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做不到這5點,別怪將來孩子不孝順,你進了坑沒
父母做不到這5點,別怪將來孩子不孝順!你進了坑沒?
現在有些孩子大了以後對父母不孝順,做父母的還很奇怪,父母自小極疼愛子女,自已緊吃緊用把錢省下來花在孩子身上。最好吃的、最好穿的、最好用的,都給了孩子。正因為如此,才使孩子不珍惜父母對自己的愛,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愛都是應該的,因此沒有對父母報恩的思想。反而稍有不滿足不如意,就對父母發脾氣,埋怨父母,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他怎麼會孝順父母?因此孩子不孝其根源還在從小對孩子的教育不正確造成的。
前一陣子,一樁大學生痛罵父母的事更是鬧得沸沸揚揚,事件頗有爭議,一度上了微博熱搜。說一名來自深圳的女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發現身邊的人都是家境殷實,出手闊綽。而自個兒父母沒本事為自己買房買車,於是,她便對父母破口大罵,說親生爹媽是賤人垃圾!可怕吧?
實際上,孩子長大後不孝順,跟父母的言行,生活的環境脫不了干係,若父母的言行給予了孩子錯誤的暗示,如下面這5件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孝順, 以下這些行為,身為孩子爸媽的你,有做過嗎?
-01-
隨意打罵孩子
孩子經常挨父母的打,漸漸的心理趨向反感、甚至仇恨父母,對孩子不好你還想讓孩子孝順?簡直是做夢!而且,由於親子間的裂痕逐漸擴大,孩子成人後變得愛以暴易暴,愛用暴力去左右別人,主動去打別人。特別是孩子五六歲時處於個體心理成長關鍵期,這時候父母暴力行為的影響最深遠,應格外注意。
-02-
無原則溺愛孩子
很多父母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價值觀,關於這類父母開篇的例子就屬於典型——哪怕自己天天穿著多年前的舊衣服,只在過年過節時買新裝,卻拿著微薄的薪水,眉頭都不皺地輕易給孩子買蘋果手機、IPAD等貴重禮物。然後,由於孩子想要的東西唾手可得,便無法體會父母賺錢養家的艱辛,一度覺得爸媽給自己花錢是天經地義。哪怕孩子成年參加工作,仍然毫無愧疚的向父母伸手要錢,父母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心生厭惡,以至於惡語相向。
-03-
天天對孩子嘮叨
育兒圈有這么一句插科打諢的話: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媽媽的心裡,失敗的孩子失敗在媽媽的嘴裡。的確,父母的嘮叨極其容易使孩子反感,認為父母不值得尊重,進一步就會頂撞父母,當矛盾一步步擴大,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也會疏遠。
-04-
對自己的父母未盡好孝道
想孩子孝順父母,言傳身教非常重要,為孩子樹一個好榜樣,才是孩子未來孝順你最基本的基石。父母生你養你這么多年,為你的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這樣的父母你尚且不孝順,還指望孩子孝順你嗎?
-05-
一味順從孩子出格行為
育兒書本中指出,要多理解孩子,孩子畢竟還很小,心智還沒有成長到可以自己解決一切問題的程度。於是,很多媽媽便沒有掌握好「理解」這個度,比如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了,孩子不高興罵爺爺奶奶,家長這時候都一味順從孩子,以「孩子還小」為由搪塞,的確有些寵過頭了。這樣的孩子,會跟大人從小學會推卸責任,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相應的成人後,也只會變得任性、自私。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確是一石一瓦壘起來的;只要我們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這個世界,並關注細節,俯下身來好好和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小棉襖不是不可能。事情的答案便只在於這細微的家庭教育中。
② 孩子長大以後為什麼對父母不孝順
孝順是一種道德品質,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很大關系。孩子長大後對父母不孝,也有可能父母對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隨心所欲的對待孩子。平時什麼都不用孩子自己做,以為這樣是為了他好,卻不知道這樣會變得越來越隨心所欲,不懂得體諒父母。
其實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可以看出。下面這幾種孩子,長大之後一定不孝順,家長們注意啦!
