所以投奔速孫策,為孫策、孫權所用,看中他才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當是孫權也是孝敬母親的大孝子,與陸績有共同的道德操守。孫權孝敬母親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中起到了幫倒忙的作用。諸葛亮之所以讓「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憑的是三個錦囊的妙計,而三條妙計,又無不利用了孫權的性格,「吳侯乃大孝之人,怎敢違逆母言?」諸葛亮利用孫權的孝道,做成大事業,讓人覺得畢竟不夠光明磊落。孫權踏入政壇,就是從十五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開始的。孝廉是從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制,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並成為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前身,「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孫權的這種走舉孝廉的道路是正途,所以他的官職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而諸葛亮由於父母早亡,失去了舉孝廉的機會,只能靠依附於劉備混個出身,事業從幕僚做起。同是舉孝廉出身的曹操就非常欣賞孫權,稱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我想這里也一定包含贊嘆孫權的孝道在內的。《三國》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孝敬母親的人物-徐庶。他一出面就顯露了非凡的軍事才能,略施計策,就使兵微將寡的劉備戰勝了強大的曹操得力部下曹仁、李典,曹操愛才,想要賢士歸於自己,程昱獻計:「徐庶為人至孝。幼喪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現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侍養。丞相可使人賺其母至許昌,令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至矣。」曹操讓人偽造徐母的筆跡,計賺徐庶。徐庶在事業與親情之間選擇了親情,說「老母手書來喚,庶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馬之勞,以報使君;奈慈親被執,不得盡力。今當告歸,容圖後會。」劉備沒有聽信孫乾建議「切勿放去」,劉備斷然說:「不可。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眾人都感嘆劉備對徐庶孝敬母親的理解,他雖然因此失去了事業開端時最好的幫手,但得到人心,所以有人說劉備占「人和」優勢立的國。 對於自己母親的孝敬,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況於人乎!」這也是陸績、孫權、徐庶等人的道德倫理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弘揚的孝道。

4. 為什麼說孫權比較孝順

為什麼說孫權比較孝順?

孫權性格多謀善斷,謙虛服人,懂事理。為什麼孫策會把大權給了孫權?那時候的孫權年紀輕輕,二十齣頭,資歷不深,難以服眾。

孫權孝順母親有那些呢,曾記得孫權把妹妹許配給劉備,被吳夫人找到房間里罵,說了句:你好大的膽子,你放肆,深知不好的孫權,立馬跪下,立刻認錯,從這可以看出孫權是真的孝順卻不敢與之爭吵。

孫權的孝順體現在他對江東基業的重視,對江東百姓的負責,把對父母的孝順變成對江東的孝順,這才讓江東立足於三國。

5. 孫權為何能知人善用

東吳大將甘寧原為劉表手下黃祖所轄,當年孫堅與劉表大戰時,甘寧射殺孫堅大將凌操。後來甘寧歸降東吳,凌操之子凌統為吳將,屢次要殺甘寧為父報仇。孫權多次勸解,但凌統仍難接受。吳魏大戰中,凌統與樂進交戰,勝負難分,曹操令曹休放暗箭,射殺凌統坐騎,凌統被掀翻於地。樂進挺槍來刺,不料飛來一箭正中面門,凌統得救,拜謝孫權救命之恩。孫權說:「放箭者是甘寧!」凌統感激不已,甘寧雙手扶起凌統說:「主公令我仇將恩報」。甘寧遂與凌統結為刎頸之交。

孫權可謂仁義之主,上對大臣下對庶民從不恣意殺戮,除此,他還格外注重培養年青人。呂蒙家貧目不識丁,孫權親自指導他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孫子》等經典。呂蒙遵教而學,不負重望,終於由粗漢成為「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的出色將軍。與曹操對壘的濡須之戰中,孫權被曹操猛將張遼、徐晃、許褚圍在垓心,將被生擒,周泰三番殺入重圍,救出孫權,受傷幾十處,箭透重鎧,又復殺入重圍救出徐盛。孫權事後設宴,親手為周泰把盞撫其臂背,令周泰脫去衣服,親自查看傷處,繼而以青羅傘賜予周泰,令其出入張蓋。

為一國之君,應以廣聚精英而喜,國自當興;如量小而妒,對優秀人才人才壓抑迫害,就是國之災難;為一國之君,如無雅量,則德不配位;舉賢授能,和善而有雅量,此乃孫權讀聖賢書得到的大智慧也。

6. 為什麼會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說

為什麼會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說呢?首先我們來說說這孫仲謀是誰?這孫仲謀就是江東的霸主孫權是也?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南宋特別有名的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他當時孫權年輕有為,年紀輕輕的就做了三軍的主帥。在戰場上的孫權始終都是和敵人頑強的抵抗的,不向任何人屈服,更不會投降。辛棄疾當時寫下這首詞,一是贊賞孫權的精神。而是諷刺當時南宋政府的無能,任由別人欺負。

哪個父母不希望辛辛苦苦生養的孩子,長大之後懂得感恩,知道孝順自己。這也是他們對孩子最基本的期盼。總的來說,會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說法,其實就是父母們包含著對自己孩子的期待吧!

