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因為孝敬父母是我們該做的事,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為自己孩子做好榜樣。
⑵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第一單元題綱
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家庭的含義:P5
2、家庭類型: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
3、家庭關系的確立:結婚、生育、收養、再婚。
4、你如何理解與父母的親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們的天職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
(3)我們應如何孝敬父母?P16
6、幾個重要認識: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違法的事情我們應如何做?P17
(2)對父母的長輩我們應如何對待?為什麼?P17
第二課 我與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什麼?
(1)進入青春期 ,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獨立,渴望重視,甚至挑戰父母權威;
(2)父母還把我們當小孩,不放心、嘮叨、責怪,於是矛盾產生了。
2、如何正確認識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P21
3、代溝、逆反心理
(1)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產生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後的多重代際差異。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P21
(2)怎樣正確認識我們的逆反心理?P21
4、我們怎樣正確對待與父母的代溝和矛盾?
(1)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通過溝通,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家長的意見。
(3)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
5、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1)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2)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
(3)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
(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原諒,不必爭個高下輸贏不可。
⑶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中得標准答案是什麼)
一、為什麼要孝敬父母?(5條)
1.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專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屬道理。
2.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3.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模範。
5.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二、怎樣孝敬父母?(5條)
1.孝敬父母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2.孝敬父母,就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認真學習,踏實做人。
3.孝敬父母,就要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4.孝敬父母,就要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同父母保持親密融洽的關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努力減輕父母的負擔。
5.孝敬父母,就要贍養父母。不僅要在物質上贍養父母,更要在精神上關心父母。
⑷ 江蘇人民出版社八年級政治上冊復習提綱6——8課!! 速度!!!!!
初二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跨越代溝
1、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1)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
(2)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規范。
(3)贍養、扶助父母是法律規定公民應盡的義務。
2、怎樣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
孝敬父母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1) 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
(2) 要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
(3) 要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
(4) 要贍養父母
3、為什麼父母與子女之間會出現代溝?
(1) 進入青春期,我們獨立性越來越強,開始獨立的思考問題,自主的解決問題,但是很多父母仍然把我們當成小孩或兒童。
(2) 我們與父母在知識水平、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態度不一定相同。
(3) 我們與同伴之間越來越密切的關系也可能使我們與父母的親情關系變的相對疏遠。
(4) 我們情緒敏感而不穩定,缺乏足夠的理智,往往以執拗、對立、反抗的心態對待父母。
4、如何與父母溝通?
(1) 要認識自己的變化和特點,主動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理解我們的願望。
(2) 客觀的看待自己和父母在知識能力上的差別,從內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
(3) 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難,體驗父母的情緒和需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給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 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態度,克服逆反心理。
(5) 既要尊重、孝敬父母也要幫助父母。
(6) 要換位思考,學會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發展。
5、尊敬老師的表現?/怎樣尊敬老師?
對老師的尊敬體現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1) 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努力達到老師的要求。
(2) 感激老師的關心和教育。
(3) 與老師交往時,謙虛、恭敬、有禮貌。
(4) 關心、體諒和幫助老師。
6、怎樣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師生雙方互相理解、共同努力。
(1) 客觀認識初中時期師生關系的特點,擺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獨立自主的同時,自覺接受老師的指導。
(2) 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
(3) 了解老師的優點和長處。
(4) 理解和寬容老師的缺點、過失。
(5) 主動熱情的與老師交往。
1、友誼的重要作用 ?(必背)2單元
⑴友情是心靈的需要,是一種重要的精神需要,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青少年特別渴望友情。
⑵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朋友給予了我們很多,伴隨我們一起成長
2、怎樣獲得真摯的友誼?(綜合三四課知識,必背)
⑴真摯的友誼是用心培育的結果,只要我們抱著真誠的態度,敞開心扉,坦誠的與他人交流,真誠地幫助他人,我們一定會獲得真友誼。
⑵善交益友,樂交諍友,遠離損友。
⑶平等待人,理解體諒,寬以待人,欣賞並贊美他人的成功。
3、什麼是「益友」
所謂「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於自己進步的朋友,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益友」,我們交友時要選擇「益友」。
4、如何做到善交「益友」?
