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孝敬父母的書有哪些啊
苦萊花。抗戰的題材。主人公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古代有十四孝的故事。
《給老爸老媽的健康枕邊書》
《媽媽無罪》《媽媽再愛我一次》《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傅雷家書》
Ⅱ 傳統文化書籍中第一講怎樣孝敬父母第二講大愛無疆,這本書是誰寫的
你說的時孝經還是道德經?道德經時老子李耳寫的,孝經是孔子孔仲尼寫的。
Ⅲ 給自己的奶奶送什麼禮物好呢
1、老人機
近些年出現的老人手機,特點就是去除了其他花哨的功能,還原了手機的本職,按鍵大,屏幕顯示的字大。老人有時候喜歡出門走走,散散步,但是在外面又有可能會發生一些小狀況。
比如突發疾病,或者迷路。作為晚輩,要考慮到這一點,可以給老人買專用的手機,按鍵大,屏幕上數字顯示也大的那一種機型,讓老人隨身帶著,不論發生什麼狀況都可以聯繫到家人。
2、寵物/盆栽
老人待在家裡,難免會有些寂寞,總想早點事情做,讓時光能好打發一些。可以送老人一些容易侍弄的盆栽,讓他們在賞心悅目的同時也有事可做,日子就不會那麼無聊了。也可以選擇好飼養的小動物作為寵物,可以為老人解悶。要知道,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4、衣服
老人們總是很省吃儉用,往往衣服穿的都是好幾年前買的。不妨帶著他們到商場里轉一轉,買幾身合適的衣服,讓他們也打扮得精神一些。
5、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老人,陪他們說說話、吃吃飯,其實不管是節日還是平常的日子,只要能夠多花點時間陪伴在老人身邊,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最好的禮物。
Ⅳ 尊敬的客戶,您好!您於2015年12月12日11時07分01秒點播了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業務(含圖書、
打電話給10086 死活咬定自己沒弄這些 什麼都別說 包括下載游戲什麼的 他們會退給你的
Ⅳ 與友善,誠信,孝敬有關的書籍
與友善,誠信,孝敬有關的書籍:《弟子規》、《孝經》、《增廣賢文》等。
1、《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2、《孝經》
《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3、《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其內容匯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釋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名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Ⅵ 90歲兩彈一星老人為老伴學網購,我們為何需要活到老,學到老
根據央視報道,老科學家葉鈞道曾是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插雷管的人,如今90歲高齡的他身體硬朗、心態年輕。為照顧老伴的起居,他在客服的幫助下學慣用智能手機網購,為老伴花300多元買遙控燈,但給自己買100多元的羽絨服還要等打折。與老伴攜手走過70年白金婚的葉老表示,老伴辛苦了一輩子,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會盡所能讓她幸福。我們為何需要活到老,學到老?在這個報道看來,活到老學到老可以讓我們身邊的人幸福!
Ⅶ 從古今中外正式出版的書籍、文獻或論文中引述摘錄一句話或一段文字與孝敬有關系
你不要為這個擔心
我能為你解決
解決能
Ⅷ 尊敬的朋友們:你認為的最感人的一部電影是 最感人的一部書籍是
電影:辛德勒名單,建議去看,感觸頗深
書籍:只能說喜歡吧,明朝那些事,看了幾遍,從來不喜歡歷史的我突然對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Ⅸ 有關孝敬的書籍有哪些
《讓青少年懂得孝敬父母的故事》這本書里有100多個古今中外典型的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如虞舜孝順父母、仲由背米孝雙親、曾參克盡孝道等等很多。
Ⅹ 古代孝敬父母的書籍叫什麼名稱
清朝順治年間李毓秀著的《訓蒙文》,《訓蒙文》鏈接網址:http://ke..com/pic/%E8%AE%AD%E8%92%99%E6%96%87/7083290/0/?fr=lemma&ct=single#aid=0&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