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敬妃是怎麼死的
李敬妃
李敬妃是明朝萬曆皇帝的妃子,也是受寵程度僅次於鄭貴妃的妃子,生了兩位皇子卻早早去世,她死後兒子被萬曆的嫡妻王喜姐撫養成人,而關於她的死因,有人猜測是鄭貴妃所為。
李敬妃簡介
李敬妃(?---1597),即「孝敬太皇太後」。明神宗之妃,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生皇六子朱常潤,十一月冊封敬妃,居住在西六宮之一的咸福宮。她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寵遇僅次於鄭貴妃的妃子。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三月十日,生下皇七子朱常瀛,同月二十一日薨,追封皇貴妃,謚恭順榮庄端靖。李敬妃去世後,所生的兩個年幼兒子交由明神宗的嫡妻王皇後(孝端皇後)撫養,順利長大成人。
明神宗很是悲痛,曉諭群臣,想讓她葬入自己定陵地宮之右穴,以便在死後繼續陪伴自己。但大臣們反對,認為李氏並非皇後,雖生育兩位皇子,但皆非太子,按祖制不能陪葬定陵地宮,神宗遂做罷。
李敬妃是怎麼死的?是鄭貴妃害死的嗎?
《明史》記載她是因為生育而病死的,但著名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輯的《明史稿》,卻說:始貴妃李氏寵亞於鄭氏,鄭氏因其疾,使御葯房內監張明縱葯陰殺之。
《酌中志》卷22也記載:神廟貴妃李娘娘有疾,鄭娘娘名下太監張明,醫治不效薨逝。神廟極為悲悼,喪禮從厚。所生兩皇子,派與中宮王老娘娘為慈母,共育咸福宮。彼時積言有如淳如衍之事,自此鄭娘娘無有與分寵者矣。
《酌中志》的作者劉若愚,是明朝萬曆、天啟年間頗有地位的太監之一,他在深宮生活了幾十年,知道許多外臣難以知道的深宮秘事。因此《酌中志》中所記載的事情歷來被認為可信度較高。而李敬妃病死的情形,與後來明光宗在「紅丸案」中病死的情形驚人的相似:兩次「病死」事件中,都有鄭貴妃的心腹人物出現,都是由她推薦的人醫治或獻葯,最終導致病人迅速死亡的。由此看來,李敬妃很可能是因為受萬曆皇帝寵愛,妨礙了鄭貴妃後宮專寵的地位,被鄭貴妃「陰殺」的。
⑵ 李敬妃是怎麼死的
《酌中志》的作者劉若愚,是明朝萬曆、天啟年間頗有地位的太監之一,他在深宮生活了幾十年,知道許多外臣難以知道的深宮秘事。因此《酌中志》中所記載的事情歷來被認為可信度較高。而李敬妃病死的情形,與後來明光宗在「紅丸案」中病死的情形驚人的相似:兩次「病死」事件中,都有鄭貴妃的心腹人物出現,都是由她推薦的人醫治或獻葯,最終導致病人迅速死亡的。由此看來,李敬妃很可能是因為受萬曆皇帝寵愛,妨礙了鄭貴妃後宮專寵的地位,被鄭貴妃「陰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