首先,善交益友包括樂交「諍友」。同學之間應該成為「諍友」,一方面要樂於接受同學的批評,另一方面要敢於並善於提出批評。
其次,善交益友也要求區別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或「哥們兒義氣」。
5、什麼是「諍友」?樂交「諍友」有什麼積極作用?
⑴「諍友」就是能夠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的錯誤、缺點或不足,批評和幫助我們的朋友。
⑵朋友是與我們接觸最多,也是最了解我們的人。能有朋友及時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並幫助我們改正,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6、什麼是「損友」?對於青少年來說,為什麼要遠離損友?
⑴「損友」是指會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的朋友。和好人交朋友,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響;與壞人交「朋友」,也會不知不覺的受到侵蝕。
⑵隨著交往范圍的不斷誇大,社會中的某些消極因素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加之我們涉世不深,辨別和控制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可能在交友上犯錯誤。為此,一定要謹慎地選擇朋友,遠離損友。
7、對「損友」與「哥們義氣」的正確認識。(必背)
⑴、損友是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的朋友,和益友交往,會受到好的影響,與損友交往,會不知不覺受到侵蝕。
⑵、青少年辨別和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多青少年因分不清真正的友誼和「哥們義氣」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⑶應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善交益友,樂交諍友,遠離損友。
8、怎樣區別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把「江湖義氣」看做是「夠朋友」的不良後果是什麼?
⑴友誼與「江湖義氣」是有本質區別的。「江湖義氣」只講「友情」,不講是非,其結果是助長壞思想、壞行為的產生,最終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體。
⑵有人把「江湖義氣」看做是「夠朋友」,這種看法很容易導致不良的後果。很多青少年就是因為分不清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或「哥們兒義氣」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9、交友的原則:善交益友、不交損友、樂交諍友
10、獲得友誼的方法和藝術有哪些?(必背)
⑴對待同學和朋友要心胸寬闊,理解體諒,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⑵真正的友誼不包含嫉妒。當朋友得到某方面的成績時,我們應該欣賞並真誠的贊美他的成功。
⑶對朋友理解、信任、寬容。
11、為什麼要和異性同學正常交往?
⑴如果我們只與同性同學交往而不與異性同學交往,無異於放棄了一半朋友,也失去了與異性同學交往的機會。
⑵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和純真的同學友情,不僅有益於我們身心的健康,而且也有利於形成團結的班集體氛圍。
12、與異性同學交往,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與異性同學交往,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煩惱,影響學習,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13、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原則:(必背)
自然、適度。
14、怎麼正確對待和處理男女同學的情感問題?
⑴進入青春起後,開始對異性感興趣,並且產生思慕異性的心理。在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里,男女同學相互產生好感和愛慕心理,喜歡一起學習,結伴參加各種活動,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需要採取積極的態度和適當的方式予以解決。
⑵面對男女同學的感情問題,需要理性的駕馭和意志的控制。
第三單元
1、什麼是從眾現象?(或問:從眾現象的表現?)
大家怎麼認為自己就怎麼認為;大家怎麼做自己就跟著怎麼做。
2、從眾的作用是什麼?
(1)從眾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2)消極作用是:阻礙個人的發展,影響集體的事業,不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就是從盲目從眾開始的。
★3、導致盲目從眾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社會團體的不合理壓力;
(3)缺乏抵禦非正式和外部不良影響的能力。
★4、中學生怎樣避免盲目從眾?
(1)中學生要獨立思考,明辨是非;
(2)學會自主選擇,勇於負責;
(3)增強抵制團體不合理的壓力的能力;學會抵制不良誘惑,做到心中有原則。
4、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
(1)可以滿足自我的精神寄託和情感共鳴的需要;
(2)也可能為了追求刺激、時尚與流行、浪漫等;
(3)反映了我們的興趣、愛好與追求,折射出我們的精神世界。是普遍現象,有一定的合理性。
5、追星分為表層性欣賞和實質性欣賞,折射出人的內心精神世界。
★6、怎樣認識「追星」的利與弊?
(1)追星本身無所謂好壞,但怎樣追星卻有是非利弊之分。
(2)弊:對明星盲目崇拜、瘋狂迷戀,以致喪失自我,就會妨礙我們的學習,影響我們的生活。
(3)利:追星也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動力。
★7、怎樣認識和評價所崇拜的偶像?
