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陽節是什麼有什麼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重陽佳節。民間也稱「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或「女兒節」。關於「重陽」的來歷,一般認為《易經》「以陽爻為九」,「九」為最大的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叫「重九」。
古人常將「上巳」與「重陽」。即「三月三」與「九月九」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上巳「踏青」春遊,重陽「辭青」秋遊,相傳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作為節日,一般認為源於東漢時期「桓景避難」的傳說。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九日登高》中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重陽糕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從此,人們在九月九日登高避疫,成為風俗。
從歷法上講,九月又稱玄月、菊月,玄色即黑色,九月陰氣侵寒,草木黃落,菊花傲霜。當月有兩個節氣「寒露」、「霜降」,天氣由涼轉冷,人如接觸夜霧或晨露,寒意沁心,故叫「寒露」;寒露過後,天氣較冷,露水開始結成薄霜,故曰「霜降」。自然界的炎涼交替,人體免疫機能需要與之調適,否則易生疾病。農諺說「重陽無雨一冬晴」,因此,在重陽佳節這一天,人們採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包括登高遠眺、吃重陽糕、觀賞菊花、飲菊花酒、遍插茱萸等,予以慶祝。它既包含著我們先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願望,即消災避禍,健康長壽,也是世代流傳的生活經驗的積累。眾所周知,秋高氣爽,勝似春光,登高遠眺,心曠神怡,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方式,同時,菊花入葯可以清肝明目、治頭昏、降血壓。茱萸可驅蚊殺蟲,入葯可治嘔吐腹瀉等症。
登高遠眺、郊遊野宴,是重陽節的中心內容。其原始意義在於逃避災禍。同時,異於平川的高山,在原始居民的觀念中屬於神奇之地,登臨高處,遠離塵世,意味著接近了天神,也就易於獲得福佑。故而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孫思邈《千金方月令》也稱:「重陽日,必以餚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在古代,祭神多登高,秋天到郊外一游,也多登高。登高,既可祈福避禍,也可娛樂健身,愉悅身心。
各地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漢代稱為「餌」、「蓬餌」。《說文解字》:「餌,粉餅也。」餌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和黍米粉兩種,黍米有黏性,二者和合,合蒸即為餌。黍為五穀之首,在古代是待客和祭祀的佳品,在九月成熟,是時令美食。《西京雜記》中還有「食蓬餌以拔妖邪」的記述。六朝以後,改稱為「糕」,因「糕」與「高」諧音,象徵著向上、進步、高升等。唐宋時重陽佳節吃糕頗為流行,唐稱「麻葛糕」,宋已習稱「重陽糕」。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述:「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丁,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陽糕』。」呂原明《歲時雜記》中記載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作三聲。」此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寶塔之形,上面做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小紅旗代替茱萸,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由於糕面有多種裝飾,明清以後又多稱為「花糕」。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還有飲菊花酒、賞菊、簪菊的風俗。九月是菊花傲霜之時,黃巢有詩雲:「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在「霜降之時,惟此草茂盛」,菊花不畏風刀霜劍,成為品質高潔的象徵。據傳重陽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菊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愛的花中四君子之一,陶淵明愛菊的隱逸高潔,常以菊明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他愛在重陽日飲酒、賞菊。後人效之,遂成習俗。晉代菊花酒的製法是:「採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到次八仙慶壽圖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的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諸葯」。明代醫聖李時珍說菊花酒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療效。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雲:「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毛澤東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適逢重陽佳節,仍不乏賞菊的雅興,作詞《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插茱萸也是重陽節的重要慶祝形式之一。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干可以長到一丈多高,樹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雜五行書》中說在屋舍旁種「白楊、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懸茱萸於屋,而鬼不入也」。古人認為在重陽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驅風避邪,方法是插在頭上,或佩戴茱萸囊。
重陽節還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的日子,因此重陽節亦稱「女兒節」。俗諺有「九月九,搬回閨女息息手」。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寧,食花糕。」歸寧就是已嫁之女歸省父母,花糕是指摻入乾果、插上裝飾旗的重陽糕。清乾隆時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也記載:「京師重陽節花糕極盛……市人爭買,供家堂,饋親友……有女之家,饋遺酒禮,歸寧父母,又為女兒節雲。」
另外,雙九還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之義,重陽也就有祝壽節、敬老節的說法。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村鎮,往往都會在此時舉辦多種形式的慶祝紀念活動,組織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全社會倡導敬老、愛老、養老的良風美俗;不少家庭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特意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陪他們度過自己的節日,表達對老人們的孝敬和感恩之情。
⑵ 天涯明月刀九九重陽登高望遠為什麼不成功
方法不對
⑶ 重陽節送給老人什麼禮物好
重陽節送禮物:
1、養生葯酒:秋季天乾物燥,萬物凋敝,一款益氣滋補的葯酒不失為送父親的好禮,選擇滋補葯酒時,最好以溫性中草葯浸泡葯酒為主,動物類浸泡的烈性葯酒不建議送老人,以免引起健康問題。
2、文玩核桃:不要小看文玩核桃,文玩核桃是一款集合養生、收藏、保值於一體的傳統佳禮,名貴的文玩核桃可謂價值不菲呢,送一款精緻的文玩核桃給老父親把玩,既可以凸顯品位、鍛煉身體,也可陶冶情趣,不失為上佳選擇。
3、剃須刀:送一款好用的剃須刀給父親吧,這個最男人最貼心的禮物,一定會讓老人開心。
4、親手做的糕點:糕點好吃與否在其次,關鍵在於親手製作的親人愛,相信在品嘗糕點的同時,老人們必然喜笑顏開,心內暖暖。
5、模擬假發:對於飽受禿頂困擾又在意自己外表的父親們,一款模擬假發是快速提升形象的利器。
⑷ 重陽節的傳說(簡短)
重陽節由來
這個故事與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有關。很久以前有一農夫叫做阿牛,在他七歲時父親不幸去世,而母親也因此傷心欲絕患了眼疾,阿牛用過無數辦法都沒能治好母親的眼睛,直到一天晚上,阿牛做夢夢到一姑娘跟他說只要在九月初九那天到天花盪,於盪中尋一株白色菊花就能治好他母親的眼疾。
阿牛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死馬當活馬醫,在九月初九那天去到天花盪尋菊花,沒想到真的有一株白菊,阿牛挖了白菊回家煎成湯葯給母親服下,不久後就重見光明,至此後阿牛開始種植白菊,民間也把九月初九這一天稱為菊花節,也有了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
⑸ 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重陽,臘八,冬至. 這些節日的習俗與由來!謝了!