01、溺愛里成長的孩子
所謂慈母多敗兒,不孝順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尊重父母,隨意頂撞長輩。他們從小就受到家人的寵溺,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天經地義的,自然不知道如何關心家人。
到了青春期後,更是對父母呼來喝去。一會兒要求倒杯水,一會兒又要剝個橘子......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毫無顧忌地頂撞父母。
因為溺愛會挫敗所有的孝順教育和對父母的尊重。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很難交到朋友,也不懂得父母的辛苦;結婚以後,一點都不懂得孝順公婆,不懂幫父母分擔煩惱。
02、包辦代替長大的孩子
這類孩子性格跋扈,自小動手能力就很差,依賴心極強,凡事都需要父母代勞。但是父母包辦代替,實質上剝奪了孩子勞動、孝順的機會,其心理會變得越來越冷漠。
小時候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干,自理和生存能力必定差,內心脆弱和敏感。隨著不斷長大,有些孩子還會覺得父母懂得少、沒有用,不能給自己幫助,還有的會嫌老人臟。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事業難所有成就,自己賺不到錢,伸手向父母要錢是常有的事。當家裡的錢被他敗光了,甚至拋棄贍養父母的義務,成為名副其實的「白眼狼」。
03、愛慕虛榮的孩子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每天回家都和媽媽說:「同學的媽媽又給她買了好看的發夾,新出的芭比娃娃,自己也想要。」可是,一般家長的回答幾乎相似:「沒錢」。
面對其他家庭的優越條件,很多孩子常常抱怨自己父母沒本事,不能給他想要的物質生活。看到別人有好東西,自己卻得不到,久而久之會形成怨恨,認為父母虧欠他。
孩子虛榮心越強,就越會埋怨父母沒本事掙錢。即便收到禮物,他們也未必會感激父母,內心不知足,便不能從物質上得到富足感,心理始終不會平衡。
04、霸道自私的孩子
小時候,假如父母處處都只為孩子考慮,有什麼好吃好玩的第一個想到他。容易使孩子養成自私且蠻不講理的性格,出現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獨占。
遇到問題時,他始終都會認為是別人的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成人後甚至會為自己對父母的不孝找各種理由。
一個孩子很自私的時候,他處處會無禮傲慢,不懂替人著想,更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等他走上社會一定處處碰壁吃虧,因為別人的資源也不會同他分享。
05、經常挨打的孩子
曾經筍干老師班上有個學生,在家經常被父親打罵,某天突然性情大變,課堂上對老師、同學無故發泄不滿,甚至揚言要報復父母。
所以,棍棒底下並不能出孝子,只會離間親情反目成仇。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暴力家庭里,習慣以拳頭解決問題,進而性情暴躁,使孩子形成攻擊性人格。。
因此,家庭暴力必須停止,經常挨打的孩子,內心所受的創傷永遠抹不去。即便成家立業後,他們與父母的關系仍有間隙,也不會輕易原諒。
06、從來不說謝謝的孩子
央視《對話》欄目中,一位女生到美國家庭交流期間,美國家長開車幾小時帶她去景點遊玩,幫她收拾生活垃圾一周,可她卻沒有表達過一點感激的態度。
我們雖然不像美國人那樣一天到晚把「謝謝」掛在嘴上,但是,適時地對別人的付出和善意表達感謝,也是最起碼的禮貌修養。
一個連基本禮貌都不懂的孩子,他大概也很難懂得感恩回報,試問,這樣的孩子又怎樣能盡心盡力照顧父母?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要想有一個孝順孩子,就好好教導,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
你的孩子在哪種環境中長大,決定了他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給他們帶來一個好的榜樣。
③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小時候就會有所體現,家長們知道嗎
孩子以後孝不孝順,小時候就會有所體現,家長們知道嗎?
隨著時代的變化,養小孩兒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以前的時候,雖然家裡的物質條件比較不好,但是由於一般家裡孩子都比較多,父母也很有威嚴,所以那時候長大的小孩往往是比較懂得跟別人分享的,也會很尊重和孝順父母。但是現在經濟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再加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家庭,一個小孩子就是全家人的寶貝,所以也常常能看到那些被寵壞了的孩子。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言行並不能說明什麼,所以常常慣著孩子,但是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孩子很容易在長大之後變得不懂得孝順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的這些言行,那麼爸爸媽媽們你們就要注意了,你們的孩子在長大很容易是個不懂得感恩,也不會孝順你們的孩子,現在及時糾正還來得及。
1、不準你動他的東西
在孩子有個三四歲的時候,就活脫脫是小大人的樣子了。也有很多大人常常會逗孩子,說:「給爸爸玩兒一下你的這個玩具唄!」或者「給媽媽吃一點你的零食吧!」,有的孩子會乖巧的分給爸爸媽媽,還有的孩子則會搶過父母手裡的東西,大吼:「這是我的東西,不給你!」而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這樣還挺好玩兒的,笑一笑就了事了,卻不知道這樣會讓孩子不懂得感恩,將來也就很容易不孝順父母。
2、喜歡推卸責任,喜歡說:「就怪你,都是你不好!」
很多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之下,會變得遇到一點問題就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比如我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無理,他自己走路蹦蹦跳跳沒走好,就怪父母沒牽著他,自己把玩具弄壞了也怪父母,面對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再慣著他了,要讓他明確這些事件中,他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如果是孩子的錯就一定要告訴孩子。
3、爸爸媽媽教育他的時候,總愛說:「我不管,反正我就要這個樣子!」
喜歡這樣說的孩子,往往是因為家長在孩子面前顯得太過懦弱了,很多時候看著孩子任性,沒有選擇比較強硬的態度,而是任由他胡鬧。如果家長一直這樣對待孩子的話,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自私,也就不懂得感恩父母,就不用提長大以後會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了。
④ 孩子不願跟爸媽分享好吃的,以後會不孝順嗎
恐怕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家裡的孩子遇到什麼好吃的,總是不捨得跟大人分享,就愛自己吃獨食。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因為這樣的事情而思考過。孩子這樣的行為會不會對他以後的成長有害?最重要的是,他長大了會不會不孝順父母?