要全面的評價明星,既要看到長處和優點,也要看到缺點和不足,這是對待偶像成熟和理性的態度。
★8、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明星崇拜現象?
(1)對待偶像,我們崇拜他們成功背後的奮斗精神和優秀品質,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超越崇拜,走向自我。
(2)用理性的態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偶像。要確立和追尋自己的理想,選擇自己的道路。
第四單元
1、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誘惑的原因?
青少年好奇心強,喜歡模仿;但缺乏辨別力和自控力。
※2、「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有哪些危害?
(或問:為什麼要拒絕「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
(1)會使人精神萎靡、紀律渙散、不思進取,使人喪失正常的思維和理。
(2)會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危害身心健康,導致家破人亡,敗壞社會風氣,危害社會治安,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青少年怎樣拒絕不良誘惑?(必背)
(1)客觀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
(2)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遠離容易滋生不良現象的場所。積極舉報存在不良現象的場所。
(3)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沖動。特別是在沒人監督的時候,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獨。
(4)遵守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等。
4、《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未成年人涉足「黃、賭、毒」都屬於嚴重不良行為。
5、不良誘惑能迷惑人的原因——能夠暫時滿足人的某些低級需要。
1、什麼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分類?什麼是犯罪?
(1)違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做出法律禁止的行為。
※(2)違法行為分為違憲行為、一般違法行為(包括民事違法、
行政違法)、犯罪(刑事違法)。
(3)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6、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
一般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 (犯罪)
社會危害性 危害性較小 危害性嚴重
違法性 刑法以外的法律 刑法
應受處罰性 承擔刑罰以外的法律責任 刑罰處罰
※ 7、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行為(即嚴重不良行為)、犯罪之間的關系?(必背)
(1)三者有密切的聯系。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嚴重
不良行為已經屬於一般違法行為,離犯罪只有一步之遙。
(2)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到犯罪沒有不可
逾越的鴻溝。如果有不良行為又不及時改正,就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
8、 懲治犯罪分子的意義?
(1)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衛國家的安全,保障社會主義建
設的順利進行。
(2)懲治犯罪,遏制、教育犯罪分子,對某些有不良動機的人
也是一種震懾。
※9、怎樣預防違法犯罪?(必背)
(1)防微杜漸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杜絕不良習慣,克
服小缺點、小錯誤,防患於未然。
(2)提高法律意識、道德修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克服錯
誤思想。如:因年齡小而即使犯罪也不會被判刑、只要不
犯大錯誤,犯點小錯誤也沒關系。
(3)正視並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樹立「知恥近乎勇」的品質
⑸ 八年級(1)班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孝敬父母,幫做家務」社會活動,並根據學生幫家長做家務的時間來評價學
解:(1)a=50×40%=20,b=50-2-10-20-3=15; (2) ![]() |
⑹ 八年級政治: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1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交給我們知識技能回和做人的道答理。2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3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規范 怎樣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就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2孝敬父母,就要體諒父母和家庭上的困難,不想父母提過分的要求3孝敬父母,同父母保持親密融洽的關系,主動承擔家務勞動4孝敬父母,就要贍養父母,還要從精神上關心父母 為什麼和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1進入青春期,獨立性越來越像,但是缺乏自製力2我們與父母在知識水平,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知識雙方矛盾產生的重要原因3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時,很願意求助於父母與老師,但遇到心理困惑時,可能更願意向同伴傾訴 怎樣與父母共同和諧?1要認識到自己的變化和特點,主動與父母溝通2從內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確的意見,建議3給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4克服逆反心理5妥善處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與幫助父母的關系
⑺ 八年級上冊政治價值判斷
判斷:(錯來誤)
理由:自小樣不應該與父母爭吵,應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關心子女勝過關心自己。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2).父母不僅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撫愛、照顧我們,教給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從思想品德的關懷、教育我們,引導我們確立人生的目標,教我們如何做人。
(3).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可以說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每一步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4).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唯有以愛和孝敬來回報。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定子女應盡的義務。
(5).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
(6).我們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所以,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父母、體貼父母。
⑻ 政治八年級上冊怎樣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
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向上,讓父母高興。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我們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對父母辛勤勞動和養育之恩的報答.
