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父母的傳統文化2500字

孝敬父母的傳統文化2500字

發布時間:2021-01-11 06:29:08

Ⅰ 孔子對孝敬父母提出了哪些要求,簡述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孝的原因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認為對老人的尊敬,精神贍養,超過物質的贍養。

孝文化——難道不是一個意義雋永而常新、古色古香而魅力長存的話題么!樹欲靜而風不在,子欲養而親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人生在世,無論多大年齡上沒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兒。他走進這個世界的門戶和他走出這個世界的屏障都隨之塌陷了!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界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所以孝的話題總能引起所有人心的共鳴與震顫。
孝的動人,讓英雄低頭,硬漢流淚。作為人能被世間的親情打動就是孝之端,人之始。 我們常常談起真理,只有真情中才有真理,讀解真理,就是真正動人的道理,這種道理永遠發自於真情,包含著真情!
可以說,孝順的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不孝順的人絕不會十全十美,而且為人處事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為人處世,孝順為本。人們啊!少幾分私心、多幾分孝順吧!這樣才能拉近文明與我們的距離。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決定走遍天下尋求真佛,後遇聖人告訴他:「你家中炕頭的老母就是真佛!」(我們嘉祥就有這樣的諺語:燒什麼香? 敬什麼神?高堂父母就是活神尊!)有人詮釋:這是讓他回去孝敬母親。其實更深的道理是說:一切都必須從您身邊的那人開始,這就是聖人儒家要告訴人們的最重要的道理。
要選忠良將,須登孝子門。君子務本,做人孝悌為本,「其為人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知有也。」孝,這是我們選擇員工和任用人才的重要標准。(日本企業老總問員工:為父母洗過腳么?)您教育孩子孝順了么?您選用員工,人才,考察孝心了么?

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您看了我們的石雕,我想問您:您有多久沒有回家看看父母了?

Ⅱ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認為孝敬父母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

試題答案:1)「孝」是一種傳統思想。中國傳統思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版華文化中一個非常權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的中國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4分)(2)①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一要繼承二要發展,對文化作出正確的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②一要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繼承「孝」這種思想,既要做到孝順長輩、尊敬兄長,同時克服「愚孝」。③二要發展,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根據時代的要求發展傳統文化。發展「孝」這種思想,就要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履行子女對父母在法律和道德的義務與責任。(6分)

Ⅲ 看傳統文化講到孝順父母,確實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應該要孝敬父母。但是實際操作中呢,就是現在的父母

20 看傳統文化講到孝順父母,確實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應該要孝敬父母。但是實際操作中回呢答,就是現在的父母
還要控制你的父母,說明他還把你當孩子看,也或是米處事還不夠成熟,父母始終是父母,可以交換意見,說明父母還沒老,當父母真正老的是那天你才會明白什麼叫歲月不饒人,他們再也幫不幫不了你了,

Ⅳ 傳統文化核心是五仁五常 具體內容是什麼

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五常五德,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具體內容如下:
「仁」:仁人、愛人、仁愛。自孔子倡導「仁」學以來,「仁」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德」和「恆德」。孔子把「仁」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把「愛人」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歸仁」作為最高的社會道德理想。講「仁」,就是講人與人的關系,講人對人的愛,由對父母之愛、兄弟姐妹之愛,進而推及對他人之愛。「仁」,不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講「仁愛」,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念。中國人至今仍視有德者為「仁人」,無德者為「不仁」。「仁愛」思想,作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主要價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特殊品質。

「義」: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中華傳統文化把「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禮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資為大。」中華傳統文化把義與仁並用,作為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提出了「仁義道德」、「仁至義盡」、「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思想。「義」是合宜、應當、應該之意,是作為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利他,不以損害和出賣他人尤其是朋友來換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義」,還有情誼、恩誼之意,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掛、互相關照、互相提攜。親情和友情,發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義」的成分。有「義」,使友誼友情友善純久。有「義」在,朋友不會出賣朋友,丈夫也不會拋棄妻子兒女。「義」,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

