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沒有一句古句的意思是做人一定要孝順
「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除此之外,應還有以下幾句也表示做人一定要孝順。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弟子規》。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並且在感恩節即將來臨之際,為爸媽送上一份孝心,比如為他們預定一份艾心儀。
Ⅱ 虧身臟腑不和、虧孝百事不順、虧妻百財不入、虧心天地不容、所以做人要問心無愧。是什麼意思
虧欠身體來就會出現五臟六腑不和自,如果不孝順便會百事不順,對妻子不好就會破財,沒有進項。所以做人要問心無愧,誰也不虧欠。這樣才會心安理得。
為虧了根基、父與是根,只有父母好了根好了才會好。父母是什麼,父是天母是地孝敬父母就能得到天地護佑,五行學上說:南主父位、北主母位,父是天母是地,很多少諸事不順,皆因虧孝,根上的風水壞了。
(2)做人以孝敬為天擴展閱讀
臟腑失於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由於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臨床上血虛主要表現在心肝二臟。心血不足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神志不安等。
肝血不足,不能上榮則面色無華,眩暈耳鳴,兩目干澀,視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養筋脈,則肢體麻木,筋脈拘急,肌肉顫動;由於中醫認為肝主筋,爪為筋之餘,肝血不足,爪甲失養,枯薄脆裂。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心為肝之子,肝為腎之子。
根據虛則補其母和陽生陰長的道理,在治療時補心常兼補肝,補肝常兼滋腎。在血虛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補血方內還常加入補脾肺之氣的葯物。
Ⅲ 以孝道,學會做人為主題的作文五年級在四百字左右
5個故事教你學會做人 1、 寬容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2、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3、 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沖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里,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沖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游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它怕痛。 4、 神跡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Ⅳ 如何理解 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
」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意思是: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這就是仁的根本。
」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選自論語,其古詩原文如下: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注釋:
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准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翻譯如下: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賞析
有若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於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系,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Ⅳ 為人子女應該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大家都知道,每一位父母為撫養子女成人,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與辛勞,當父母進入晚年,作為子女,應該盡力供養,生活上細心照料。通過觀察研究,人們發現有些禽獸也知恩行孝,所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人懂得孝道,能夠實踐孝道,所以人為萬物之靈。反之,如果有人不明孝道,不重孝道,那就不配做一個人!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經常帶上孩子,買點東西探望父母,即使是父母的收入比我們的多,也要這樣做,因為父母再富有也是他們的,我們給他們再少也代表一份的心意,而且如果父母的經濟條件更好,他們也會以其他方式支持兒女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為我們自己的孩子作好榜樣。
第二,關懷體貼,精神慰籍。贍養扶助老人,除了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外,還要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們心情舒暢,精神有所寄託,幸福地歡度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老人對子女在精神上的要求,會比物質上的要求更為重要和迫切。只有做到關懷體貼,精神慰籍才算真正的孝。正如孔子的一個學生游來問孝,孔子回答說,現在的所謂孝,只能說養活爹娘而已,連狗、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不敬重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孔子這里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對父母如果沒有恭敬之心,僅僅解決父母吃飯問題,這不是孝的含義。要做好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老人心情愉悅舒暢,並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有事多同老人商量,多聽取並尊重他們的意見,多照顧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老人思想苦悶時,多給以安慰溫存,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愁;天氣變化,多注意噓寒問暖;生日節日,向他們慶賀祝福。如果我們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我們的孩子以後也一定能這樣對待我們。
2.從現在抓起,從小事抓起,做到愛嚴相濟,用父母對子女的愛去激發孩子對長輩的愛心與孝道
