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農村孝順油畫

農村孝順油畫

發布時間:2020-12-30 18:43:42

❶ 一幅油畫 內容是村婦在拾稻穗 畫家是誰 油畫的名字是

《拾穗者》是法國畫家米勒在1857年創作的著名油畫,畫面描繪了描寫農村秋季收獲後,人們從地里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是現實主義美術風格的典型代表作。該畫現珍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內。

❷ 一個農村老漢端著一碗水的油畫,想到了哪個成語

你說的是羅中立的《父親》,聯想到兩個詞:飽經風霜和停辛佇苦

❸ 80年代農村牆上掛的什麼圖片!是油畫點不完全是!用相架子婊裝的上面還有玻璃!有風景的有戲曲人物的!

80年代那種畫大多是水粉畫,用廣告色(類似水粉顏料)顏料畫的,我們當年練習色彩時都是用那種顏料。

❹ 似乎是美國一幅油畫很出名的 兩個農夫拿著草叉一男一女的畫叫什麼

【畫作名稱】《收割者的報酬》又譯:《收獲者領工資》

【創作者】萊昂·奧古斯丁·萊爾米特(雷歐·來爾米特)

【創作年代】1882年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生活場景

【規格】215cm×275cm

【材質】布 油彩

【現存藏處】巴黎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

畫家以現實主義的目光、對生活現實進行敏銳觀察,捕捉到了這一富於特色的場景,栩栩如生地刻劃出幾個典型的農民形象。辛苦一天的農民,在等待勞動的報酬。顯然,勞動是沉重的,報酬是微薄的,左側的老者已因生活的重壓變得表情麻木,中間哺乳的婦女正在接受那不合理的報酬。以寫實的手法,以藝術手段鞭撻無情的社會現實。

畫家簡介

萊昂·奧古斯丁·萊爾米特是19世紀現實主義自然派畫家的領軍人物,他出生在法國皮卡第大區的埃納省,並在那裡生活了20年。他眷戀著那裡的農村生活,所以一生都是以農村為題材作畫,並有幸成為這一傑出藝術流派的最後一位畫家。

自然派畫家在工人、農民、礦工生活中發現挖掘創作主題,選擇平民生活場景進行繪畫創作。他們不同於現實主義畫家,在創作中不涉及任何說教意圖。他們的用筆和色調承於印象派的明亮手法,筆觸更加流暢。

❺ 求《鄉間小路》油畫資料

確定是鄉間小路不是樹間小道嗎?

荷蘭風景畫家中第二位著名的是霍貝瑪(1638.10~1709.12)。他是魯伊斯達爾的學生,在技法上受到業師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最後形成的藝術風格並不相同,也沒有如魯伊斯達爾那樣多產。一般說,魯伊斯達爾的風景畫情調傾向於憂郁和悲涼,而霍貝瑪的畫面則顯得明朗和素樸些,也洋溢著一種較為歡快的氣氛。這主要是,前者多描繪荒丘與沼澤,銀灰色的天空和蒼茫的平原;而後者的每一幅畫,就象一首牧歌,有淡雅的泥土氣。鄉間的寧靜別有情趣,令人陶醉。尤其是這幅《樹間小道》(又稱《米德哈斯尼斯的小道》),在這方面發揮得更加精心、細致,也最為人們所稱道。這幅如今已成為古典風景名畫的《樹間小道》,描繪的是一條極為普通的泥濘村路,上面印著許多深淺不同的車轍,兩旁排列著細而高的樹木,彼此參差錯落,既是十分對稱的又是富有變化的。小道的另一頭,一個村民正牽著一頭牲口站著,在右邊的一條叉道上,有兩個一邊談話一邊走著的農村婦女;右側近景上是一塊種植園,一個農婦在修剪枝條。地平線較低,天空留出的位置就多了,畫家有更多的可能去描繪雲蒸霞蔚的美麗的上空。這樣一幅看來平淡無奇的畫面,何以有這么大的藝術魅力呢?凡是一幅好的風景畫,總是情與景相交融的。霍貝瑪是一位對故鄉懷有濃厚情感的田園風景畫家。他一生的作品雖然不多,可是對每一幅畫,他都作實地觀察,認認真真地去體驗大自然的美與詩意。《樹間小道》展現了一種鄉野景色的平遠透視美。畫家用詩的語言再現了這種具有強烈透視感的田園景色,給觀者心靈以舒暢的美感。極目遠望使人心曠神怡,兩邊是那樣地對稱,顯得很平穩,可是那細微的、有節奏的、多樣又統一的各種細節,卻象鋼琴上發出的跳躍的強弱略有變化的音符,絲毫也不平板單調,相反,顯得輕松愉快。你看,成行的樹枝是錯落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樹叢與種植林疏密相間,在遠處,左旁有一座教堂的尖頂,右旁是兩幢高頂茅舍,這一切都經過畫家的精心構思。嚴格的透視消失點,把觀眾的心情也帶向遠處。由於這幅畫成功地表現了焦點透視的技法,所以在美術技法教學上一直被用來作為古典的示範作品。荷蘭繪畫題材的多樣性,象一面鏡子反映著荷蘭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在風景畫方面,這兩位大師--魯伊斯達爾、霍貝瑪,則給我們展示了荷蘭農村大自然的豐富多彩。