「禮」: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儀、禮制。「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會交往之道。禮與仁互為表裡,仁心愛人是禮的內在精神,恭敬辭讓是仁的外在表現。好禮、有禮,注重禮儀是中國這個「禮義之邦」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中華傳統文化認為,「禮」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志。「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記》)「禮」也是治國安邦的根本。中國倫理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禮儀文化」。「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作為倫理制度和倫理秩序,謂「禮制」;作為待人接物的形式,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制,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智」:知者、明智、智慧、機智。「智」通「知」。中國古代思想家賦予「智」以豐富的道德內涵。「智」在知道遵道。學而致知,不知不覺,智而不*。「仁、義、禮、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系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於身,也都不可能通達無礙。新時期需要把中華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學智慧聚成一體,開啟新的智慧。

「信」:誠信、信任。《說文》講:「人言為信」。「信」是立身之道、興業之道、治世之道。誠信求和。誠信是約定俗成的社會交往規則。孔子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規范」(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信則人任焉。」「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一諾千金」、「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推崇並發揚光大。

「忠」:忠誠、忠良、忠恕。「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張的一種優良品德。一提「忠」,人們往往想到「愚忠」,其實這是誤解。在孔子看來,不只是對「君」,對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忠」的問題。孔子時代,「君」並不稀奇,到處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實,孔子很反對愚忠,對路對心才能忠。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忠」講的是君王忠於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謂忠,就是內心求善,外求盡職盡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歷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願。忠於事業,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是中華民族崇尚的最高最神聖的價值追求。

「孝」:孝心、孝敬、孝道。中華民族崇尚祖輩傳承理念。主要是對父母、長輩之「孝」,強調長幼有序。孔子首創私學,把「孝」放在教學首位,說「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為先」。人們往往把「孝敬父母」與「報效祖國」對立起來,認為「忠孝不能兩全」,甚至貶低「孝敬父母」。這是誤區。其實「孝敬父母」與「報效祖國」二者都光榮。二者可以統一,也應該統一。忠孝可以兩全。個別人受條件限制不能統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們要把二者盡量統一起來,既盡到「報效祖國」之「忠」,又盡到「孝敬父母」之「孝」。這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傳統美德。

節:氣節、名節、操守、節制。崇尚理想、信念、信仰。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在《滕文公下》中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講氣節、重操守、重名節、輕利慾,歷經千百年的錘煉和發展,熔鑄成為不圖名利、為政清廉、公正無私的高尚品質,克己為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偉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成為中華民族自尊自強的精神支柱和一個人永葆
錚錚鐵骨的人格追求。

「勇」:勇敢、堅強、剛毅。中華傳統文化對「勇」賦予了豐富內涵:「持節不恐謂之勇」,「持義不掩曰勇」,「投身為義曰勇」,「知死不避曰勇」,「懸命為仁曰勇」,「棄命為仁曰勇」,「勝敵壯志曰勇」。「勇」就是要敢想、敢幹、敢闖,敢於創新,敢於開拓,敢於承擔責任,敢於說真話,敢於堅持原則,敢於實事求是。一言蔽之,「勇」就是勇敢果斷、徇義不懼、剛健不屈。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這種自強不息、英勇頑強的剛健精神,是中華民族飽經磨難、歷久彌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奮的不竭動力。

「和」:和睦、和氣、中和、和平、和諧。求同存異。中華傳統文化把「和」作為最高價值,作為最高的道德境界。「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提出為政應「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和」以治國。周幽王大夫史伯針對當時周政權危機,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濟」的理論。墨子提出:「兼相愛、交相利」,「離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間詁》卷三)「和」被認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標。傳統文化還把「中」與「和」並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中和」作為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強調「和諧」、「允執其中」、「時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順和鄰里、和諧社會、協和萬邦、天人合一、和氣生財、和平天下、和衷共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標。

Ⅳ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除了孝敬父母、尊師重道以外,還有什麼

二、傳統文化的復形式
1、愛國愛校愛班制
(1)「愛國」。
(2)「愛校、愛集體」。
(3)特殊的節日。(比如利用母親節對學生進行愛母親教育,等等)
(4)孝道。
2、禮儀
(1)「學禮儀、講美德,做文明學生」
(2)「民風民俗」。
(3)「衛生」。
(4)「金典朗讀」。
3、地方傳統文化教育。等等

