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農歷九月九日,我們叫它「重陽節」。因為九代表陽數,剛好這一天重復兩個九專,所以叫屬作「重陽」。重陽節為什麼登高.
傳說漢朝時,有一個叫桓景的人遇到一位道士。這個道士要桓景一家在九月九日這天出去躲災。那一天,桓景果然帶著全家大小登山,他們戴茱萸,喝菊花酒,直到黃昏時候才回家。
桓景回到家後發現家中的雞、狗、牛、羊都死了。原來,這些家畜是代替家人而死的。從此以後,大家就有重九登高的習俗了。
2. 重陽登高要注意哪些問題
登山前的准備工作
1、先了解登山旅遊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最好有熟人帶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闖。
2、對山上的氣候特點應有所了解,爭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氣預報。帶好必需的衣物以備早晚禦寒,防止感冒。登山以穿旅遊鞋為宜。
3、家裡有老人或病弱者參與登山時,應先檢查身體。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要做一次全面身體檢查,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的人不要登山,以免發生意外。
4、整理出登山必備的一些物件,但要盡量少帶行李,以便輕裝前進。如果有老年人參與,應帶手杖,這樣既省體力,又有利於安全;同時准備好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氣水、止血貼、麝香止痛膏等葯品以備急用。
登山注意事項
1、登山之前先熱身。平時較少參加登山運動的人,在登山前要用10至20分鍾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登山時會覺得輕松許多。
2、控制好活動量。秘訣是「慢慢走,輕輕擺,不停頓,少歇息」,保持均勻使用體力,一般以無明顯出汗為宜,這時的活動強度相當於平地快走的強度。另外上山時,在每一步中如都能有意地增加一些彈跳的動作,不僅會省力,而且還會使人精神振奮,充滿活力。
3、上山少往高處看。登山途中不要總往高處看,向上看往往使人產生疲憊感。向上攀登時,目光停留在自己前方3.5米處最好,這樣比較省力。
登山畢竟是一項耗氧量很大的運動,老年人登山時更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以免影響身體健康。對老年人而言,上山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老年人爬山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根據個人的體力和身體素質而定。爬山時強度不宜過大,心率保持在120到140次/分鍾。當感覺心跳有些快時,就應減慢爬山速度,同時做深呼吸,等到心跳恢復正常再繼續。
2、老年人要等太陽出來才能上山。早晨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室內外溫差很大,老年人猛地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容易發生血管痙攣,誘發心絞痛或心梗。老年人最好在上午10時左右爬山。
3、老年人不要空腹爬山,最好隨身攜帶食物和水,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能量。
4、老年人爬山時最好採取科學的姿勢,不僅可以省力,而且更能科學鍛煉身體。走上坡路時,盡量讓腳後跟吃勁,人的重心放在腳後跟上,身體的重量就會分配到大小腿乃至腰部,這比用前腳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力。爬坡時可以有點外八字,外八字式邁步便於讓腳跟吃重,肌腱會感到舒服。
下山注意事項
1、下山時要放鬆。下山時挺胸、輕步、莫甩手,有利於穩定重心,保持良好的身體平衡。
2、下山時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則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受傷或導致肌肉拉傷。
登山休息時的注意事項
1、爬山中途休息應長短結合,短多長少。短時間休息控制在10分鍾以內,以站著休息為主。長時間休息可在20分鍾以內,但不要馬上坐下,應站一會兒再坐下休息。
2、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或風口處,出汗時可稍松衣領,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進餐時應在背風處,先休息一會兒再進餐。
3、對於體弱者和老人,走半小時最好休息10分鍾,避免過度疲勞。
4、每次休息時,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出門旅遊帶什麼葯
今年的重陽節正好在「十一」長假里,很多子女早早就為老人安排好了外出旅遊的行程。在旅途中發生擦傷碰傷,該用什麼葯?山上風大寒冷,感冒了怎麼辦?坐車暈車吃什麼葯?專家提醒,在旅遊的時候,要准備一個小葯箱,以備不時之需。
解熱鎮痛葯 用以治療或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熱、頭痛以及牙痛、關節痛、腰痛。常用葯物有阿司匹林片、解熱鎮痛片等。如果你經常腰腿痛,也可以准備雙氯酚酸類葯物(扶他林)。
感冒、鎮咳葯 外出後很可能因為地域氣候差異引起感冒,常用葯有板藍根沖劑、急支糖漿、感康等。
抗菌消炎葯 用於旅遊途中發生的各系統感染、腹瀉、菌痢等。常用葯物有復方新諾明、諾氟沙星(氟哌酸)、鹽酸小檗鹼(黃連素)等。腹瀉嚴重時氟哌酸和黃連素同時使用。如果您經常消化不良,需要備些乳酶生、酵母。
