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如何孝順父母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剛剛提到的是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親,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參),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剛好他的朋友來找他,古代朋友來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長的路才到。他母親為人特別忠厚,想著朋友這么找來,這么遠來,那假如又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紮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馬上覺得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快快步趕回家裡來。結果一回家,看到他母親話還沒講,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麼事,為什麼我的心一陣痛?結果母親才跟他解釋,因為有朋友過來,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這么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確實實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自己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度,為什麼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沒有人教。每天腦子里想什麼?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們常常會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母親喜歡吃什麼東西?他們都說不知道。結果我就問小孩子,我說: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說當然知道,有什麼、有什麼,講了好幾樣。我說你看媽媽念念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麼,媽媽這么照顧你,你是怎麼樣去回饋母親的,居然連母親想吃什麼都不知道。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父母。所以我們就跟小朋友說,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麼?先買母親喜歡吃的東西。藉由這個對比讓他們去感受到母親這么愛護我們,我們卻連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這樣的孝心也是取決於他們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樣,再加上教育當中以孝道為根本,從小就教他孝。甚至於是鄰里鄉黨互相之間看到孝子都會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當時候的社會風氣也很好。現在確實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斷了二、三代,必須從頭開始。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從母親整個懷孕到生產,接著養育的整個過程,讓他去體會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知恩才能報恩。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小朋友說,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頂禮,跟這些白骨頂禮。頂禮完之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跟這一堆白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們過去的祖宗,我們應該對祖宗禮敬。拜完這一堆白骨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兩堆骨頭比較黑的分一堆,比較白的骨頭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骨頭為什麼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接著就說:這一堆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整個胎兒的營養都要從母親的身體當中抽出來,所以鈣質流失很多。然後因為整個養育過程非常操勞,所以母親身體就會日漸憔悴,而且在整個懷胎過程是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懷胎是幾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們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把一個雞蛋交給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這一顆雞蛋。諸位朋友,結果怎麼樣?結果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個雞蛋差不多三分鍾又忘記了,漸漸就會蹦蹦跳跳,所以這么一蹦蹦跳跳,雞蛋馬上就破掉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跟學生講,你看你們保護一個小小的雞蛋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么大的一個自己的小孩,保護多久?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懷胎到後期的時候,躺都躺不舒服,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要生產,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面有一些生產用的床,在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諸位朋友,為什麼有那兩根鋼柱?痛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撐一下,把這個痛轉移到拉力當中來,所以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已經彎掉了,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是母親生產痛的力量連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的辛苦、辛勞。我們會接著跟小朋友說,母親生完產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她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子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產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連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夠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來了,那更辛苦。所以我們有一個家長就說,她說懷孕還沒生下來以前,覺得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完產之後,覺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於連覺都睡不好。我記得我那個小外甥,他一歲以前很多時間都在我們家待著,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那裡吵,家裡的人是輪番上陣,一個換一個,因為手都快抱斷了。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是我幾乎半個小時手都快斷了。所以確確實實母親養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來母親要哺乳,就要趕快吃很多營養的東西來提供孩子。在懷孕期間很多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會常常嘔吐。但是這些母親還是勉強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因為想著這些營養要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所以在這整個生下來之後的養育工作,也是讓母親非常勞累。我聽我爺爺說,我母親生我們三個,那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哺乳,母親早上還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課上到第二節課,還要馬上利用下課時間趕回家裡來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吃完之後馬上又跑回學校教書。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小時候,常常下課時間太累了,一打鍾整個人就趴下來,就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她的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確確實實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能夠打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所以我們在引導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都是讓母親非常辛苦,讓他能夠去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聽的過程也會很感動,甚至於有一些孩子眼淚都會掉下來。那我們進一步會引導小孩,我們既然知道母親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去報恩當一個孝子,那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母親花?買大房子給母親住?這個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是讓他能夠從當下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引導孩子你拿一個拖鞋也是幫母親一個忙,甚至於幫母親拖拖地,幫母親分憂解勞,這都是盡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們的《弟子規》,所以告訴孩子說只要你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份孝心。從哪裡開始盡?我們《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紮根,開始做起。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冬溫夏凊」的典故是東漢有一位讀書人叫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所以他就跟他父親獨自生活。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他就很體恤父親的狀況,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他就先躲到被窩裡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較熱,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來睡,點點滴滴都是在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我們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黃香看到了父母會冷、會熱,所以他懂得去做這一些工作。諸位小朋友,我們父母生活當中還有
② 如何讓孩子懂得孝順父母,這幾點要注意了
以上轉自網頁鏈接,侵刪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起碼規范,在生活中不會孝敬父母的人,在社會上就不會寬容別人。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孝順父母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
愛,不分貧窮貴賤,
善良,也不分貧窮貴賤,
尊嚴,更不分貧窮貴賤,
孝順,不分年齡大小,
那麼,如何讓你的孩子變得孝順?