Ⅵ 傳統文化書籍中第一講怎樣孝敬父母第二講大愛無疆,這本書是誰寫的

你說的時孝經還是道德經?道德經時老子李耳寫的,孝經是孔子孔仲尼寫的。

Ⅶ 我想學習傳統文化,首先,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懂得感恩,是么

  1.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自我們懂事以來,我們一直在學會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尊敬師長……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過,我卻遲遲才學會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爺爺奶奶對我說:「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爺爺奶奶這么說,街坊鄰居也這么說,連老師們也都這樣的教導我們。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為什麼我要孝順他們呢,父母用得著讓我們去孝順嗎?可是,直到這么一天,我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生我養我的父母了!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五年級,作業天天多的是滿天飛,真是怎麼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業,我以做完勞動就立即快馬加鞭的趕回了家,開始奮筆疾書的坐了起來,媽媽慢慢的把飯菜拿進來,小心翼翼的放在書桌上,輕輕的撫摸著我的頭,關切的詢問我:「孩子,慢點做,先把飯吃了吧,等會兒給你泡杯茶,別心急,媽等著、陪著你。」我聽了這番話,頓時一股酸勁兒湧上我的心頭,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著飯。「十點了」「十點了」鬧鍾又叫了起來,我還在為三道題傷腦筋,這時,我已很困了。媽媽說:「你先去睡吧,我來幫你想把!」我直點頭倒在床上一忽兒睡著了。兩點整,我無意中醒了過來,看見書房的大燈還開著,心想:媽媽不會……想到這,我沖了進去。只見媽媽靜靜地卧在書桌上,身上不時地打著冷顫,我二話沒說,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媽媽的身上,媽媽被驚醒了,說:「你怎麼又起來了,我算出來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媽媽,一直強忍在心中的眼淚終於不禁嘩嘩的流了下來,我抽泣著說:「媽媽,你為了我,明天還要上班,你只是幫我想題,卻讓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著了,我……?」我一時間突然說不出話來了,媽媽卻笑著安慰我說;「我是你的媽媽嘛,當然要好好愛你、呵護你啦,傻孩子!」我此時終於擠出一句話:「媽媽,我以後一定要永遠孝敬您!」我們就這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沒有鬆手!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孝敬我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孝敬他們,做一個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諦!


2.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人總是在長大。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也漸漸悟出了許多道理。

自小,我一直認為父母為孩子洗衣服、做飯,忙這忙那是天經地義的。但從那天起,我終於明白了,在天經地義的背後,是父母一直在付出……

那天,許多同學到家裡玩。人都走了後,只見房間里亂七八糟,什麼碎紙、書本、圓珠筆……滿地都是。我正想叫奶奶快幫我整理一下,不料她又有事出去了--還是自己來吧!

極少做過類似勞動之事的我,手不免有些生疏。捧在手裡的東西好像故意跟自己過不去似的,老掉在地上。還有那書,東一本,西一本,好不容易才湊齊。

把東西放好,掃地,用抹布擦…… 我幹得不亦「累」乎。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後,房間終於打掃好了。可此時的我,已是汗流浹背,精疲力盡。誇張點,差不多要癱瘓了!我是按照奶奶平時的步驟做的呀!沒想到那麼累!再看看手錶,用了將近2個小時呢!(可奶奶平時干這活只需要幾分鍾就夠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幹什麼我總是挑三揀四的,可是奶奶並沒有煩,因為奶奶不會因為這樣子就討厭我。我在奶奶手下生活了12年了,天天都是這個樣子。所以從今往後我要多幫奶奶干一些事情。讓奶奶減輕一些負擔。

我真慚愧!

汗珠又一次滴下來,還摻雜著咸鹹的淚水。淚咸,我心也咸……

從那以後,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閱讀全文

與孝敬父母的傳統文化2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大學提供二胡嗎 瀏覽:181
東明縣老年大學網站 瀏覽:307
中學生表格填寫父母經商怎麼填寫 瀏覽:650
浙江省2021年退休養老金領多少 瀏覽:666
7旬老人問什麼時候生活會變好 瀏覽:506
關於4050養老金補貼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533
老人應多吃什麼食物好 瀏覽:822
十堰市老年大學管網 瀏覽:428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
長春市開養老院政策 瀏覽:792
四川綿陽萬人養老院 瀏覽:654
慰問敬老院活動簡介 瀏覽:831
養老金企業和個人 瀏覽:70
關於重陽節的口訣 瀏覽: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長輩們的作文 瀏覽:307
70歲以上還能買車嗎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