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善孝為先 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是詩詞嗎
不是詩詞,是李昱和演唱的《中華孝道》中的歌詞。
作詞:李俊偉
作曲:王鈞
歌詞: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
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1)成都孝敬擴展閱讀
李昱和此次推出的全新單曲作品《中華孝道》,也是李昱和表達著作為一名「孝德和諧愛心大使」的具體行動,用自己所擅長的歌唱方式來傳承孝德文化,推廣孝德文化。對於李昱和也表示,音樂是美的傳承,以音樂來推廣傳統文化,更能夠讓人更好地接受,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然也會有其他更多方式,她希望此首作品能夠給人們美的享受同時,能以更多的實際的行動與力量投入到孝德文化推廣中。
目前,此首具有鮮明傳統公益文化特色的作品《中華孝道》,自從在網路中打榜推出以來得到了眾多觀眾的普遍喜愛,此首作品也有望計劃拍攝成一首具有代表性孝德文化作品MV,以便更好地傳播孝德文化。
2. 女生一般的擇偶標準是什麼
女性對男性的擇偶條件有不一樣的標准,具體什麼標准,因人而異,但是當男性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要看兩個人的交流程度和熟悉程度,還要看他對問他的男性有無好感,如果有好感,都會有所保留。
比方說兩個人初次交流或者見面,女性就會很禮貌性的回答那些大家都很認可的觀點,比方說成熟穩重,有責任心,孝順,顧家,性格好。這些也是大多數女性所喜歡的,當然有些女性會對顏值有一定要求,有些會對經濟實力有要求,有些會對男性的生活習慣有要求。
大致分為幾類:1.白富美,她肯定不會找一個窮矮齪當男朋友,對方就一定要帥,和自己有相當的實力,或者家族聯姻,但千萬不要找鳳凰男,判斷男人帥不是標准,還得看人品和潛力,最重要是懂得疼人。
2.普通女性,但凡有些姿色的(這就是現在很多女性整容的原因),就會對男性的經濟實力有一定要求,但她又不會明說,說出來對方會覺得這女的很拜金,都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這類型的女性大多數會選擇一個顏值不高,經濟實力不錯的男性(俗稱土肥圓),既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又可以改善家人及她後半生的生活。
3.學歷高但姿色平平的女性,這類型的女性通常比較文藝,喜歡高品質生活,對男性的生活方式要求比較高。
4.普通女性姿色平平就是現在的剩女,擇偶標准相對較低,但是也是需要有一些比如內在的品質。
3. 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有哪些
1、諸葛亮: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
但《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
3、關羽:
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4、曹操:
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有人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
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
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魯肅:
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
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張飛:
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後;
拜為右將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8、趙雲:
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雲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系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