7. 幫我介紹一下歷史上的孫權

孫權兄弟五人,大哥是孫策,長於孫權七歲;三弟是孫翊,小
於孫權四歲;四弟是孫匡,生平年歲不詳。另一位弟弟孫朗,不
見於<三國志>的本傳,而見於虞喜所著的<志林>,是孫堅的一位
姨太太所生的兒子。
孫家兄弟五人,都很俊秀,而孫權的相貌最好:「方頤大口,
目有精光。」方頤,是骨路堅強;大口,能吃四方;目有精光,是生
命力十分充沛,好比成吉思汗幼年時的「眼中有火」。
孫權又有兩點異相:一是紫髯,一是長上短下。紫髯,證明
他血旺,或許也顯示了祖先之中,夾雜有白種血統(<三國演義>
的作者,因此就在」紫髯」二宇以外,加上碧眼二字)。至於「長上
短下」,是軀體長,而兩腿短。站起來,矮;坐下去,高。只有不需
要站著侍候人,而坐著別人侍候的貴人才是如此,劉備兩手垂
膝,也可說是「長上短下」。
孫權一向最受孫策喜歡,打仗時帶在身邊。孫策打下了江
東各郡不久,就任命孫權當(江蘇宜興)陽羨縣的縣長。那時候,
孫權只有十五歲而已。孫權的資歷,雖然是零;孫策卻已經示意
了自己人吳郡太守朱治,舉孫權為孝廉,又叫自己人揚州刺史嚴
象,舉孫權為茂才。
孫策為什麼如此地喜歡孫權呢?第一是,孫策有孝友的天
性,第二是孫權「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孫策有時候和孫權談
談謀略,孫權的看法每每頗為中肯,叫孫策自嘆不如,
孫權另有一個長處,很像哥哥孫策與爸爸孫堅。那就是:
「好俠,養士」。能好俠,就會義聲遠播;能養士,就有士肯出死
力。孫策早就看出了乃弟的這一點特長,所以才在臨死之時說:
「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
孫權繼承了孫策的基業之後。果然頗能舉賢任能。他不僅
能舉賢任能,而且有本事把父親的老部下,與哥哥的部下及好朋
友,都團結在一起,除了李術一人以外。
李術是孫策所用的廬江郡太守。李術居心叵測,倘若孫策
不早死,這李術也很可能勾結曹操,對孫策叛變的。他怕孫策,
所以遲遲未敢有所舉動,孫策一死,他以為孫權不過是一個二十
歲的小孩子罷了,就公然收容了若干犯罪的人,拒絕孫權所下給
他的交出這些「亡叛者」的命令。
他竟然回信給孫權說:「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
孫權知道李術在暗中倚仗曹操作後台,就先下一著棋,寫信
給曹操,請曹操不要給他支援,為什麼孫權覺得有把握,曹操能
允許他這個要求呢?因為,他在繼承了乃兄的基業不久,曹操已
經拉攏他,上表給獻帝,拜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
孫權用告狀的口氣,在信里向曹操說:「李術殺了您所用的
揚州刺史嚴象。」其實,嚴象是孫策所用,不過在手續上孫策曾經
上表給許縣的朝廷,推薦嚴象為揚州刺史,曹操順水推舟,就用
了獻帝的名義,任命了嚴象。
李術殺嚴象,是再蠢也不過的事。
孫權在信里繼續向曹操說,嚴象曾經選拔他為本州的茂才,
是他的「舉將」、「恩人」。他現在決心討伐李術,「進為國朝掃除
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仇。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術必懼
誅,復詭說求救。明公所舉阿衡之任,海內所瞻,願飭執事,勿復
聽受」。
孫權隨即進軍皖城(安徽潛山),李術閉城固守,派人向曹操
求救,曹操置之不理。
若干時日以後,城破,李術的頭被割下示眾。
孫權初露鋒芒,旗開得勝,一舉解決了廬江太守李術,建立
了他的威望;叫遠近之人不敢小看他這個二十一二歲的青年軍
閥。
在他下面,地位最高的是張昭,他待張昭以師傅之禮,就憑
這一點,他已經抓住了打天下的要點了。古語說:「得師者王,得
友者霸」,倘若無師無友,或目空一切,自以為天下無人可及,而
不屑以任何人為師為友,那就不僅不能王,不能霸,可能會亡。
張昭被<三國演義>的作者描寫成一個腐儒。這便是演義體