愛護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愛,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又是打開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只有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懂得去愛別人。因此,我們在在愛父母的同時也要愛我們的孩子,但只有「愛得其所」,才能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否則就會變成溺愛,最終害了孩子。
要怎樣才算對子女「愛得其所」呢?有兩個字不容忽視:一是「遠」。二是「嚴」。
遠,就是要對孩子的長遠前途,明天的幸福負責。有些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穿得光鮮,吃得甜美,玩得愉快,過得舒適。這是一種以天然性為主體的「常情」,而不是關心孩子健康成長,開創事業的「深情」,未曾著眼於為了孩子的未來而進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這種愛是膚淺的、貧血的,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缺乏足夠的營養,點燃不起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無比熱愛與嚮往的火焰。只要把對子女的深情體現在對孩子有計劃地、創造性地培養與訓練之中,對孩子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才有早期設計的藍圖,並且灌注大量的心血,精雕細刻地塑造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在成人與成才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算是理智的愛,長遠的愛,有道德的愛。
嚴,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標準的要求。「嚴」和「愛」是辨證的統一,對子女要恰當地掌握好嚴和愛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古語說:「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則以姑息」,姑息就是不嚴。從現狀看,姑息已成為對子女教育的一大禍害。其突出的表現:一是縱容,使孩子從小失去自理自製的能力,言談舉止缺乏正確的准繩,導致行為放盪,嚴重的還會陷入越軌違法的源潭。二是遷就,不管是非好壞,孩子有求必應,甚至對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習氣,也視若無睹,聽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靈,性格畸形發展。家長也因此而漸漸喪失對子女管束、約制、啟發、誘導的權威與作用。三是袒護,為子女的不良行為諸多辯解,歪曲真相,轉嫁責任;對反映情況的教師、親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使孩子有恃無恐,做壞事的膽子越來越大,導致誤入歧途,貽誤青春。
3.持之以恆,把孝道教育貫徹始終,形成良好家風,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際一致。
家風,是家庭成員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的綜合體現,是家庭成員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風氣與氛圍。它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看兩個在全球著名的實例:
美國有個嘉納塞·愛德華家族,這個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學多才,注重修養的神學家。他的子孫都以這位德高望重、多才識廣的先人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傳的優良家風。迄今8代,他的子孫中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任過大使,20多人先後當選國會議員,12人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人任過大學教授,60多人當過醫生,13人當過報刊雜志的主編或負責人。
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美國人馬科斯·朱克是一個賭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後嗣。然而他的子孫中卻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兒或乞丐,7人因殺人被判死刑,63人作姦犯科被囚於監獄,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殘廢或夭折。
是先天的遺傳基因在其作用嗎?不,是看似無形卻有形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發生這巨大的感染與影響。
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必須保持父母一致。夫妻之間能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長孝心。父親對孩子說說母親懷孕及對孩子的愛護,母親多說父親對孩子的付出。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數落父親,因為這么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一個先生,一個父親,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
家校一致(親師合作,父母跟老師要能密切配合)
代際一致(家長要與祖輩多溝通交流)
4.充分利用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對孩子進行引導,使形成觀念,養成習慣,從小培養孝心。
我們重視電視、報刊、網路等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客觀公正的對傳媒信息做出是非評判,如:如有的夫妻不睦,使子女從小缺乏溫暖和愛心;有的打牌賭博,影響子女學習;有的不尊重和關心老人,帶給子女負面影響;有的自私刻薄,專橫粗俗,使子女心靈受到傷害污染,等等。通過與孩子的討論評價,不僅反思了自我,從中接受了教育,而且為孩子的家庭孝道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之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門」,國家的棟梁,來自於孝子。弘揚孝道,是利國利世利民的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不但做到自己是孝子,而且還能把孩子培養成為孝子,建設美好幸福的家庭。
Ⅵ 做人要孝順的經典語錄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6、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10、孝心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孝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
