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弟子規孝順演講稿

弟子規孝順演講稿

發布時間:2022-01-28 11:22:07

① 國學經典(弟子規) 演講稿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系,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盡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醞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里,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解釋
總 敘 概述: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准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沉重時,更要晝夜服侍,不可以隨便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請參考地藏經,孝子應如何給往生者修福)。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論語: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拜時應誠心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則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易解:當哥哥姊姊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語為福禍之門。孔門四科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可見言語之重要。)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自己應該主動去詢問是什麼事,可以幫忙就幫忙,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目的。」青少年守則明言:助人為快樂之本。)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易解: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有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稍遠,約百步之後,才可以離開。(敬老尊賢)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易解: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對待叔叔、伯伯等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易解:早上要早點起床,晚上也別很早就睡覺。因為時光寶貴,轉瞬即逝,應當好好珍惜和努力。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防止腸病毒,要學會洗手,手心、手背、指縫間均要仔細搓洗)(陶淵明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易解: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否則容易被絆倒,一切穿著以穩重端莊為宜。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臟亂,要用的時候又要找半天。(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不要為了面子,更不要讓虛榮心作主,無謂的開銷就是浪費。)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飽,避免過量,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易解:飲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試看醉漢瘋言瘋語,丑態畢露,惹出多少是非?(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夫子勸勉我們:食物不要過分講求精美,烹調不要過分要求細致。) (老子說:聖人為腹不為目。飲食是為了吃飽肚子,不是為了滿足口目。) 走路時步伐應當從容穩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緩;站立時要端正有站相,須抬頭挺胸,精神飽滿,不可以彎腰駝背,垂頭喪氣。(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 問候他人時,不論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誠恭敬,不能敷衍了事。進門時腳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時身體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更不可以抖動,這些都是很輕浮、傲慢的舉動,有失君子風范。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易解:進入房間時,不論揭簾子、開門的動作都要輕一點、慢一些,避免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或轉彎時,應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傷。拿東西時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易解:凡是容易發生爭吵打鬥的不良場所,如賭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於拒絕,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要謝絕,不聽、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問,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不要冒冒失失就跑進去。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如果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讓人無法分辨我是誰?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其他版本:借人物 及時還 人借物 有勿慳】 易解: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借來的物品,要愛惜使用,並准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諺雲: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別人向你借東西,只要自己有的話就不要吝嗇】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其他版本:刻薄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易解: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註:復者實踐也,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臟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論語·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易解: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易解: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論語·顏回 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 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反之,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贊,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易解: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泛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易解: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贊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閑言閑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易解: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贊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託人做事),先要反省問問自己:換作是我,喜歡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易解: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才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易解: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學問,要專一,要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讀另外一本。 在訂定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松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不恥下問) 房室清 牆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易解: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 書籍課本應分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讀誦完畢須歸還原處。 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古人一書難求,故有修補之舉。)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易解:不是傳述聖賢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書刊,都應該摒棄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變得不健康。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看什麼都不順眼,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唐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弟子規》另解
從各方面考慮之後,我覺得即使在成年人中、居士團體中,乃至出家僧團中,學習《弟子規》都有必要,一個人學和不學肯定有很大差別。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弟子規》看作所有教育的頂巔,有了它一切具足、沒有它一切不成,這是不對的。雖然它在教導人生哲理、規范世俗行為上是一部好論典,但與佛教勝義、世俗的真理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這方面務必要一分為二地分析。否則,特別喜好孔孟思想的個別人覺得:「《弟子規》是一切學問之最,只要懂得孔子的思想就可以,學佛沒有什麼。」把孔子與釋迦牟尼佛相提並論,我覺得這是一大錯誤! 我看過不少儒家先賢的書,如《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裡面對今生的做人講得很好,可卻沒有涉及業因果、前後世的甚深道理,更未觸及佛教所揭示的一切萬法真理。因此,如果有人說孔子與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可以跟他辯論:不說特別深奧的道理,單單是前後世或六道輪回的存在,儒教傳統思想中有沒有提到?大家不妨觀察一下。我詳詳細細地翻過很多書,覺得儒家注重的是今世,來世幾乎很少提及,更不要說揭示心性本體,讓人明心見性了。因此,對它太重視了恐怕也不行,只能說:在世俗方面,它是很好的教言。 —— 索達吉堪布