❻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為什麼是叫父親而不叫農民

因為父親刻來畫出一個勤勞、自朴實、善良、貧窮的老農的形象。他咄咄逼人,發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傷。

因為這位老農的形象已經遠遠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農民。正是他們辛勤的勞動,才養育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他是精神上的父親!

該畫用濃厚的油彩,精微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摯、純朴憨厚的普通農民形象。即使沒有斑斕奪目的華麗色彩,也沒有激越盪漾的宏大場景。

但作者依然刻畫得嚴謹朴實,細而不膩,豐滿潤澤。背景運用土地原色呈現出的金黃,來加強畫面的空間感,體現了人物形象外在質朴美和內在的高尚美。



(6)農村孝順油畫擴展閱讀:

《父親》被視為傷痕畫派的一個重要代表,是一幅典型的鄉土寫實主義作品,表現了畫家羅中立的鄉土主義情懷,是羅中立本人對本土文化和藝術的堅守與挑戰,也是為落後的農村及農民代言,讓人們關注農民,關注那朴質的美與勤勞的品格。

作者深諳農民的困苦,懂得農民的歡樂,更理解農民的需求。《父親》能夠激起人們對於普通農民由衷的熱愛、贊美和強烈的責任感,激起人們發自內心的感情波瀾,而不只是一聲悲天憫人的長嘆。藝術融鑄入人們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現出中國農民的力量和希望。

❼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的鑒賞

羅中立以濃厚的油彩,精微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摯、純朴憨厚的父親畫面,雖沒有華麗色彩,也沒有宏大場景,但依然刻畫得嚴謹朴實、細膩豐澤,被業內評價為「以紀念碑式的宏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畫面具有一種悲劇性的震撼力,採用照相寫實主義手法畫中國的一位普通的,貧困的,苦澀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年農民形象,老人枯黑,乾瘦的臉上布滿了象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帶著懇切的目光,象是在緬懷過去,又象是在期待未來,讓我們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視」。

乾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許久,僅剩一顆門牙的嘴裡不知飽嘗過多少的酸、甜、苦、辣,猶如耙犁一般的破傷的大手捧著一個破了又被重新鋦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細小毛孔里滲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的胡須,還有那象徵著悲劇色彩的苦命痣,都無不打上了他艱苦勞動,生活悲慘的的烙印。

(7)農村孝順油畫擴展閱讀

《父親》是當代畫家羅中立於1980年創作完成的大幅畫布油畫。現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該畫用濃厚的油彩,精微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摯、純朴憨厚的普通農民形象。即使沒有斑斕奪目的華麗色彩,也沒有激越盪漾的宏大場景,但作者依然刻畫得嚴謹朴實,細而不膩,豐滿潤澤。背景運用土地原色呈現出的金黃,來加強畫面的空間感,體現了人物形象外在質朴美和內在的高尚美。