作者: 北歐海盜Eric 2006-6-24 16:31 回復此發言

--------------------------------------------------------------------------------

2 細說三國 十五 孫權
的書誤人之處。它為了烘托諸葛亮的膽大而聰明,就把張昭說
得十分懦弱而糊塗。
實際上張昭這個人倒是頗有骨氣,也很有才乾的。他是徐
州彭城國人,書讀得多,字寫得好。本州的東誨郡人王朗,琅邪
郡人趙昱,均是他的好友;廣陵郡人陳琳,也對他十分欽佩。彭
城國的國相某人舉他為孝廉,他不就;徐州刺史陶謙選拔他為茂
才,他也謝絕。陶謙生他的氣,把他關了起來;趙昱冒了生命的
危險,把他救了出來(陶謙在當時還不曾升為州牧)。
恢復了自由以後,他遷居到江南,仍舊當老百姓,無牽無掛。
孫策來了,對他十分尊敬,到他家裡「升堂拜母」,向他的母親跪
拜行禮,弄得他不好意思不「出山」,屈就了孫策的「長史」(秘書
長)兼「撫軍中郎將」。
孫策把行政方面大小的事務,都交給了他,他也確是賣力,
辦得井井有條。北方有很多人寫信給他,說他能幹,也有若干封
說他能乾的信,是寫給孫策,由他以「長史」的職位先行拆開的。
他感覺到很為難:不向孫策報告,是蒙蔽;報告,怕引起孫策不
滿,甚至猜疑。
孫策知道了這情形,就向他說:「以前齊桓公用管仲,把事情
都交給了管仲,稱管仲為『仲父』。左右請示一件事,桓公說:『去
問仲父』;左右再請示一件事,桓公又說:『去問仲父,。左右就發
起牢騷來,說:『一則仲父,二則仲父,易哉為君。』桓公說:『我未
得仲父以前,為君確是很難,既得仲父以後,為君怎麼會不易
呢?』現在,北方人都說張昭能幹,張昭既然是我用的,這就等於
說我能幹,能用張昭了。」
孫策之所以在臨死以前,把孫權托給張昭,可見不是沒有理
由的。孫策而且向張昭說:「倘若孫權不足以擔任重任,你自己
擔當好了。萬一事情不能順利,『緩步西歸,亦無所慮』。」所謂
「緩步西歸」,便是慢慢地、從容地歸順曹操所主持的許縣朝廷。
所謂「亦無所慮」,便是「也不必有什麼顧慮」(張昭後來於曹操席
卷荊州之時,主張迎降,與孫策的這最後幾句話頗有關系。迎降
的建議是否正確,為另一問題)。
孫策斷氣以後,張昭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勸孫權停止哀哭,
趕緊辦公,而且扶了孫權上馬,帶了隊伍出巡一番,讓「眾心知有
所歸」。
此後,他一直是孫權的第一幫手;到了孫權稱帝之時(在公
元229年)才退休,以「婁侯」的爵位、一萬戶的食邑、「輔吳將軍」
的名義,優游歲月,並寫了兩部書,一部是<春秋左氏傳解>,另一
部是<論語注>。
退休以前,他是「綏遠將軍、由拳侯」。婁侯的婁字,指婁縣;
婁縣在今天是江蘇崑山東北的「婁縣村」。由拳侯的「由拳」,是
(浙江嘉興之南的)由拳縣。
更前,在黃初二年孫權受曹丕封為「吳王」以前,孫權在建安
十四年被劉備推舉為「車騎將軍」以後,張昭的名義是「車騎將軍
師」。再前,他在名義上是「長史」兼「撫軍中郎將」,一如孫策之
時。
張昭不僅在公務上對孫權竭忠盡能,在私生活上也常常對
孫權「極言幾諫」。孫權喜歡打獵,而且有時候用拳頭揍野獸,張
昭向孫權說:「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孫權紅著臉回答:
「我年紀輕,考慮得不遠,很慚愧。」
孫權也喜歡喝酒,以灌醉陪他喝的人為樂,有一次,他和群
臣宴會於武昌樊山的釣魚台,大喝了一頓,群臣醉倒了不少,他
吩咐手下人用冷水灑他們,讓他們醒來,再喝。他下了一道命
令:「今天要喝到醉倒在這釣魚台之中,才能停止。」張昭是在場
的群臣之一,聽了這道命令,就離開宴席,出門到車子上坐。孫
權叫人把他找回來,責備他:「無非是大家共同作樂而已。公(老
太爺)為什麼生氣?」
孫權對張昭一向尊稱他為「公」,不敢以他的官職相稱;更不
敢直呼其名。
張昭回答孫權:「當年商朝的紂王,把酒糟堆積成一座小山,

作者: 北歐海盜Eric 2006-6-24 16:31 回復此發言

