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家風家規家訓為主題給父母寫封信
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為別人著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2. 家風家訓怎麼寫
家風、家規、家訓
一、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世方
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孝,恭,善,勤,儉。
二、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
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
1
、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
不可無故拖延。
2
、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
3
、每天堅持看書
2
小時。要堅持課前認真預習,課堂認真聽講,做好詳細筆記,課後
認真溫習,完成各科學習任務
4
、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運動量不得少於一小時(寒暑假可適當增加運動
量)
,不可偷懶,不可隨意,不可只做自己喜歡的運動。
5
、家庭就餐應遵從家規,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禮貌待客,不可無視父母、長輩和客
人,不可邊吃邊玩,不可浪費糧食。
6
、要盡可能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可無視父母的感受,要積極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不可推辭,不可講條件。
7
、
要孝順父母,
懂得感恩,
珍惜幸福生活,
遵從父母教導,
出門進門要和父母打招呼,
不可忘恩,不可與父母頂撞、狡辯或者無理取鬧。
8
、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一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
幫助過的人,
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一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
憎恨虛偽、
丑惡的不良現
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
9
、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
10
、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
或者成績差的同學。
11
、要待人真誠,為人謙虛,要腳踏實地
,
不可弄虛作假,不可驕傲自滿狂妄自大。
12
、在影劇院、商場、會場、宴會等公共場合要保持舉止文雅,談吐得體,不可大聲喧
嘩,不可嬉戲打鬧。
13
、要志存高遠,鍥而不舍,勇往直前,自強不息,不可胸無大志,不可有絲毫懈怠,
不可輕言放棄。
14
、要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以及父母交代的學習任務,不可粗心大
意、字跡潦草,不可少做或者借故不做、拖延,寫完作業方可玩耍,除周末、假期以外一般
不得看電視(晚七點新聞聯播除外)
、玩電腦。
本規范規定諸內容須切切實實不折不扣做到,如有違反,視情節較輕分別予以提醒、批
評、
警告、
面壁思過、
書面檢討、
抄課文、
做家務、
限制部分家庭自由和權利、
適當體罰等。
三、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舉止行為
3. 家風家訓家規感恩父母的作文
感恩父母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切實行動去報恩。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為子女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當你受傷時,哭泣時,憂郁時,難過時,你可以隨時回到這里,享受父母的愛。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我記得央視曾播過的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 「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播,它的感情動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人。很多人為其流淚,不止為了可愛的男孩,也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對母親的感恩。
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學會感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吧!
4. 給父母的一封信 關於家風家訓家規 450字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問到「家規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規?」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規。每戶人家的規矩都不一樣。我家在吃飯時真應了那句「食不言,寢不語」。吃完飯後,不可以將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這就代表你已經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魚刺、骨頭等等要用筷子將它們掃入碗內。做完這些事還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離桌。
我們家還有一個家規—事不過三。有一次晚飯後在公園里散步,由於凳子上被人踩過,所以我掏出一張紙,將凳子擦乾凈,隨手一丟就沒了。一位清潔工人走了出來說:「你這小孩子怎麼這么沒教養,隨地亂丟垃圾。」我聽她這么一說,我的臉立馬紅了。我一邊道歉一邊跑去吧至今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去,這才平息了清潔工的怒火。
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了,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著敗壞了。這給壞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就沒有人願意跟這家人交往了,這時候想改就來不及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是要考慮父母。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說話。叫我們做事,不要推辭,盡量幫父母的忙,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為先」。
家風就是家規,有了好的規矩才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
5. 一條關於孝敬父母的家訓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6. 家教家風家訓寫給父母的200字信
7. 我家的家風家訓
我家的家風家訓是百孝順為先。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
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8. 家長如何寫家風家訓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家的家規,最為明顯的當數孩子父親這一輩人了,作為一個大家族都有族譜家堂,每一位晚輩都要銘記家規家訓,如有違反就按家規處理,一但動用家規,事情就嚴重了!到孩子們這一輩成為家裡年長時,家規已經不再是那麼死板生硬的規矩了,多數都是以孝道、禮數為主了。孩子家最最看中的當然是孝道里的------順,百孝順為先。這句話成了孩子的口頭禪,也就成了孩子家能夠稱得上的家規家訓了。
從小孩子他爺爺就教孩子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的為孩子做著榜樣,耳熏目染的孩子也道沒覺得這是家規,自然的孩子做著心裡舒暢的事,這道成了村裡的大孝子了。老人們都拿孩子來教育他們的晚輩。孩子們家家口算得上村裡的大家庭了,上下四世從沒分家,孩子們合住在十間平房,一個大院子里。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村裡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就沒有敬,哪來孝啊?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孩子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孩子們的家風家訓,來以身作則的教育好孩子的孩子和孫子、孫女。讓他們從小就熏陶在這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大家庭里。讓他們以孩子為榮,孩子也以他們為傲!孩子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和孩子一樣成為家長的人們,不要嬌縱晚輩,時刻以規矩束縛著他們,這樣他們才能茁壯成長,成為祖國需要的棟梁,去實現孩子們共同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