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些子女,只有在父母生大病,發生大事的時候才出現,平常就不管年邁父母的吃喝住行,這是孝順嗎,還是只
這也是一種孝順,但更好的做法是平時多回家看看,陪陪父母
② 老天保佑孩子一生一世平安,不要出什麼大事,有錢又房,兒女孝順。子孫後代一生一世平安。無病無災
如你所願,做多點好事,不要殺生 這樣就會有菩薩保佑你們一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③ 孝德故事不要24孝,最少6個
茅容殺雞
漢朝的茅容。年紀已經四十多歲了。有一天。在郊野里耕田。忽然天下雨了。於是種田的人。都到樹底下去避雨。一班人都是伸手伸腳、隨隨便便地坐著。只有茅容獨自端端正正地坐著。格外恭敬。這時候。給郭林宗看見了。覺得很奇怪。就請求到茅容家裡去過夜。以便暗中觀察他一切的舉動。到了第二天。茅容殺了一隻雞、煮了做飯菜。郭林宗見了。以為是請自己吃的。那裡曉得他把雞給了母親吃。自己和客人一同吃著蔬菜。郭林宗看了他這樣孝順的行為。非常佩服。就起身向他拜著說。你的品行。真賢明得很。我林宗尚且減少了養親的豐盛膳菜。去供給往來的賓客。現在你能夠這樣。真是我的朋友了。於是就勸他讀書。後來茅容終於成就了一個有道德的人。
趙咨迎盜
漢朝時候有個趙咨。在敦煌地方做太守官。後來因為有病。就免了官。回到家裡。親自帶領子孫們。耕種田地。奉養母親。有一夜、有許多強盜到他家裡來打劫。趙咨得知了。恐怕母親受了驚慌。於是自己先到了門口。去迎接強盜。又陳設了飯菜請強盜吃。並且對他們說。我有一個年老的母親。年紀已經八十多歲了。又生著疾病。是要供養的。請求你們稍留下了一些兒衣服和糧食。使我可以供養我的母親就好了。至於妻子的物件。和另外的物件。一點也不敢請求留下的。強盜們聽了他的話。非常嘆服他的孝順。又覺得自己的慚愧。大家都跪下了。辭謝著說。我們太不成樣子了。干犯了府上。侵害了你這位賢人君子。說完了話。一齊飛也似的去了。趙咨追上去。把物件送給他們。已經來不及了。經過了這件事情以後。趙咨的名聲愈加大了。後來做了東海相的官
伯俞泣杖
漢朝的韓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順。他母親的家教很嚴厲。韓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過失。他的母親就要用拐杖打他。韓伯俞總是跪下了。受了母親的打。一些兒也沒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親又拿了拐杖打著兒子。韓伯俞忽然大哭起來。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問他道。從前打你的時候。你老是和顏悅色地受了。沒有一次流著眼淚的。今天打你。為什麼哭了起來呢。韓伯俞說。從前兒子有了過失的事。母親打我的時候。是覺得很痛的。曉得母親的身體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時候。母親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覺得痛了。曉得母親的精力已衰。恐怕後來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覺得悲傷著哭起來了。
考叔舍肉
周朝時候。鄭國有個潁考叔。是在潁谷地方做守邊的官。他得知了鄭庄公起初為了弟弟的事。對母親立了不到黃泉不再見面的咒。後來又有點懊悔了。他就借了獻進物品的機會。到了庄公的那兒。庄公叫他吃飯。他吃飯的時候。留著所賜的肉不吃。庄公覺得很奇怪。就問他道。你為什麼留這些肉呢。潁考叔道。小人有個母親。凡是小人自己家裡獻進去的東西。母親是都吃過的了。可是沒有吃過君上所賜的肉。所以我留著不吃。預備等忽兒拿回家去。送給母親吃。庄公聽了潁考叔有這樣的孝順。不禁心中有所感觸。就說道。你有母親可以送給他東西吃。怎麼我沒有母親呢。潁考叔說。這個是沒有關系的。君上只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母子兩人在地道裡面相見。那一個人再敢道個不字呢。庄公就依了他的話做去。於是他們母子兩個。依舊和從前一樣的相處了。
趙志聞聲
晉朝有個小孩子。姓趙名志。有一天的早晨。他正在讀書的時候。聽到了他的父親趕喝小牛的聲音。他就丟了書哭了。先生見了。問他為了什麼緣故哭的。他回答說。剛才趕喝著小牛走過書房門口的。就是我的父親。我自己恨著年紀太小。不能夠立刻就發達起來。還要我年老的父親。免不了過著貧窮的日子。做著辛苦的工作。所以悲傷的呵。先生聽了他的一番話。就嘆息著說。他年紀雖小。就有了這樣孝順的念頭。將來這個小孩子。一定是有成就的。從此以後。先生就格外用心去教他。並且不要他的修金。後來趙志長大了。府縣衙門里把他選舉了上去。在東遼地方做官。有很好的名聲。
范喬哭硯
晉朝時候。有個范喬。當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叫范馨的就死了。祖父快要死的時候。把孫兒撫摩著說。我心裡所恨的。只是不能夠看見你到成人長大。於是就把日常所用的硯池給了孫兒。到了范喬五歲的時候。他的祖母把這番情形。一一講給他聽。范喬聽了。就捧了那個硯池哭個不住。他的父親就叫范粲。染了神經病。時常發狂。范喬同了他的弟弟。放棄了一切的事務。專心一志的去侍奉父親。他的足跡從不走出鄉村。朝廷里屢次來召他做官。也不肯去。有一年的大年夜。有人偷他的樹去做柴。這時候。范喬正在那兒。可是假裝著不看見。那個偷樹的人。自己也覺得慚愧。於是就把柴拿來還他。范喬說。你拿了一些樹兒去做柴。叫你的爺娘烘暖歡喜。這又有什麼慚愧呢。竟叫他拿了柴去。