--------------------------------------------------------------------------------

3 細說三國 十五 孫權
把游泳池裝滿了酒,邀集群臣喝酒,喝到天亮,號稱『長夜之飲,,
當時,他們也以為『無非是共同作樂而已』,不知道那是一件不好
的事。」孫權答復不出話來,沉默了一陣,吩咐人把筵席撤了。
孫權對張昭的這一套老前輩的教訓口吻,能夠容忍,是值得
我們佩服的。張昭反正准備了老命一條,隨時可拚,不怕頂撞這
位年紀比他輕了許多的老闆(他比孫權的父親只小了一歲)。
孫權畢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時候也難免受不了張昭的
頂撞,他們二人沖突得最厲害的一次,是在張昭退休以後,孫權
想派遣兩個特使去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之時。
這件事關系太大,倘若做得圓滿,有遼東對曹魏的東北方加
以牽制,孫權便很容易與諸葛亮制曹魏的死命了。
孫權叫人把張昭請來,問他的意見。張昭說:「公孫淵雖則
派人來向我們討好、求援,然而並無誠意,我們不可就派兩個特
使前住。因為,倘若他又變卦,畏懼曹魏,想對曹魏投降,就可能
殺害我們的特使,我們就會『為天下笑』。」
孫權原以為張昭一定滿口贊成,連聲叫好,沒想到這老頭子
又是架子十足,自以為見解高人一等.把一大盆的冷水,向他孫
權的頭上猛澆。
孫權一時按撩不住堆積在胸中的怨氣,就拔出刀來,放在案
子上,向張昭說:「吳國的讀書人,進宮的時候拜我,出宮的時候
拜你,我讓他們如此做,可見我對你真是尊重到了極點,然而你,
卻常常在大庭廣眾之前反對我的話,駁倒我,我常常氣得發昏,
很怕會在氣昏之時做出令我後悔的事。」
孫權所說的「做出令我後悔的事」,所指的是:「砍掉你的腦
袋」。
張昭聽了,對孫權注視了一會兒,才說:「臣明知說了您不肯
採納,然而不敢不說,因為太後(孫權的母親吳氏太夫人)曾經於
臨終之時把我叫了去,把你拜託給我。她的話,永留在我的耳朵
里,我怎麼敢不竭盡愚忠!」
原采,張昭不僅在建安五年四月受了孫策之託,又曾經在建
安七年(或如<資治通鑒>所說,在建安十二年)受了吳太夫人之
托。
孫權是很孝順、很追懷他的母親的,他聽到張昭提起他的母
親,便眼淚直流,這時候,張昭也早巳涕淚縱橫,靜候拉下去砍腦
袋了,孫權「砰」的一聲,把刀從案上拿起,摔到地上,對著張昭,
兩人痛痛快快地同聲大哭一場(然後,可能派人扶了張昭回家)。
孫權雖則和張昭對哭了一場,卻未曾接受張昭的諫阻,仍然
派遣了張彌、許晏兩個特使去遼東,封公孫淵為王,張昭氣得托
病不再上朝,孫權也繼續生他的氣.叫人用泥土封閉張家的大
門。張昭也叫人在大門裡面,同樣用泥土加封一層。
後來,公孫淵果然殺掉了張彌、許晏。孫權既後悔,又慚愧,
派人向張昭「慰謝」。這慰謝的謝字,含有「道歉」的意思。張昭
繼續稱病,不出來上朝,孫權自己到張家門口,張昭還是「有病」
不肯出來。孫權氣極,叫人燒門,便把大門燒了。張昭已經把二
門(戶,單扇小門)也關閉了。過了一陣,孫權的頭腦稍為冷靜,
叫人把火滅了。張昭的幾個兒子,這時候也勸好了張昭,扶著他
老人家,出來拜迎「皇帝」。孫權有了面子,很高興,就請張昭與
自己同乘一輛馬車,回宮里暢談。此後,張昭按時上朝,直到老
得不能行動之時。他死在孫權的嘉禾五年(公元236年),享壽
八十一歲。
孫權本人死於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享壽實歲七十一歲,
他前後當「吳侯」、「吳王」、「吳國皇帝」,有五十二個年頭之久。
在這五十二個年頭之中,前後作過他的最重要的輔佐的是
孫邵、顧雍、陸遜、步騭。其中,以顧雍的任職時間為最長。
孫邵不是孫權的本族人,生長在青州北海國,曾經受知於國
相孔融,當了孔融的功曹。其後,在楊州刺史劉繇下面作官,於
劉繇戰敗以後,被孫策收用。孫權上台以後,他勸孫權對許縣朝