孩子的正確行為要給與肯定
在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的過程中,要從孩子的一些行為上入手。比如,當爸爸上班的時候,媽媽經常會把衣服和包給爸爸拿好,孩子看到了就會效仿媽媽,當爸爸再次上班的時候,也會給爸爸拿衣服,那麼,這時候爸爸就要很高興的誇獎孩子的行為,並要鼓勵孩子以後這樣做很好。
只要對孩子的正確行為給予了肯定,孩子就知道這樣做事對的,以後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就會很積極的去參與,這樣會形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會讓孩子一直保持下去
養花的人都知道,澆花要澆根。而孝就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文化的根,是一棵從人的心靈深處生長出來的道德之樹的根,只要根深才能枝葉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飄香!
③ 怎樣從孩子小時候的表現中看出長大以後會不會是孝順
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孝順,其實孩子將來是不是孝順,從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就能夠看出大概。有的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年輕,但是相當有禮貌,不管吃飯還是坐姿都相當端正,對待長輩禮貌有加;有的孩子從小就比較自私,不管有什麼東西根本不會與其他人分享,父母也不例外。其實如果孩子從小由下面這些表現,將來很有可能是個孝順的娃,父母以後就能盡情的享福了。
小結:孩子長大之後是不是孝順,其實通過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就可以看得出來,對此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進行正確引導,防止孩子長大後成為白眼狼。
④ 怎樣讓孩子變得孝敬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讓自己的孩子以後變得孝敬父母,自己首先要以身做則!自己孝敬好雙方的父母親,孩子慢慢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以後長大了也會這樣對你們的
⑤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喜歡把哪三句話掛在嘴邊
樣的,有的孩子喜歡待在父母身邊,有的則隔三差五的給父母買東西。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孝順,只要是孩子們真心真意,那麼父母當然是最為開心的,可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能表現出來不孝的行為,長大以後更是成為了不孝順的孩子。而這些不孝的孩子,小時候就會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來。
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那麼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千萬不要過度寵溺,因為寵溺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但沒有自理能力,而且也會變得任性,狂妄自大,甚至在父母年老以後這些孩子也不會來孝順。
⑥ 孩子小時候有什麼樣的表現預示長大後一定會孝順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報娘恩。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和含辛茹苦。作為父母,無條件的為兒女支撐起來一片天,為孩子遮風擋雨。盡管如此,生活中不贍養老人,不孝順老人的事情屢見不鮮。
前段時間在網路上有一則這樣的連載視頻:老人年輕時養了5個孩子,由於生活困難就把小女兒送給了別人。轉眼間,孩子們都長大並成家立業了。
2、適當示弱
家長要適當的示弱,讓孩子有幫助家長的機會。如果一味的溺愛孩子,孩子長大後是不懂得感恩的。
2、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適當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態和為人處世的方法。懂的為他人考慮,照顧別人的感受。
家長們,想讓孩子們變得孝順,教育過程只能是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孩子們的孝順能讓家長晚年無憂,更能維持一個家庭的和諧。所以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可千萬別忽略。
⑦ 你會怎樣讓孩子學會孝順
孩子在一開始是一張白紙,是沒有是非觀的,他們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動作。所以教給孩子孝順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先做到孝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耳濡目染,他們自己也會變得孝順。
⑧ 想讓孩子變孝順,家長該怎麼做呢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想讓孩子變孝順,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孝順父母,才能家庭美滿幸福,才能社會和諧安定。一個不孝順的孩子,對父母的養育之情都不知道感恩,還怎麼能指望這個孩子為社會做出貢獻。父母養育孩子長大成人不容易,孩子要學會孝順。那麼想讓孩子變孝順,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要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學會孝順。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對夫妻,嫌棄年老的父母,不想照顧他們,想把他們送走。這對夫妻的孩子知道了,也跟這對夫妻說,以後也跟他們一樣,等他們老了,也送走他們。你看,很明顯孩子會跟家長學。所以家長要自己做好榜樣,孝順好自己的父母,孩子才能學會孝順。
總的來說,想讓孩子變孝順,家長要以身作則,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家長要跟孩子看一些關於孝順父母的影片,要培養孩子孝順父母的觀念。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變得孝順。
⑨ 一個人將來不孝順,從他小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嗎
⑩ 想要孩子將來更孝順,就要盡早的糾正他哪些壞習慣
03霸佔東西
很多孩子覺得自己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好吃的,好玩的當然應該全部歸自己才對。
所以凡是家裡出現的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獨占。其實這也是不孝順的一種表現。
父母是出於他們對我們無私的愛,才心甘情願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我們。
反過來,如果我們像父母愛我們的那樣愛他們的話,是不是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做呢?
事實上,孩子驕縱慣了,非但不會把家裡最好的東西讓給父母,反而毫不謙讓的霸佔那些東西。
很多人只要餐桌上出現了自己愛吃的菜,就不許任何人動一下筷子;有了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就不準任何人動一下遙控器;有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連父母碰一下也不允許……
眼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這哪裡算得上是一個孝順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