抗過敏葯 有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等,適用於過敏性濕疹、過敏性鼻炎、葯物或食物過敏。
預防暈車葯 有茶苯海明(乘暈寧)等,應在乘車船出行前半小時服用。
眼葯 在游泳、泡溫泉後或灰塵入眼後,使用眼葯水(氧氟沙星眼葯水),有利於眼睛的清潔。另外,創可貼可以用來應對意外小創傷;清涼油或花露水可以應付蚊蟲叮咬、頭暈,也是旅遊必備的。
3. 99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終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4. 重陽節的登高是指什麼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回升,天氣下降答,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這種稅法不免牽強附會,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網路>
希望能夠幫到你。
5. 重陽節登高祈福應注意什麼
每年的陰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重陽節那一天,晚年人會挑選出遊爬山。爬山既涵養身心,又能開闊視野,接近天然,使身體得到訓練。天高氣爽,與親友為伴,爬山暢游,既有雅趣,又可健身,不過爬山前應採納一些措施以保護好自個不受損傷。
1、爬山前應先查看身體。尤其是中、晚年人,緩慢病患者,要做全部身體查看,防止發作意外。
2、事前知道好爬山游覽道路,方案好歇息和進餐地址,最佳有熟人領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撞。
3、對山上的氣候特色應有所知道,爭奪在爬山前得到牢靠的天氣預報。帶好衣物遲早禦寒,防止傷風。
4、歇息時不要坐在濕潤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松衣領,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
5、爬山時思想要冷靜,動作要緩慢。尤其是晚年人和體弱的人更要注意這一點,走半小時就歇息10分鍾,防止過度疲憊。
6、游覽爬山,不是為了競賽,僅僅為了游樂。游覽攀爬,要不計速度,只求逍遙。或沿石級扶梯,或尋林陰小路,緩慢而行,觀景色,覽奇跡,邊談邊游,饒有風趣。
7、要盡量少帶行李,輕裝前進。關於晚年人來說,應帶手杖,既省膂力,又有利於安全。在陡坡行走時,最佳走「之」字形道路攀爬,這樣可減低斜度。
8、在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頂或樹下逃避。最佳在窟窿中避雨。
9、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賓士,這樣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觸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
10、在爬山時,還要不時防止腰腿扭傷,因而,在每次歇息時,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生硬。
11、防止突發常見疾病。人老身先老,不免有些小毛病,但這出遊的時分,疏忽這些身體上的小毛病是很不正確的。在此吃什麼網強烈主張晚年人出遊需帶上常備用葯。尤其是晚年緩慢病患者,除了帶平常服用的葯物外,還必須預備一些特別的急救用葯。
12。防止傷風。傷風看似小病,但人在傷風時間身體免疫能力急劇下降,關於晚年人講,很可能致使有關的並發症。氣候變化無常,時風時雨。至此,吃什麼網提示您外出時要備足衣裳,帶著雨具,鞋襪巨細適宜,不宜坐陰冷濕潤的石地上,防止雨淋,爬山下坡切勿頂風而立,防止受涼致病。在出遊時如遇雨受涼,到家後可用生薑、蔥頭加紅糖恰當,用水煎熱服,以驅風散寒。睡前用熱水洗腳,睡時腳部適度墊高,以推進足部血液循環,趕快消除疲憊。
13、防止跌傷,滑倒。主張您出遊時莫忘帶著手杖。手杖是晚年人的「第三條腿」,可以在極大的程度上為您把出遊時滑倒的幾率降到最低。因而吃什麼網主張高齡白叟外出遊覽時應帶著手杖。
14、防止意外。出遊時,白叟應盡量防止走峻峭的小道,不要單獨攀爬山林石壁,防止發作意外。吃什麼網提示您,舉動宜慎重當心,坐車、搭船、爬山均需精心安排,最佳有人照顧、隨行。
15、防止過敏表現。重陽到來,登高賞菊是自古就有的風俗傳統。但在這兒吃什麼網提示有過敏史的晚年人,要盡量逃避有花之處,也可事前口服朴爾敏等抗過敏葯,以防花粉過敏。
16、注意防寒保暖。天高氣爽,出門登高玩耍好不愜意,但如今秋天氣候多變,翻雲覆雨,更是一層秋雨一層涼,很簡單致使流感等呼吸道流行症。因而,吃什麼網提示您應備足備齊衣物、用品等,以防不測。
17、防止舊病復發。異地出遊時,不僅僅晚年人,年輕人也很簡單發作過敏性疾病和「不服水土」症等,應注重防止。吃什麼網提示平常需要用葯醫治者,不行私行停用,不然,可致使舊病復發,病況加劇或惡化。
18、注意飲食衛生。出遊時,晚年人因會耗費必定膂力,要恰當添加養分。但對各地的美味佳餚、風味小吃等,吃什麼網主張您應以品味為主,一次不宜吃得過多,更不能暴飲暴食,防止致使消化不良。牢記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生冷食物,防止病毒性肝炎、痢疾、傷寒等腸道流行症經口而入。
19、防暈動症。暈車、暈船、暈機是最常見的暈動症,空腹、過飽、疲憊及睡眠不足都是常見的誘因,要注意防止。細微的暈動症,閉目歇息或卧床後即可消除。反響較顯著的,吃什麼網主張您在游覽前半小時口服暈海寧、暈厥停或地西洋。若是發作暈動症,而又無葯物醫治時,可針刺或按摩內關穴、足三里穴。
20、不要過度疲憊。誇姣的春景、秀美的山河,常使人戀戀不舍,再接再勵地接連欣賞。這樣,很容易呈現過度疲憊。若是呈現乏力、多汗、頭暈、目炫、心悸等表現時,應盡早歇息,不行牽強堅持,患有心血管病的晚年人,更應加強自我監護。