作者: 北歐海盜Eric 2006-6-24 16:31 回復此發言

--------------------------------------------------------------------------------

4 細說三國 十五 孫權
廷納貢上表,弄好了對曹操的關系.頗受孫權賞識。
孫權先後任命孫邵為廬江郡太守(繼李術之任),與車騎將
軍長史。那時候已經是建安十四年,在孫權與劉備於建安十三
年打勝了曹操以後,劉備上表推薦孫權為「行車騎將軍、領徐州
牧」。
再過了十幾年,孫權於公元222年的秋天稱王,定國號為
「吳」,年號為「黃武」,就任命了孫邵為吳國的丞相,代替張昭,作
了他自己的第一名助手。
孫邵位居丞相,而在<三國志>的吳的部分竟然沒有一卷或
一分卷的傳記,這是因為他與一位姓張名溫的格格不入,而陳壽
所根據的史料,是張溫的「黨羽」韋昭所寫。
孫邵當丞相,當到黃武四年五月病故。<吳錄>說他享年三
十六歲,費解。當時,孫權已經實歲四十四歲;孫邵作過劉繇的
僚屬,不可能年紀比孫權還小了八歲(孫邵死時的年齡,可能是
六十三歲,被抄寫的人錯成三十六歲)。
孫邵於官居丞相的不到三年時間,有過什麼重大貢獻,我們
沒有辦法知道,我們僅僅知道,在這不到三年的期間,孫權受不
了曹丕催遣「任子」的壓迫,對蜀漢信使往返,言歸於好。這可能
是由於孫邵作了如此的政策上的建議(所謂「任子」,是拿兒子當
人質,送到朝廷,聽憑朝廷於自己反叛之時,加以殺害或拘囚)。
孫邵死了以後的第二個月,黃武四年六月,孫權任命顧雍做
丞相。
顧雍做丞相,一做便是十九個年頭。作到赤烏六年(公元
243年)十一月病故之時,他是吳郡吳縣(蘇州)人,當過蔡邕的
學生,學會彈琴、寫字;在建安四年被揚州與吳郡的長官推薦給
孫策,當了合肥縣的縣長。
顧雍在作了合肥縣縣長以後,又一連作了婁縣、曲阿縣;與
上虞縣的縣長,都有相當好的政績。
孫權繼承了孫策的全部地盤,有六個郡之多;但是在名義
上,許縣朝廷只承認他是「領會稽太守」。孫權本人必須留在吳
郡的曲阿,或丹陽郡的秣陵,不能到會稽(紹興)久住,作名副其
實的會稽太守,就叫顧雍擔任會稽郡的「丞」,代掌太守的職權。
顧雍把會稽也治得像以前他治過的三個縣一樣:全郡的大小土
匪完全肅清,人民安居樂業。
許昌朝廷所頒給孫權的軍事官位,是「討虜將軍」(他的父親
孫堅曾經是「破虜將軍」.他的哥哥孫策曾經是「討逆將軍」)。在
討虜將軍的下面,有所謂左右司馬。顧雍於做了幾年會稽郡丞
以後,被孫權調回來,做「左司馬」。
獻帝末年,孫權、劉備之間有了磨擦,孫權投降曹丕,被封為
「吳王」。吳王的吳國,有類似魏國朝廷的官制,包括九卿與尚書
令。顧雍先後又做了吳國的大理(最高的司法官),奉常(最高的
祭祀官與宗譜官),與「領尚書令」(國王的總管一切政務的秘書
長)。
孫權而且封了顧雍為「陽遂鄉侯」。其後進封為醴陵侯。
孫權在黃武元年稱王,第一任的丞相是孫邵。孫邵死後,顧
雍就被任命為第二任的丞相,與孫權處得極好。君臣之間,除了
一度被小人呂壹挑撥了以外,不曾有過什麼不愉快的事。
他懂得孫權的脾氣,絕對不在大庭廣眾中倒駁孫權的意見;
然而他也絲毫不是阿諛奉承的佞臣。他懂得寫小條子,用書面
陳述若干與孫權的看法不同的意見。這樣,孫權保住了帝王威
嚴,也就樂於接受顧雍的意見。
顧雍的另一特長是緘默,不把經辦的公事隨便對人閑談。
尤其是關於人事。他保薦了一個人,這人被孫權用了,還不知道
保薦人是他顧雍。至於處理某一問題,顧雍也絕對不誇耀他呈
獻給孫權的方針。外面的人只曉得一切都是出自孫權的英明果
斷。
他性情和順,而張昭性情剛強。和順,並不一定是全無主
張,對皇帝的任何看法一概贊同,或凡事「奏請核示」。事實上,
顧雍的主張多得很,而且每每與孫權的大不相同,甚至每每與張
昭的相同。例如,孫權想派特使去遼東封公孫淵,張昭固然反
時,顧雍也是反對的。
張昭有一次在武昌為了孫權想作「長夜之飲」,而中途退出
筵席,出門坐在馬車里生氣;終於勸好了孫權停止這一夜的狂
歡。顧雍也是反對孫權鬧酒的,而所作的表示頗與張昭兩樣。
顧雍的辦法是:採取「眾醉獨醒」、「不苟言笑」的態度,叫孫權及
其酣飲的部下自己慚愧。顧雍生平絕不喝酒,在宴會場中不多
說話,正襟危坐,睜大著眼睛對言行放縱的賓客注視,弄得孫權
有「顧公在座,使人不樂」之感。
孫權喜歡用嚴刑峻法對付老百姓。張昭反對,孫權不想接
受,便問顧雍。顧雍說:「法令似乎太多了些。刑罰也略為嫌重
了一些。我所聽到的老百姓的呼聲,與張昭所聽到的一樣。」孫
權於是就叫人把法令與刑罰加以修正。
孫權每逢准備以什麼人做比較重要的官,就派遣一個「中書
郎」到顧雍家裡去見顧雍,征詢顧雍的意見。顧雍妙得很,他倘
若是贊成任用某人,便談笑風生,留下這位中書郎吃飯。否則,
他說話很少,也不留中書郎吃飯。
孫權懂得顧雍的「密碼語言」,只消問一問從顧公館回來的
中書郎:「他留你吃飯沒有?」倘若中書郎回奏:「留臣吃飯了」,孫
權便吩咐下面,繕發任命某人的公文。倘若中書郎回奏:「沒有
留吃飯」,孫權就重新考慮某人做某官,是否適當。
孫權遇到政策上的重大問題,卻並不派人傳話;顧雍也決不
託人轉奏。他們君臣二人之間,似乎有一個默契,遇到這樣的
事,只有當面密談。
顧雍在赤烏七年(公元244年)去世,孫權任命陸遜做丞相。
孫權叫陸遜留在武昌,仍舊當「荊州牧、都護、領武昌事」。
一方面,陸遜人在武昌,距離國都建業(南京)很遠,這丞相
的職務,他只是遙領而已;另一方面,陸遜雖則也是吳郡吳縣人,
與顧雍是小同鄉,但是個性與顧雍完全不同,喜歡直言極諫,因
此而與孫權處得並不太好。他只當了—年的丞相,便在赤烏八
年二月當孫權派人來武昌,責備他這樣那樣二十條款之時,氣
死。

