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覺得我對外婆的恩情一輩子都報答不了,欠她太多了,外婆從小就吃苦,現在長大了還總是惹她生氣,我覺得
只要你有這分心意你外婆就開心了,以後要好好孝敬外婆就好了
⑵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更喜歡去姥姥家,而非奶奶家呢
3、是由姥姥帶大的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姥爺天天菜市場,爸爸回家就上網”,這是新時期帶娃的貼切寫照,尤其是大部分女孩子都是由姥姥養大的,而孩子喜歡去誰家,和跟誰更親有很大關系。
小芸就是從小被姥姥帶大的孩子,在她心目中姥姥是自己家,爸爸媽媽的家更像是“親戚家”。一到寒暑假她都喜歡黏著姥姥,每次媽媽買什麼吃的喝的,小芸都會問媽媽有沒有姥姥的份,這讓媽媽很是吃醋。
顯然誰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更長,誰對孩子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更多,他自然就和誰更親。
⑶ 從小就是外婆養大的,長大以後也要照顧好他們,對嗎
我現在也有抄和你一樣的疑襲問,孝順外婆義不容辭,但是是一種義務和責任嗎?我從小外婆養大,所以我爸媽每個月除了給生活費還有給外婆一些錢,外公外婆病重,我們醫葯費也都承擔了,外公沒有搶救過來,現在外婆也在醫院動手術,我媽這邊也拿出幾萬元去給外婆治病了,現在兩個舅舅都覺得是我們家應該出的,我家情況也不是很富裕,我們家有三個孩子,現在就因為外婆養大了我們,我們要承擔所有舅舅該承擔的事嗎?感覺有點疑惑,我們對外公外婆的照顧比她們做孫子孫女的好很多倍,可是很氣憤的是,每次舅舅都拿養大我們的事一直要我們養外婆,
⑷ 外公外婆將寶寶帶大,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卻和爺爺奶奶親
基礎教育的是成長的關鍵。
相信有大多數的朋友們都會不記得,因為那個時候自己根本就不大,懂是經歷是特別模糊的,可能姥姥帶孩子的時候大多數都會發生在孩子三周歲以前,而當孩子們長大一點,懂事的時候,大多數也都會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說對於姥姥帶自己的這段歷史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太深刻的記憶的,所以說對姥姥姥爺的感情可能就沒有那麼深了。
家長的行為舉止可能會影響孩子對爺爺奶奶的感情更加親近。
⑸ 寫外婆照顧自己長大的文章
學齡前,因為爸爸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所以外婆特別疼我.什麼好吃的都留給我,我的要求也都盡量滿足.對我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我和外婆的感情豈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記得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生病了.外婆知道後二話不說,主動來照顧我.那天,我發了近40℃的高燒,這可把外婆急壞了,她忙上忙下,又是煮姜湯,又是敷毛巾,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見我有了一些好轉,外婆就問我想吃點什麼,我一張口:「櫻桃.」外婆立即幫我掖好被角,拿了包跑出去.我又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覺,醒來後見外婆還沒回來,便下床透透氣.當我走到窗前時,眼前的一切讓我嚇了一跳——又是風又是雨,那幾棵楚楚可憐的小樹在風中搖搖欲墜,碩大的雨珠像小石子一樣蹦到玻璃上,噼里啪啦的.這時,我想到了去了好久也沒回來的外婆,我開始擔心起來,開始埋怨起自己來.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怎麼也止不住.忽然,朦朧的雨中,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外婆!我驚喜萬分,連忙開門讓外婆進來.只見渾身從里到外找不到一件乾的衣服,頭發濕漉漉的搭在腦門上,右手提著一袋紅艷艷的櫻桃.我「哇」的大哭起來,外婆忙給我披上外套,問我怎麼了,我說:「外婆,你回來就好,要是淋感冒了怎麼辦啊?」外婆笑著說:「你外婆是什麼人啊?超人!你在電視上見過超人感冒的嗎?」我聽了破涕而笑.外婆見我不哭了,就去洗櫻桃,她給了我一個最大的.我咬了一口,覺得好甜好甜.外婆問我好不好吃,我拚命的點頭,鼻頭酸酸的,心裡卻是甜甜的,暖暖的,感覺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櫻桃.
後來,我才知道櫻桃在市場上要賣到58元一斤!外婆平時很節儉,從不亂花錢,吃水果也只是去批發市場買1塊多錢一斤的小蘋果,對於櫻桃這種價格昂貴的水果,是碰也沒碰過的.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下著雨的「溫暖天」,忘不了那好吃的櫻桃……
「外婆,我長大以後一定好好孝敬你,不讓你受累.」我說完這句話,外婆慈愛的望著我,擺弄著手裡的象棋對我說:「有你這句話就夠了,哪怕有一天,我享不了你說的這種福,外婆也知足了!」看著外婆眼裡噙著淚,我連忙拿起手中的象棋大叫:「打卒!」
「哦,勒馬!」外婆轉移了話題.
「出車」
「拱卒」……
午後的陽光暖洋洋的照在我們祖孫身上,愜意的場景永遠地留在了我記憶的深處.
⑹ 被姥姥帶大的孩子,長大後為啥跟奶奶親
家庭一直是我們最為珍貴的東西,而孩子也是每個家長的心頭肉
,照顧孩子長大是一件辛苦,勞累的事情,許多老一輩的奶奶,姥姥等卻不辭勞苦從小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而孩子長大後也會知恩圖報,更喜歡從小陪在身邊的家人。
但很多時候,等孩子長大了,建立了自己的三觀,那麼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都會一目瞭然,不必太過於擔心憂慮孩子“白眼狼”。
⑺ 為什麼從小在姥姥家長大的,長大了以後去大舅家就很不自在
生疏了唄,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
只有經常見面,而且大家生活圈子一樣,接觸到專的人一個層次,人才屬會感到舒服。
一個人長大了,出去了,有了自己不同的生活圈子,交集少了,說話都說不到一塊。比如小時候都是種地的,談論的都是村子裡的瑣事。而長大了,你在外工作了,學歷也高了,再也不想討論種地的事情了。
大家已經沒有共同語言了,就尷尬了。
而且,舅舅和外甥,大人和小孩可以非常親密,但是你長大了,大人之間都會保持距離,不可能再那麼肆無忌憚的嘻嘻哈哈,不可能再逗你笑,不可能再抱著你親你的臉蛋……
時光一去不復返,人生是很短暫的,一晃就老了。
⑻ 同樣是帶孩子,外婆和奶奶哪一個帶是最好的選擇
「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來就上網,姥爺天天去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但是有人卻持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這些只是女性心裡的想法,中國自古以來的婆媳關系,讓寶媽對奶奶帶娃存在有色眼鏡。那麼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孩子的到底是姥姥帶好?還是奶奶帶好?今天就針對這個現象,分開進行討論一下,相信看完之後,關於孩子誰更合適,寶媽心裡就有底了。
正方:孩子還是由奶奶帶好
1.隨自己兒子的姓,肯定疼愛有加
是人都會有一些私心的,孩子隨男方的姓,在奶奶心中,他就是自家的人,自然會對他很好。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內孫總比外孫親」說的就是,在老人的思想里,對待孫子和外孫是有差距的,外孫住在別人家,隨別人姓,對他再好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