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敦肅和孝敬

敦肅和孝敬

發布時間:2021-01-17 16:25:04

『壹』 雍正皇帝為什麼會選擇孝敬憲皇後和敦肅皇貴妃與自己合葬呢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在圓明園逝世了,享年58歲。當天夜裡,侍衛們將皇帝的遺體運往紫禁城,由諸位親王、各部尚書負責主持喪禮,同時,入葬的還有雍正帝的兩位妃子,即:孝敬憲皇後和敦肅皇貴妃。

其棺位居於雍正帝棺位的西側,僅次於孝敬憲皇後,不管這是雍正皇帝的意思還是出於禮儀大臣的安排,都足以看出敦肅皇貴妃的崇高地位。

『貳』 朝鮮王朝國王列表

1、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2、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3、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4、世宗 李 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5、文宗 李 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6、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7、世祖 李 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8、睿宗 李 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9、成宗 李 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10、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11、中宗 李 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12、仁宗 李 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13、明宗 李 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14、宣祖 李 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中宗庶侄

15、光海君 李 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16、仁祖 李 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17、孝宗 李 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18、顯宗 李 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19、肅宗 李 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20、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21、英祖(英宗) 李 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22、正祖(正宗) 李 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23、純祖(純宗) 李 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24、憲宗 李 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嫡子

25、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26、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純宗 李 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2)敦肅和孝敬擴展閱讀

朝鮮國王的歷史: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高麗大將李成桂廢高麗恭讓王,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明朝上表,趁高麗王混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明太祖朱元璋不予批准。

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號)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李成桂即位後,次子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大君。經過兩次王子之亂,在建文二年(1400年)被封為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禪讓於松京壽昌宮。

此時,明朝發生了一場極大的變局。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明惠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採取懷柔政策。為了在內戰中拉攏朝鮮站在朝廷一方,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的事,任他國中自主張」。

於是方賜李芳遠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成了朝鮮國王。

明成祖「靖難」成功登基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封朝鮮國王。

此後,歷任朝鮮統治者均循例受封為朝鮮國王。只能自稱孤,寡人,不能自稱朕;只能被大臣稱大王,殿下,不能稱皇上,陛下,否則即為僭越。

朝鮮王朝時期(公元1392-1910),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蟒袍,朝鮮王後則飾以鳳。公主、翁主和嬪妃則飾以花型圖案。赤翟衣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賜給朝鮮國王的,是特許的親王級別的服飾。天青色翟衣作為中國皇後的等級,朝鮮王妃不能僭越。

『叄』 清朝皇帝皇後列表 清朝歷代皇帝皇後有幾個

一、皇帝列表

1、

(3)敦肅和孝敬擴展閱讀:

清朝知名的皇帝皇後簡介:

1、康熙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

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

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2、乾隆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

乾隆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帝在位期間,實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開博學鴻詞科,修《四庫全書》。

同時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後期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

嚴格抵制英國、俄國的侵略性行為,但閉關鎖國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

3、孝定景皇後(即隆裕太後)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後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後,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後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君主

網路——清朝皇後

網路——郭布羅·婉容

『肆』 乾隆一生有70多個妃子,為何只有5位能與其合葬

清宮劇里不管是正說還是戲說,關於乾隆的應該是最多的了,而古代皇帝里大家最了解最多的也是乾隆。乾隆一生風流,有沒有七十多個妃子我們不得而知,總之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總是差不了多少的。然而在史書里有記載的乾隆妃嬪總共有四十多個,其中有五位最後與其合葬。

能與乾隆合葬,首先得在乾隆之前去世,因為古代帝王的墓葬只要皇帝一下葬就得封死,決不能再打開。這個條件符合的有很多,因為乾隆很高壽,能活過他的沒幾個。其次必須得是乾隆最喜歡的。而符合這個條件的也就只有五位,那我們看看這五位都是誰?