⑤ 我和老公結婚十幾年一直沒有懷孕,老公精子成活率特別的低,我現在想去抱一個孩子,又害怕將來孩子不孝順
親生孩子不孝順的也很多。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以及孩子未來人生道路上經歷的方方面面的事。。如果你打算抱養,目前最重要的應該是確定你家裡人都理解支持你的想法。
⑥ 一個人將來不孝順,從他小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嗎
⑦ 不生孩子就是不孝順嗎
我個人覺得並不是,父母都是老一輩的人,觀念比較傳統(傳宗接代),再加上擔心子女的未來,如果沒有孩子婚姻可能會不穩固,如果年紀大了到無法再賺錢或者生病的時候會沒有人照顧(這里是指子女),如果你決定一輩子都不生孩子的話,父母反應肯定比較大的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談戀愛是為了結婚,結婚是為了生孩子。如果不生孩子就不要結婚,如果不結婚就不要談戀愛。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年輕一代的觀念也不斷在更新。
第一種觀點,婚姻自古以來就是圍繞家族繁衍存在的,不繁衍的話根本不會有婚姻這種事情。 結婚卻不生育當然與婚姻本身的目的有矛盾,真正自由的人又何必拘泥於一紙婚書呢?愛情不需要法律保障。
第二種觀點,迫於各種壓力,在「生不生孩子」這個問題上,根本沒有選擇性。父母最大的願望無非就是「傳宗接代、維系情感、共享天倫之樂」,不生孩子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
第三種觀點,我覺得不生孩子就挺好的。沒有孩子之前,我的生活無拘無束,有了孩子之後就不一樣了,每天只能圍著廚房和嬰兒車,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擔心。以前信誓旦旦制定的人生計劃被打破,因為有了孩子,會時不時糾結這是否是個「錯誤」,經常沉陷在「後悔」當中,這樣對小孩的成長也不好!
選擇生或者不生都沒有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才是錯。現在的社會,已經沒有養兒防老這個說法了,生孩子更多的是情感的寄託。養孩子的幸福點多之又多,但你要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經受經濟壓力的挑戰,有好的心態面對人生新階段的降臨!
⑧ 將來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身上都會出現哪些「信號」呢
父母都希望將來自己老了之後,孩子能夠孝順自己,絕大多數的孩子也能夠做到當父母老了之後,還能夠對父母很好,真正的做到孝順。但實際上,也還有一部分的孩子在長大能夠獨擋一面之後,就把將他辛辛苦苦撫養長大的父母給拋棄,並不能做到孝順父母,還會做出一些傷害父母的行為。
在我們很多中國父母的傳統觀念裡面,“養兒防老”就是希望當自己老了之後,孩子能夠對自己好,不至於到老了,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但也許很多家長都是第一次當父母,並不知道怎樣的方式對孩子才最好的,免不了就會寵愛過頭變溺愛,但往往溺愛就容易讓孩子變得不知感恩,長大後容易不孝順。
⑨ 孩子未來孝不孝順,一個測試就能看出,真的太准
多陪陪老人。讓老人開心。總之不要讓老人有遺憾。 就是決不能讓老人比自己過得差 就這個就是定義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首歌裡面唱的就是孝順。
⑩ 不被孝順的父母,早年時會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過去,大多數人生養孩子都是為了「養兒防老」,到了現在,雖然說人們的思想開始發聲改變,但本質上也離不開這一話題,而孝順也成了當下的熱點。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我不用等到晚年都能預料到了,就他現在這樣,還指望他以後能孝順我?」
確實,很多現象在早前都有跡可循,關於孩子孝順這件事,也是一樣的。可想要究其本源,其實還是要繞回父母身上,畢竟孩子都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3、不關心孩子
過度寵溺孩子的另一個極端就是不關心孩子,有些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完全沒有承擔起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對孩子漠不關心。
孩子本應該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如果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可能會從起初的缺乏安全感,到最後演變為對父母的抱怨,甚至是憤恨。
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父母逐漸老去,想要奢求孩子贍養時,他們也不會承擔這份責任,畢竟當初父母也沒有盡到撫養孩子的責任,也就沒有資格向孩子提出這一資格。
也能經常在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消息,父母把子女告上法庭,稱子女不願意贍養自己,可經了解才發現,原來當初為人父母的他們,壓根就沒有盡到撫養子女的責任,因而敗訴。
至於為什麼說到最後受牽連的會是「三代人」呢?要知道,畢竟孩子是生長在這樣的原生家庭當中,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很少人能逃脫出這種困境。
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性格發生偏倚,將來與其他人組成家庭之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像自己的父母當初對待自己這樣,影響的又是下一代人。
教育孩子這件事,本就像個循環圈,只有加入激勵因素,孩子才會被正向引導,否則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孩子很難走出負能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