叔謙乞藤
南北朝時候。南宋朝有個解叔謙。表字叫楚梁。他的母親有了病。解叔謙就在晚上禱告天地。忽然天空里有說話的聲音。說、這個病。只要得到了丁公藤做了酒吃了。就會好的。解叔謙就去訪問許多醫生。可是都不曉得這個丁公藤。他就不辭困苦艱難。一路路的去訪求。一直到了宜都地方。看見有一個年老的人。正在砍著樹木。解叔謙就問他。這是什麼。老年人說。這是丁公藤呵。治風病是很有效驗的。解叔謙就跪在地上哭拜。把自己訪求丁公藤的來意說了。於是老人就給了他四段丁公藤。並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了他。解叔謙拜著受了。回頭一看。那個老人家不知到那裡去了。拿回家去。依了他的方法。浸了酒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
朱泰虎殘
宋朝時候有個朱泰。服事母親非常孝順。家裡很窮。他就砍了柴賣了錢養著母親。常常走了幾十里路遠的地方。去買了好的吃食來供奉母親。有一天。朱泰起來得很早。在頭雞啼的時候。就走到山裡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腳邊休息著。忽然來了一隻老虎。把朱泰用前腳攫取。竟銜著走了。這時候、朱泰嚇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才漸漸地蘇醒了。就大著喉嚨說。老虎、你作惡把我吃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親從此沒有依靠了。他說完了這幾句話。卻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頭來看。好像有人趕著去一樣。朱泰這時候已經不能行走了。就匍匐著慢慢的回到了家裡。鄉村裡的人。因為他的孝順行為。很可以佩服。個個叫他朱虎殘。就是說他是老虎嘴裡剩下來的人。
④ 「不生一場病,不知道哪個兒女真孝順」這句話有何含義
這句話的含義就是,當生病的時候,才知道有哪一個是最有孝心,最疼自己的。
⑤ 如何面對一個不講道理,生重病的父親
這個時候不應該再與他置氣,因為現在是特殊的時期,當你們出現了觀點不一致的時候,不要選擇與他進行直接的爭吵,可以選擇沉默。
⑥ 父母生了大病,作為女兒沒啥錢,我該怎麼孝順父母
而且如果你是獨生子女的話,那麼就更加了,畢竟金錢和照顧兩頭的壓力都會壓在你的身上,你肯定會被壓的喘不過氣來。這時候我感覺盡力就好,總不可能把全部的家產全部拿出來給父母治病,畢竟你跟你的小家的人還是要生活的。我想很多父母還是能夠體諒你的,其實很多父母得知自己生大病的時候,很多都是不願意去治毛病的。他們怕拖累自己的子女,寧可自己就這樣死去,也不要把孩子的小家庭給拖垮。
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是無私的,但是反過來,孩子對父母的愛就不一定是無私的。只要盡力做就好,父母能夠理解你的所作所為的。
⑦ 不生一場病,不知道哪個兒女真孝順,這句話有道理嗎
是很有道理的,如果這個子女會第一時間給自己打電話,關心和照顧自己的話,他就是孝順的。
⑧ 久病床前無孝子,有經歷體會過的嗎
算經歷過一半吧,我婆婆從我們結婚第一天就說病了,自己活不久了,可是都20年了內,每次妯容娌來我家婆婆都是掏心掏肺的對她,只要妯娌她們一家子一離開婆婆就又病了,現在我不知道還應不應該讓我老公繼續做孝子,畢竟我們工作也累,一年到頭了,我們回家比上班還累(心累)
⑨ 家人生了重病我很焦慮怎麼能緩解一下
當身邊的親人得了重病,從此特別恐懼疾病,喜歡胡思亂想,焦慮不安」這種狀況,我非常理解,也感同身受。
因為樓主您自己心地善良、孝順,所以當身邊的親人得了重病後,自然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既為他/她的身體備受病痛折磨而煎熬,又為面對親人的病痛自己無能為力感到心焦,恨自己無能,恨自己對不起親人,恨不得自己能代替親人幫他/她去承受病痛折磨,哪怕替他/她去死都願意。
去年的我真就如此,可我終無力回天,母親還是撒手人寰,駕鶴西歸。我悲,我痛,我也恨,恨的是自己不能挽救母親的性命。可恨又如何?人死不能復生。
是的,親眼看到母親遭受病痛折磨,到最後西歸,在我心裡確有陰影,對疾病的認識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正如樓主所說,特別恐懼疾病,有談病變色之感。同時也如樓主所說,面對疾病,會胡思亂想,會焦慮不安,生怕有什麼病痛又降臨到誰誰的身上,若真如此,又該怎麼辦?這種杞人憂天的狀態我一直持續了好久,整天飯不思,睡不眠。後在親朋好友的勸慰之下,我換了一種生活方式,靠"轉移法"將自己從悲傷憂慮中走了出來。我讓自己的時間滿負荷安排,且從不讓自己落單,積極走入人多的地方,工作也好,休息也罷,做到工作、生活兩不誤,特別是我積極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擁抱自然,慢慢地,恐懼感沒了,焦慮感也沒了,心態也正常了。
回過頭來一想,人吃五穀雜/糧,哪會不有個小病小痛?生老病死,自然界正常的新陳代謝,何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把握自己,活在當下!善待親人,莫負時光,否則,子若養而親不待時,悔之晚矣!
⑩ 有一句古語意思是趁父母健康年輕多孝順、不要等到老了病了什麼都晚了、怎麼說
大概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