② 弟子規演講稿

弟子規故事演講稿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成,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近日,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為人弟、為人子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無五音難正六律」,
《弟子規》正是教我們如何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范。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
其中,孝著方面對我的感觸尤其頗深。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窮無盡的。她是我們最親的人。我們孝敬父母也是理索應當的。可是,我們真的盡了孝道了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這么簡單的幾句,有幾個人真真正正的做到呢?
此事講個故事:陸績,是三國時期吳國人。官職最大時曾居太守之職,精通天文、歷法,陸績六歲那年,在九江見到袁術,袁術叫人拿了橘子給他吃,陸績偷偷藏了三隻,臨走時告辭袁術時,橘子掉在地上。袁術笑著說「陸郎在這里做客卻懷揣著橘子回去,是什麼原因呢?」陸績跪著回答說:「是因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給我母親吃!」袁術說:「陸郎這么小就知道孝順,長大後必然成大才!」袁術感到很驚奇,往後常常稱道此事。
我以前父母
往往喊我幾遍我才能回應他們,有時可能會鬧得不愉快。還可能會被罵一頓。我卻不以為然。自從學了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這句。我懂得了父母喊你的時候,因該馬上回應。之後,每次父母喊我時,我總會立刻答應。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卧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③ 弟子規演講稿,要針對其中的某一點內容進行闡述,600字左右。如;對孝順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
」。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
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 ,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
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 。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
,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
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
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裡一定十分難過 。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准備 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 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
,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
的人不忍父母親 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嘗嘗,是否太涼或太熱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 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朴,並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
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 。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孔子說:「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自己走自己吃,讓父母稍稍松一口氣,當子女的 ,我們在父母去逝後,為什麼就不能在三年的喪期中時時刻刻想念父母,
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
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 把
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於

,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 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
,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
堡壘。

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么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④ 《弟子規》的演講稿

弟子規,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學習《弟子規》以來最深刻的感受。

講到孝,任何人都不會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親和母親如今已是天命之年。二十七年前,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年齡,他們相知、相愛,一直相守到現在。他們沒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的付出;父親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和愛護著他們的孩子,我和弟弟;他們從來都是關心我和弟弟認為是最簡單,並且重復了一千遍、一萬遍的問題----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出門多加些衣服、不要感冒了......;但他們卻從來不讓我們擔心他們的身體,每次也總是重復同樣的話----我們用不著你們擔心,你們把自己照顧好就可以了;到現在,母親和父親還在為我和弟弟勞累奔波。我和弟弟都清楚地知道,我們無法,也不可能讓父親母親為我們放下心來,因為無論我和弟弟有多麼的聽話,更或是有多麼幸福的生活,但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兒子,永遠是他們心目中最難割捨的,長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父親和母親頭發已經花白,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的外公和奶奶。外公今年已經84歲了,奶奶也剛過了第78個生日。父親和母親,包括外公和奶奶所有的兒女對兩位老人都非常的孝順,他們的晚年過得都非常的幸福。外公最近腿腳不好,父親和母親雖不在身邊,但非常關心老人家的身體,經常寄錢、打電話詢問外公的情況,幸好外公的腿病已經慢慢地好起來,奶奶身體一直很好,這是我們一大家人最感欣慰的事情;深深地感謝我的父輩親人賜給了我和弟弟這一代後輩們如此仁孝、和諧的家庭環境,給我們創造了這么幸福的生活。你們不僅是我們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後輩也會像你們孝敬外公、奶奶一樣尊重你們、報答你們、愛你們!

我偉大的父親,我善良的母親,我和弟弟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們永遠也報答不了你們的養育之恩,也不敢忘記你們的諄諄教誨,我們將用一生來履行對你們的諾言,用一生來孝敬你們......

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愛你們!

謝謝大家!

附:《感恩一切》歌詞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隻花朵,她帶給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雲,編織我的夢想;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感恩親愛的父母,給與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
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⑤ 弟子規關於孝的演講稿1000字

弟子規故事演講稿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成,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近日,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為人弟、為人子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無五音難正六律」, 《弟子規》正是教我們如何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范。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
其中,孝著方面對我的感觸尤其頗深。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窮無盡的。她是我們最親的人。我們孝敬父母也是理索應當的。可是,我們真的盡了孝道了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這么簡單的幾句,有幾個人真真正正的做到呢?
此事講個故事:陸績,是三國時期吳國人。官職最大時曾居太守之職,精通天文、歷法,陸績六歲那年,在九江見到袁術,袁術叫人拿了橘子給他吃,陸績偷偷藏了三隻,臨走時告辭袁術時,橘子掉在地上。袁術笑著說「陸郎在這里做客卻懷揣著橘子回去,是什麼原因呢?」陸績跪著回答說:「是因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給我母親吃!」袁術說:「陸郎這么小就知道孝順,長大後必然成大才!」袁術感到很驚奇,往後常常稱道此事。
我以前父母 往往喊我幾遍我才能回應他們,有時可能會鬧得不愉快。還可能會被罵一頓。我卻不以為然。自從學了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這句。我懂得了父母喊你的時候,因該馬上回應。之後,每次父母喊我時,我總會立刻答應。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卧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⑥ 關於弟子規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演講稿,比如說講誠信,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方面的,選取一點寫一篇80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秩序是社會構成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利用規定製止同學們的不良行為,養成同學們的良好習慣,建立規范化的學校,才能使校園遠離危險,完善我們的學習環境。