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孝敬父母的長輩。
⑼ 八年級上政治復習提綱
政治復習提綱
一、為什麼要孝敬父母?(5條)
1.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2.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3.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模範。
5.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二、怎樣孝敬父母?(5條)
1.孝敬父母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2.孝敬父母,就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認真學習,踏實做人。
3.孝敬父母,就要體諒父母和家庭的困難,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4.孝敬父母,就要親近、關心和幫助父母,同父母保持親密融洽的關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努力減輕父母的負擔。
5.孝敬父母,就要贍養父母。不僅要在物質上贍養父母,更要在精神上關心父母。
三、什麼是代溝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把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稱為「代溝」或「代際沖突」。
四、代溝產生的原因(4條)
1.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不斷增強,獨立性越來越強。我們強烈希望並開始嘗試與父母建立平等的關系。但是,很多父母仍然把我們當成不懂事的「小孩兒」。因此,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各種誤解、分歧、隔閡,甚至產生矛盾與沖突。
2.由於我們與父母在知識水平、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態度不一定相同,這是雙方矛盾產生的重要原因。
3.我們與同伴之間越來越親密的關系也可能使我們與父母的親情關系變得相對疏遠。
4.在這個時期,我們往往會以執拗的、對立的、反抗的心態對待父母。這又加劇了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五、怎樣解決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第一,要認識自己的變化和特點,主動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理解我們的願望。
第二,客觀地看待自己與父母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差別,從內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的正確的意見、建議。
第三,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難,體驗父母的情緒和需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給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第四,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態度、克服逆反心理。
第五,妥善處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與幫助父母的關系。
第六,子女與父母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採取恰當的方式,平和的態度與父母溝通,加強溝通,不僅有利於消除矛盾和沖突,而且能促進雙方相互理解、相互體諒與和諧相處。
六、為什麼要尊師?
1.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折一枝也是崇高的。教師對人類文明所做的貢獻值得我們尊敬。
2.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尊師方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3.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提倡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尚。
七、怎樣尊敬老師?
1.對老師的尊敬體現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2.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努力達到老師的要求。
3.感激老師的關心和教育。
4.與老師交往時,謙虛、恭敬、有禮貌。
5.關心、體諒和幫助老師。
八、新型的師生關系有什麼特點?
新興的師生關系即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師生關系、
九、怎樣與老師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師生雙方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只要我們採取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於老師溝通,就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矛盾和沖突,逐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第一,客觀認識初中時期師生關系的特點,擺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獨立自主的同時,自覺接受老師的指導。
第二,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第三,了解老師的優點和長處。
第四,理解和寬容老師的缺點、過失。不要冷淡和疏遠老師,避免以逆反的態度頂撞老師。
第五,樂於與老師交往並虛心向老師求教。
十、友誼對我們成長有什麼重要作用?
1.友誼是心靈的需要。友情是一種重要的精神需要,離開了朋友,失去了友誼,人就會感到孤獨。進入少年期後,我們更願意向同齡夥伴特別是親密朋友傾訴心事,因此我們特別渴求友誼。真摯的友誼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十一、青春期的我們在交友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哪些麻煩?
害怕與他人交往,放棄與外界接觸,拒絕與他人溝通,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個人空間里,卻又無法抑制對交往和友誼的渴求,總希望別人能主動接近、關心自己,這是不少同學在青春期遇到的問題。
十二、如何獲得真摯的友誼?
真摯的友誼是用心培育的結果。只要我們抱著真誠的態度與老師、同學交往,我們一定會獲得真友誼。敞開心扉,坦誠的與他人交流,真誠的幫助別人,朋友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十三、什麼是益友?
所謂「益友」就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於自己進步的朋友,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益友」,我們交友時要選擇「益友」。
十四、如何做到善交「益友」?
首先,善交益友包括樂交「諍友」。朋友之間應該成為諍友。一方面要樂於接受同學的批評,另一方要敢於並善於提出批評。
其次,善交益友也要求區別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或「哥們兒義氣」。
十五、什麼是「諍友」?樂交「諍友」有什麼積極作用?