《父親》屬於大尺幅超寫實肖像油畫,這是一幅「很大很大」的普通農民肖像畫。

畫中人物頭裹白布、手端舊碗且在陽光照射下滿臉黝黑,其臉上有,似歲月的刀刻出、又似五線譜譜寫的皺紋,眉弓上有,如早晨葉片上的露水,大粒而欲滴的汗珠,還有凸出的眉弓與凹陷的眼睛,高挺的鼻樑、寬厚的鼻翼以及鼻樑右側粗黑大顆的苦命痣,僅剩一顆門牙、半張的嘴、乾裂的唇和手中端著的這碗渾水,形成呼應,似乎這老人剛經過一陣辛苦的勞作,口乾舌燥,正想端著水喝,突然來了一個熟悉或陌生的人,老人眼光注視著這人的情景。

《父親》是1980年羅中立根據在大巴山生活的體驗,以及與農民結下的深情,創作的作品。

20世紀70—80年代,社會處於變革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主體意識開始覺醒,藝術的表現意識深化,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客觀的環境。反映在藝術創作上,藝術家開始對周圍身邊的瑣事及普通人民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改變了以革命領袖為主要描繪對象的創作方法,《父親》就是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下應運而生的。

《父親》中的藝術形象來源於一位名叫鄧開選的普通農民。20世紀70年代農民進城主要是淘糞,把糞作肥料。為了這個肥料,生產隊、公社之間經常發生爭斗,就是為了這個肥料,畫家附近的廁所里都有農民住在裡面,那時候城裡面每一個廁所都有農民住在裡面。

農民過年的時候也守在那個地方,所以農民的那個神態和姿勢,引起作者很大的震動,之後,他就畫了守糞的農民,又畫了一個當巴山老赤衛隊員的農民,最後才有了現在這幅作品,開始畫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後改成《我的父親》,最後去掉了「我的」二字更名為《父親》。

《父親》被視為傷痕畫派的一個重要代表,是一幅典型的鄉土寫實主義作品,表現了畫家羅中立的鄉土主義情懷,是羅中立本人對本土文化和藝術的堅守與挑戰,也是為落後的農村及農民代言,讓人們關注農民,關注那朴質的美與勤勞的品格。

作者深諳農民的困苦,懂得農民的歡樂,更理解農民的需求。《父親》能夠激起人們對於普通農民由衷的熱愛、贊美和強烈的責任感,激起人們發自內心的感情波瀾,而不只是一聲悲天憫人的長嘆。藝術融鑄入人們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現出中國農民的力量和希望。

命運給予他為土地的興衰而抗爭的責任,命運同時也給予他為家庭的成敗而打拚的勤奮,命運給予父親善良的心,純朴的情,與世無爭的信念,在陽光下曬得那麼自然黝黑的皮膚。即使這一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也從未有一聲嗟怨,只要看到那秋日陽光下大片大片的金黃,微笑就一年一度地湧上心田。當人們凝視一個陽光下的慈父時,它的意義已不僅限於農民的力量所在,人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它已經涉及了人類靈魂的象徵。

❽ 一個農村老漢端著一碗水的油畫,想到了哪個成語

飽經風霜

【近義】
飽經世故、曾經滄海
【反義】一帆風順、養尊處優版
【釋義】形容經歷過權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雞皮瘦損,看飽經風霜,絲鬢如銀。」
【用例】人們那被曬黑的~的臉上,顯出嚴肅而緊張的神情。(馮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❾ 這幅油畫作品是哪位大師的

這是法國畫家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 (又譯布格柔)的作品《女孩和石榴》

戴面紗的女人,習作

以上轉載自「有畫網」,還有很多漂亮的人體我不敢貼,怕被網路判犯規

❿ 農村風景圖片 春天 油畫棒

啥意思 買畫?

閱讀全文

與農村孝順油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