作者: 北歐海盜Eric 2006-6-24 16:31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細說三國 十五 孫權
陸遜氣死以後,孫權隔了一年又七個月,才在赤烏九年九
月,任命那遠在(宜昌附近)西陵的步騭為丞相。步騭當了八個
月左右丞相,在赤烏十年五月病故(這是<三國志 吳書 吳主傳>
所記載的年月。<步騭傳>很含糊而錯誤,先說了他在「赤烏九
年,『代』陸遜為丞相」,「代」字根本不恰當,因為陸遜早就死了。
又說他「十一年卒」,他去世不是在赤烏十一年,而是在赤烏十年
五月)。
步騭死後,孫權不曾再以任何人為丞相。
孫權一生,在早年之時英明,在晚年十分糊塗,他早年之所
以有英明的表現,我們不能不歸功於張昭、顧雍二人。這正如劉
備在早年漂泊南北,一事無成;晚年卻大敗曹操於赤壁,獲得大
半個荊州;又進取益州(四川與漢中),稱王稱帝,地位蒸蒸日上。
劉備晚年之所以能夠蒸蒸日上,我們也不能不歸功於請葛亮一
人。打天下的人,最不能缺少的是什麼?不是自己個人的大才
干,而是得力的、能盡忠言的好幫手。倘若劉邦沒有蕭何、張良、
韓信,倘若李世民沒有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那麼中國歷史上就
不會有我們引以為榮的漢、唐兩朝。
當然,劉備除了諸葛亮以外,還有關羽、張飛、趙雲、龐統、法
正,幫了他不少的忙。孫權除了張昭與顧雍以外,也倚仗了周
瑜、魯肅、諸葛瑾。
沒有周瑜、魯肅,便不會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
之戰,沒有諸葛瑾,也不會有猇亭之役以後的吳、蜀言歸於好。
周瑜是揚州廬江郡舒縣(舒縣的故城,在今天廬江縣城之
西)人。父親周異是洛陽縣的縣令,叔父周尚其後是袁術的丹陽
太守,祖父做過什麼官,<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沒有寫明白,有
一位「從祖父」周景,以及周景的兒子周忠,均做過漢朝的太尉
(所謂「從祖父」是伯祖父,也可能是叔祖父,這種語義模糊的字
眼,在中國文言文里很多,在西洋語言中更多,例如cousin可能
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也可能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並且
可以被用來泛稱遠房的任何同輩或不同輩的親戚)。
有兩個cousins當過太尉,周瑜當得起「世家子」三個宇。恰
巧,孫堅為了本人要出去打董卓,家眷留在長沙不能放心,也不
太願意送他們回吳郡富春縣(浙江富陽)去住;卻看中了這廬江
郡舒縣的地方,把家眷搬到了舒縣來安頓。也許,孫堅與周異或
另一位本地人是好朋友,是他所信賴得過的,堪以「托妻寄子」的
人。
周瑜和孫策同年,小一個月,很快就與孫策成了「總角之
交」。舒縣的縣城不大,青少年很容易碰面,即使他們的父親並
不互相認識。
在當時,周瑜的家境要比孫策的家境富裕得多。周家是「土
著」,而孫家是寄寓之民。周瑜好客,愛朋友,生性慷慨,於徵得
家裡長輩的同意之後,就把城內大路南邊的大房子讓給孫策住
了(不會是讓給孫策一個人帶了僕役來住,而極可能是讓給孫家
全家來住。孫策當時還是一位少年,不曾結婚)。
周瑜對孫策「升堂拜母」。這是古人的一種進一步做朋友,
以兄弟之禮相待的一種表示。孫策渡江進攻劉繇之時,周瑜奉
了叔父周尚之命,帶兵、糧接濟他。孫策在江南(當時稱為江東)
站穩了以後,周瑜放棄他在居巢縣的縣長地位,於建安三年來吳
郡(曲阿縣)投奔孫策,孫策不只是親自出城來迎接他,不只是分
給他五十匹馬、二千名兵士,而且送給他一隊「鼓吹」(軍樂隊),
送給他一座很好的住宅。
這時候,他與孫策均是二十四歲。兩個人都是翩翩少年。
老百姓在背後稱呼孫策「孫郎」,稱呼他為「周郎」。
孫策送給周瑜以「建威中郎將」的名義,叫他駐扎在牛渚(采
石磯);不久,又叫他做春谷縣的縣長(春谷縣城舊址,在今天安
徽繁昌縣的西北)。
孫策有志於對黃祖報殺了父親孫堅之仇,向西進軍;便任命
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一起帶兵出發,攻下了(安徽潛
山的)皖城。
他們在皖城遇到橋老太爺與兩位美麗的橋小姐。橋大小
蛆、橋二小姐(俗寫為大喬、小喬)。孫策娶了橋大小姐,周瑜娶
了橋二小姐。兩對璧人,留下了千古佳話。今天安徽廬江縣的
人,仍以這兩位橋家小姐為榮,相信她們是出生在廬江的美女。
孫策與周瑜等人繼續前進,在尋陽(黃梅附近)擊潰了袁術
的廬江郡太守劉勛的部隊;又在武昌附近對黃祖打了一個硬仗;
回師向東,取了華歆當太守的豫章郡;分出幾縣,成立了所謂廬
陵郡。
孫策回去曲阿,叫周瑜率領重兵.坐鎮(江西峽江縣之北)的
巴丘。
孫策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去世,把孫權託付給張昭。周瑜
從巴丘前來奔喪,被孫權與張昭留在曲阿,作為張昭以外的最重
要的一個輔佐,名義仍是「中護軍」。張昭的名義仍是「長史」。
他們二人,一文一武,等於是孫權事實上的左右二丞相,雖
則孫權當時尚不是吳王,只是一個繼承乃兄的「討逆將軍,領會
稽太守,吳侯」。曹操不久改拜孫權為「討虜將軍」,周瑜也連帶
也由討逆將軍的中護軍,改為討虜將軍的中護軍了。
建安七年,曹操向孫權要求遣送一個兒子到許縣當「任子」。
任子,是人質。這是曹操用來控制各地有力人物的方法。這些
有力人物在派了兒子去許縣當了人質以後,就不敢造反。一造
反,曹操就會殺他們的兒子。
孫權征詢張昭等人的意見。他們猶豫不決。送了「任子」,
以後就得一切聽從曹操擺布;不送「任子」,曹操可能派兵來打。
曹操已經打垮了袁紹,沒有後顧之憂。 』
孫權想了又想,終於帶了周瑜去見母親、孫堅的太太吳太夫
人。吳太夫人很喜歡周瑜,一向把他當作兒子看待。
周瑜在吳太夫人面前,向孫權陳述意見,不可以送「任子」
去。倘若送「任子」去,孫權所能得到的報酬,不過是一顆侯爺的
印與十幾個衛兵與隨從、幾輛車子、幾匹馬而已。並且,曹操掌
握了孫權的兒子為人質以後,隨時可以徵召孫權本人「晉京」,也
就是隨時會有被囚、被殺的危險。倒不如「韜勇抗威,以待天
命」。當年楚國地方不過一百里而已,尚且能抗衡周室,傳國九
百多年;孫權已經有了東南半壁,還怕什麼?

