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列舉兩條我國傳統文化中尊老敬老的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2、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諺語)
5、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尊老愛幼能體現出個人的品德
1、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2、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3、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5、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尊老愛幼重在關愛
1、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尊老愛幼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2、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3、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5、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B. 關於「廉」文化的古代名言格言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一身正氣為人師,兩袖清風能生威
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威興業
C. 與和文化有關的名言警句
1、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面高漲起來的。——里德
專
2、文屬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律。——約翰·赫爾達
3、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馬大·安諾德
4、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愛默生
5、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6、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系。——森谷正規
7、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毛澤東
8、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經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濟。——毛澤東
9、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愛獻生
10、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D. 溯源「和」文化:請你根據積累列舉一則與「和」文化有關的古代名言
和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國歷來就強調以和為貴的思想,強調和而不同。
E. 1.有沒有能表達「人盡其才」的意思名人名言或古文詩句什麼的,比較有文化底蘊的說法。
馬說,韓愈。復人盡其制才,物盡其用。
馬說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於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F. 關於誠信的古典文化得詩句或名言
1-- 民無信不立。 ——孔子
2--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3--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薛瑄
4--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5--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6--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7--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8-- 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9--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10--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1--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12--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1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4--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15--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6--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盧照齡
17--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18--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19-- 馬先馴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准南子》
20--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21-- 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22-- 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23--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論語·子路》
24--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25-- 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26-- 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27--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28-- 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29-- 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30--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31--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32-- 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33-- 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G. 文化對人影響的成語,名言,古句和詩詞
腹有詩書氣自華
H. 摘抄關於「人和」文化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愛默生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經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濟。——毛澤東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毛澤東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中國的長斯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毛澤東
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蒙昧無知的最後一層裱糊板。——馬洛利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愛獻生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馬大·安諾德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I. 古巷履痕中古巷文化的名人名言
古巷屣痕,聽到的是順應天然的清靜安詳,看到的是舒適平和的鬆弛自由,也許這就是揚州古巷文化的內核吧。
文章的最後這一段話,我覺得就是本文關於古巷文化最有意義的名人名言
J. 關於中國古代禮儀文明的名言警句
1、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4、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5、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6、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7、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10、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12、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周恩來
13、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14、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15、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16、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17、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就更應該用文明的行為舉止,合理的禮儀來待人接客。這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