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東兄弟》的感受150字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有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獨自在異鄉闖盪,每到過節時就會思念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登上高處插上茱萸作重陽節紀念時,少了一人來參加。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茱萸: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每逢佳節良辰,我越發思念眷親。遙想今日重陽,家人又在登高,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我十分思念家人。
重陽節我們一般到爺爺奶奶家過。但今年我沒有回老家,重陽節雖然不是特別大的節日,但是我此時身在他鄉,現在我也逐漸明白了就是思念遠方的親人的感覺。這讓我想起了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九九重陽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周末,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登山 。次日清晨,我們一家就開始爬尖峰山但缺少二老。哎,好思念姥姥姥爺。剛到一半,我們就累得直喘氣,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聽著耳畔松濤陣陣,看漫山紅葉繽紛,還不忘在林中搜尋一閃而過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邊的野花。話說「路邊的野花你別采」,怎麼能不採呢?山花爛漫,鮮艷奪目,點綴在綠草叢中,那麼招人喜愛。
我像鳥兒一樣,追著蝴蝶雀躍,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分了送給媽媽,她們都很高興,抱在懷里愛不釋手。
我們繼續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記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些風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體現。
「哇!好美的山哦!」我就回想起我小時候隨家人爬了無數次的山,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爺背我爬的。但我現在在他鄉,我猜姥姥姥爺腿腳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著我上山的體魄了,媽媽爸爸的額頭也爬上了皺紋。我的成長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好幸福。成長是個過程,我願我的成長如爬山一樣,有時可以停下腳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賞路邊無限風景,采擷鮮花裝點他們的容顏,他們的夢。
山景無限,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陽節去登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九九重陽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周末,我真希望和爸爸、媽媽一同回老家去陪姥姥姥爺。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鍛煉身體。隨著人們對重陽節的重視,已經博得了大多數老年人的親睞。最後我祝老爺爺老奶奶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有感
又到了重陽節,每到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詩人王維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獨自離開家鄉,到他鄉做客,每到佳節到來之日就加倍思念親人。遙想親人們登高的情景,都插著茱萸卻唯獨少了他一人。是啊,一個人獨自出遠門,到外面去打拚實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鄉在徐州,爸爸媽媽年輕時就在常州拼搏了。他們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終於為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並在這兒買了房子,長期住下來。我可謂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夢都見到自己的親人,特別是在中秋重陽佳節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這時,想必遠方的親人也在思念著我們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聲,寄給家鄉的人們,我想說:爺爺,您的眼睛好了嗎?可以看見了嗎?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風濕病有所好轉了嗎?有空的時候,到醫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們雖有「良田萬畝」,可你們都已年過七旬了,家裡的糧食也夠了,在家裡好好過晚年,我有空會去看你們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飛回故鄉親人的身邊……願天下所有人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有感
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
本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系人而作。詩人此時正在長安考取功名,對他來說,長安雖極具吸引力,但畢竟是舉月無親的「異鄉」茫茫人海中的遊子怎麼能不孤獨寂寞?後兩句,詩人沒有寫自己困未能與兄弟們團聚而心存遺憾,而是說「遍插茱萸少一人」,既遠在家鄉的兄弟們在登高那天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正在他鄉求取功名的詩人。
現在我才知道,遊子的心情,正如這首詩一樣,充滿了鄉愁。
2. 中秋,重陽,冬至的民俗(個以篇,150字以內)
我簡答:
中秋: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
重陽:民間就有在重版陽節做茱權萸代、飲菊花酒、舉行廟會、登高等風俗。因「高」與「糕」音同,所以重陽節又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冬至: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3. 重陽節作文150字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就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一回千多年前的答今天,杜甫登高遠眺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灑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裡投下斑斑駁駁的亮光。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溫暖的風中也凍得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陣陣秋風吹襲,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4. 重陽節的來歷150字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版)命家宰,農事備收權,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
5. 採桑子重陽賞析,150字。急!!!!!!!!
賞析如下:
此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
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難老」並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盾論》)。
整首詞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於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
(5)重陽節的來歷日記150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此時距離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有兩年了。
而此一階段毛澤東過得並不舒心: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丟掉了前委書記的職務,前委書記的職務由陳毅同志代替,他的游擊戰術被冠以「流寇主義」,被指會像黃巢和李自成一樣難成大器,而他在會上強調黨對軍隊的領導必須加強,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長制度的傾向」,遭到部下的反對。
身染瘧疾,缺乏科學的醫治,並且在永定縣蘇家坡養病期間差一點兒被捕;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他被擔架抬到上杭縣城繼續養病,卻沒有恢復前委書記的職務。當時,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的臨江樓上養病,重陽佳節來到,院子里的黃花如散金般盛開。
重陽,一個秋高氣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日子,一個把酒臨風、月下賞菊、遍插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再一次發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詞。
6. 重陽節幫奶奶做的事作文150個多個字.
我從小就在奶奶和風般的愛中長大,這使我很感激。一直想要去為奶奶作業寫事回情。終於,在那一天,我通過答為奶奶捶背來表達了我對奶奶的感激之情。
記得那時四年級第二學期的書家裡的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奶奶洗好澡,准備上床睡覺。突然,她大叫一聲:「哎呦!我的背誒!」我立刻沖上去,扶住奶奶,問:「奶奶,你怎麼了?」「我的背好痛。」奶奶忍著痛說。我二話不說,扶著奶奶往床邊走。一邊扶奶奶坐下,一邊說:「奶奶,我幫你捶捶背吧。」然後,我便在奶奶旁邊坐了下來,開始幫奶奶捶背。
奶奶好瘦。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非「皮包骨頭」莫屬了。好疼!此時此刻,就連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的手砸到奶奶背上的骨頭而反饋上來的疼痛感。。。。。。
奶奶似乎察覺出了我的異樣,對我說:「現在好多了,天色不早了,你睡吧。」我停手,扶奶奶躺下。隨後,我也躺在床上,准備睡覺。可是我卻不知怎麼的,徹夜難眠。。。。。。
如今的我,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畢業班學生了。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使我慢慢的懂得了:奶奶老了。我應該嘗試著多為奶奶做一些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