作者: 北歐海盜Eric 2006-6-24 16:32 回復此發言

-----------------------------------------------------

8. 孫權有什麼品質

好酒為樂,廣納忠言。膽略超群,乘馬射虎。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山陽公載記》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吳歷》
裴松之:孫權橫廢無罪之子,為兆亂。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衤復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實為無道。《三國志注》
諸葛亮: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今議者咸以權利在鼎足,不能並力,且志望以滿,無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策傳》
周瑜: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魯肅:將軍神武命世。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陸遜:陛下以神武之姿,誕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張遼: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遼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裴松之注陳壽《三國志 卷四十七》,吳書·二 孫權傳,引自《獻帝春秋》
程昱:權有謀。——《三國志·魏書·程昱傳》
劉曄:權有雄才。——《三國志·魏書·劉曄傳》
賈詡:東吳孫權,能識虛實。——《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鄧芝:大王命世之英。——《三國志·蜀書·鄧芝傳》
趙咨: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馮熙:吳王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咨。教養賓旅,親賢愛士。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帶甲百萬,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飢歲。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吳書》
劉基:大王以能容賢蓄眾,故海內望風。——《三國志·吳書·虞翻傳》
劉琬: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陸機: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睿達,懿度深遠矣。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系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故魯肅一面而自託,士燮蒙險而效命。高張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娛,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慾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之誓,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凌統之孤,登壇慷慨歸魯肅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是以忠臣競盡其謀,志士鹹得肆力,洪規遠略,固不厭夫區區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務未遑。——《辯亡論》
孫盛: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凌統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雖令德無聞,仁澤(內)著,而能屈強荊吳,僭擬年歲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遠者,是以先王建德義之基,恢信順之宇,制經略之綱,明貴賤之序,易簡而其親可久,體全而其功可大,豈委璅近務,邀利於當年哉?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其是之謂乎!——《三國志注》
虞溥: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江表傳》
徐夤:一主參差六十年,父兄猶慶授孫權。不迎曹操真長策,終謝張昭見碩賢。建業龍盤雖可貴,武昌魚味亦何偏。秦嬴謾作東游計,紫氣黃旗豈偶然。——《徐夤詩集·吳》
蘇軾: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②孫權勇而有謀,此不可以聲勢恐喝取也。——《魏武帝論》
蘇轍:任人莫難於托國。漢武帝因文、景富庶之後,虐用其民,厚自奉養,征伐四夷,幾喪天下。逮其晚歲,托國於霍光。光知用兵之害,罷均輸榷酤,與民休息,而天下復安。凡武帝之所以得稱賢君者,惟用霍光故也。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舉國而付之諸葛孔明。孔明又發李嚴、楊儀,援蔣琬、費禕而授之。雖後主之不明,而守國三十餘年,君臣相安,蜀人免於塗炭之患,過於魏、吳遠甚。吳大帝方其屬任賢將,抗衡中原,曹公憚之。及其老也,賢臣死亡略盡,喜諸葛恪之勁悍,越眾而付以後事。闥其用兵勞民之後,繼起大役,兵折於外,既歸而不能自克,將復肆志於僚友。恪既以喪其軀,而孫氏因之三世絕統,吳、越之民陷於炮烙之地,國隨以亡。彼以進取之資用進取之臣,以徼一時之功可耳,至於托六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而亦屬之斯人,其勢必至是哉。——《欒城後集·孫仲謀》
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
胡三省: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資治通鑒注》
羅貫中: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三國演義》
王夫之:於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謀遠矣。
王夫之:於子瑜也、陸遜也、顧雍也、張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於公,而信之也篤,豈不賢哉?——《讀通鑒論》
趙翼:至孫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以人主而自悔其過,開誠告語如此,其誰不感泣?使操當此,早挾一「寧我負人,勿人負我」之見,而老羞成怒矣!此孫氏兄弟之用人,所謂以意氣相感也。——《廿二史札記》
元好問:孫郎矯矯人中龍,顧盼叱吒生雲風。——《赤壁圖》
郝經:東漢之衰,孫權承父兄之烈,尊禮英賢,撫納豪右,誅黃祖,走曹操,襲關侯,遂奄有荊揚,今年出濡須,明年戰合肥,嶷然勢常北向,而以守為攻,稱臣於魏,結援於漢,始忍勾踐之辱,終為熊通之譖,保據江淮,奄征南海,卒與漢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後亡,非惟智勇足抗衡,亦國勢便利然也。——《續後漢書》
王鳴盛:孫權稱臣事魏已久,及黃武元年春大破蜀,劉備奔走,勢愈強盛,則魏欲與盟而不受,九月魏兵來征,又卑辭上書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隨,又改年臨江拒守,彼此互有殺傷,不分勝負。十二月又通聘於蜀,乃既和於蜀,又不絕於魏,且業已改元而仍稱吳王。五年令曰北虜縮竄,方外無事,乃益務農畝,稱帝之舉,直隱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後發,反覆傾危,惟利是視,用柔勝剛,陰謀狡猾,史評以勾踐相比,非虛語也。——《十七史商榷》
盧弼:竊謂有勾踐之志則可,無勾踐之志則終為奴虜而已,南宋其已事也。仲謀操縱其間,以江東而抗衡大國承祚,方之勾踐其信然矣。——《三國志集解》
何焯:老悖昏惑,吳亡不待皓而決。——《義門讀書記》
李慈銘:三國時,魏既屢興大獄,吳孫皓之殘刑以逞,所誅名臣,如賀邵、王蕃、樓玄等尤多。少帝之誅諸葛恪、滕胤,皆逆臣專制,又當別論。惟大帝號稱賢主,而太子和被廢之際,群臣以直諫受誅者,如吾粲、朱據、張休、屈晃、張純等十數人,被流者顧譚、顧承、姚信等又數人,而陳正、陳象至加族誅,吁,何其酷哉!自是宮闈之釁,未有至此者也。——《越縵堂讀書筆記》
李宗吾: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奪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之黑,彷彿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駕下稱臣,臉皮之厚,彷彿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厚黑學》
毛澤東:孫權是個很能乾的人。當今惜無孫仲謀。——《毛澤東讀古書實錄》