為人剛毅謹細,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贊賞。趙雲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後人皆敬其德。
9、郭嘉: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才華橫溢,放盪不羈,不修邊幅,愛嗑葯!在那個時代真正的屬於離經叛道的典型了但其軍事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
10、賈詡:
曹操五大謀士之一,深諳保身之道,三國局面的真正締造者,軍事才能卓著。
一、諸葛亮簡介:
張飛(約166-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
4. 想找個干媽成都的 我是新都的24歲屬兔 願意認我這個干兒子的可以留言我也會好好孝順的
我想做你的干媽,我也是新都的
5. 請問我有三個女兒,第三胎是超生,罰款要交多少元。
各省市(自治區)的規定是不相同的。
因此,你可在網上查閱你省的《內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容中的「法律責任」部分,對照那上面的條款(那就是你所說的罰款的標准),結合自己的情況,你就會知道自己大概需要繳納多少的社會撫養費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6. 黃姓的人口數量
一、黃氏溯源
我們漢族自從出現姓氏以來,歷史上出現過和現在使用的,據統計,總共有八千多姓,這些眾多的姓,來源是多種多樣,最初是以母系為主,後來轉變為以父系為主,「因生賜姓,胙土命氏」,多用出生或居住的地名作姓氏;出現封建和官爵以後,很多用國名或官爵名作姓氏;宗法形成後,子孫眾多的,地名、國名和官爵名便不夠用了,就用祖先的名或字作姓氏,有的還用祖先死後的謚號作為姓氏;有的用發生的事作姓氏;有的用物名(包括動、植物和用物為姓氏;後來,有的竟隨便某個字作姓氏,等等。
我們黃氏這個姓是屬於用國名為姓氏的。根據族譜記載:上古時,顓頊帝的孫子陸終,有六個兒子,次子南陸公受封於黃,建立黃國(在今河南省潢川縣),遂以國為姓,派衍到現在,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我國現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黃作名字,例如:內黃、外黃、黃岡、黃梅、黃山、黃水、黃池、黃河等等,歷史上大都是我們黃族住過的地方,並且常常不止一個,例如黃城,除潢川縣的古黃城遺址外,還有山東的兩個黃城;黃山除聞名於世的安徽黃山外,尚有四個黃山,河北一、山東三;廣東潮汕有三個地方叫黃金塘和三個黃岐山。內蒙古東部的遼河上流西拉木倫河,古代稱黃水,後稱潢水。根據現代考古家的探究,我們黃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帶,後來輾轉遷移,經現在的河北到黃河下游的山東,再移住黃河中游兩岸的廣大地區,歷史上出現過的三個黃國,一個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縣,一在河北的宜城縣東南。晉以後,我們祖先又再向江南和東南沿海遷徙,並很快繁衍起來,成為現在人口眾多的黃氏子孫,遍布於全世界。
根據文學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現在的黃字,原來不是表示黃色,而是一個象形字,是一種用作佩戴的玉器,現存的甲骨文的黃字是「 」和「 」,上面是佩鉤,中間是壁(即璜),下邊是兩條垂。後來的小篆的黃字是「黃」,我們的祖先,既喜佩戴玉器,又精工製造玉器,更特別喜愛黃色,是個崇拜黃色,用鳳鳥作徽記的民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黃作為黃色的黃,並用「皇」的讀音。
我姓黃氏自得姓至今,不但歷史悠久,人物眾多,而且別具特色,人才輩出。就人口數量來說,在國內,總人口佔全國第八位,台灣占第三位,廣東潮汕地區也名列前茅;在國外,華人華裔中,美國的黃姓占第一位,菲律賓占第二位,僅泰國就有三十多萬人,就人文素質來說,歷代優秀人物輩出,例如戰國時「四君子」之一的歇公(春申君);漢朝時,「天下無雙」的香公、三國時,老名將忠公,宋朝時,一代詩宗庭堅公;明清三際,思想家宗義公;民國元勛興公;近現代,世界糖業大王仲涵,金融家仲元,新加坡的前總統金輝,泰國前總理沙拉信等等。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潮州,歷史上三個狀元中,文狀元林大欽是道勖祖先瞿軒公栽培的,仁勇公是兩個武狀元之一,奇遇公是潮州「後七賢」之一,尚書錦公的事跡更是家喻戶曉。
二、黃氏的三大特點
漢族各姓都有各自的優良傳統,我們黃氏的優良傳統尤為突出,千百年來,世代相傳,成為我族的優點,也是我族的特點,主要有下列三個。