《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後

『伍』 古代所有皇上,皇後的名字和封號

宋朝
1、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匡胤

2、太宗 至仁應專道神功聖德文武屬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趙炅

3、真宗 贗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

4、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趙禎

5、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趙曙

6、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趙頊

7、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趙煦

8、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趙佶

9、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趙桓

10、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

11、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聖武明聖成孝皇帝 趙昚

12、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趙惇

13、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趙擴

14、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趙昀

『陸』 雍正皇帝有幾個老婆

雍正共有後妃30人,分別是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敦肅皇貴妃年氏、純愨皇貴妃耿氏、齊妃李氏、謙妃劉氏、寧妃武氏、懋嬪宋氏、郭貴人、李貴人、安貴人。

海貴人、張貴人、老貴人、那常在、李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顧常在、吉常在、蘇答應、英答應、汪答應、德答應、伊格格、張格格、雲惠。

1、孝敬憲皇後

孝敬憲皇後(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於康熙二十辛酉年五月十三日,烏拉納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後,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福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雍貝勒嫡長子弘暉。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暉不幸過世,得年只有八歲。

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與雍正帝合葬於清泰陵。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2、孝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生於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

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鈕祜祿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

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歷提升地位,十餘年間皆號格格。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

侍奉殷勤,煎湯熬葯,無不周到。雍正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後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

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

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3、敦肅皇貴妃

敦肅皇貴妃,清朝雍正帝妃嬪。康熙年間為雍親王側福晉。康熙五十九年生福宜;六十年生福惠,雍正元年生福沛。三子一女全部夭折。雍正登位,其為貴妃。

雍正三年晉封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皇貴妃死後,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對此子十分寵愛,甚過別的皇子。雍正六年,8歲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傷心,下令「照親王例殯葬」。

年過18歲的弘歷和弘晝連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為親王時,就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證明了雍正寵愛福惠是弘歷等兄弟所深知的。

乾隆二年(1737年)敦肅皇貴妃金棺隨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後梓宮同時葬入泰陵地宮。從雍正在敦肅皇貴妃身前死後的表現以及對她所生兒子福惠的喜愛。

可以看出他對皇貴妃是很有感情,並因年皇貴妃病而暫緩對年羹堯的處罰。皇貴妃死後僅僅一個月,年羮堯就被降罪,但年皇貴妃一樣獲得祔葬泰陵的殊榮。

皇貴妃父親去世後也依一等公禮下葬。也就是說,年家除年羹堯這一脈獲罪外,其餘親族並未受到任何牽連。

4、純懿皇貴妃

純懿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之女,滿洲鑲黃旗,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日生,比雍正帝小11歲。早年入侍候潛邸,為格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五子弘晝。

胤禛登基後,於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冊封耿氏為裕嬪,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冊封禮。雍正八年四月晉封為裕妃。胤禛駕崩後第14天即雍正十三年九月七日,新即位的乾隆皇帝遵封她為貴妃。

因為當時正在胤禛的大喪期間,冊封禮推遲到乾隆二年九月舉行。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一日,乾隆帝以是年十一月為裕貴妃90歲大壽,晉封耿氏為皇貴妃。

在她生日的前五天即十二月二十八日為耿氏舉行了冊封皇貴妃典禮,以90歲高齡而被封為皇貴妃。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耿氏終因年事過高而壽終正寢,終年96歲。

乾隆五十年二月冊謚耿氏為純懿皇貴妃。四月初九日純懿皇貴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園寢,四月十六日辰時葬入地宮。

5、齊妃

齊妃,李氏,知府李文燁的女兒。於藩邸侍雍親王,為妾,後生子有功請封側福晉。康熙三十四年七月生皇二女和碩懷恪公主,此女是雍正唯一活至成年的女兒。

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皇子弘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皇子弘昀。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皇子弘時。四名子女只有弘時一人活至雍正登基。雍正初,封為齊妃,地位高於乾隆生母熹妃。

但後來兒子弘時得罪雍正而被削宗籍,李氏身為其母,也難免受累,一直沒再得到晉封。齊妃薨於乾隆二年四月。

『柒』 康熙有幾個兒子,康熙兒子們的結局

康熙一生共育有35子,其中15個早殤。

皇子:承瑞,2歲殤,未序齒。

皇子:承祜,2歲殤,未序齒。

皇子:承慶,1歲殤,未序齒。

皇子:賽音察渾,2歲殤,未序齒。

皇長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後降為貝子品級。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皇子:長華,旋殤,未序齒。

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後被廢。謚曰密,為理密親王。雍正帝繼位之後將其改名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歷1725年1月27日)幽死於紫禁城咸安宮,享年五十一歲。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謚曰密。有作品見《康熙朝雅頌集》、《晚晴簃詩匯》。

皇子:長生,2歲殤,未序齒。

皇子:萬黼,4歲殤,未序齒。

皇三子:胤祉,誠郡王,謚曰隱,為誠隱郡王。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歷。

皇子:胤禶,1歲殤,未序齒。

皇五子:胤祺,恆親王,謚曰溫,為恆溫親王。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丑時薨,年五十有四,賜祭葬如典禮,謚曰溫。雍正十二年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皇六子:胤祚,幼殤。

