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給予

重陽節給予

發布時間:2020-12-08 21:32:38

A. 中國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區分的,中國古代文化主要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對文化時代的劃分。

而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1)重陽節給予擴展閱讀:

中華文化的五個特點

一、漢字文化

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像中國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漢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著直接的聯系。

漢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這個在古代中國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說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漢字單位「初文」。這是古人通過圖像,直接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這些字不夠,就加上會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標志意義的符號。

比如說刀口上加上一點,就是「刃」;爪放在樹上,就是「采」;牛被關在圈裡面,就是「牢」。會意還是不夠用,就加上聲音,成為形聲字,比如說江河松柏等等。基礎的漢字主要是這三類,當然六書有六種,但主要的是這三類。大家可以看到這三類,基礎都是形。

因此,用漢字來說話、思考、閱讀、書寫,就會帶來很多特徵,可能會有一些重感覺重聯想、但語法相對簡單的特點。

二、家國的社會結構

第二個特點,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簡單地說,這里其實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外有別」,父母夫妻之間,分內和外,也就是說,女性的親族和男性的親族,等級遠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黨,同姓。

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黨,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爺爺奶奶是內,在古代中國,是分得很清楚的。

三、「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漢族中國文化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樂皇帝、雍正皇帝不約而同講過幾乎相同的話,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說,儒家管社會治理,佛教管精神修養,道教管身體修煉,三教看起來蠻融洽的。

其實從歷史上看,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中國,佛教道教沒有絕對性和神聖性,所以很難看到宗教之間的辯論,也不大會有宗教之間的戰爭。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四、陰陽五行的樸素世界觀

第四個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五行有兩大原則。一個是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的輪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剋的輪轉。

第二個原則是,五行可以串聯萬事萬物,比方說,五行可以配五方,東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黃;可以配五聲,宮商角徵羽;還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

把萬事萬物連成一個大網路,這是我們先人對宇宙萬事萬物認識的知識基礎,大家現在學了科學,對這個有懷疑,但是在古代,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最關鍵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一整套知識和技術。

五、中國的天下觀念

第五個是中國天下觀念,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古代中國人的宇宙想像叫做「天圓地方」,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圓的,像斗笠一樣,地像圍棋棋盤一樣。

古人想像天的中心在北極。古人夜觀天象,視覺里天在轉,地不轉,因此「天道左旋」,當面朝北的時候,天是朝左轉的,會感覺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動,這就是北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極點。

B. 如何做一個新時代合格的愛國者(500字) 思想道德作業,幫幫忙。

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一、 以理性的方式熱愛祖國的國土
艾青在《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中寫到:「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應該是一種對國土的理性的熱愛。傳統意義上的國人對家園故土的眷戀之情只停留在感性的水平,如果不與時俱進,就難以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比如說,農民認為土地是自己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顧水土流失而拒絕退耕還林,那麼這種對土地的佔有式的「熱愛」就以國家的生態環境惡化為代價,不能說是真正的熱愛。在當代中國,可持續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愛國土也意味著要有強烈的環保意識。節假日外出到風景點旅遊觀光的遊客常有自覺不自覺地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這也違背了「熱愛國土」的理性原則,雖然他們欣賞和熱愛祖國美好風光的「感情」可嘉。
二、 熱愛同胞,互相善待
熱愛同胞是愛國主義最起碼的內涵之一,但在行動中往往被國人忽略。而在近幾年這一內涵得到了充分體現,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災害,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南方雪災和汶川地震以及2010年的玉樹地震,在災難面前,國內外同胞萬眾一心參與救助災區人民,體現了對自己同胞「血濃於水」的感情。中國人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愛國不分先後,也不分人在國內國外,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參與國家建設,促進國家和平統一。我認為,這里所說的「熱愛同胞」,應該是不分貧富,不論地位,不拘民族,不劃地區,在任何情況下都首先給予自己的同胞的權益以應有的保護。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首先保護本國公民和僑胞的利益,在這點上,發達國家的許多做法值得借鑒。中國歷來注重「對外形象」,中國人重視自己國家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形象甚於看重與「自己人」的實際關系。如果同胞不能互相善待,只是注重「做好了給外國人看:,這樣的形象塑造是不應該提倡的,這樣的行為也不能說是「愛國主義」的表現。
三、 熱愛國家的文化,弘揚中華文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發達國家的文化影響藉助強勢經濟長驅直入,在青少年中可謂「深入民心」。中小學生熟悉美國大片,對外國明星的生前死後都饒有興趣,卻可能不知道雷鋒是誰,也說不上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許多年輕人唱國外流行歌曲勁頭十足,卻對中國的「紅色經典」一無所知。外國的情人節、聖誕節在中國盛行,而中國自己的端午節、重陽節等等卻不受青睞。這種令人心憂的文化現象還有很多,在許多國際專家驚呼現代科技抹殺文化國界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反省自己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身份地位是否有憂患意識。更重要的是,中華文化在我們國人的心中還有多少地位呢?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直面現實。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追求和諧發展的今天,我們要認真理解愛國主義的歷史內容,正確把握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與科學內涵,處理好各種關系,做一個新時代的愛國者。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給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花園路附近有沒有老年大學 瀏覽:413
葯流多久做染色體檢查 瀏覽:58
省幹部養老院 瀏覽:194
武漢公務中人退休工資 瀏覽:453
老人助殘卡哪裡發 瀏覽:764
包河養老的有哪些 瀏覽:501
基本養老金溫州 瀏覽:497
億森林養老院地址 瀏覽:340
長壽區和璧山 瀏覽:667
老年人模特男 瀏覽:359
老年人突然腿抽筋怎麼辦 瀏覽:297
駕校學車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283
重陽節修腳活動 瀏覽:897
重陽節小學生放假嗎 瀏覽:25
居民戶口養老保險可以補嗎 瀏覽:232
順於和孝順 瀏覽:198
蘇州工業園區退休年齡 瀏覽:119
2021年養老金哪個省最少 瀏覽:461
兒童體檢查血在哪個醫院 瀏覽:684
陪父母多少年書籍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