「諍友」就是能夠直言不諱的指出我們的錯誤,缺點與不足,批評和幫助我們的朋友,朋友這是與我們接觸最多,也是最了解我們的人,能有朋友及時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幫助我們改正,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十六、怎樣區別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
友誼與「江湖義氣」是有本質區別的。「江湖義氣」只講「友情」,不講是非,其結果是助長壞思想、壞行為的產生,最終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體。
十七、把「江湖義氣」看作是「夠朋友」的不良後果是什麼?
有人把「江湖義氣」看作是「夠朋友」,認為做事「夠朋友」就是友誼,這種看法很容易導致不良後果。很多青少年就是因為分不清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或「哥兒們義氣」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十八、什麼是損友?
「損友」是指會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的朋友。和好人交朋友,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響,;與壞人交「朋友,也會不知不覺地受到侵蝕。
十九、獲得友誼的藝術方法有哪些?
1.對待同學和朋友要心胸寬闊,理解體諒,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2.真正的友誼不包含嫉妒。當朋友取得某方面的成績時,我們應該欣賞並真誠的贊美他的成功。
3.學會對朋友理解、信任、寬容。
二十、為什麼要與異性同學交往?
1.如果我們只與通信同學交往,無異於放棄了一半的朋友,也失去了與異性同學互相學習的機會。
2.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和純真的同學友情,不僅有益於我們身心的健康成長,而且有利於形成團結的班集體氛圍。
二十一、與異性同學交往,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畢竟不同於同性同學之間的交往。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煩惱,影響學習,甚至損害身心健康。
二十二、與異性同學交往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我們在與異性同學之間交往時,要遵循「自然」和「適度」的交往原則。
二十三、怎麼正確對待和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問題?
1.進入青春期後,男女同學互相產生好感和愛慕心理,喜歡一起學習,結伴參加各種活動,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們可能因此遇到很多麻煩、困惑和苦惱,需要採取積極的態度和適當的方式予以解決。
2.面對男女同學的感情問題,須要例行的駕馭和意志的控制。
二十四、什麼是從眾和從眾現象?
1.大家怎麼認為,自己就怎麼認為;大家怎麼做,自己就跟著怎麼做。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從眾現象」。
2.從眾指的是在社會群體的壓力和影響下,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的與多數人保持一致意見或行為的現象。
二十五、從眾現象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從眾現象主要表現為心理從眾和行為從眾。前一種是指多數人怎麼想,自己就跟著怎麼想;後一種是指多數人怎麼做,自己就跟著怎麼做。
二十六、怎樣認識從眾的作用?
從眾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從眾的積極作用
1.有的從眾有利於個人顧大局、識大體,保證團隊成員統一認識和行動,增強團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有助於我們遵從規范形成一致的行為,保證團隊的良好秩序。從而獲得一種安全感和自信心。有的從眾有助於學習他人經驗,擴大視野,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和誤會等。
從眾的消極影響
2.盲目從眾不僅會阻礙個人的發展,也會影響到集體的事業。不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就是從盲目從眾開始的。
二十七、怎樣克服消極的從眾心理?
1.獨立思考,明辨是非。要避免盲目從眾,就要努力學習知識、積累經驗、鍛煉能力,特別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明辨是非的能力。
2.自主選擇,勇於負責。全面的發展自我,特別是增強自主做出合理的、負責人的選擇和行為的能力,是青少年避免盲目從眾的重要途徑。
3.增強抵擋團體不合理壓力的能力、學會地址外部不良誘惑,心中有原則,是青少年避免從眾的重要措施。
二十八、導致盲目從眾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從眾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是少、閱歷淺、經驗少的人,自信心低,獨立性弱,比較容易產生從眾行為。
2.社會群體的壓力和影響是從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全體接納和認可,受到群體的保護和尊重。因此,當個人的真實想法和行為意願與群體不一致時,往往會違心地順從大眾的意見,做出符合群體的意願的行為。
3.缺乏抵禦非正式團體和外部不良影響的能力,是青少年從眾的又一重要原因。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商不成熟,依賴性較強,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較重,缺乏主見,缺乏獨立性,容易受暗示,情緒不穩定,意志力、自製力和抵抗力都比較薄弱。因此,很容易出現從眾行為。
⑽ 八年級政治辨析題:我們對父母的孝敬就是表現在學習上,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不完全正確
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就是在生活中理解關心父母,讓父母高興,在行動上幫助父母,認真學習,積極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