1、春節
習俗:貼年紅、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壓歲錢、祭祀、廟會、舞獅等。
由來: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於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2、元宵節
習俗: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
由來: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3、清明
習俗:踏青郊遊、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等。
由來: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4、端午
習俗:扒龍舟、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食粽、放紙鳶、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
由來: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5、七夕
習俗: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
由來: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6、重陽
習俗: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由來:《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7、臘八
習俗:熬臘八粥、吃臘八蒜、曬臘八豆腐、煮臘八面、吃臘八冰等。
由來:「臘八」一詞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8、冬至
習俗: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
由來:斗指子為冬至,即太陽黃經達270°,於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⑹ 呼和浩特市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糕。
最初是隋唐之際,重陽節還帶祭祀秋天的任務,黍秫收獲,於是用粘米來做糕,大家邊吃邊感謝上蒼;富貴人家用棗子和栗子混合做,圖個香甜。
北宋末年,重陽糕已經成了規模:蒸得了糕,還要加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上面插剪綵小旗,為了圖漂亮;偶爾還會加豬羊肉和鴨子。
明朝時還有種玩法,是拿重陽糕擱兒女額頭,祝願:「願兒百事皆糕(高)。」取諧音,圖個吉利。歷來重陽糕配方不一,但高熱量、高糖分是必須的:無非為了大秋天,補一補氣罷了。
⑺ 天涯明月刀房屋系統幾個人可以一起住嗎
你好,《天涯明月刀》房屋建造方法介紹
天涯明月刀的首批地皮拍賣在11月11日正式舉行,那麼在地皮拍賣到以後我們到底該怎麼建造房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房屋建造方法:
世界地圖的房屋和位面房屋有什麼樣的購買規則呢?
根據策劃的爆料,我們知道首先地皮都是通過拍賣的方式,每天都會有一些地皮出售,當大世界的地皮出售到一定比例,官方才會開啟位面世界,並出售位面世界的地皮。
一所普通房屋製作周期是多長?
只要擁有土地就可以在土地上建造房屋了。沒有土地的玩家也可以找大宋工部督造司的官員,預先進行建造過程,以便獲得房契道具,等到擁有土地之後就可以將建造好的房契放置在土地上,直接擁有成型的房屋。房屋建造需要提交5次材料,只要玩家達到61級,准備好對應材料就可以開始建造了,每次提交材料之後都要等待一段時間(根據房子的規模大小從12小時-18小時不等)才能進入下一個建造階段。
房屋製作材料怎麼獲取?
目前各大伺服器已經有材料產出,在重陽節活動的時候已經投放了大量的材料。
一級建築材料在主城名望、兵器譜、論劍高級兌換商人處進行兌換,需要消耗兌換幣200;二級建築材料在主城名望、兵器譜、論劍頂級兌換商人處進行兌換,需要消耗兌換幣100。
希望能幫到你,求採納。謝謝
⑻ 重陽節給爸媽買什麼禮物 重陽節送爸爸媽媽什麼禮物
重陽來節送禮物:
1、養生葯自酒:秋季天乾物燥,萬物凋敝,一款益氣滋補的葯酒不失為送父親的好禮,選擇滋補葯酒時,最好以溫性中草葯浸泡葯酒為主,動物類浸泡的烈性葯酒不建議送老人,以免引起健康問題。
2、文玩核桃:不要小看文玩核桃,文玩核桃是一款集合養生、收藏、保值於一體的傳統佳禮,名貴的文玩核桃可謂價值不菲呢,送一款精緻的文玩核桃給老父親把玩,既可以凸顯品位、鍛煉身體,也可陶冶情趣,不失為上佳選擇。
3、剃須刀:送一款好用的剃須刀給父親吧,這個最男人最貼心的禮物,一定會讓老人開心。
4、親手做的糕點:糕點好吃與否在其次,關鍵在於親手製作的親人愛,相信在品嘗糕點的同時,老人們必然喜笑顏開,心內暖暖。
5、模擬假發:對於飽受禿頂困擾又在意自己外表的父親們,一款模擬假發是快速提升形象的利器。
⑼ 天涯明月刀重陽節活動登高重點在哪
重陽節的活動登高重點
可以去天涯明月刀吧去詢問
一定可以得到滿意得答案
⑽ 天涯明月刀2015重陽節活動介紹
隨著天涯明月刀補開的重陽節活動的開啟,活動任務的獎勵也隨之到來,那麼本次活動的獎勵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活動獎勵:
日常所有活動獎勵:
日常活動盒子:
另外太白論劍頂
的坐標是(3283,3272)。
日常重陽糕活動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