11、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12、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13、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14、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15、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6、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1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1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2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2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2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2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25、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
2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2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28、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Ⅶ 作文(做人要懂得感恩450字)
中國幾千年古訓中,有一句流傳非常廣泛的話:「百善孝為先」。的確,孝,是做人的根本。孝,就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善待和回報我們的父母,以實際行動來為父母分擔一些憂愁、增加一點快樂。孝,不一定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壯舉,也不需要更多的豪言壯語。在我的生活感受中,我認為,往往可能就是一件非常細小的事,或是一個很不經意的舉動,但卻能得到回報父母、感恩雙親的良好效果。那是幾年前的事。一次,爸爸感冒了,高燒不退,臉頰燒得通紅。我當時並沒過多想什麼,隨手用涼水沖了一條毛巾,輕輕地敷在爸爸的額頭。原本燒得昏昏沉沉的爸爸,一下子睜開雙眼,用感激的眼神注視著我,輕輕拍拍我的臉,高高地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當時幾乎有些驚詫,因為,爸爸的那種感動和感動的程度,令我意想不到。還有一次,媽媽在家趕寫材料。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季,寫了一上午的媽媽,汗水已經浸透了背心。看著媽媽這樣辛苦,我突然想為媽媽做點什麼。於是,我從冰箱里取出冷藏的橘子,剝好皮,又將上面的白絲去凈,分成一瓣一瓣。當我把第一瓣充滿清涼的橘子送到媽媽嘴邊時,媽媽驚詫了,她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嘴裡的橘子還沒咽,就一把把我抱在懷里,充滿汗水的額頭緊緊貼在我的腦門,喜出望外的情感溢於言表,一遍一遍地說:「我女兒總算學會照顧人啦,謝謝寶寶!」這只是很平凡的兩件小事,卻給了我深深地心靈震撼。古話說得好:「鴉知反哺,羊知跪乳」。父母的養育是人間最深厚的恩愛,知恩圖報、感恩盡孝是我們應盡的本份。遵循這樣的感恩心理,幾年來,我堅持從平常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多為父母做些什麼。天長日久中,我也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要求是那樣的簡單,他們的心是那麼地容易滿足。我知道,「孝」是人間大道,但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只要我們能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感恩的行動,必將形成回報父母愛的海洋!感恩父母,其實——真的很簡單。
Ⅷ 孝順是做人之本嗎
百善孝為先,孝為人之本!人一生下來除了父母長輩什麼都沒有了。天降大任於人的第一件事,也是由始至終的大事,就是行孝道。若不學孝德就做不好孝道,也不可能練就與人為善的德行能力。
Ⅸ 做人從盡孝開始作文
盡孝盡孝
中國幾千年古訓中,有一句流傳非常廣泛的 「百善孝為先。」的確,孝是做人的根本。孝,就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善待和回報我們的父母,以實際行動來為父母分擔一些憂愁,增加一些快樂。我一直以來不懂得這兩個字的含義,也一直沒有盡到作為一個女兒應盡的職責,但是,今年的母親節讓我懂得了怎樣去盡孝,怎樣為母親做一件令她開心的事,怎樣盡到一個兒女的職責。
今年的母親節在時光的飛逝中又再一次降臨到了我們的身邊。以前的母親節,我一直沒有為媽媽做些什麼,也沒有替她買一個禮物。我對這件事一直不以為然,看著身邊的同學忙忙碌碌,進進出出地為媽媽挑選禮物,我甚至一度認為他們好傻,父母為兒女做些什麼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可事實證明,我錯了!
這天,我回到家,看見母親正在不停地忙碌著,大大小小的家務事都等著她去辦,看著母親的身影,我的眼眶不經濕潤了:不知何時,母親的眼角已爬上了魚尾紋,母親那一雙飽經風霜的手已布滿了繭子,母親那原本紅潤的臉卻已變得蒼白無色。我突然醒了過來,我錯了,母親生下了我們已是最大的恩惠,更何況日常的起居與開銷呢?我竟然說這是天經地義,我們欠母親的債是一輩子也還不清的!
想到這兒,我突然想為母親做些什麼,我擦乾眼淚,跑出了家,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錢,來到了花店,買了一大束花,再來到文具店,買了一本筆記本。做完這些,我拿出筆在筆記本上用自己現在所有摻雜在心裡的感情寫下了三個大字:媽媽,我愛你!
回到家,我把花與本子捧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媽媽聽了這話,身子微微一震,轉過頭來時已是淚流滿面,說:「菱涵,你真是我的好女兒啊!」聽了這話,我急忙跑過去與媽媽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這是很平凡的一件小事,卻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古話說得好:「鴉知反哺,羊知跪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顆盡孝的心,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感恩,知道回報
Ⅹ 可憐天下父母——希望看到這段心聲的朋友,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把『以孝為榮』作為自己做人的第一原則
恩,我的家是農村的,今年家裡的白菜又不值錢,父母的勞動又白費了,心疼他們,希望他們健康長壽。祝願天下父母健康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