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形容忠於國家的古詩詞有哪些
形容忠於國家的來古詩詞有:
1、寄意自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近代·魯迅《自題小像》
2、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南宋·文天祥《揚子江》
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時期·曹植《白馬篇》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5、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南宋·陸游《示兒》
❷ 田子造朝還金譯文
田子造朝還金
韓嬰
n作家作品
韓嬰(約前200年-前130年)是涿郡莫人(今任丘市人),西漢文帝時任博士。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後人又稱他韓太傅。武帝即位,他憑儒學大師的身份,為賢良文學之士講解《詩經》,廣授門徒。成為當時傳(講解傳授)《詩》的「三大家」之一(當時講解傳授《詩經》的有魯詩、齊詩與韓(嬰)詩三家)。韓嬰學識淵博,推究詩人之意,著《韓故》36卷、《韓詩內傳》4卷、《韓詩外傳》6卷、《韓說》41卷,流傳甚廣。燕趙間好詩者多以韓詩為正宗。韓嬰還精通《易經》。其人精悍,處事精明,曾與當朝丞相董仲舒漢在武帝前辯論,董也不能將他難倒。《韓詩內傳》《韓詩外傳》之中的「傳」是「講說」「註解」的意思,與「人物傳記」無關。
n文章導讀
本文是一則典型的儒家教育經典之作。作者通過教誨闡述了為官不貪、忠於國家才能真正盡孝的家教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形象。文章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田子為相三年回家,帶回來一百鎰黃金給母親,受到追問。第二層,母親認為做官也要吃飯,受錢就是不義、不忠、不孝。要趕兒子走。第三層,田子愧慚走出,把錢還給朝廷,退請就獄,田子復為相,其受到獎賞。
n知識積累
〔通假字〕
說
說通悅,高興;如「王賢其母,說其義」。
〔古今異義〕
館
今通用義:飯店,旅館;文中古義:房舍,如「盡力致誠,不義之物不入館」。
事
今通用義:事情;文中古義:侍奉,如「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致誠」。
安
今通用義:安定;文中古義:何,怎麼,如「子安得此金?」
是
今通用義:判斷詞,是;文中古義:指示代詞,這,如「是為人子不孝也」。
親
今通用義:親人;文中古義:父母,如「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致誠」。
治
今通用義:治理;文中古義:處理,對待,如「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造
今通用義:製造;文中古義:到……去,如「田子愧慚走出,造朝還金」。
就
今通用義:副詞,就;文中古義:接受,如「造朝還金同,退請就獄」。
舍
今通用義:房舍;文中古義:免除,如「舍田子罪,令復為相」。
〔一詞多義〕
子
(1)名詞,子女,兒子;如「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
(2)代詞,對人的尊稱;如「田子造朝還金」。
(3)名詞,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候伯子男」。
(4)名詞,地支的第一位,如「子丑寅卯」。
其
(1)代詞,他的,它的;如「王賢其母,說其義」。
(2)語氣副詞,還是;「子其去之」。
〔詞類活用〕
1.動詞的用法
「子其去之」的「去」,活用為使動動詞,意思是「使……離開」。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王賢其母」的「賢」,活用為意動動詞,意思是「以……為賢」「認為……賢」。
〔文言句式〕
1.判斷句式
「是為人子不孝也」是判斷句式;「是」為判斷主語,譯為「這」,「為人子不孝」為判斷謂語,「也」表示判斷,相當於「是」;該分句可譯為「這就是作為子女的不孝了」。
2.省略主語
「所受俸祿也」之中的「所」之前,省略主語「此金」;可補充為「(此金)所受俸祿也」,可翻譯為「(這些黃金)是我得到的俸祿」。
3.省略兼語
「令復為相」之中的「令」與「為相」之間,省略兼語「之」;可補充為「令(之)復為相」,可翻譯為「讓(田子)再做齊國的宰相」。
4.省略介詞「於」
「以金賜其母」之中「賜」之後省略「於」,可補充於「以金賜(於)其母」,可翻譯為「把退給朝廷的金子賞賜給他的母親」。
❸ 忠於祖國的詩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