皇七子:胤祐,淳親王,謚曰度,為淳度親王。雍正八年庚戌四月初二日辰刻卒,年五十有一,謚度。有詩見《熙朝雅頌集》。子七人女十人。

皇八子:胤禩,廉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皇九子:胤禟,固山貝子。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寧駐扎。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皇十子:胤䄉,初封敦郡王,雍正時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後釋放,授輔國公品級。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皇子:胤䄔,1歲殤,未序齒。

皇十一子:胤禌,1歲殤,無謚號。

皇十二子:胤祹,履親王,謚曰懿,為履懿親王。母定嬪(雍正時奉為皇考定妃)萬琉哈氏,後交與蘇麻喇姑撫育。生於康熙二十四年,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謚曰"懿", 以乾隆第四子永珹為嗣孫。

皇十三子:胤祥,怡親王,謚曰賢,為怡賢親王。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歷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配享太廟,上謚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謚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謚曰勤,為恂勤郡王。胤禵雖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卻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重要的一員,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後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歷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皇子:胤禨,2個月殤,未序齒。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謚曰恪,為愉恪郡王。雍正四年五月,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二月,晉愉郡王。九年辛亥二月初一日已刻卒,年三十有九,謚恪。

皇十六子: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後改封庄親王,謚曰恪,為庄恪親王。乾隆元年(1736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因與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而受到牽連,停雙俸,罷都統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享年73歲,謚曰恪,葬於磁家務。

皇十七子:胤禮,果親王,謚曰毅,為果毅親王。乾隆元年因事罷雙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萬分悲痛,親臨其喪。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給允禮加祭一次,謚曰「毅」。因允禮無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胤禮(允禮)在康熙帝諸多皇子中,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

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無謚號。

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無謚號。

皇二十子:胤禕,貝勒,謚曰簡靖,為簡靖貝勒。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乙亥正月初九日已刻卒,年五十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謚曰靖,為慎靖郡王。乾隆即位後,晉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議政。五年二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七年三月充玉牒館總裁。允禧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享年四十八歲,謚曰靖。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謚曰勤,為恭勤貝勒。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卒,謚曰恭勤。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雍正八年二月,封鎮國公。十三年十月,晉貝勒,以事降貝子。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再以事降鎮國公。四十五年九月,復晉貝子。四十七年十一月,再晉貝勒。四十九年十一月,加郡王銜。五十年乙巳七月二十七日未刻卒,年七十有三,謚誠。子七人女十人。

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謚曰恪,為諴恪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辭世,諡曰「恪」。葬於今平谷縣,馬坊鎮打鐵庄村。

皇子:胤禐,出生當日殤,未序齒。

(7)敦肅和孝敬擴展閱讀: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2歲),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系趨於緊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大阿哥胤禔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

康熙厭胤禩勾結胤禔,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托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胤礽再度被廢之後,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後,敢於為胤礽說好話,屬太子黨。胤礽二度被廢之後,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後之弟)宣布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日後八爺黨人遭到清算舊賬。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雍正為防止再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直到皇帝駕崩後人才能打開並宣布繼承人。

閱讀全文

與敦肅和孝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生的長壽 瀏覽:716
在香港養老保險買什麼養老保險好 瀏覽:316
北京養生堂口苦怎麼治療 瀏覽:839
給父母買二手房離自己家近要考慮哪些 瀏覽:282
102項體檢都有什麼費用多少 瀏覽:41
高淳區駕駛證換證體檢表在哪裡拿 瀏覽:754
父母之愛怎麼配圖 瀏覽:794
靈活就業交養老醫療哪個合適 瀏覽:278
手指游戲重陽節教案 瀏覽:400
生肖適合老年人戴嗎 瀏覽:845
父母口頭承諾把房子給我該怎麼辦 瀏覽:454
父母同姓生孩子取什麼名字好 瀏覽:511
老人家脖子拉了下痛掛什麼科 瀏覽:62
柒拾歲老人每天吃多少肉合適 瀏覽:508
60歲雙側乳腺退化不良的原因 瀏覽:264
糧食局下崗職工社保退休金 瀏覽:504
80歲老人大腿骨折多久才能好 瀏覽:563
兒子可以給父母交養老金嗎 瀏覽:602
湛江哪裡可養生 瀏覽:566
2017年鎮保退休工資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