第一,孝悌無雙的江夏流芳。
俗話說:「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古書《論語》中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可見「孝」是中國文化最高層最根本的內容,歷史正史都設有專門項目「忠孝列傳」或「孝子傳」,極力表彰孝子,宏揚孝道,而歷史上的黃氏,正是中國傳統孝道的典範和代表,例如「二十四孝」中,黃姓的孝子有兩個。就是漢朝的黃香和宋朝的黃庭堅。晉朝時,廣東的東莞,出了個名孝子黃舒,後人為之建立祠廟,奉為神明。唐朝時,孝子眾多,有黃(升)、黃舟、黃恆、黃嘉猷、黃芮等。明朝時,廣東潮州的黃良豐是著名的孝子,流寇也不敢傷害他,歷史上黃氏的孝子孝孫,見於史傳,方誌和家譜的不勝枚舉,《中國名人大辭典》中黃姓名人中孝子幾佔十分之一。故明朝人顧清曾稱贊說:「黃氏蓋純孝一脈,累世相承,所以根於心而發之於事者,固有自來也。」我姓歷代的家教、祠規、族訓等都列孝悌為重要內容,並不斷完善和發揚。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和老人,並且要「為民族盡大孝」,不做誤國害民的事。「悌」就是團結同輩愛護卑輩和弱小,不但團結本族,相親相愛,而且推及他族,和睦鄉鄰,團結各族人民,就是古語說的「親親而仁民」。願海內外黃氏宗族,互相勉勵,世世代代繼承我姓的優良傳統——「孝悌無雙」,並不斷發揚光大,江夏流芳,千秋萬代。
第二,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
縱觀黃氏發展的歷史,自始至終,貫穿著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根據史學家的考證,黃族的發祥地在今遼河上源之一的黃水一帶,後改稱潢水(在今內蒙古東),輾轉延徙,歷經河北、山東,最後定居中原,由一個崇拜黃鸝鳥的狩獵小氏族,發展成以金鳳凰為標志,地位次於鳳鳥氏族的農牧鳳鳥氏族。在上古惡劣的艱難環境和不斷與各族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一個既善治水,又精製玉器,崇拜黃色的黃族。在這種社會大變遷中,許多氏族被淘汰了,只有那富有積極開拓精神的氏族,才能適應新環境,生存發展起來,建立黃國,歷夏、商、周三代二千餘年。
春秋末年,黃國被楚國滅亡以後,遺族的留居故土,艱苦堅守著殘破的家園,繼續生存下來;有的流落四方,戰勝重重困難,從頭重創家業。歷亡國之痛後,到了戰國,在開拓進取中,以春申君黃歇為代表的黃族又興起了,留下大批黃名的「黃陂、黃岡、黃安、黃梅、黃墩和黃浦江(又稱春申江)」等等,黃族聚居過的地方。
西晉末年,史稱「五湖亂華」的時代,北方幾個游牧民族侵擾北方各地,中原好多氏族紛紛向東南遷徙,「八姓衣冠入閩,黃姓為首。」我族黃氏的開拓精神,鼓舞著一批一批的黃姓成員向東南未開發的地區進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黃姓在開發閩粵的過程中,自身不斷壯大,成為當地的大姓。明清之際,黃氏的子孫又大批東渡台灣,打退何蘭殖民者,建設寶島,成為台灣的第三大姓。
後唐時期,福建邵武峭山公(俗稱江夏公)送子奔騰的壯舉,更是黃氏開拓精神最典型和最完善的體現。他的二十一個兒子,除留三個祖媽的長子侍奉外,其餘十八個分赴各地開基創業。他鄭重告誡:「池內之魚,遠遜雲間之鶴。好男兒不必戀此一方故土,而應志在四方,放眼天下!」又說:「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學會適應新環境,征服新世界,鼓舞黃氏子孫,遍布中華大地,渡海到東南亞各國,開荒闢地,走向海外其他各地,把黃氏族性的種子,傳播全世界。
激勵黃氏子孫的開拓精神,歸結起來是:(1)遠大的眼光,既不安於現狀,又處變不驚,能居安而思危,識否極則泰來;(2)志在四方,不戀故土,積極向外發展的開拓精神;(3)頑強的適應能力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並創造新環境;(4)強烈的自信心和戰勝自然的精神,勇於積極創業。
第三,念詩認宗的獨特傳統。
在海內外黃氏族人中,廣泛流傳著念詩認親的傳統,既獨特,又突出。在漢族中同姓氏的人,雖然見面時,常常認起宗親來,但卻沒有像黃姓一樣,在認親時總要對方背誦「祖公詩」,甚且進一步要求念「祖媽詩」,撰寫《中華姓氏通書·黃氏》的劉佑平先生,說這是「一組特殊的文化密碼」。黃姓族人,無論在國內外任何地方,只要能背得出這組「密碼」,便可認祖歸宗,親如家人,不但可得到關照,而且還可「升堂入室」,常常受到非同尋常的濃情厚意的接待。
黃姓的認宗詩,就是峭山公在送子外出創業時,親自吟送的八句詩,俗稱「外八句」,祖媽詩又稱「內八句」。黃氏族譜中,一般都載有這兩首詩,但由於年代久遠,各地輾轉傳抄,文字有很多差別,內容大體相同。