生活中充滿著規范,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做了違反規定的事,就要受到懲罰。因此,我們要從日常小事做起,規范自己,以免誤入歧途,最終害人害己。

舉個例子吧,在學校中,在課堂上,應該專心致志,不開小差,絕不能因為兒時的懈怠而造成一生的悔恨。課堂上積極發言,大膽展示自己,不害羞靦腆,別人回答時不竊竊私語,嬉笑打鬧,給他人一定的尊嚴,從小規范自己。如果過分放盪不羈,很可能會對自己日後在社會上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學者回答說:「是在幼稚園。」「在幼稚園學到什麼?」這人又問。學者答道:「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來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聽完學者的話,我們應該有所收獲。好的習慣能夠使人受用一生,人最根本的東西常常有著很大的價值,偉人也不例外。柏拉圖說過:「規則是一種秩序,一種對快樂和慾望的控制。」人的慾望和貪婪需要一種制度去控制,不然就會像沒有河堤的江水,四處蔓延、流淌,給他人帶來不幸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所以,我們要養成規范的自我,才能創造出規范化的社會,來振興我們的國家。

日本大地震給我們帶來了傷痛的同時,作為中國人,也應從中獲得啟示。日本是一個多災難的島國,民眾從小學習避災知識,公民素質很高。相比較三年前令我們痛心疾首的汶川大地震,一定會使我們陷入沉思。8萬多群眾被掩蓋在廢墟之下,原因何在?我堂堂中國,地大物博,竟遠不及日本一個小島國的公民素質。平時不注重抗災訓練,災難來臨時必定會手忙腳亂。只有平時養成良好習慣,多進行地震演練,在災難來臨時才能知道正確的逃生方法,為自己的生命上一把保險鎖。

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規范自我,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振興中華!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⑦ 關於弟子規內容(孝敬父母等等)演講稿

習《弟子規》所思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習弟子規所思》,首先,《弟子規》的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以及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等。
善事父母
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看看這個孝字,是一個「老」,再加一個兒子的「子」字,也就是孩子背負年紀大的父母,意義就是要代代相傳,所以我們要效法父母,在生活中孝養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讓父母傷心難過。平常多關心父母的身體,照顧好父母飲食,起居以及身體健康。想一想,父母就像樹,子女就像是枝幹,我們不和父母不親,又親誰呢?所以聖人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懂得孝,要行孝,要行悌。
見賢思齊
見賢思齊就是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我們應該要向他學習,希望自己也能達到像他一樣的水平,上升到這樣好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具有「見賢思齊」的精神,虛心向他人學習,並且反省自己我盡心了嗎?我盡力了嗎?我是不是不夠努力?如果沒有就應該向他人學習、請教。古人雲:「好學近乎智。」也只有做到「見賢思齊」,那麼我們的人生才會絢麗多彩。
知書識禮
《弟子規》中講究社交禮節。就像長者如果沒有坐下來,晚輩就不能夠坐下;主人沒有坐下,客人就不能坐下,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禮節。並且我們在家裡,也要注意講話的音量,但是不能夠說話緊張或是聲音過小,面對長輩或是家裡有客人來時,我們應當落落大方,行儀自然。這樣,懂得尊重長輩,做事彬彬有禮,溫文儒雅,才會深得大家喜歡,前途一片光明。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弟子規》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中,約束自己的言行,規范自己的行為,讓《弟子規》中的哲理在我們的心中開花結果!
我的演講結束,
謝謝大家

閱讀全文

與弟子規孝順演講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病殃殃的人卻長壽 瀏覽:367
國有企業對退休老幹部 瀏覽:247
成龍電影完整版國語版 瀏覽:545
老年人邊走邊做操的舞是什麼舞 瀏覽:419
看歐美出軌的.看歐美出軌的女人 瀏覽:944
韓國電影妻子給上司部長做秘書 瀏覽:569
工齡和退休金有關系 瀏覽:583
江蘇鹽城的養老政策是什麼樣的 瀏覽:644
風月片露全部 瀏覽:928
一個經常穿越的電影,裡面有槍戰。 瀏覽:112
2019年社保新規退休規定出來 瀏覽:710
兄弟兩人一人贍養老人怎麼扣稅 瀏覽:72
媽媽的新丈夫韓劇 瀏覽:775
胡蘿卜殺手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544
一攻多受高現代 瀏覽:346
南充體檢多少錢一次 瀏覽:122
在疏勒縣換駕照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11
江西怎麼慶祝重陽節 瀏覽:89
老年大學舉行迎七一聯歡會 瀏覽:645
陳赫和宋智孝拍的電影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