9. 孫權繼承江東以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吳國太的

孫權在繼承江東以後對其母親吳氏一直十分尊敬。吳氏在嫁給孫堅之後共生有四子,分別是孫策、孫權、孫翊以及孫匡。其中年紀最為年長的孫策在200年年初的時候成功一統江東,不曾想他後來卻在這年的四月便遇刺身亡。孫策去世之後,掌管江東的大任便落到孫權身亡。當時孫權尚不滿二十歲,再加上江東剛剛統一沒多久,是以在孫權剛剛接管江東時江東的局勢其實非常動盪不安。

由於史籍記載不明,吳氏去世的時間並不明確,一般認為是202年或者是207年。而後在229年的時候,孫權於江東稱帝建國,而他在稱帝之後便下令將吳氏給追尊為了“武烈皇後”。

10. 孫策為何選擇孫權做繼承人

事實上,孫策曾在臨死時交代了原因,但這是給別人看的,事實上交給孫權還有別的情況,江湖分析一下: 孫策死時,江東內部不穩。孫氏集團與江東氏族有很大的矛盾。孫家雖然祖籍是江東富春人士,但是孫氏發跡並不在江東,而且孫家父子都曾效力於袁術,而袁術是公然悖逆漢室自立為帝的賊子,在當時人人都還寄希望於匡扶漢室的時期,袁術就是漢賊,那他的爪牙便也是賊了。所以,孫策剛立足江東時,雖然廣受老百姓的歡迎,但是卻受到了江東士族最激烈的抵抗,為了鞏固自己在江東的統治,孫策對許多不服從的世家大族採取了野蠻的屠殺政策。 孫策對付江東士族的這一政策,使得他結怨不少,最後竟然喪於刺客之手。但是,孫策畢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是非常明白,要真正統一江東,就必須鞏固自己的勢力,要鞏固就要消除反對自己的勢力。孫策這個人很有謀略,他不是一般的軍事統帥,能夠讓孫吳迅速間崛起,說明這個人不同一般。孫策奠定東吳的基業,一方面是父親孫堅留下的余部,讓他有打下江山的基礎。另一方面,孫策本人驍勇果敢,而且善於用人,很快就招攬了一批人才輔佐他。所以,當他去世時,他留給孫權的是一個擁有江東六郡,有戰將有幕僚的初具規模的諸侯國。 也就是孫策選擇孫權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擔心江東內部分裂。表明看來,江東蒸蒸日上,如花團錦簇一般。事實上,暗流涌動,讓人防不勝防。 孫策死後,果然有一個人反水,這個人官拜廬江郡太守,名叫李術。李術是個陰險小人,在孫策在世的時候,李術一直陽奉陰違。孫策一死,李術自以為孫權不過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後生,就公然和孫權對著干,而且還給孫權寫一封信:如果你對我好,我就歸順你;你對我不好,我就背叛你,可能你尋求不到我會江東的日子了。 孫權知道,李術投靠了曹操,就下了一封信給曹操,要曹操不去支援李術,孫權說:李術這個人兩面三刀,殺死了你任用的揚州刺史嚴象。其實嚴象是孫權所推薦的,不過是曹操以獻帝的名義任用的。 孫策繼續說:嚴象這個人盡心竭力選取賢才,而李術睚眥必報,陷害忠良,所以天下要替天下掃清姦邪小人。於是進兵皖城(今安徽潛山),李術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置之不理。 不久,城破,李術的頭被割下示眾。 所以孫權這個人極其能幹,既有魄力,又很智慧。從他智除李術可見一斑。除此之外,孫權還有別的特點,比如: 其一,很孝順自己的母親,很善待自己的朋友。孫權身邊有很多才能出眾的人物,亂世之中尤為難得。 其次,孫權性格恢弘,多謀善斷。孫策有時候和孫權談論,自認不如。 第三,孫權講義氣,善養死士。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孫策說:「舉賢任能,各使盡心,安保江東,我不如卿。」 所以,作為江東的霸主,孫策選定孫權為繼承人主要是認定孫權能夠讓江東平穩過渡,而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動,這一點很重要。事實上,打江山容易,坐江山更難。東吳在孫權手裡,不僅沒有絲毫減少,而且越來越興旺發達。並且成功的發動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分別阻止了當時最厲害兩大軍事集團的進攻,為孫策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閱讀全文

與孫權為何那麼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牙齒松動發炎 瀏覽:989
消失的眼角膜無刪減 瀏覽:822
日本電影翻譯 瀏覽:545
荒島求生日本電影 瀏覽:72
葉天明與林芳柳韻 瀏覽:246
想懷孕男性體檢都要做什麼檢查 瀏覽:219
50歲麻花辮 瀏覽:886
80歲老人前列腺癌手術 瀏覽:669
溫暖冬日走進敬老院社會實踐 瀏覽:434
百合女女大尺度韓國電影 瀏覽:435
日本父母做什麼工作 瀏覽:808
同事體檢報告怎麼從手機上查 瀏覽:510
父母去世該怎麼辦 瀏覽:94
養老院衛生許可標准 瀏覽:983
買40到50歲女夏裝 瀏覽:412
在職的怎麼自己交養老醫療保險 瀏覽:481
午夜激情在線看片 瀏覽:17
安慶退休人員如何網上認證 瀏覽:425
15歲男孩和保姆是啥電影 瀏覽:105
成熊電影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