為避免誤會,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潮州、梅州和惠州三府的黃氏子孫共同在潮州城興建大宗祠,各州府縣賢孝裔孫代表,公議重修的祖公媽詩如後,作為各地宗親驗詩認親之用,流傳於粵東各地及海外東南亞等地至現在。
祖公詩(或稱上馬詩)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身居外境猶吾境,久住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根深葉茂同庥慶,三七男兒總熾昌。祖媽詩朝老原來娶三妻,官吳鄭妣廿一兒。興家創業各離去,回猷報命省親儀。吾年八十難期會,葉落九州同根枝。不論貧富與貴賤,相逢當念初分時。 按照祖先的遺教,黃氏子孫不論在國內外任何地方,不但自己努力發揚開拓精神,興家立業,而且彼此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富裕,共同繁衍,達到整個宗族的蕃昌榮發。 三、江夏流芳,孝悌無雙之淵源 我國在漢朝以前,姓和氏是分開的,產生和作用也不同。「因生賜姓,胙土命氏。」姓的穩定性很大,「百世不變」,是用來別婚姻的;氏的穩定性很小,「一傳而變」,是用來別貴賤的。同姓不婚,氏同姓不同可婚;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秦統一中國以後,廢封建,立郡縣,氏已相當穩定,姓和氏便逐漸混同起來。到了漢朝司馬遷的著作里,姓和氏便不加區別了,都只有別婚姻作用,以後便產生用「郡望」來別貴賤。 「郡望」一般稱「地望」,就是某個族姓世居的地方,並且威望為該郡(地)眾人所敬仰的高尚典範。江夏是漢高祖劉邦所設立的郡,治所在安陸,是吾黃氏族世代長期聚居的地方,東漢時,黃香公是安陸人,九歲失母,事父至孝,夏天炎熟,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了,讓父親睡得舒暢;冬天寒冷,把父親的衾被用身體使熱起來,讓父親睡得暖和。鄉人很贊賞他的孝道,郡太守劉護知道了,便召見他,並表彰他為全郡的孝子典範,題「門下孝子」贈給他。他家貧苦學,博通經典,精研道術,聞名遐爾,時人贊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漢章帝召至東觀(國家圖書館),盡讀皇家藏書,官至尚書令,憂公如家,多所薦達,遷魏郡太守,壽八十九,御賜「江夏黃香,忠孝兩全,天下無雙。」子瓊公,初高潔家居,屢微不仕,後在眾公卿的推薦下,特別是李固寫信激發他,才應朝廷微辟,官至太尉,位居三公之首,孫及曾孫,或仕或隱,都聲名顯著,特別是曾孫黃琬,自幼聰敏過人,累官至太僕、太尉,於公元一九二年和王允合謀,誅殺董卓,後來董卓的部將李催、郭汜攻陷長安而被害。從上面黃香公祖孫四代的地位和聲譽,已充分具備「江夏郡望」的條件,故我族便以「江夏流芳」或「江夏世家」等表微是個優秀的氏族。這就是我們黃氏以「江夏」為地望的由來。 「孝」就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和老人,更要「為民族盡大孝」,不做誤國害民的事,「悌」就是友愛同輩,愛護卑輩和弱小,對人重團結友愛,不但團結本族,而且友愛他姓,和睦鄰里,不仇眼逞凶。「孝悌無雙」是吾姓「江夏流芳」的中心內容,是具體的優良傳統。因為香公以孝著稱於世,語雲「百行孝為先。」瓊公更定「孝悌」為家教。很多《家訓》、《族訓》都把「敦孝悌」或「敦孝友」列為第一條。經千百年來,祖祖輩輩,不斷發揚光大,歷代忠義輩出,節孝眾多,《二十四孝》中除香公外,庭堅公也是「二十四孝」之一,事母至孝,雖身為太史,仍每天親自為母洗滌便溺器物,從不間斷。潮州明時黃良豐是有名的孝子,尚書錦公和奇遇公俱為奉待老母而先後辭官。願吾宗親以前人孝悌的事跡為楷模,使吾族的優良傳統,更加發揚光大。
7. 中國少數民族有哪些節日
五十六個民族中,一些少數民族有哪些特殊的節日?水族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獨龍族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庄、互邀作客。愛伲族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怒族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
塔塔爾族,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借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各位,以上就是小編知道的,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的特殊的節日,不知道概括得全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